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金融介入实业的威力,柳鹏与谷梦语能这么折腾,还是多亏了姚玉兰投入的两万两白银与财物,若非这两万两白银财物,龙口自身的现金流都十分吃紧,哪有能力向外大规模提供初级金融服务。
金融支持对于大规模贸易来说是至关重要,别说是登州这样的穷山恶水,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江南农村,一旦失去金融上的强力支持,就会出现“华人无钱买布,洋人无钱买丝茶”的窘迫地步,两败俱伤,产销两滞,整个农村不断出现破产农户。
而在太平天国以后,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重要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处于低水平发展的怪圈,就在于本地只有几家规模很小实力很弱的钱庄,无法对上游的四川商人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而上海却能给这些四川商人提供所需要的一切金融服务,因此四川商人不再从武汉进货,而是直接从上海采购货物。
而这种金融服务对于农业社会的登州来说,简直是威力无比的催化剂,立即产生了剧烈的化合反应,现在不仅仅是登州府的商人,就是莱州府、青州府甚至是济南府的商人都跑到龙口来做买卖,龙口已经成了整个东三府首屈一指的商品集散品。
事实上,现在一位登州府的大商人如果没到龙口来做买卖,那他肯定处于被淘汰的失败队列之中,因为不管是资金与货源还是其它方面,他与其它商人都有了一种质的差距,短时期内或许可以稍稍维持,长期必然被市场淘汰。
吴孟辉这么解说,汤水建大吃了一惊,虽然他的眼光未必十分高明,但是他也相当清楚这种金融支持所能产生的能量:“我原本以为我跑了两趟龙口,已经对龙口有所了解,现在看来是连皮毛都算不上,老吴你既然这么说,龙口以后肯定会比县城这边更好,咱马上就在龙口把总店办起来!”
他已经全盘接收了汤水建的意见了,而吴孟辉倒是担心他的银钱问题:“老汤,这就对了!总店就应当搬到龙口去,只是龙口那边的地价确实不低,工匠的价钱更高,手上银钱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我想办法帮你周转下,再不行,可以找柳少与谷小姐借钱!”


第275章亩产一百八

虽然对于本时空的商人来说,龙口这边有着金山银山,不断借出了不计其数的巨款,但是对于柳鹏来说,现在这种金融支持实际是处于非常初级阶段的非常初级阶段,风险极低,即使有十成的抵押物与担保,而且就在龙口港内处于巡防队与谷梦语的绝对控制之下,谷梦语那边最多也就是借出抵押物五成的银子而已,而且随时可以收回借款没收抵押品。
就是这种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金融支持,连江南商人都是蜂拥而来,而得不到金融支持借不到钱的商人很快在商业竞争之中处于劣势。
而汤水建既然准备到龙口建总号,吴孟辉觉得他这种黄县的老牌商人肯定会得到柳鹏的支持,能从柳鹏与谷梦语那借到一大笔银子,只是汤水建却笑了起来:“借钱干什么?这汤家老店我家经营了整整三代人整整七十年,别说起一个总店,就是在龙口起两个总店都没问题!”
对于这种商业世家来说,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利润既不敢于用于消费,也没有途径扩大再生产,事实上,越是老牌的商业世家,却明白“财不露白”这个道理,汤家也不例外,几十年下来,他们在家里的地底下藏了不知多少罐子的金银。
若不是吴孟辉推了汤水建一把,这些银钱根本没有重见光日的一天,而现在他已经决定把地底下的银罐都挖出来,在龙口起一家让全黄县都刮目相看的总店。
你们老马家能玩铁锁连江,我汤某人也会玩这么一手!
而吴孟辉也是笑了起来:“就知道你小子有钱,原本我还想叫玄水带你去柳少面前走一趟,现在看来就不必了!”
只是汤水建却是饶有兴致地看了坐在后头吃面的吕玄水:“听说玄水你跟柳少交情很深!”
后面的吕玄水放下了面碗:“汤掌柜,别听人胡说八道,我就是跟柳少见过几面,前次赵宁率领流贼攻击柳少的时候,我跑去给他报个信而已,所以柳少不但赏了我点东西,还夸了我几句!”
现在的吕玄水已经跟过去的吕玄水有了很大的区别,过去的吕玄水只不过机缘巧合成了吴家车行的驭手,而现在的吕玄水却是车行里头一辆车的驭手,或者可以说他已经是个“领头”、“掌事的”,车行里数得着的人物。
因此刚才这段话明明是自谦的意思,但是在他的口中说出来却总有是几分骄傲的意味,但是没人认为这是一种骄傲自大的表现。
能同柳少有这份交情的人,现在哪一个不是飞黄腾达!
而汤水建也笑了起来:“小吕,咱们也是老朋友了,我平时没照顾你吧,帮我一回,麻烦带我见一见柳少!”
吕玄水不由有些诧异地说道:“老汤,你不是不跟柳少借钱吗?”
汤水建笑出声来:“我手上有钱,不用跟柳少借钱起汤家总号,这钱我自己赚了,但是既然要到龙口去起汤家总号,怎么能不见柳少,又怎么能不跟柳少报备一声,他点头了,我才敢买地起屋开店。”
汤水建这些年已经看过了太多太多的反面例子,他看到吕玄水已经有些心动,继续补了一刀:“小吕,这事回头我想办法介绍个漂亮姑娘给你当小老婆!”
光是介绍“漂亮姑娘”,吕玄水或许不够心动,但是“介绍个漂亮姑娘给你当小老婆”,吕玄水就真心动了:“行,吃过面我们就一起去龙口!”
只是一行人兴致冲冲地到了龙口,才知道现在不但柳鹏不在龙口,甚至连谷梦语都不在龙口,江清月与杨广文等人虽然都在龙口,但是江清月管的是巡防队,杨广文掌管黄山馆,汤水建觉得现在都不适合跟他们谈,在龙口买地起屋开店,这事得柳少说了算!
还好吕玄水与柳鹏是真正的生死交情,巡防队的人也记得他的不世奇功,若不是有他报讯,很多人恐怕现在就没了,因此吕玄水很快打听到明确的消息:“听说是陈别雪那厮试种的几样谷物要收割,柳少与谷大小姐特意过去看看收获怎么样!”
既然来了,自然不能白来一趟,虽然离谷梦语家的试验田还有二十多里地,其中还有好些山路,汤水建当即下了决心,就一定要把事情办好了:“还得玄水老弟跟巡防队的朋友招呼一声,请他们给我带个路!”
二十多里山路走得有些艰辛,转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汤水建虽然觉得实在有些辛苦,却也知道汤家老店能不能在自己手里维持下去,就看自己的表现了。
虽然地底罐里的金银实在不少,但是那毕竟是用来救命的钱,汤家老店的经营才是汤家真正的根本,没了汤家老店汤家就是无源之水,他正想到这时候,前面已经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现在的吕玄水对于声音特别敏感,才一听到喧哗的声音,他已经十分警觉地握住了自己的刀鞘,快步走了二三十步才笑了起来:“是柳少!”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而他的情绪感染了所有人,很快大家都加快了步伐,而汤水建发现自己似乎是选了一个好时候,现在柳少与谷大小姐的心情看起来都不错。
何止是不错,柳鹏与谷梦语是有说有笑,而那个一身山绸员外服的陈别雪已经兴奋得在刚刚收获的土地里打滚,还大声嚎叫着想把自己的兴奋情绪宣泄出来。
而柳鹏身边的十几个长风队员也是笑得十分开心,嘴里不知说着开心的事情,而吕玄水常跟巡防队员有接触,赶紧补充道:“应当是谷小姐引种的作物丰收了!”
那边陈别雪打过几个滚之后,刚好与吕玄水他们撞上了,他直接抱住了吕玄水:“小吕你过来了?来得好,一百八啊,一百八啊!足足一百八十斤啊,这真是神了!”
吕玄水没明白陈别雪说什么,倒是汤水建作了这么多年的骡马店老板,最懂得怎么侍侯人,他当即顺着陈别雪话里的意思往下说:“是亩产一百八十斤,这真是神了!太神了,这不可能啊!”
对于登州府来说,亩产一百八十斤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清未日本人曾经对登州府烟台地区进行调查,结论是“农田上如单用小粪,每亩只收获三斗”,虽然说“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烟台附近一市斗重三十八斤,但一亩三斗的产量只也有区区一百一十四斤而已,而且这还是普及两年三熟制后的结果,晚明登州府的产量只会更低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亩产一百八十斤简直就是奇迹。
陈别雪本来就因为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欢喜得找不着北,而现在汤水建这一番恭维让他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他只觉得浑身燥热,连声说道:“没错,一亩地产一百八十斤,还是柳少想得周全!柳少,这花生明年我们要一定多种几亩!”
“不是多种几亩,是多种几顷!”谷梦语想得更周全:“咱们龙口这边有的是沙地闲田,争取多种几顷!”
几亩与几顷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陈别雪越发欢喜起来:“还是柳少与夫人想得周全!”
吕玄水则是十分好奇问道:“柳少,你们种的是什么宝贝?一亩地能产一百八十斤。”
他跟柳鹏的交情不一样,因此说起话也不拐弯抹角,而柳鹏笑了笑:“倒没有什么,今年让清月姐找了几粒花生种子播下去,结果发现蛮适合登州风土,加上风调雨顺,收获不小。”
花生可不是“蛮适合登州风土”那么简单,陈别雪现在可是一脸兴奋地说道:“这宝贝确实好,种到砂土里产量照样不低,而且一身都是宝……”
说到这,陈别雪突然闭嘴不说了,虽然身边都是自己人,吕玄水也不算外人,可是吕玄水今天倒是把吴孟辉与汤水建都领了过来,倒是谷梦语认得汤水建:“这是汤家老店的汤老板,以前很照顾我们家,是自己人!”
谷梦语这么一说,汤水建倒是松了一口气,汤家的粮店与汤家老店就在一条街上,因此他跟谷梦语过去也有过一些接触,能帮一把就尽量帮一把,但是“很照顾我们家”肯定是说不上了,因此他非常感激地打了个躬:“汤水建见过谷小姐,以前多蒙得您照顾,以后也要麻烦谷小姐照顾了!”
柳鹏看到汤水建与谷梦语是旧识,当即笑了起来打断了刚才的话题:“汤老板是自己人,陈老哥说话不用忌讳!”
陈别雪这才继续说下去:“确实一身是宝,这藤蔓用来养猪养骡都是极好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亩差不多收一百八十斤,而且……。”
即使在场的都是自己人,而且还是相对可靠的自己人,陈别雪还是尽量压低了声音:“还能榨油,而且出油率颇高,若是,我觉得往后芝麻就难种了……”


第276章大花生

对于明代来说,油料是必不可缺偏偏又是极其缺乏的物资,一般的中等人家一个月也没几两油可用,而油料的来源,南方依赖于油菜,北方则主要依赖于芝麻。
芝麻香油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油料,但问题在于芝麻是一种对地力破坏极大的作物,一季芝麻之后往往再隔三年才能再种一季芝麻,而且这一季芝麻的种植往往还会影响以后一两季作物的收成,加之芝麻的亩产极低,只有几十斤而已,种芝麻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于种植芝麻一直抱着一种很无奈的态度,但没有更多的油料来源之前,整个北方与山东境内始终保持着很大规模的芝麻种植,而在最初的一次试榨之后,陈别雪就明确了一点,只要花生种植能成气侯,以后芝麻就要被打落凡尘了。
虽然芝麻出油率更高,但是对土地与肥料要求太高,而花生一亩地能收整整一百八十斤,而芝麻一亩地只能收几十斤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要稍有经济头脑,就会扩大花生的种植规模。
对于来说陈别雪,这正是他在龙口这个小集团的投名状,说得兴高彩烈口水乱喷,大家的兴致也是很高,谷梦语继续说道:“明年要多种几顷花生,榨油也好,养猪养牛羊也好,都用得上!”
她已经原本放弃了农业本业,但是陈别雪这么一折腾,再经过柳鹏一提醒,她发现这种植本业还大有潜力可挖,干脆放心让陈别雪好好折腾。
而柳鹏则是交代了:“陈老哥,今年种花生的地,明年改种蕃薯……今年种蕃薯的地,明年改种花生。”
“知道了!”
陈别雪现在对柳鹏的话信如神明,就连他没想到这泰西传来的花生竟是如此神奇,虽然柳鹏没提,但是陈别雪在心底算了一笔帐,这种植花生的效益比种粮至少高出三成,如果运作得好的话,比种粮高出五成甚至一倍都有可能。最新最快更新
花生虽然能够食用,但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而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经济作物,清代地方志谈论种植业收益,一致认为种植花生远远高于种植粮食,仅次于种植美棉和烟叶,而且花生对地力的要求需要极低,可以利用沿河沿海等处废弃的砂土地,“两岸废土尽成膏沃”,可以说无本万利。
至于柳鹏建议花生和番薯轮作,陈别雪也第一时间信了。
如果不是柳鹏提醒,陈别雪根本没想到花生可以用于食用之外,居然还能用来榨油,而出油率极高。
而且按照柳鹏的意思,除了花生之外,大豆也是一种极好的油料作物,两年三熟制下的大豆也是榨油的好材料,可惜大豆的颗粒偏大,而现在的榨油之法榨大豆这样的大颗粒作物出油率太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柳鹏并不急于大规模扩大大豆种植,而是让陈别雪再想想办法,先提高大豆油的榨取效率再想办法。
这一切陈别雪都信了:“柳少,咱陈别雪就是个种田,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你放心便是!”
“好!”柳鹏笑了起来:“今年只有五十亩闲田,明年家里的田土就全部交给陈老哥打理了,陈老哥多多用心,到时候我有重赏!”
谷梦语心情也是极好:“不仅柳少有重赏,我也有一份重赏。”
陈别雪带几个帮手笑呵呵地打躬谢过了,看到柳鹏与谷梦语心情都很好,吕玄水赶紧说道:“柳少,今天我倒是有事找你帮忙!”
“引种的事情?”谷梦语神情有些严肃:“今年的花生种子不够,只种了几分地,得等明年这个时候再送你一把种子。”
吕玄水赶紧表示与此无关:“谷小姐,我现在连个菜园都没有,要这花生种子干什么,今年来是因为汤老板想在龙口起一个店面……”
汤水建赶紧说道:“没错,龙口这边蒸蒸日上,我也是十分心动,想请柳少与谷小姐点个头,让我到龙口这边开家骡马店。”
柳鹏倒是十分温和地问道:“汤老板,以后县城和龙口这两家,哪一家是总号,哪一家是分号?”
幸亏汤水建早有准备:“柳少,龙口这边前景比黄城更好,当然要把总号放在龙口。”
他又补充了一句:“别人说龙口是小黄城,我不以然,咱们龙口现在是小蓬莱,以后是小上海,黄城那边根本望尘莫尘,我们汤家老店是七十年的祖业了,如果想要再兴旺七十年,肯定会把总号放在龙口!”
“小蓬莱”、“小上海”这两个名号一说出来,柳鹏与谷梦语都笑了起来,柳鹏说道:“小上海那是不敢想了,小蓬莱还敢吹一吹,汤老板你找个地面,我尽力给你方便,遇到什么难题,你直接来找我,别人若是敢挡你,你便说是柳少让你来找的!”
汤水建一脸欢喜,赶紧谢过了柳鹏:“那以后在龙口要多多仰仗柳少了!”
柳鹏却是十分客气地说道:“不,以后是龙口要仰仗汤老板和诸位老板了。”
柳鹏说是自然是实情,龙口是标准的商业港,靠的就是诸位老板商人捧场,而汤家老店把总号搬到龙口来,这恐怕在县内商界会掀起惊涛骇浪。
汤家老店够不够排入县内前十八家大商号,这一直有争议的事,但是汤家三代人经营七十年却是不争的事实,公认是县内同业中的第一人,虽然汤家在经营上也显得十分保守,但就是这份保守才让他们家的骡马店维持七十年却没有半点家道中落的迹象。
现在汤水建到龙口开骡马店,而且直接就把总号搬过来了,黄县商界再保守再不通时务的老家伙也会明白历史的车轮马上就要辗过来,接下去龙口肯定会有一群极有实力的商家进驻,然后被绑上龙口与柳鹏的车轮。
汤水建倒是没想到事情居然办得这么顺利,柳鹏甚至说“以后仰仗汤老板”,兴奋得几乎找不到北了,他跟官府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副役对他都没有这么客气过,他连声说道:“柳少客气,柳少实在太客气了!柳少,以后需要我办的事情,知会我一声便是。”
既然事情已经办好了,那么大伙儿就在那里开始闲聊,正聊得开心的时候,那边山道突然走了几个人,仔细一看,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广文,柳鹏不由嚷嚷开了:“老杨,是不是黄山馆那边出事了?”
杨广文笑了起来,只是他的声音还是有些急促:“黄山馆能出什么事,谁敢说东道西,我直接就收拾了他,是陶知府找咱俩过去!”
杨广文可以跟刘知县顶牛互骂,但是遇到陶知府却是半点性子都使不出来,实在是品级地位差得太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