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德蒙斯在指出柞树就是橡树之后,柳鹏不由觉得眼前一片光明。
不管是山东还是在辽东,柞树都是常见树木,甚至有好些成长到二十到三十米以上的柞树,这些柞树现在都可以用于造船,而且还可以造一些大帆船出来。
柳鹏清楚得记得,少年时代看《格兰特船长的女儿》,里面可以特意提到龙骨是橡树木制成,以后看风帆时期的船用火炮,说明火炮威力的时候更是直接标注能击穿多少厘米的橡木船板,如果换成无畏舰时代,这句话就是火炮能击穿多少厘米的装甲,或者说现在的橡木船板,就是无畏舰时代的装甲。
能做龙骨能做船板能做桅杆,有了柞树,柳鹏觉得心中不愁:“好,德蒙斯,聂川,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办了,多买些大柞树回来,尽量多买些回来,需要多少银钱,直接来找我,我给你们解决。”
而德蒙斯赶紧补充说道:“阁下,虽然全部改种诸城的新品种柞树在经济上有利可图,我认为必须保留足够的高大柞树。”
“不错,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老柞树!”柳鹏从善如流:“这件事你跟陈别雪沟通一下,就说我的意思,尽快落实下去。”
柳鹏已经看到一艘艘大帆船出现在海上一路飞驰,而德蒙斯继续追加了一个建议:“阁下,收购柞木以后,我建议尽快阴干,不然的话这些柞木还不是合格的造船材料。”
阴干是很费时间的活,一般来说收集到的木材必须阴干两年到三年才能用于造船,不然造出来的木船根本就是一次性的玩具,没用多久就要散架。
对于这一点,柳鹏也很清楚,他当即给予了足够的权限:“这件事交给你们研习所负责,还是那句话,要钱给钱,要人给钱,但是我一定要看到足够数量的阴干木材。”
“好的!”德蒙斯带着笑脸说道:“对了,阁下,我们欧洲有过烘干的办法,现在既然找到了石炭,又有足够的柞树,我们可以尝试着搞一个干木窑进行烘干,这将大大节省阴干的时间。”
这个主意好!
柳鹏觉得自己一年八百两银子的工钱没白花,他之所以聘请了德蒙斯,并给他提供了足够优越的生活条件与物质条件,就是想借用他与本时空士大夫、工匠完全不同的大脑。
德蒙斯提出的几个合理性建议,就让龙口的造船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层次,特别是他对船用木材进行干馏的建议,柳鹏觉得非常好,如果搞定这项技术的话,帆船下水将会如同下饺子一般。
他当即答应下来:“很好,还是那句话,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放手去做!”
只是德蒙斯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阁下,这不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能够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研习所面前有很多问题,不但需要人力与财务上的支持,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作坊与工匠才行。”
柳鹏觉得德蒙斯这句说得很靠谱,而且德蒙斯这人也很靠谱,开始报告发现褐煤的时候,德蒙斯就直接承认了这是品质最差的煤炭,如果换了一个人肯定不会直接承认自己的成果存在缺陷。
因此他当即答应下来:“回头你和聂川弄个方案过去,我尽力给你们解决,要作坊与工匠的话,暂时不好解决,而且作坊那边也需要你们研习所的指导,所以我跟总务处与财务处好好商量一下,具体商量一个合适的方案,如果真得不行的话,可以将一些作坊临时划归给你们研习所,”
明年是就是大旱之年,虽然柳鹏非常重视研习所,还是要严格控制研习所的总体规模,研习所自己大办工坊的话,那需要的经费与人力恐怕就是无底洞了。
所以柳鹏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是优化现有工业布局为好,让研习所与作坊结合得更紧密一些,甚至可以让一些研习所的作坊暂时脱离原有隶属关系划归到研习所。
只是柳鹏并不知道自己的思路不知不觉被德蒙斯带歪了,正因为德蒙斯平时很靠谱,所以他敢于在现在这个时候不靠谱一回。
烘干木材的办法,德蒙斯曾经听说过,但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具体怎么操作,德蒙斯根本不清楚,但是他看得出柳鹏现在心情很好,必须趁着这个机会帮研习所把项目与编制都弄到手。
对于只能以打井队为主体的研习所来说,随时可能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为了研习所的生存与发展,德蒙斯必须自己弄到更多的编制与项目,至于临时可用的财力与人力,反而是次要的。
德蒙斯现在已经很熟悉中国的生存哲学,有了项目有了编制,有了隶属研习所名下的作坊与工匠才是重中之重,临时可以调度的人财物纯粹只是纸上富贵罢了。
所以敢在柳鹏提出这么不靠谱的意见,至于这个窑洞烘干的研究搞不下去也无所谓,他手上那么多与军队与手工业、采矿业相关的重要项目,而且大多数项目都是很有把握搞出成果来的,只要搞成功一个,柳鹏肯定就会欢欢喜喜地忘记这个造船上的辅助项目。
事实证明他作对了,柳鹏答应了德蒙斯提出的大部分要求,虽然有所保留没有当面决定,但是根据德蒙斯的判断,以柳鹏对西方技术的格外重视,最终的结果肯定会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自己想要的一切至少能到手一半。
研习所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
事实证明德蒙斯的判断并没有出什么大的差错,在这个冬天,研习所在龙口从一个无足轻重的辅助机构,一下子就变成了红得发紫的大单位。
原来如果没有打井队,大家甚至不知道龙口有研习所这么一个单位,而现在研习所已经是无人不知的要害部门,不但有近百人的常设编制,甚至连铁匠铺等几个作坊都暂时划到研习所的名下,而龙口的各家公中作坊,研习所都可以过去指手划脚。
在这种情况,研习所自然是水涨船高,行情见好,但是也有人觉得研习所居然是德蒙斯这个泰西洋人来当家,研习的又是泰西来的歪门邪道,那肯定是长久不了。
只不过跟外面传来的坏消息一比,研习所的事情又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个冬天到处都是跑来登州府逃难的流民,最远的流民居然是从济南府跑到龙口来的。
他们之所以一路狂奔跑到龙口来,原因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福王府的内使带着大队人马在山东省内毫无顾忌地划分庄田,一路横冲直撞,根本不给地方官员半点面子。
这些内使鲜衣怒马,金旗旗帜,“彩服巍冠,络绎拥后皆乞人之思啜饮者也。如此景象,过一邑,一邑丘墟;经一落,一落逃窜”,过路之处到处强占庄田,不但升斗小民常被捶楚至死,就连地方官员也被动不动欺凌得弃职而走,地方秩序大乱,以致西三府到处都是被迫流亡的流民。
这些流民大多是十分本份的良民,但是在福府内使的压迫之下,不得背土离乡逃到龙口来避难来,这个消息让大家的心情都沉重起来。
很多有心人现在都知道龙口这边的土地实际就是泾王府的遗地,这一次已经划给了福王府的名下,而且福田府在登州府也弄走了上万亩的庄田,这上万亩的王府庄田到底落到谁的头上,谁也讲不清楚。
还好龙口有柳大少出面遮风挡雨!
一想到柳鹏与姚厂公、韩太监都有交情,大家都觉得日子有了希望!
而此刻的柳鹏又开始忙碌起来:“梦雨姐,请沈叔抓紧一点,马停那里的人口检校得尽快进行下去,这件事不能耽误了!”
现在马停寨是沈滨当家,不过出于大家的意料之外,沈总旗到了马停寨以后,把整个马停寨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没发生了什么大的乱子。
大家原来以为马停寨是个到处藏污纳垢的地方,最是难办,但是沈滨可是牢头出身,马停寨再乱,比黄县大牢又能乱到哪里去,不过几个月时间,马停寨气象一新井井有条,大家都说沈滨有办法。
严格来说,藏污纳垢的阴暗面还是比经皆是,但是马停寨的秩序已经建立起来,即使是乱,那也是“有秩序的乱”。


第377章:洋炉子和蜂窝煤

而马停寨既然属于新领地,在给足了甜头以后,柳鹏就准备在马停寨搞一次试点性质的人口检校,搞清楚马停寨到底有多少人口,然后再用马停寨获得的经验进行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
“知道了!”那边谷梦雨应了一声:“但现在就是不想出门办事情,都怨你把这屋子弄得太暖和了!”
这话柳鹏当然爱听,他笑呵呵地说道:“把屋子弄得太暖和,难道还不好,梦雨姐就别作懒婆娘了!”
说到这,柳鹏不由朝着花盆状的铸铁炉子上多瞅了两眼,这个炉子可不简单。
这不是国内传统的火盆与火炕,而是西式煤炉的改进品,当然本时空肯定不会叫西式煤炉,因为欧洲人现在还在用热传导效率极其低下的壁炉,这种西式煤炉要到十八世纪才被发明出来。
这种西式煤炉刚一传入中国就成了极其流行的时尚品,被称为是生活品质的保证,中国人将其称为“洋炉子”,虽然价格高昂,但是能买得起的中国人都会砸锅卖铁买上一套。
洋炉子之所以在中国如此风行,不仅仅在于热效率更高,而是在于他的烟筒结构带来的极大安全性。
过去北方常用的白炉子并没有烟筒用来排放二氧化碳,而传统的火炕与火墙一体化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不管使用是土胚还是砖胚,都极易泄露二氧化碳造成中毒现象,哪怕是达官贵人都避免不了这种问题,动不动就出现煤气中毒。
而使用铸铁制成的洋炉子,不仅可以非常灵活地调整温度,而且用洋铁皮制成的烟筒可以及时排出二氧化碳进行空气交换,为了避免二氧化碳的泄露,洋炉子在最里面安装了一层洋铁皮,在中间安间了一层薄薄的炉瓦,在最外面又安装了一层洋铁皮。
三层防护结构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所以洋炉子在很短时间就成了中上层社会的标配,按照老舍小说里的说法就是“冬天不用洋炉子,不文明。”
只是柳鹏现在折腾出来的并不是最早传入的洋炉子,而是洋炉子的一种改进品,因为外形呈花盆状,所以中国人形象称为“花盆炉”。
为了打造这个花盆炉,柳鹏可以费了不少力气,甚至亲自跑了好几趟研习所,还好德蒙斯是一个很好沟通的对象,虽然他未必明白柳鹏真正需要什么,但是他总是集合研习所的人力物力把柳鹏的意图全力执行下去,并根据柳鹏的反馈及时调整方向,因此才能在这么短时间打造出这个花盆炉。
铸铁倒是好办,但是铁皮就是个大麻烦,晚清有廉价的洋铁皮,在本时空只能用十分昂贵的熟铁当替代品,只是柳鹏还是担心出娄子,亲自检查过几遍以后确认不存在烟气泄露现象,才敢放心安装在自己的屋子里,把整间屋子都烧得暖洋洋。
花盆炉里烧的也不是传统的煤球,而是标准的蜂窝煤,只是这个蜂窝煤的制造虽然没费多少力气,却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而来。
龙口附近的褐煤并不合适直接制造蜂窝煤,毕竟褐煤烟大焰弱,直接用来制造蜂窝煤非得把人熏死人不可,现在用的可是从朝鲜运来的无烟煤。
在另一个时空,无烟煤是金家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是朝鲜最最重要的对外出口商品,联合国的两次制裁都特意限制了朝鲜无烟煤的出口,第二次制裁更是限定了朝鲜无烟煤每年出口数量与金额的上限。
而在本时空,朝鲜王国的采煤业只居于次要地位,他们采矿业的核心是采金业与采铁业,但是连柳鹏都没想到,朝鲜矿场主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向龙口送出了第一船无烟煤。
这自然与整个北亚的贸易环境急剧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过去在中日朝三国贸易之中,由于大明的禁海政策,朝鲜王国处于最吃香的地位,吃完上家吃下家,有些事情非朝鲜人不能办。
可是从今年开始,日朝贸易突然冷却下去了,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的局面更是让朝鲜商人完全看不懂。
朝鲜自己生产的商品在日本市场缺乏上足够的竞争力,而且也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存在,对马宗家真正在意的是那些从朝鲜转口而来的中国手工业品,过去为了买到这些手工业品,宗家明明知道在价格上吃了大亏,还是愿意忍痛接受朝鲜商人的开价,甚至不得不在个别商品接受严重亏损的现实。
但是龙口打通了到对马岛的海道之后,朝鲜弄到的中国商品,不管是质量、数量还是价格,对于对马宗家来说,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了,对马宗家仅仅是把朝鲜的贸易作为一个辅助性质的渠道而已,如果不是对马宗家的船不到驶往龙口,他们甚至可能暂时放弃对朝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商人提供的一切商品突然全面滞销,甚至连带着朝鲜本国的出口商品都受到极大冲击,即使是大降价日本商人也不大愿意购买,许多东西甚至不得不考虑亏本出售的问题,但即使是亏本出售,对马的日本商人似乎不大愿意接受他们开出的价格。
过去对马宗家特别关心倭馆的问题,而现在倭馆也在谈判中成了一个次要的问题,朝鲜人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出口急剧下降的压力立即开始向朝鲜国内转移,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骚乱。
而这个时候德蒙斯就通过龙口的朝鲜商人传递了积极信号,让他们第一时间知道龙口这边需要无烟煤,而且不管是“白煤”、“黑煤”都有大量的需求,只要价格合适,运来多少就要多少。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朝鲜人及时完成了产业转型,在很短的时间就运来了第一船无烟煤。
虽然过去朝鲜的采煤业在采矿业居于次要地位,但是朝鲜北部煤矿的开采条件极其优厚,有些煤矿甚至可以进行露天开采,因此现在朝鲜的沿海矿场主们立即准备扩大无烟煤的开采,当然也得归功于援朝战争之后,朝鲜政府不得不把原来官营的矿场交给矿场主自行经营,让他们有了经营上的自主性,可以及时调整方向。
而凭借着海上运输的低廉成本,朝鲜的无烟煤不管是在本时空还是另一个时空,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而无烟煤运到龙口没多久,柳鹏就开始试制蜂窝煤。
虽然在许多地区蜂窝煤也被称为煤球,但是煤球与蜂窝煤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本时空的北方从元朝开始就大量使用圆球型的大型煤球,而饼型蜂窝煤的使用与推广却是建国以后的事情,很多地区蜂窝煤的全面普及要到七八十年代。
柳鹏在旧时空曾经认识一位亲历许多共和国往事的大叔,根据这位大叔的说法,他在一九八一年到杭州的时候,仍然也有一成左右的杭州市民在使用煤球,而不是更便捷卫生的蜂窝煤。
只不过在本时空,柳鹏已经决心直接用蜂窝煤来全面取代煤球,蜂窝煤不但可以比煤球节省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用煤量,而且有着更高的热效率,而且上火快、耐烧、方便、卫生,空气污染也轻得多,因此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花盆炉使用的也不是煤球与煤块,而是蜂窝煤。
蜂窝煤的制造倒是简单,只需要有无烟煤、水与黄泥就行,现在龙口的褐煤也终于派上了用场,作为配煤加入了蜂窝煤之中用来增长燃料时的火焰,大大改善了蜂窝煤的燃烧性能。
只是接下去用模具手工打蜂窝煤的这一步就难倒了柳鹏,柳鹏打出第一个蜂窝煤以后就决定不干了,这活实在太累太辛苦了,柳鹏觉得自己根本吃不悄。
即使是六七十年代,虽然自己动手打蜂窝煤是非常常见的一件家务活,但是打蜂窝煤这件事仍然记忆里不愿意经常提及的痛苦片段,拿着十几斤的铁制模具硬生生把蜂窝煤砸出来这活简直不是人干的,一个壮劳动力一天下来也就是打几百个蜂窝煤出来。
可是柳鹏虽然放弃了,研习所的这伙人却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一开始大家没有经验,但是很快不少人一天时间就能打出三五百个蜂窝煤,而且打得最多的一位山东大汉,一天时间直接打出了五六百个蜂窝煤,让柳鹏惊叹不已。
后来柳鹏才知道德蒙斯给了大家一个承诺,在试验期间,只要打出十个蜂窝煤就能拿一个蜂窝煤回家,至于蜂窝煤炉具同样白送一套,难怪这伙人一直干得热火朝天,个个都打成了黑人,全身上下到处都是煤灰,到现在打出来的蜂窝煤总数早就已经破万。
只是德斯蒙干得实在不错,他不仅仅是带人打出了上万个蜂窝煤,而且根据试验还确定了蜂窝煤的最佳配比,虽然柳鹏觉得这未必是真正的最佳配比,却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最佳配比。


第378章柳小贼要调走

而这一系列忙碌的产物却是让谷梦雨打着哈欠振振有词地说道:“柳鹏弟弟,家里这么暖洋洋,你真舍得把姐姐赶出去在外面吹寒风?”
过去山东的火炕都是一面炕,虽然有着省柴又易于施工的优点,但就保暖性能来说,跟柳鹏亲自打造出来的取暖系统根本没法比,虽然房间多了一丝丝煤味,但是房间里一片暖洋洋,让人根本不想出门。
事实上,如果不是找不到足够的钢材与材料,柳鹏说不定会直接用上蜂窝煤取暖的终极版本-土暖气,那样的话,就完全不用担心煤气泄露中毒的问题。
而现在的花盆炉防护性能再好,仍然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