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道:“现在兖州府只有我们的水上巡防队,力量是不是太薄弱了一些?”
柳鹏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要给朝廷一个面子,这第一枪不能由我来打,咱们办事得有理有据,再说了,二十万莲妖都不过是一夜功夫罢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他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所有人,大家觉得柳鹏说得很对,兖州府可以大有作为,不管朝廷有什么乱命,海北军都能及时拨乱反正。
而梁玉轩的看法却是完全不同,他并不觉得朝廷的这一系列命令是什么乱命,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最最正常的人员调动命令而已。
在对东三府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之后,阉党又主持了对兖州府的大规模人事调动,这一次空降的规模虽然比不上东三府,但也一口气空降了三十余名官员。
对于一个州府来说,一下子空降下来三十余名官员事实上跟全面换血没有什么区别,而梁玉轩则是很幸运地弄到了一个东平州阳谷县县丞的好缺,这可让梁玉轩乐坏了:“居然是个县丞,居然是个县丞!”
梁玉轩原本以为自己只能弄个主薄而已,运气若是不好甚至可能沦落到巡检的行列里去,可是现在户部的分发已经下来了,他梁玉轩是堂堂正正的阳谷县丞,如果运气好的话,再干上几年说不定还能混个知县回来。
那是多么美妙的前景啊!
梁玉轩觉得自己快要睡不着觉了!
只是比梁玉轩还要激动的还大有人在,跟梁玉轩一起等着吏部分发的唐中杰前几天还在大骂魏忠贤忠国殃民,这几天他天天都跟人说起魏公公的不凡之处:“魏公公英明,魏公公神武,朝廷幸亏有魏公公主持大局,不然不知道会糜乱到什么程度!”
至于原因当然是唐中杰踩中了狗屎运,一个贡生居然也能做知县,而且还是诸城这样的大县知县。
“我就说了,有魏公公在,怎么能叫梁小弟受了委屈,朝廷是不会委屈了有识之士!”
现在唐中杰仍然是一脸兴奋:“魏公公就有若我等的生身之父,绝不会让我们有识之士受到半点委屈啊!”
问题是魏忠贤是个阉人,唐中杰说是他的生身之父,这岂不是马屁拍到马脚上去了!
只是梁玉轩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计较太多,他们考虑的是前程问题:“咱们这次都分发到山东,唐兄,咱们一起赴任吧!”
虽然觉得唐中杰这人过于无耻,但是大家既然都在山东任职,以后肯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的是需要唐中杰这位知县老爷帮忙的地方,因此梁玉轩觉得还是应当跟同僚搞好关系为宜。
只是离开了京城之后,唐中杰对魏忠贤的一片赤诚之心那是越来越热烈,一天恨不得说“魏公公英明神武”这句话一百遍,直到一个驿丞终于听不下去了:“你在北直隶说这话也就罢了,你在咱们山东还敢说魏公公英明神武这话,是不是想自寻死路!”
现在朝堂之上到处都是魏公公的人,谁敢与魏公公对抗谁就是死路一条,魏公公赏识谁谁就能飞黄腾达,这个驿丞的说法显然太不合时宜,唐中杰从京师出发以来就等着这么一个向魏公献忠心的机会,当即就跟这个驿丞吵了起来。
只是这个驿丞也是老江湖,他冷笑一声:“知县好大的官啊!你是想溺水而没还是落马而死,要知道杨广文发迹之前,也是我这个位置!魏公公这名号在咱们山东地面上不管用,你就等着落马而亡吧!”
这是怎么一回事?梁玉轩没怎么在意,唐中杰却是勃然大怒,一心想替魏公公主持公道,回头钻进了梁玉轩的屋子说道:“这小驿丞欺人太甚,我回头就参他一本无视朝廷,把他的驿丞给摘了!”
梁玉轩却是说道:“得饶人且饶人,万一人家背后有人怎么办?”
唐中杰却是冷笑一声:“他背后再怎么有人,难道还能强得过魏公公不成,现在我背后可是站着魏公公啊!”
只是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唐中杰脸色却是一片苍白,梁玉轩以为他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唐兄,我觉得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事不必闹到天上去!”
只是唐中杰却是面无人色地说道:“梁兄,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再这么走下去,咱们俩非得落马而亡不可,就算不落马而亡恐怕也要溺水而死!”
梁玉轩没听明白唐中杰想说些什么,他只能问道:“唐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可是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
只是唐中杰听到这话却是整个人都腿软了,他告诉梁玉轩:“就是因为咱们是吏部授职的朝廷命官啊,最近两个月咱们山东已经死了五位朝廷命官!”
死了五位朝廷命官?这个数字似乎有点偏大?梁玉轩不由眼皮一跳,想到一个隐隐约约听到的消息:“难道是那位海北柳总兵?”
“对对对!”唐中杰现在有若身在数九寒冬,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告诉梁玉轩:“最近两个月,光在东三府已经死了五位朝廷命官,三位落马而亡,两位溺水而亡,而且在殉职之前,海北镇的柳总兵请他们到金州见一面,结果他们都不肯去见柳总兵……”
这太野蛮了!
大明怎么能容许这么无法无天的事情存在,何况只是拒绝去拜见这位海北镇的柳总兵而已,柳鹏怎么能下这样的毒手,只是现在梁玉轩整个人腿都软了,他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真是柳总兵下的手?”
这位柳总兵真是标准的武夫出身,做脏活也应当干得细致一些,五位朝廷命官三位落马而亡两位溺水而死,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这其中的猫腻,结果这位柳总兵就是干得简单粗暴。
但是唐中杰就怕这种蛮干的武夫:“除了这位柳总兵,谁还能下这样的毒手,我听说了青州府的孙通判因为是魏公公亲自提拔的体已人,不愿意到金州同流合污,结果第二天就在衙门前面的小河里捞起他的裸尸……问题是,这位孙通判是广东潮阳人,一身的好水性,就是在大海游几个时辰都易如反掌啊!”
“还有招远的顾知县,还没到任就在路上莫名其妙落马而亡,据说柳总兵派人在路上堵住了顾知县,顾知县拒绝接受柳总兵的调度,结果向前走了十几里路就落马而亡!”
听到这,梁玉轩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这位柳总兵活干得太糙,但问题越是这样的无法无天之辈,他们这些文弱书生就不敢跟人家对着干,不然就是这么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这位柳总兵也目无王法了,这都是朝廷命官!”
“朝廷命官又怎么样,现在是斯文扫地,我昨天夜里又打听了一下,除了这五位忠勇殉职的朝廷命官之外,还有十多位朝廷命官不是被海北镇的武夫打断了腿就是乡下的流民打成了重伤!”


第879章 曲线救国

说到这,唐中杰对这十几位不幸的朝廷命官遭遇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他们与前面的通判、知县不同,只是巡检、典史、仓大使之类的杂职,所以柳鹏下手时候也稍稍留了一点情面。
比方说潍县的刘巡检,才到了巡检司任上柳鹏就立即召他去金州共议大事,结果刘巡检虽然不肯去金州却还是找借口推托,结果第二天晚上就遇到了江洋大盗夜袭巡检司被打断了一条腿。
只是刘巡检这人没有什么气节,明明是知道被海北镇派人打断了一条腿,第二天却是叫人简单包扎了一下,一边呻吟着一边坐着轿子赶到金州去从贼。
只是那些不肯从贼的朝廷命官最终结局都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是忍辱负重,他们也不能在任所继续呆下去,不过对于刘巡检这样认贼作父的乱臣贼子,唐中杰绝对是一脸不屑:“魏公公与朝廷迟早会收拾刘巡检这样的小人!”
只是梁玉轩却是锁紧了眉头问道:“唐兄,那我们该怎么办?”
“是啊,我们该怎么办?”
唐中杰一听到这个问题就乱了阵脚:“咱们万万不可乱了阵脚认贼作父,这可是一辈子的污点啊!我听说了,现在在金州候任的朝廷命官足足有四五十位之多!”
这次朝廷光是在东三府新任命的朝廷命官就有近百位之多,只是这近百位朝廷命官之中得以成功上任的不过是六七位而已,而且都是到金州认贼作父之后才有资格拿到柳鹏的亲笔书信得以走马上任。
至于在金州等待上任之外的那些朝廷命官,现在已经有五人死于非命,还有十余位朝廷命官因为不肯与柳鹏同流合污,都是被海北军派人打成了重伤的结局,除此之外还有十余位朝廷命官听到要跟海北镇正面对抗吓得肝胆俱裂,直接就弃职潜逃了。
可是唐中杰却是不愿意到金州从贼,他告诉梁玉轩:“去了金州的话,等于就是认贼作父,从此前途尽毁,朝廷不可能起复这种有污点的千古罪人,而且就算是到了金州从贼,也未必有资格得以上任!”
根据唐中杰打听到的消息,现在到东三府上任的朝廷命官到金州拜见柳鹏之后,并不是直接就有资格走马上任,恰恰相反柳鹏对这些朝廷忠勇百般为难,完全是把这些朝廷命官当作自己的僚属来使用。
更糟的是,这些朝廷命官本来是国家栋梁,即使没进过翰林院,也是做过六部主事或是进入国子监千辛万苦考出来的功名,可是柳鹏却是让这些功名却是一笔抹消,还是跟着柳鹏历练才行。
说到这,唐中杰那真是愤愤不平地到了极点,他告诉梁玉轩:“咱们好不容易二十年寒窗才博出了一个功名,结果现在倒好,一个小小总兵想让我们干就干什么,根本不把咱们当看……”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到了金州之后并不是拜见了柳鹏认贼做父就有资格拿到委任文书上任,恰恰相反,大部分新上任的朝廷命官都得老老实实地在金州继续呆着,不但要等到柳鹏满意才能上任,而且还要参加什么所谓“研习班”,在研习班学习过关以后才能有资格上任。
在此期间,大家虽然已经是正正经经的朝廷命官,但是得老老实实学习海北镇的一切规矩,更糟的是不管柳鹏有什么具体安排,大家都必须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根本就是柳鹏身边随便使唤的小吏员而已。
只是听完了唐中杰的介绍,梁玉轩反而明白过来了:“唐兄,这不等于是海北镇的馆职吗?”
什么是馆职?自然是进了翰林院,他与唐中杰都是功名在身,但是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中,只能走国子监路线,但是也知道在大明朝进了翰林院的进士才是真进士,散馆之后若是运气好说不定几年时间就有资格入阁办事,即使运气不好也是个宰相候选。
虽然柳鹏打着“研习班”、“历练”的名义,梁玉轩还是看出门道来了,这就是海北军的翰林院啊!
只是唐中杰却不以为然:“什么翰林院,根本就是这位柳总兵无法无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梁兄,海北镇只是海北镇,朝廷才掌握了天下,你说我们应当该怎么办才好!”
这是唐中杰眼下最纠结的问题,他知道直接走马上任根本就是自寻死路,特别是诸城这地方据说是海北军势力最强的地方,只要柳鹏一句话,那里的缙绅豪强会第一时间就会把自己弄成落马而亡的结局。
但是去金州参加什么研习班,唐中杰又觉得这是跟海北镇同流合污,且不说朝廷会不会放过自己,魏忠贤与阉党是肯定不会放过自己,而且现在阉党势大加之小人云集,到时候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而梁玉轩倒是想得比较长远:“反正现在咱们还在济南府地方,先观望观望,打听打听消息再说!”
他们赴任的前半程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一路飞驰,但是出了金州研习班这一档事之后,他们就决定放慢了脚步先观望观望再说,因此到了济南府城之后,他们就停下来一口休息了好几天,同时派人出去打听着具体的消息。
他们现在才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朝廷命官赴任东三府与兖州府都得去一趟金州再说。
而且现在柳鹏绝对是无法无天,根本不把朝廷与吏部的勘合当一回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吏部明明给你一个典史的差使,他觉得你顺眼就让你去当知县,如果你在金州得罪了柳鹏,即使是堂堂一府通判,柳鹏照样叫你去署职仓大使先历练历练。
而且朝廷让你当诸城县丞,柳鹏一句话你就必须到招远当典史,朝廷只是让你和丰仓的仓副使,柳鹏却有办法让你署职黄县知县,反正是无法无天,朝廷的命令只能在济南府与东昌府还有点效力。
“这金州实在是去不得啊!”
唐中杰还是这句话:“咱们去了金州,从此就是授了伪职前毁尽毁!”
而另一位在济南等待上任的同僚也是深以为然,他告诉大家:“唐知县说得很对,金州去不得,去了这二十年寒窗苦读就成了无用功!”
但是如果不去金州,那边大家根本没办法上任,大家已经打听清楚,如果不肯去金州直接上任,那么即使不曾落马而亡、溺水而亡也会落得一个被江洋大盗打断腿的结局,那边梁玉轩已经在说起了最新的消息:“我听说了连昌邑县的赵典史前几天刚落马而亡了!”
这是最近两个月刚一到任就已经殉职的第六位朝廷命官,至于被打成重伤或是被迫弃职潜逃的朝廷命官就更多了,而且前几天他们刚到济南,柳鹏就派人打个招呼让他们先去趟金州。
大家都知道既然柳鹏派人过来打过招呼让大家去一趟金州,自行赴任就是死路一条。
这就是一个完全无解的问题,那边梁玉轩突然想到了一条活路:“既然我们去不了金州,那么我能不能走一走丁专员的路子?”
在几天之前,梁玉轩对于兖州府的实际情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是几天时间下来,他现在已经搞清楚兖州府是怎么一个势力布局,虽然兖州府的该管上司有河道总督,有好几位道臣,但是真正说话管用还是这位海北镇在兖州府的代表丁宫丁专员。
虽然丁宫手上的武力只有八百人的水上巡防队而已,但是他现在在兖州府说话特别管用,因此梁玉轩不由想到了曲线救国的办法。
虽然不去金州拜访柳鹏柳总兵,但是他只要去拜见这位丁宫丁专员并得到了这位丁专员的默许,那么海北镇对他的上任肯定也会抱默许态度,到时候他就可以走马上任。
这样一来是两全齐美的办法,既不会背弃了朝廷与阉党,又不至于自寻死路,而唐中杰也是眼睛一亮:“对啊,我可以去拜访杨广文杨先生,只要他点头了,我就敢去走马上任了!”
他现在也知道杨广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人家可不仅仅是驿丞出身那么简单!
又有人问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大家既然决定不去金州,而是去直接拜见杨广文、丁专员、姚厂公他们,那应当怎么操办才好?”
只是唐中杰却是笑了起来:“咱们可是朝廷命官,难道在山东地面上还找不到几条求人的门路?”
现在丁宫是一口气收了十几封书信,都是准备到兖州府赴任的朝廷命官准备来拜见他的拜帖。
按照大明朝的官场规矩,这样的拜帖完全不伦不类,毕竟现在丁宫只算是白身而已,别说是“朝廷命官”,连个“吏员”都不是,他这个“专员”的名义只是海北镇便宜行事授予的杂职而已。
可是这十几封书信之中,既有通判,也有知县,更有典史,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地表示自己既然要到兖州府来上任,那么要一定要拜见丁宫丁专员,倾听丁专员的训导之后才敢上任。


第880章 入学名额

但是丁宫却知道他们是想让自己替他们背书,只要他肯替这些新官们背书,他们就敢去赴任。
除了这十几封书信之外,还有不少人帮着这些新上任的朝廷命官做说客,只是现在丁宫却是把这一叠书信全部扔在桌子上,然后对来充当说客的平同峰说道:“其它各州各府哪有这么多请托啊,最多也就是收到三五封书信罢了,就咱们兖州府事多,光是书信就有十多封,还有好些人拐弯抹角地派说客来,现在连二弟你也成他们的说客!”
平同峰当即笑了起来:“我是人情难却,这件事得大哥你说了算!”
对于丁宫来说,给这些人就等于挖了自己墙脚还得给他们背书,而且跟平同峰是自家兄弟,因此就很干脆地说道:“如果让我下决心,那就是把他们全部赶到金州去,他们既然敢不去金州,就别想到兖州来上任。”
事实上兖州府和东三府完全不同,在兖州府海北镇与朝廷势力整体只是平分秋色而已,正因为双方势力相当,所以丁宫从方方面面收到的书信和请托才会最多,大家都觉得可以在丁宫这边打开缺口。
但是大家既然对丁宫抱有最多的幻想,那么丁宫就觉得哪怕顶着再大的压力绝对不能让大家如愿,不然就要前功尽毁,大家都知道海北镇在兖州不但软弱可欺,而且还是南辕北辙。
因此明明是方方面面都派人来求情,但是丁宫就直接跟平同峰说清楚了:“反正他们别想让我松口,我如果松口了,现在这兖州的大好局面就毁于一旦了!”
海北军的诸位大员之中,丁宫可以说是权势最轻的一位,不管是沈滨、姚厂公还是杨广文或是其它人,在自己的辖区之内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唯独丁宫必须属于比较弱势的一位,什么事情都要跟河督以及诸位道臣商量着办。
因此阉党下了这一手妙棋而海北镇展开全面反击之后之后,丁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