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已经是图穷匕现了,只是接下去的政治交易就超出了阿巴亥的理解范围,她只知道最终就是柳鹏所说的那句话“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皇太极宁可她出奔海北,也不容许她留在大金国。
在她的眼中,对于大金国来说这或许是最坏的结局,大金国的皇太后就这么送给了海北镇的武夫,送给了努尔哈赤最恨的那个敌人。
而在皇太极的眼中,这几乎却是最完美的结局,但不管怎么样,她现在已经到了海北镇的龙口镇,而传说中好色至极甚至公然在战场上向努尔哈赤讨要她的柳鹏却是连看她一眼的兴趣也没有,到现在还没跟她见过任何一面。
这让阿巴亥大妃觉得惊惶未定,尽管她的吃穿用度比在大金国中强了何止一个档次,但她总担心自己一觉醒来,柳鹏与海北镇已经出卖了她,她已经成为明国献俘太庙的牺牲品。
谁都知道这位柳督抚最擅长于在你最得意的一瞬间来个暗箭伤人致命一击,让你明明有万般神通却根本没办法应付他接下来的连环攻势,自己现在的最大优势不过是美色尚在,而且还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而已。
可是柳鹏如果连自己的美色都不看在眼里,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那么阿巴亥觉得自己的处境危险极了,而偏偏她的地位是如此尊贵,明国的朝廷对自己肯定很有兴趣。
毕竟明国之前抓到的金国俘虏之中,级别最高的也不过是佟养性而已,而且到了龙口以后,她的日子虽然过得不错,但是却没看到任何一个自己想要见的人,甚至连皇太极的两位福晋完颜若雪与折婉儿都没见过。
柳鹏把她完全软禁起来,肯定是准备待价而沽,因此她不得再次向魏瑜君问道:“那柳督抚什么时候能见我?”
“这就不知道了!”魏瑜君摇了摇头说道:“大妃如果能号令两黄旗来投的话,那督抚肯定第一时间来见大妃!”
说到这魏瑜君又摇了摇头说道:“可是现在两黄旗是怎么一个景象,想必大妃也是很清楚!”
阿巴亥已经明白过来了,她的最大价值就是那三个幼子而已,可是海北镇在大金国同样拥有豪格这枚至关重要的棋子,所以就有待价而沽的资格。
诚如魏瑜君所说的那样,虽然她的三个幼子掌握着两黄旗,但是地位却是极不稳固,否则也不至于她这位生母在被皇太极与诸位贝勒逼宫的时候,只有一个多铎敢站出来不惜以内战的代价维护她这位生母。
阿济格与多尔兖难道不知道这次逼她殉葬的真相吗?
他们当然知道,而且阿巴亥还很清楚就是豪格是他们泄露这件事的内情,但是阿济格与多尔兖明明知道阿巴兖随时可能为努尔哈赤殉葬,但就是按兵不动,不肯发一兵一卒,就是他们年长,知道隐忍。
特别是多尔兖的隐忍更是出于阿巴亥大妃的意料之外,没有一点少年人的血气方刚,倒更象是一只真正的老狐狸,一心想在阿巴亥大妃殉葬中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倒是多铎太年轻,豪格只用三言两语就说动了他,但是多铎即使最珍惜这份母子之情又怎么样,他现在已经被皇太极打着保护幼弟的名义软禁起来。
对于阿济格与多尔兖,恐怕只要皇太极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向阿巴亥射来毫不留情的利箭,这正是柳鹏好吃好喝供着阿巴亥大妃,却始终不肯来见阿巴亥大妃一面的缘故。
阿巴亥大妃是花了很多时间才想明白了这一切,她现在只能问起了另一件事情来:“按瑜君这么说,柳督抚是留在辽南处理着老汗故去的后事……”
魏瑜君点了点头,她安慰阿巴亥大妃:“大福晋不必着急,等辽南事了,夫君必定来跟大妃见上一面!”
阿巴亥大妃却怎么能不着急!
她现在已经三十七岁,所谓岁月不饶人就是指她现在这个年龄,美貌是她最大的资本,柳鹏迟一天来见她,她的美貌就会减少一分,如果拖得太久,或许柳鹏真想看她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因此阿巴亥大妃只能退而求次:“那我现在能不能跟完颜若雪还有折婉儿两位夫人见一面……”
虽然完颜若雪与折婉儿过去算是她的儿媳,但现在她们的地位却不是阿巴亥大妃所可比,而且更重要的是阿巴亥觉得自己跟她们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毕竟大家都曾是大金国的福晋,肯定不会象魏瑜君这么冷冰冰地回复自己。
第965章 告丧
而且阿巴亥大妃觉得见到这两位皇太极的前福晋绝对是一个赏心悦目的事情,过去她觉得这是大金国的耻辱,现在她却觉得这绝对是生平快意之事,你皇太极做了大金国的大汗又能怎么样,你的两位福晋还不是成了柳督抚的妾室。
只是魏瑜君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原本见一见是无所谓,只是现在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些不便!”
阿巴亥大妃当即问道:“什么大事?”
魏瑜君一脸苦笑:“是辽东巡抚袁崇焕派使团给努尔哈赤大汗吊丧,并恭喜皇太极新汗继位……”
阿巴亥大妃几乎是脱口而出:“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只是下一刻阿巴亥已经明白过来,虽然袁崇焕派使团给努尔哈赤吊丧这件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却是意味深长,甚至改变了整个塞北的战略局势。
因为袁崇焕的意图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议和!
即使是天启二年尽撤关外,即使是年初大金兵临宁远的情况下,明国上上下下始终是坚定主战,决心与大金国死战到底,即使自己要死也要拖大金国下水才行,决不与大金国议和。
可是现在袁崇焕主动派出使团向大金国吊丧,并恭贺皇太极继承汗位,自然就代表双方有议和的极大可能性,这对于明国在塞外的诸多盟友来说是近于致命的打击,整个塞北的战略布局会因为袁崇焕的这个小动作而搅得天翻地覆。
因此阿巴亥大妃不由锁紧了眉头,她告诉魏瑜君:“柳督抚在等尘埃落定吗?”
魏瑜君毫不客气地告诉阿巴亥大妃:“是啊,一个塞外的部落首领如果想要大明万分郑重遣使告祭,那只需要做一件事……”
“那就是杀戮千万汉官汉民,夺取塞外万里江山,大明将以最高规格对待他的死亡!”
魏瑜君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嘲讽:“而一位新首领即位想要获得大明的恭贺,同样只需要无数次在战场给大明造成永远性的伤害就够了!”
阿巴亥大妃已经明白过来,在尘埃落定之前,不但柳鹏不会来见她一面,引得外人非议,她甚至不能与完颜若雪与折婉雪进行任何接触。
因为除了美丽之外,她暂时一无所有。
只是阿巴亥大妃的嘴角也浮现着嘲讽的笑容:“袁崇焕派人给大汗吊丧,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啊!”
“什么!明国派人给努尔哈赤汗吊丧,而且还恭贺皇太极继承汗位!”
吴克善一听到这个消息,那几乎是一跳三尺高,他与他背后的嫩科尔沁刚刚跟海北镇结成了联姻关系与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回头明国就派人给努尔哈赤吊丧,甚至还要恭喜皇太极继承汗位,这分明是双方准备议和,这可是把科尔沁架在火上烤。
只是王启峰赶紧说道:“这是辽东巡抚袁崇焕玩出来的花样,跟咱们海北镇没关系啊,跟海北镇与柳督抚没有任何关系,你们科尔沁的贵女在咱们海北镇过得很好!”
吴克善虽然有些心思单纯,但是明白过来了:“那不都是你们明国的巡抚大人吗?我明白了,海北是第北,辽东是辽东!可是你们明国太不够意思了!”
现在科尔沁既然与海北镇联姻,事实上也是跟大明结盟,事实上塞北与大明结盟的部落并不在少数,即使是不少部落摇摆不定,但是大明两百余年威恩,大家仍然对大明抱有幻想。
但是现在袁崇焕却是揭破了最后的窗户纸,让大家看到大明已经完全不可恃了!
连大明都要给努尔哈赤告丧,并恭贺皇太极继承汗位,双方接下去肯定要进行议和,那么大家继续跟大明结盟对抗大金国就是死路一条,接下去大金国完全借着这个机会腾出手收拾一切跟大明结盟的部落。
因此吴克善才觉得大明太不够意思,而王启峰惟恐吴克善听不明白,赶紧说道:“吴克善少爷,大明是大明,我们海北是海北,大明可以对不起朋友,咱们海北永远对得起朋友!”
吴克善已经听出了王启峰的意思:“王队长你的意思是?”
王启峰当即说道:“吴克善少爷是明白人,知道海北是海北,辽东是辽东的道理,但是我们督抚就担心草原有很多英雄好汉没搞清楚这一点,一不小心就中了建奴的**汤!”
对于这些草原的部落首领来说,他们可分不清楚大明天启皇帝、辽东巡抚袁崇焕与金州督抚柳鹏之间的区别,事实只要袁崇焕遣使给努尔哈赤吊丧的消息传出去,那么草原上的局面就为之一变。
因此必须有人出面向这些草原上的部落首领做解释工作,不但让他们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借这个人心崩乱的机会拉拢一些有实力的部落首领。
而吴克善倒是不怕来事的,他当即说道:“行啊,都是自已家里的事情,我就替咱们妹夫跑一趟,哎……咱们科尔沁说闲话的人太多,真正干事的没有几个!”
他这话是意有所指,现在吴克善虽然特别卖力,但是由于她的两个妹妹还没有嫁到海北镇去,因此他反而不是科尔沁与海北镇联盟的获利最大的一位,因此他对于自已父祖的决定常有非议。
而王启峰当即说道:“吴克善少爷,您两位妹妹的事情也得加紧一点,我听到风声了,您再不抓紧,恐怕又被人抢了先手……”
吴克善知道现在愿意与海北镇联盟甚至联姻的塞北部落并不在少数,甚至连同属嫩科尔沁的奥巴汗似乎也有这个意愿,可是他吴克善却是已经绑在海北镇的战车之上,他当即问道:“王队长,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一切还得吴克善少爷拿主意才行!”王启峰当即说道:“咱们海北镇可没有亏待过吴克善少爷!”
在与海北镇之间的贸易之中吴克善虽然不是获益最多的一位,但是柳鹏既然是他以后的妹夫,那么陈庆次与王启峰就愿意特别照顾他拉拢他,甚至把至关重要的对金国烟草输入交给他全权负责。
而在这几个月时间之内,吴克善已经在金国内部扶植出一个为数不少的烟民集团,这个烟民集团渗入整个大金国的每个阶层,上至贝勒、台吉,下至包衣阿哈甚至是旗下寄养丁口,有事没事都喜欢吸几口。
正所谓“饭后一口烟,赛过活神仙”,现在大金国的烟民阶层在吴克善的经营之下已经有了十分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还在不断继续扩张。
谁叫吸烟是个解闷的好法子,虽然大金国这些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上阵冲杀难免就有损伤,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
何况海北镇横空出世,大家每次与海北军厮杀都觉得是提着脑袋上阵多半是没法回家,所以大家都觉得应当及时行乐才行。
只是大金国这地方连给死人烧个纸钱都要杀头,大家根本找不到多少乐子,而烟叶的输入可以说是给大金国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让大家多了一种寄托,而且这烟草据说可以说是延年益寿灭杀百毒百虫,大家当然愿意多吸几口。
而且现在努尔哈赤升天,皇太极刚刚继位,大金国的政事千头万绪,哪有时间在这小小烟叶上分心太多,就是皇太极在这件事肯稍稍分心,但是谁敢在这件事上多事。
要知道大金国主持烟草生意的总后台是皇太极唯一的爱子豪格贝勒,而蒙古这边就是他吴克善台吉,还有明安贝勒负责在中间穿针引线,普通的牛录章京、牛录额真哪敢强出头。
只是过去这几个月虽然培育出一个数量颇众的烟民集团,但还只能算是播种期与耕种期,眼见水到渠成就要到收获期了,海北镇的烟叶来源是绝对不能断,所以吴克善更想把妹妹嫁过去。
他告诉王启峰:“我知道我妹夫没亏待过我,这烟草的事情你帮我再催一催,没有一百驮、八十驮,也得有五十驮、三十驮才行,不然我没法向明安叔叔交代啊!”
在吴克善与明安贝勒的心底,几十驮烟叶比妹妹、女儿更有价值,努尔哈赤拿两百甲都没别想从科尔沁换走一位贵女,但是只要皇太极拿出百八十驮上好的烟叶子来,科尔沁与其它蒙古部落就敢把一个女儿嫁给他。
但是现在的皇太极对于几驮烟叶子毫无兴趣,他兴致勃勃地说道:“袁崇焕派来吊丧的使团大家都看到了吧?现在连明国都承认大金将兴如日中天,明国对我大金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议和了!”
明安贝勒心里想的还是烟叶子,他实在没想到看起来不值钱的烟叶子居然会这么金贵,根本没理会皇太极到底说了些什么,只要皇太极终于点到了他的名字:“明安贝勒,您对这件事怎么看?”
怎么看?
明安贝勒心底想的是只有烟叶子,根本没注意皇太极说了什么,但是明安贝勒机灵得很,他当即就跪了下来说道:“大汗英明,大汗神武,大汗实在英明神武!”
第966章 便宜
皇太极很想从明安贝勒口中获得一个肯定的正面答复,只是现在明安贝勒肚子里都是烟叶子与银子,因此脱口而出:“挺好挺好,袁崇焕既然遣使吊丧,两国商路自然大开,我大金国自然可以大获其利,金山银山海载山量。”
听到明安贝勒这么说,皇太极身边平起平坐的三位和硕贝勒都连连点头,觉得明安贝勒确实说得没错,袁崇焕既然遣使吊丧,那么明金两国之间原来就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就会准合法化,诸位贝勒手上囤积已久的诸色关东货就能卖个好价钱。
只是诸位贝勒、台吉非常开心的事情,皇太极却不一定开心,他当即追问道:“明安贝勒,我是说蒙古诸部的诸位贝勒对这事具体怎么看?”
实际皇太极早就知道这件事草原上掀起无数惊涛骇浪,最近投奔大金国的蒙古人足够编成四五个蒙古牛录,但是他只是借这个机会立威,让大金国的诸位贝勒知道袁崇焕犯下何等致命的错误,自己又有怎么样的好运气,是真正的天命之人。
只是蒙古人的脑子永远缺一根筋,明安贝勒更是典型中的典型,他到现在都还想自己的烟叶子生意:“大家觉得很好,商路又要通了,大家都会很方便,不怕汉地商人起高价。”
皇太极是真怒了,他实在没想到明安贝勒就只有这么一点眼光,明明是想明安贝勒帮自己说几句好话,但是他没想到明安贝勒这么不知趣,因此现在皇太极只能亲自上场:“明安贝勒,您看过明国的三国演义没有,那里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剧情,叫做蒋干盗书。”
努尔哈赤最爱三国演义这部书,诸位贝勒也跟是三国演义的爱好者,所以对于大金朝的诸位贝勒来说,一说到蒋干盗书他们就会心领神会。
但问题在于明安贝勒是个标准的蒙古人,别说是蒋干盗书,就是三国演义这部书都是第一次听到,因此他立即问道:“大汗要为大家讲故事,大家赶紧鼓掌!“
这跟哪跟哪啊!
现场一下子冷场了,皇太极现在真是杀人的心都有了。
但是他看了一眼明安贝勒,确认明安贝勒还是第一次听到三国演义与蒋干盗书的故事,他只能耐着性子说道:“明安贝勒,这袁崇焕这次名义上是遣使吊丧,实际却是想来探一探我大金国的虚实,顺便想占我大金国的便宜,但是我大金国哪有那么好占的便宜……”
皇太极继续冷笑道:“现在袁崇焕可以说是标准的蒋干盗书,明明想占咱们大金国的便宜,但是却是蚀了老本,这事只要一传出去,草原上的蒙古诸部诸贝勒必定会离心离德,从此之后绝口不提效忠明国,只能永远做我大金国的忠臣……”
对于皇太极所说这一点,在场的诸位贝勒、台吉都深以为然,只是明安贝勒却是觉得自己猜透了皇太极的真正心思,他当即说道:“大汗说得太好了,实在太好了,袁崇焕既然自取灭亡,那么朝鲜国与海北盗贼自然不足为患!”
一提到柳鹏与海北镇,皇太极就觉得明安贝勒这人不是一般地不认趣,而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甚至可能是收了柳鹏的好处故意想要激怒自己,否则怎么可能这般不识抬举。
现在皇太极最不愿意听到的名字就是柳鹏与海北镇,且不说他堂堂的大金天子居然是孤家寡人,两位福晋都被柳鹏横刀夺爱,新福晋也被柳鹏横插一手没娶进家门,甚至连在大金国内放的第一把火都没烧成,阿巴亥大妃宁愿出奔明国也不愿意为努尔哈赤大汗殉葬。
现在皇太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件开心的事情,结果明安贝勒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又让柳鹏与海北镇跑出来给皇太极找麻烦。
偏偏明安贝勒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皇太极虽然想一刀杀了明安贝勒,却是刚刚登基,根本不适合杀他来立威,不然袁崇焕就白给努尔哈赤吊丧了,他杀了明安贝勒,回头投奔大金国的蒙古人又会跑回草原去。
只是其余各位贝勒、台吉却没想到努尔哈赤的烦心事,纷纷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是啊,关宁军想趁这个机会来探咱们的虚实占咱们的便宜,却不知道最后是我们占足他们的便宜,弄清了他们关宁军的虚实!”
“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