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对于大齐国的忠诚程度与战场上的表现,除此之外过去的出身与地位根本毫无意义。
很多牛录额真、牛录章京并不喜欢这样的安排,他们觉得朱恒辉否定了他们过去奋斗的全部意义,现在他们与普通一兵根本没
有任何区别、
但过去的女真贵族、军官终究只是极少数人而已,绝大多数俘虏都只是普通一兵甚至只是临时抬旗的包衣阿哈,既然现在大家
都成了海北军的俘虏,本来就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很多过去的女真甲兵、包衣阿哈、旗下人与俄罗斯远征队由于转向及时现在
已经成为俘虏大队的新贵。
虽然距离编成一个大队的战兵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朱恒辉只用几个时辰的时间就组建了第一个贞义中队。
虽然这些及时转向的女真俘虏现在并没有资格重新上战场,但是他们已经把矛头指向过去的袍泽帮助海北军弹压俘虏骚乱,特
别是那些旧贵族旧军官在他们手里吃了很大苦头。
他们的表现获得了朱恒辉的连声赞扬,朱恒辉看到他们对女真俘虏都毫不留情痛打出手,不但特意给他们加餐,而且还把几个
表现卓异的新人提拔为小头目,甚至还承诺只要组建新的贞义中队他们就是中队里的主要干部们。
这对一些女真俘虏与俄罗斯俘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旧贵种旧军官眼中的头号大敌已经不是海北镇与管理他们的俘虏中队
,而是这些刚刚投向海北军的“贞义人”。
但大多数女真俘虏对此却是跃跃欲试,特别是那些并非建州女真出身的俘虏更是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纷纷来向朱恒辉告密。
而对于俄罗斯俘虏来说,他们同样是看到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虽然这些俄罗斯俘虏成份十分复杂,有的人来源于莫斯科,有
的是地方上的破产贵族,有的是逃亡农奴,有的人来源于各个被征服民族,但是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冒险家,对于俄罗斯大公
国的忠诚度也非常有限。
他们知道自己这支远征队失败对于俄罗斯大公国是一场多么严重的灾害,别看这次辽沈会战俄罗斯远征军的总损失加在一起可
能不到一千人,但是却代表着大公国在远东的空前巨赌已经彻底失败。
第1151章 镶蓝旗的最后时刻
虽然俄罗斯在公国派出的两次远征队加起来才一千余人,但是对于公国来说这已经是赌上国运的空前冒险,为了筹措远征队的
费用不但掏空了国库还被迫向商人进行了大额借贷,大公国可以说是已经是将全部的国运与未来都赌在这场远征中来。
但很显然这场豪赌已经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大公国接下来的日子将变成非常艰难,即使不会再次面临一次波兰入侵占领莫斯科
的局面,但是肯定也会因为财政破产而放弃乌拉尔以东的大部分新征服土地特别是新征服的西伯利亚。
大齐国或者说这个所谓“海北国”将成为这块新领土真正的新主人,而他们这些失败者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甚至让公国输掉国运
之战之后,回到莫斯科恐怕只有一条死路。
毕竟俄罗斯大公国在处决犯人之外最严重的处理办法就是流放到东方去,但是现在东方的新领土即成为海北镇的领地,那么大
公再仁慈也只能选择将他们处死,他们除了及时投奔海北镇之外并没有任何好的选择。
虽然这些俄罗斯人看起来非常粗犷,但是他们第一时间就察觉到相对于女真人,朱恒辉更信任他们俄罗斯人一些,希望这些俄
罗斯俘虏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这也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毕竟就在昨天海北军还与这些女真俘虏进行着生死厮杀,而这样的厮杀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双方的死伤不计其数,女真俘虏到现在都没有真正转变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朱恒辉不可能对女真人完全放心。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俘虏就得到了特殊照顾,第一个贞义中队总共才八十人,而俄罗斯人就占了近十人,而且每一个俄罗斯
人在贞义中队中的位置都非常不错,至少也是个小头目或是负责保管发放武器,甚至比他们在远征军中原来的位置还要好一些
。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俄罗斯人已经看到了希望,他们觉得与其回到莫斯科被处决,还不如及时投向海北镇成为大齐国的新贵族
。
以现在的形势来说他们绝对是奇货可居,即使成不了贵族也能成为一个小军官,毕竟辽阳、沈阳与莫斯科之间有着数千俄里的
距离,即使海北镇只拿下两个大国之间一半的领土,仍然能让他们让这片新领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达官贵人。
别看他们现在只有区区几百人,但是海北军现在手里虽然控制着成千上万的女真俘虏又不能对他们完全放心,肯定会采取一种
以俄罗斯人来牵制女真人的策略。
想必到时候会让他们与女真人、中国人、蒙古人一起混编成一支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军,而在这支大军之中俄罗斯人将占据
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必前提前进行布局。
正是因为比女真人更早地明确认识这一点,这些俄罗斯人的表现异常积极,他们甚至主动放弃了让俄罗斯独立编成一个中队的
计划,而是向朱恒辉直接提出海北军老人作为正职,而由俄罗斯人出任副职或担当助手的全新中队方案。
对于俄罗斯人如此积极打算,朱恒辉显然是大吃一惊,他实在想不到这些俄罗斯俘虏居然如此机敏,甚至直接看出了他的如意
算盘。
但是俄罗斯人的这种转变正是他想需要的,毕竟要与俄罗斯在冰原上对抗可不仅仅需要马术精湛或是熟练掌握冷兵器,不管采
矿、冶炼还是使用各种火器都是北军新军急需的技能。
因此他很快就组建了第二个贞义中队,这个中队现在是海北军老人作为中队长与排长,但是下面的具体成分却是混编而成,既
有海北军出身的老人,也有过去曾经担当过包衣阿哈的明军俘虏,还有刚刚加入海北军的蒙古人与俄罗斯人,而有近半人员是
女真俘虏。
只是这个贞义中队表现十分积极,甚至比第一个组建起来的中队更为可靠,可以整个中队说是在海北军与朱恒辉的牢牢掌握之
中。
虽然这个贞义中队现在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缴获兵器,但是不管是汉人、女真人、俄罗斯还是其它民族现在都迫不及待跟
着朱恒辉去建功立业。
别说是让他们对昔日的袍泽下手,就是让他们上战场跟女真战兵都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些人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个个都是好
战之辈,个个都想着功名富贵。
而朱恒辉也不会让这些人直接对抗大金国的白甲兵,他直接就一边组建第三个贞义中队负责管理俘虏,一方面又把这两个中队
合编为一个“贞义大队”协同星辰旅作战,并担当起一些辅助性作战任务。
而对于大金军来说,贞义大队参战的时候正是他们真正穷途末路的时候,只是与大家的想象不同,现在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并不
是已经被彻底歼灭的两红旗,也不是某个牛录突然就莫名其妙消失又在海北军旗下再次出现的两白旗,甚至不是皇太极自领的
两黄旗或是莽尔古泰的正蓝旗,而是女真军中实力最强的镶蓝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辽沈决战的最初阶段,由于镶蓝旗实力最强拥有整整七十个牛录的兵力,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海
北军是绝不会对镶蓝旗下重手。
这也让济尔哈朗感觉很好,觉得镶蓝旗在前期阶段虽然受到了很大损失,但是海北军一向是柿子挑软的捏,肯定是选择那些战
斗力与实力都较弱的固山交战而放过镶蓝旗。
只是济尔哈朗很快就发现他刚刚一接手镶蓝旗,海北军的战略战术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的头号打击目标不再是象两红旗这
样的残兵败将。
恰恰相反,现在谁的实力最强兵力最多就是海北军的头号敌人,而镶蓝旗就是首当其冲遭遇海北军连环猛攻,而象两红旗、两
白旗这样的手下败将现在只是海北军稍带的打击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镶蓝旗可以说是进入了真正的人间地狱,实际的情况济尔哈朗甚至觉得现在比地狱还要惨一些,海北军几乎是把
十成力气都拿来对付镶蓝旗,济尔哈朗已经算不清在这几个时辰之中镶蓝旗到底损失了多少个牛录额真与牛录章京,不知道是
一百个还是两百个!
虽然牛录额真与牛录章京的损失并不代表什么,但是这么短时间之内损失一两百名牛录额真与牛录章京只能说明镶蓝旗的每一
个牛录都遭受了重创甚至是歼灭性打击,很多牛录甚至是被彻底全歼。
现在海北军把所有的炮兵、所有的炮兵、所有步兵都拿来围堵镶蓝旗,济尔哈朗发现镶蓝旗不敢杀向哪个方向都会有不计其数
的敌人赶过来攻击镶蓝旗,四面八方都是不计其数的敌人,镶蓝旗每一刻都在流血牺牲。
现在整个世界都成了镶蓝旗的敌人,根据济尔哈朗的观察,现在围攻镶蓝旗的部队不仅仅有海北军的炮兵、工兵、骑兵与步兵
,而且还有好几千名甚至上万名蒙古骑兵。
这些蒙古骑兵不但来源于科尔沁与察哈尔两个蒙古部落,也来源于土默特等其它蒙古部落,还有一些来源不明的蒙古骑兵,反
正镶蓝旗在蒙古骑兵的牵制之下现在根本就是动弹不得寸步难行。
而看到镶蓝旗面临这样困境之后,现在是什么样的阿猫阿狗都冲过来准备在镶蓝旗的尸体上咬一咬,原本归属于大金国的旧蒙
古两旗骑兵呼啸而来袭击了镶蓝旗的辎重与后方,而多尔衮亲自带着几百名正白旗战兵对镶蓝旗进行阵前攻心讲话。
他们甚至把刚刚战死的大贝勒代善的尸体都抬到阵前来,告诉镶蓝旗的甲兵投降他们才是唯一的出路,而看到大贝勒代善都战
死沙场之后镶蓝旗的将士都觉得眼下已经最标准不过的绝境。
只是豪格看到这一幕也开始了折腾,豪格贝勒本人虽然没有亲自上阵,但是派了上百人表示只要投靠过去不但能保全性命,而
且按原职任用,原本是牛录额真照样是牛录额真,原本是牛录章京照样是牛录章京,就是阿敏贝勒本人过去都照样当主旗贝勒
。
显然豪格这边还没有搞清楚镶蓝旗内部发生的这一场惊天之变,但是对于很多镶蓝旗军官来说这是很难拒绝的诱惑。
毕竟现在发现蒙古骑兵与海北军在全力围攻镶蓝旗之后,大金军的其它固山第一时间就选择了远远避开以免受到波及,他们除
了投奔豪格与多尔衮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济尔哈朗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出头鸟,气得连声怪叫:“柳鹏这贼子太胡闹,我又不是大金国的大汗,我又不是皇太极,他要
对付大金国也应当是冲着皇太极与两黄旗去,怎么对着我们镶蓝旗杀过来,再这么胡闹小心老子翻脸了!”
第1152章 后方的流言
只是济尔哈朗就是想跟柳鹏翻脸也翻不了脸,恰恰相反现在在海北军的重重围攻之下,倒是有很多人已经选择与济尔哈朗彻底
翻脸,最初跟济尔哈朗决裂的是阿敏贝勒的那些死党。
虽然阿敏贝勒已经非于死命,而是济尔哈朗亲手用狼牙棒活活打死,但是他在镶蓝旗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旗贝勒,培植出来的死
党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而且这些死党越来越觉得阿敏的处置没有任何问题,若是大家各奔东西镶蓝旗早就从海北军的包围圈中突围出去,怎么可能会
受到海北军的重重围攻导致现在遭受这么大的损失。
现在镶蓝旗在海北军的围攻之中已经折损过半,这完全是济尔哈朗在胡闹的结果,而且更糟的是济尔哈朗一心带着镶蓝旗给大
金国陪葬,可是皇太极与两黄旗却根本不把镶蓝旗当作一回事。
现在镶蓝旗正处于海北军的重重合围之中,可是皇太极与两黄旗不但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甚至还害怕引火烧身直接抛下镶
蓝旗自行逃跑了,只是在海北军的围攻之中又被堵了回来而已。
这样的主旗贝勒连给阿敏贝勒提鞋都不配,要他又有何用!
因此这些阿敏重用的老人第一时间就同济尔哈朗进行了决裂,一开始他们还是只身投奔海北军或是带个三五人过去投奔,但是
眼见镶蓝旗已经到了绝路,这些阿敏旧部立即变得活跃起来。
他们往往是裹胁数十人甚至一整个牛录投向海北军方面,如果牛录额真、牛录章京或是其它人敢于对抗他们的话,他们甚至直
接把牛录额真、牛录章京以及任何反对投奔海北军的人全部干掉。
当然,老成持重之辈一般会过去投奔阿济格与多尔衮,想要搏一把功名富贵的就会去投奔豪格,而真正聪明的人却会选择既不
投奔阿济格与多尔衮,也不会考虑豪格,而是直接向当面的海北军部队投降,而很快这些成建制投诚的部队就交给移给了朱恒
辉与新建的贞义大队。
伴随着一支又一支镶蓝旗小部队投向海北军方向,济尔哈朗不由着急起来,他知道这样下来镶蓝旗即使没在海北军的围攻之中
崩溃,也会在层出不穷的逃亡中自行崩溃,因此他亲自下令强力镇压一切背叛大金国的乱臣贼子。
只是这样一来在镶蓝旗内部引发了更大的混乱,既然是时日无多,济尔哈朗的命令就成了私人进行仇杀报复的最好理由,大家
一心把所有历史恩怨都在今天解决掉。
牛录与牛录之间,部族与部族之间,出身与出身之间,所有的矛盾都突然爆发出来,舒尔哈齐旧部想办法解决努尔哈赤、皇太
极一系的老人,而非建州女真出身的将士想要让这些年春风得意的建州女真下地狱,甚至连包衣阿哈、旗下人都跳出来大开杀
戒。
在济尔哈朗反应过来之前,镶蓝旗的这一场小规模内战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伤,而且更糟的是这场小规模内战是海北军全面围攻
的局面下进行,导致镶蓝旗根本无力对抗海北军的全面攻势,大家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更不要说寄希望于济尔哈朗身上。
唯一值得让济尔哈朗宽心的就是天终于黑了,海北军士气再怎么旺盛也不可能发动全面夜袭,顶多只能派出几支夜袭小支队。
他至少有一个夜晚来进行休整与调整,只是济尔哈朗都不知道这一夜的时间能作什么样的调整,在他接手的时候,镶蓝旗还有
一万之众,可是几个时辰过去镶蓝旗就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当然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镶蓝旗仍然是女真诸部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固山,根据从两黄旗与其它固山传来的消息,现在包括镶蓝
旗在内,这次出征的大金军大约还有一万之众,镶蓝旗的兵力仍然占了全军的半数左右,只是这个好消息也代表着镶蓝旗仍然
是海北军的头号打击目标。
只是济尔哈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面色灰白,连哭都哭不出了,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海北军已经把主要兵力都投入到镶蓝旗身
上,其它固山只是海北军顺手打击的目标而已,结果他们的损失还会那么大,现在镶蓝旗居然还占了大金军总兵力的一半左右
。
看来明天海北军的首要重点打击目标还是镶蓝旗,可是现在镶蓝旗只剩下五千残兵败将,而且可以说是军无斗志衣食无着,已
经处于绝路之中。
四面八方又有阿济格、多尔兖、豪格这些叛徒在想尽一切办法招揽镶蓝旗内部的叛徒,光是安抚镶蓝旗内部就已经耗尽了济尔
哈朗的全部心力,根本谈不上什么绝地反击的问题。
济尔哈朗曾经听人说过,辽东的汉民在后金统治之下向来是“度日如年,度夜更比年更久”,他一直没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滋味,
但是这一时刻济尔哈朗已经明白过来了。
这将是他人生中最长的一夜。
而对于柳鹏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今天入夜以后赵家屯的卫队就跟海北军其它部队会师,而到入夜时分这一次辽沈决战
的大局已定。
虽然皇太极与后金军还剩下近万残兵败将,但是光看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对自己的亲热劲头,口口声声一个“阿玛”
叫个不停,非但把“明国阿玛”中的“明国”二字去掉,而且恨不得贴上来,柳鹏就知道大局已定。
只是在一切顺利之余也有一个意外的坏消息,那就是后金国的蒙古两旗虽然集体投奔过来,但是主持这些起事的明安贝勒却是
起事过程中莫名失踪,到现在仍然是生不见尸生不见人的状态。
没人能说清楚明安贝勒到底去了哪里了,即使是明安贝勒身边的蒙古贵族都不明白明安贝勒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失踪在战场上。
事实上柳鹏并不关心明安贝勒的下落,但是谁叫自己跟明安贝勒有着姻亲关系,不但娶了明安贝勒的孙女,而且科尔沁诸位贵
女都跟明安贝勒有着亲戚关系,因此他不得不交代一句:“明安贝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回头派人再到战场上,把事情弄清
楚……”
柳鹏估计明安贝勒或许是在转移过程遇到了什么意外,可能是遇到小股女真骑兵遇害了,只是这句话他没办法说出口。
而那边多尔衮就急不可待地向柳鹏表达忠心:“阿玛,明安贝勒的事情可以缓一缓,但是皇太极现在已经是快到穷途未路,绝不
能掉以轻心纵虎归山,一定要斩尽杀绝!”
虽然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