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他会有很大出息。在他14岁时,他们把他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学习。然而,少年米罗给学校教员的印象是“罕见的愚莽”。后来他从美术学校退学。出于对家庭的责任,米罗17岁时当上一名商业职员。
职员的职业让他抑郁不乐,加上工作劳累,第二年他患了重病。父亲把他送到蒙特洛伊镇附近的农村疗养,在这里,他可以俯瞰金色的海滩、粗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这让米罗领略到荒凉山地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自然界花木迷人的韵味。
这一段的疗养生活,对米罗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种先期的准备。
身体恢复后,米罗回到巴塞罗那,他的家人同意他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同期,米罗又选修桑特·鲁克艺术团体开设的课程。该团体早先成员“新艺术”建筑师安托尼·戈蒂在建筑上的杰出创造性,激发了年轻的学生米罗的热情,给予米罗很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艺术团体,米罗结识了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乔恩·布拉兹和约瑟夫·劳伦斯·阿替格斯,他和他们终生保持往来。这个时候,米罗开始了绘画创作。
对于一个具有雄心大志的画家来说,巴塞罗那的天地太狭小了。经过艺术变革的巴黎,对米罗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1919年他终于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艺术家荟萃,美术馆和博物馆珍品如云。但米罗是一个贫穷而并无盛名的青年画家,他的画在异国无法卖出,在巴黎他几乎天天挨饿。但首次的巴黎之行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特别是来自他祖国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一直被珍藏着。经过毕加索的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
1925年,米罗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从这之后,米罗的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
1929年10月,米罗与比拉·詹科莎结婚。妻子出身于一个古老家族,米罗一生都忠实于她。婚后,他们回到巴黎,住进一个小公寓。当时正值经济萧条,艺术家也都十分拮据,米罗只有在没有画室的情况下作画。两年后,在画家38岁时,女儿多萝娜在巴塞罗那出世,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从1930年起,米罗的作品定期在纽约等城市展出,他作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在美国有很大影响。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相关链接
《静物和旧鞋》
《静物和旧鞋》的形象是明确的,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所有这一切都被安排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空间里,色彩、黑色和凶险的形状令人厌恶。这件作品并不是特别的象征,而是反映了米罗对发生在他所热爱的西班牙事变的痛恨和厌恶之情。他是以物体、色彩和形状来声讨腐朽、灾难和死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米罗不能回到他的故土西班牙。他离开巴黎,在挪威附近的瓦兰吉维利一个诗意迷人的地方住了下来。那里的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儿感染了他,画家完成了《星座》组画。由于德军残酷轰炸,米罗又不得不带妻女乘火车逃难巴黎,而巴黎正面临着德军占领,画家只好逃回故乡。
二战终于结束,米罗结束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在1947年来到纽约。他在美国共呆了8个月,1948年从美国回到巴黎。回巴黎不久,人们为米罗举办了作品展览会,但他的作品卖出很少。一个画商买了米罗一批作品,其妻却懊悔痛哭,说:“谁会来买这玩意,我们要破产了。”她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米罗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若干倍数地增长。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于是有人把他称为“星星王子”。
1983年12月25日,米罗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妻子比拉和女儿多萝娜,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欧洲文化艺术界把1993年定为“米罗”年,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作品展览和艺术活动。如果大师地下有知,一定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传世佳言——
我想谋杀绘画。
第23章 达利
姓名:达利
出生地:西班牙菲格拉斯
生卒年:1904——1989年
历史评价
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赫罗纳市附近的菲格拉斯镇。达利的姐姐安娜·玛丽曾回忆说,“达利自幼机敏活泼,多愁善感,且很有主见,他出生才几个小时,就睁开两只大眼睛注视周围的景物”。达利自幼酷爱绘画,对山川、田园和都市风光有着浓厚兴趣,6岁时就在一个纸板上画出了名为《家乡风景》的第一件作品。
1914年,年仅10岁的达利进入菲格拉斯中学时,即表现出超凡的绘画才能。在校期间,他的绘画作品大都是以卡达盖斯的自然风光、当地农民和渔民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油画。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拉蒙·皮霍特的影响。达利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美术学校求学,专修绘画和雕刻。1922年他来到巴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家行列。这期间他已在自己创作的《性感的幽灵》《悲伤的戏耍》和《持久回忆》等作品中,表现出超现实主义风格。
1929年,达利在法国结识了一位俄罗斯女青年,从此,两人形影不离,最后成了终身伴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利在美国住过几年,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居多。他除了绘画,还从事小说、电影、戏剧和芭蕾舞剧创作,其代表作《萨尔瓦多·达利的神秘生活》《温柔的自画像》《面包篮子》和《波尔托·伊卡尔圣母像》等备受赞誉,达利成了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1948年,达利回到欧洲,长期住在菲格拉斯。他在自己的“皮尔托·伊卡尔”工作室里进行创作。50至60年代,达利的很多作品以宗教、历史和科学为题材,均系大型画作。到了70年代,达利在他的家乡菲格拉斯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达利剧院—博物馆”。这里陈列了达利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983年,西班牙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400幅达利绘画原作精品展”,国王和王后出席了揭幕仪式。此外,达利还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举办过类似的大型画展。
相关链接
油画《记忆的永恒》
油画《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由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1982年6月10日,相伴50多年的妻子加拉病逝。这对达利是个极大的打击。他迁出了同加拉共同生活多年的“波尔托·伊卡尔”寓所,住进了位于菲格拉斯剧院—博物馆附近的普博尔古堡,并在此度过了晚年的时光。1984年3月27日,以“加拉—达利”命名的基金会正式成立,同时达利被授予“卡洛斯三世大十字勋章”,这是西班牙最高荣誉勋章,褒奖其一生对艺术的杰出贡献。
加拉—达利基金会的宗旨是保护文化遗产,并促进文化的不断发展。据估计,萨尔瓦多·达利的全部资产(包括绘画作品)超过万亿比塞塔(约合360亿美元)。1989年1月23日,达利因心脏病死于菲格拉斯的一家诊所,享年84岁。他的尸体涂以香料防腐,安葬于达利剧院—博物馆地下。该博物馆堪称全西班牙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仅在1998年就接待观众75万人次。观众可以在这座艺术殿堂里,身临其境地体验这位艺术天才的创作、思想和生活历程。
——传世佳言——
因为我是天才,我没有死亡的权利,我将永远不会离开人间。
绘画是一种用手与颜色去捕捉幻想世界的摄影术。
我并没有疯狂,我是个超现实主义者。
第24章 怀斯
姓名:安德柳·怀斯
出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生卒年:1917——
历史评价
安德柳·怀斯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与抽象表现派画家杰克生·帕洛克及雕刻家大卫·史密斯同为美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
1917年7月,怀斯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福德村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插图画家。怀斯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度过的,他是在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的时期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未来是什么样子?答案令人感到恐惧和困惑。人类历史的这种较长时间的不稳定,反映在美学上,表现为观点的波动和意义的模糊不清。怀斯的作品正显示出一种对意义不清的黑暗生活的高度敏感。如在《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画家将视角安排在墓碑的位置,远远望去是克里斯蒂娜拖着残疾双腿的背影,似乎人类的祖先正在为子孙们严酷、惨淡的生活而叹息……
怀斯自幼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画,20岁时在纽约举行首次个人画展,他画的风景水彩画很快销售一空,但他没有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移居到大城市,而是一生住在故乡,从不去旅行。他的作品多取材于身边的景致和人物,有人讥讽他是“摩登的原始人”、“地方主义者”。他对此回答说:“我的作品是与我生活的土壤深深地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并非自然地描写这些风景,而是透过它来表现我心灵深处的记忆和感情。”“我连身边的宝藏都还没有尽心探测,为什么不应该在一个地方常住呢?”
相关链接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克里斯蒂娜是怀斯的邻居,因小儿麻痹致残。画家听说她曾独自爬过一片原野,去看山坡下面的墓碑。这事给了画家强烈的冲击,后来怀斯便用特殊的透视角度创作了这幅作品:观众被安排在山坡下墓碑的角度向上望去,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空间和布满了野草的缓缓斜坡,远方的地平线处有一座木板屋,那个残疾的少女克里斯蒂娜在斜坡脚下,正朝着木屋的方向艰难地爬行。
怀斯最善于观察身边的印迹,透过斑驳的木窗看到起伏的荒原,古老的房屋内投下长长阴影,皱纹爬过老人的脸颊……这些都深印在他的心里。他用细腻而极精炼概括的写实手法,描绘乡间的一草一木,描绘周围的邻居、朋友和亲人,讴歌人与大自然的交融。
怀斯早期的作品中还隐隐含着淡淡的忧伤和孤寂,这与他父亲意外的死亡有很大关系。他的慈父,同时也是他的“严师”、“好友”的纽·康·怀斯突然在车祸中丧生,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在绘画中寄托了无限的哀思。他说:“由于父亲的死,我看风景就要承担一种特定含义——他的品质。”在《冬日》一画中,那个从山坡上奔来的少年就是怀斯自己,那在空中挥动的手臂,象征着他探索着的灵魂,山坡那边是他父亲死去的地方,画家把那片山坡喻为父亲的肖像。
怀斯经常被那些能够表现岁月流逝的东西所吸引,他喜欢用那些断墙、破糊墙纸、穿旧的衣服、倾斜的水桶、篮子、废弃的大车来暗示光阴易逝。这些静物都不漂亮,然而却真实自然、亲切淳朴、在平凡中令人惊奇、发人深思。他笔下的风景也很平常,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很少画春日和盛夏,而喜爱冬季和秋天的落叶。他的风景有着令人神往的力量,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怀恋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这是因为画家在这片并不大的范围内用心灵和智慧“开垦了自己的宇宙”。许多人叹服怀斯高度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写实技巧、浓郁的美国情调,但怀斯认为他的画里有另一种内核——一种可以称作“提炼出的抽象”。他通过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加进了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成功地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思考性艺术。
——传世佳言——
我连身边的宝藏都还没有尽心探测,为什么不应该在一个地方常住呢?
耐人寻味的是,怀斯自30年代末便驰名美国和西方画坛,而当二战后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步入全盛,各种绘画风格异彩纷呈时,怀斯写实性绘画的魅力却丝毫不减,至今仍保持着特殊的地位。
。 … 。………【gzbysh】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