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个旅,也先后过了淮河,压向大别山,以重兵 摆在平汉路东侧,阻止我军向桐柏山、大河山地区发展,以一部分兵力实行 分散 “清剿”,妄图摧毁我军刚刚建立的地方政权,使我军无立足之地。同 时,敌人又以 “国防部长”白崇禧指挥的桂系两个师实行机动,寻找我军主 
…………………………………………………………… Page 111……………………………………………………………

力作战,妄图把我军一举逐出大别山。      为了在大别山这个战略要地不但站得住,而且站得稳,刘伯承和邓小平 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积极寻机歼敌,进一步完成战略展开。我军本着多打胜 仗,多占地方的原则,于9月上旬,在商城以北歼敌一个师,在商城以甫歼 敌一个团,在光山附近打击东援之敌一个师。经过这三次作战,把大别山机 动之敌全部调动到了大别山以北地区,保证了我军在大别山南部的鄂东、皖 西的胜利展开。      此时,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了分散和拖走一部分敌人,减轻大别山的压力, 建议刘、邓考虑 “分出三个旅越(平汉)路西进”。刘伯承和邓小平经反复 研究,认为不妥,因为当时除分遣的部队外,能集结的只有7个旅的兵力, 若再分兵势必不利于聚歼来敌和打开局面,从而也不利于大别山区斗争的坚 持。刘。邓向中央进行了报告。毛泽东复电刘、邓,热情赞扬他们的 “计划 很好”,叮嘱说: “你们手里只有7个旅,不要再分散”,让他们 “按自己 的情况,逐步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10月初,敌人以7个师的兵力,对大别山北部的我军主力进行合击,只 留下少数正规军防守大别山南的鄂东和皖西。刘、邓抓住了蒋军的这个空当, 指挥部队分两路向南突围。刘、邓命令三纵队为突围的东路,向皖西运动, 牵制和拖散蒋军留在大别山南的少数正规军,并争取在那里寻机歼敌:刘、 邓亲率一、二纵队主力、中原独立旅和六纵队一部,共7个旅,为突围的西 路,到湖北东南部寻歼敌人;而大别山北部只留下一、二纵队各一个旅,伪 装成野战军主力,积极迷惑前来合击的蒋军主力。这种用兵及其部署是很巧 妙的,就使得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此举不是单纯的消极突围,而是有反击目的 的积极突围。      事实证明,刘伯承、邓小平制定的这次用兵谋略是相当正确和成功的。      东路三纵队遵照刘、邓关于 “趁敌西调,皖西空虚,迅速回师,放手歼 敌”的指示,立即由商城、固始出发,冒雨兼程回师皖西,果真调走了旨在 大别山北合围解放军主力的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桂系第七师、四十八师。这 两支军队原本的企图是:追踪野战军的三纵队,与原在六安的四十六师和刚 由合肥调至桐城地区的八十八师六十二旅配合,组织对三纵队的合击。当蒋 军的这一合击态势尚未形成,六十二旅尚处于分散孤立状态时,三纵队已按 照刘、邓关于重返皖言音, “歼灭分散薄弱之敌”的指示,集中纵队主力, 于10月9日至10月10日,在六安东南的张家店,全歼了蒋军八十八师六十 二旅,毙、伤、俘敌4000余人。      而由刘、邓所直接率领的西路,则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战绩。                            漂亮的高山铺 “回马枪”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由一、二纵队主力等7个旅组成的西路军,迅速抵 达长江北岸,在乘虚南下鄂东时,连续攻克新县等重镇,歼灭一个保安团及 乡保武装800人,接着又在柳子港、李家集地区歼灭敌新十七旅大部和五十 二师的一个营。仅10多天的时间,就接连解放了英山、广济、黄梅、武穴、 团风、舒城、庐江等重要城镇,控制了300余华里的江防,形成随时渡江南 下的态势。      蒋介石深怕我军渡江,在大部敌军被阻滞在大别山北麓的情况下,急令 
…………………………………………………………… Page 112……………………………………………………………

由黄安、麻城地区尾随我军的敌整编四十师、五十二师的八十二旅,经浠水 向广济兼程急进,企图向我军侧背进攻。敌人的孤军冒进,正为我军创造了 求之不得的歼敌良机。      10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果断地决定调整原计划,先歼灭来敌,再 解决棉衣。拟定集中野战军一、二、三、六纵队主力及中原独立旅,共 10 个旅的兵力,在继续采用”拖刀计”的同时,设圈套,给这股敌人杀个 “回 马枪”。经过侦察,歼敌地点选择在广济西北的薪春高山铺地区。      高山铺系东西长10余华里的狭长地带,南北耸峙着两座高山,可谓四面 皆山了,既险要,又便于隐蔽兵力,的确是个捕猎的好战场。这里扼鄂皖咽 喉,自古乃交通要冲。1936年5月,红军三十八军军长高敬亭曾率部500人, 在此重创国民党湖北省第七保安团。      刘、邓决定以一纵队在高山铺地区设置口袋阵,以中原独立旅为诱饵, 诱蒋军进入伏击圈,以六纵队尾敌向东,从其背后插入,封死口袋。但是, 如果敌人一旦发现我军意图,或停滞不前,或改变方向,那么,已到嘴边的 肥肉,就有丢掉的可能。怎么办呢?刘、邓自有办法。      10月24日,敌人已进入浠水,刘、邓诱敌深入的意图已经初步实现, 歼灭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兄弟部队向预定地域开进,构筑工事待机歼敌。 10月25臼,在蕲春东北的漕河镇发现了敌四十师的先头部队。这股敌人, 果不出所料,正是按刘、邓的 “调动”而不停地前进直趋高山铺的。这时, 一纵已到高山铺南岭一线,与一团毗邻,六纵正日夜兼程向高山铺一带汇集。      10月25日晚,敌人的前锋已到清水河。刘、邓派出一批侦察员,穿着 各色各样的便衣,背着 “汉阳造”、“老套筒”一类旧枪,去骚扰敌人,吸 住敌人,搞得敌人一夜不得安宁。26日,天一亮,敌人沿着公路成多路纵队, 灰蒙蒙一片,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进。我军的侦察员们在公路两旁,打上一阵 冷枪,掉头就跑,然后,再打,再跑。敌人以为不过是几个土共军,并没有 放在眼里,边打边追,毫无顾忌。战士们预伏在大王寨阵地上看得很真切, 一枪不发,让敌人继续往里钻。      中午时分,敌人终于被牵到高山铺、清水河一带,钻进了“口袋”里。 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好像一条 “大带鱼”。当敌人先头部队伸到界岭、洪武 垴地区时,立即遭到一纵二旅的坚决阻止。但此时敌人仍然未弄清我军的情 况及意图,只派了两个排去抢山头,想扫清前进的道路。及至后来,在我军 自动火力的猛烈射击下,两个排的敌人全部送命,敌人才恍然大悟,意识到 中了我军的圈套。于是逐渐加大兵力,由一个连、一个营。一直到整团兵力 连续发起冲锋。整整折腾了一个下午,除了留下一堆又一堆尸体外,始终未 能前进一步。      这时,敌人 “武汉行辕”的将军们,还蒙在鼓里,一个劲地打电报给四 十师打气说: “高山铺最多只有共军一个旅,可大胆放心前进。”并派飞机 到上空来助威。绕道先到达蕲春的敌四十师师长李振清,还在报话机上催促 他的部队赶到蕲春去吃晚饭哩!岂知已入 “瓮中”。但狡猾的敌人很快嗅出 了气味不对,天一黑便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转攻为守,试图伺机突围, 可惜为时已晚,逃不出 “瓮中”了。      晚上,经过长途跋涉赶来的我军六纵队,在敌人后面摆了个马蹄形阵势, 并渐渐合拢,完成了对敌人的四面包围。敌人为了夺路突围,半夜急忙派出 兵力,企图控制来路上的马骑山、李家寨山,哪知几个钟头前曾走过的路, 
…………………………………………………………… Page 113……………………………………………………………

此时已经全堵死了,遭到的是我军的迎头痛击。整整一个夜晚,高山铺至清 水河一带,枪炮声、喊杀声不绝。敌人一度想从二团与一团的接合部打开一 个缺口,逃往蕲春去,但被我军顽强有力地阻止。只得龟缩回去。敌人像一 只关在笼子里的野兽,进行疯狂的挣扎。      刘、邓根据战斗的情况,决定次日9时整发起总攻击。      10月27日凌晨,从报话机中获悉:敌人欲集中主力,预定6时30分开 始向蜈蚣岭、大王寨一线突围,夺路奔往蕲春县城。纵队司令立即决定提前 于6时投入战斗,以打乱敌人的突围计划。6时整,我军向高山铺以南的敌 人发动猛攻,把逼近阵地的敌人一个营打垮,夺占了敌人阵地。敌人不甘心, 又迅速组织了一个团的兵力反扑上来,我军又反攻下去,敌人再反扑上来, 来回拉锯,斗了4个回合,一直到上午9时。      9时整,我军总攻开始了。各参战部队由四面八方向敌人压将下来,把 敌人的战斗队打得四分五裂,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敌人就乱套了,开始向 西渍退。两丈多宽的公路,被大批人马拥挤得水泄不通。之后,就溃不成军, 像放鸭子一样,铺天盖地在稻田地、田埂上乱窜。先后丢掉化学迫击炮、重 机枪、马匹,以后就连背包也甩了,人踩人,马追马地狂奔。在这个时候, 一切火力都用不上了,敌我双方亦转入 “长跑竞赛”,像鹰抓兔子,你跑我 追。      此时,我军的炊事员、饲养员以及机关的勤杂人员,也操起扁担参加战 斗。独立旅一口气俘虏敌人3000多人,缴获迫击炮、六零炮40多门,轻重 机枪80多挺,步马枪2000多支,其他物资不计其数。跑得最快的敌人被六 纵队将其兜获。敌四十师及八十二旅的12600余人,就这样被全部歼灭。      敌人 “武汉行辕”的将军们,并未料到他们的军队会垮得这么快,还从 武汉派了几架轰炸机,向我军阵地丢炸弹,又派了4架运输机,投下许多热 乎乎的烧饼、馒头,正好都”慰劳”我军了。      高山铺大捷使陕北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悬着的心放下了。毛泽东对周恩来 说: “高山铺一仗的胜利,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我军消灭了一万多敌人,它表 明刘、邓已经在那里站住脚,天王老子也赶不走他们了。”毛泽东亲自拟稿, 以中央名义致电刘、邓: “庆祝你们歼灭四十师及八十二旅之大胜利。”                             蒋介石悬赏活捉邓小平      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这可使蒋 介石坐卧不安了。蒋介石眼见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日渐根深叶茂,而他 在陕北、胶东、东北等战场上又连吃败仗,大厦将倾,便决心与我军争夺中 原。而争夺的重点。首先就是如钢刀一般插入了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别山。      蒋介石从进攻解放区的前线,又调回了10个旅,纠合原来在大别山地区 的23个旅,共计33个旅的兵力,由白崇禧指挥,对大别山展开了大规模的 围攻。敌人采用了日寇冈村宁茨惯用而美帝国主义所欣赏的 “三网”(谍报 网、公路网、碉堡网)政策和 “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制造无 人区,利用封建地主武装猖狂破坏;到处抓丁、抢粮,捕杀我地方干部,企 图彻底摧毁我军的生存条件。      对蒋介石的这些手段,刘伯承和邓小平似乎早就有所准备。邓小平满怀 哲理地对刘伯承说: “太行山,大别山!我们从太行山头,跃到大别山头上 
…………………………………………………………… Page 114……………………………………………………………

来,这可不简单哪!如果我们在冀鲁豫仗打得不好,我们被逼着退回到太行 山,再住在索堡、赤岸、同会、伯彦,解放战争该是个什么局面?可是,我 们向南挺进一千里,上了大别山,开始了战略进攻,打乱了蒋介石内战的部 署,这下该敌人手忙脚乱了,艰苦和胜利总是结伴而行的。”他平举起双手, 向空中做了一个井推的手势说:“我们宁愿再多吃些苦,也要把革命事业推 向前去!”      刘伯承非常赞同邓小平的意见。他说: “东望江浙,西连巴渝;南逼湖 广,背靠豫皖。凭高踞险,瞰制中原!多么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是敌心腹 地带,我们正像插到这几的一把利剑!”他越说越激动,攥着有力的拳头, 犹如握着锋利的剑柄,接着说: “我们这回使他们硬骨在喉,芒刺在背,委 员长能不着急吗?”      针对蒋介石的部署,刘、邓分析了敌我情况,决定既把敌人拖在大别山, 以利于华东野战军和陈赓兵团在外线大量歼敌,又要在内线积极作战,以粉 碎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      在大别山地区的反围攻,刘、邓同样也采取内线和外线相配合的方针, 一方面分遣了三个纵队转到外线,实施战略再展开;另一方面则以三个纵队 在大别山,和军区部队、人民武装相配合,坚持内线斗争。当敌人集中对我 军合围时,我外线部队便积极活动,抄袭敌人之后路,内线部队则及时分散, 机动歼灭小股敌人,或破坏敌人的交通,袭扰、疲惫和消耗敌人。当敌人发 现我主力已转到外线,被迫分散寻我作战时,我们又灵活地、适当地集中力 量,歼灭孤立之敌。广大地方武装则一面实行空室清野,保护群众,保卫地 方政权;一面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活动,乘机消灭地主武装和小 股敌人。这样,整个大别山的斗争就形成了内线外线犬牙交错的极为复杂的 形势,包围我军的敌人,又被我军层层反包围起来了。      蒋介石一计不成,又生二计。      一天,一架有 “青天白日”标记的银灰色敌机,从南京方向飞来。飞机 沿着山岭和山沟转悠着,突然在飞机尾部拉起烟来,过了一会儿,半空里飘 起红红绿绿的纸片。警卫员连忙跑去拾起几张,递到刘伯承与邓小平的手中。 这些纸片中,有蒋介石的《告大别山民众书》,有《致刘、邓部官兵公开信》, 还有……      邓小平只朝传单上瞥了一眼,就风趣地对刘伯承说:“用不着我们花钱, 就为我俩白洗了这么多照片!”原来在这张传单上,印着蒋介石的手令,上 面是一行醒目的大字:“最高赏格”。传单中说,谁能活捉刘伯承、邓小平, 悬赏500万元      ……       “真是奇货可居!”刘伯承逗着笑话说:“想不到我们还很值钱嘛!抓 住我们他就成了百万富翁咯!”       “这正是蒋先生的悲剧,他悬了多少次赏,能把共产党人怎么样?”邓 小平一边说,一边向另一张红绿传单瞟了一眼,那是一张《告国民书》和《致 大别山国民慰问信》。蒋介石在传单中一边假惺惺发传单慰问大别山的老百 姓,一边又采取高压手段,给国民党军队和保甲长的命令是,凡查实百姓通 共、容共、给共产党军队送军粮和带路者,一律杀无赦;共军进村给住房屋 者,要焚房;欢迎共军者,要屠村……      邓小平说: “敌人对大别山的人民实在太狠毒了。多少年来,他们在大 
…………………………………………………………… Page 115……………………………………………………………

别山者根据地镇压的口号就是:人要过刀,石要过火!至今还张嘴是焚房、 屠村、闭嘴杀无赦。”      刘、邓认识到我军进入大别山区后,敌我犬牙交错的险恶斗争形势,估 计到敌我兵力过于集中,行动频繁,不少地区会出现拉锯状态,而敌人对老 区人民又进行了骚扰威胁,上匪的抢劫以及特务冒充我军,把大别山搅得周 天寒彻,民不聊生。想到大别山的人民群众还在吃苦,刘、邓着实心疼。邓 小平指示各县委和部队民运部门,要多做工作,动员群众下山,过安居乐业 的生活;同时给部队下了命令,要约法三章,无故鸣枪者。抢人财物者、强 奸妇女者,要受到军法最严厉的制裁!不扰民,不言民,严格保护人民利益, 爱护大别山区一草一木。      刘、邓治军极严,军令如山。他们常讲,严肃的军纪和赏罚严明,是决 定战争胜负的依据。邓小平不止一次地从党的路线、政策高度,向干部解释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说: “党的路线、党的政策在全军中,人人能够办到 和必须办到的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毛主席在开始创立红军时就规定 下来的。”他强调说,”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到了,一个革命军人才是够 了格,只靠冲两次锋,是不够格的。”      在刘7F的严格要求下,我军在大别山上军纪严明,人民军队真正做到了 秋毫不犯,道不拾遗。不扰民,不害民,用鲜血和生命去解放人民和土地, 使大别山成为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自己动手做棉衣      刘、邓大军是在酷暑之时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实行的是大踏步的战略跃 进,远离后方。当部队在长江北岸完成了战略展开时,已是深秋季节。严冬 转眼就要到了,而10多万将士的身上仍穿着单衣。无御寒棉衣的紧迫之感, 压在全军指战员的身上,刘、邓更是急上加急。      党中央和南征大军心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