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司马家-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后来刘备登场,在水镜先生与徐庶的推荐下,大概是去年底左右,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兄弟三顾茅庐,才终于见到诸葛亮并将他请出山来。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凭着自己在荆州牧府上下的人脉关系,为刘备暗暗积攒了不少钱粮、军械,甚至还为刘备牵线搭桥,联络上了刘表的大公子刘琦为内援。”
丞相府有大量派出的眼线布置在荆州城内,司马朗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接触到这些情报,所以对荆州牧府内部情形还是比司马懿了解得要多一些,“其实,刘表府中一直存在着嫡庶夺嗣之争,刘府大公子刘琦是他前妻所生的长子,刘府二公子刘琮是他继室蔡夫人所生的次子。
小儿子目前的势力比较大,他身边有蔡夫人、蔡瑁、蒯越、韩嵩等全力协助,他们这一派自然是想拥立刘琮为嗣子。大儿子刘琦在这场立嗣之争中势单力薄,没想到他却找到了刘备、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助力以与刘琮抗衡。唉!荆州即将大难临头,而牧府内部却还如此内讧重重。所以,刘表亦是心力交瘁,这才病倒了的。”
“哦,我明白了,我想怪不得蔡瑁他们要投诚曹操,刘表眼看就要不行了,这些当权派急于另找靠山,荆州如此富庶的地方被他们刮尽了地皮,现在又要出卖荆州以换取高官厚禄,真是极端的无耻。他们知道无论刘备还是刘琦都不会同意投降曹操,所以才力主让小儿子刘琮接班。”司马懿何等聪明之人,一听之下便明白了过来,“唉,刘表他们既有这等心腹之患,看来荆州之亡是在劫难逃了,刘备、诸葛亮、刘琦他们只怕也未必阻挡得了曹操的大军吞并荆州。”
刘锋说:“自从刘备有了诸葛亮之后,已经不再是流浪四处的草莽豪杰了,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完整的操作流程,刘备的实力已经略有起色。”“那么,诸葛亮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可以让刘备不再成为当日那个东奔西走而无一地之安的‘流难之雄’?”司马懿盯着他的双眼,猝然目光一凝,反问了一句。
“当初刘备去卧龙岗见诸葛亮,诸葛亮当场就给刘备规划了当前的天下大势及进军路线,二老爷说,就凭这份‘隆中对’,诸葛亮就堪称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刘锋仍是不紧不慢地答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雄图大略?”司马懿沉沉一问。“这个……刘某才疏学浅,却是背它不出。二老爷已经将它写在这张帛书里了。”刘锋从袍袖之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了司马懿,“请二公子过目。”
司马懿一把接过展开阅读,看着看着,他的双目炯炯放光,到了后来竟是失声喊道:“高见!果然是雄图大略!‘东和孙权,北抗曹操,占据荆州,进取益州,三分天下,伺机一统’——他为刘备进献的这个方略实在是高明之极。难怪刘备不惜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实是当得起这‘三顾茅庐’的聘贤大礼。”
司马懿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首先是这次曹操南征绝不能让他如此轻易地平定天下,否则我们司马家就没机会了,既然现在有诸葛亮这么好的一个联合伙伴,大可利用起来牵制曹操:“父亲大人,请您及时发函给二叔,让他先与诸葛亮暗通声气,就说他已找到一位忠于汉室的幕后高人,将在曹营之中巧妙策应回护,促成刘备、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抗曹操’这一战略彻底实现,并最终一定会使曹操南征无功而返。”
司马防看着二儿子,他很满意司马懿的机变与谋略,由他来当这“幕后高人”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要他在曹操营中与诸葛亮暗通声息,共同策划周旋,曹操这次南征的命运就掌握在司马家的手中了。
59 曹操的大军终于南征——胜败的预兆
大军就要南征了,大家已做了许多的准备,今天最后一次汇报总结,出征之前理顺各种军务让曹操无比憔悴,以前很多事情都是荀彧在帮他干,现在荀彧不参与了,曹操自己就非常吃力,他虽然脸上隐隐显出了几分疲态,然而当他一坐到会场中心的主位之上时,整个人一下精神抖擞、意气昂扬起来。
曹操是天生的战略鼓动家,他的魅力可以感召每一个人,给人一种浑身充满干劲的印象,他周边有一股汹涌澎湃的雄壮之气顿时笼盖全场,这是一位天生帅才在战鼓号角吹响之际,自然流露出的凛凛威风。南征之役尚未打响,曹操已然提前进入了那种饱满紧实的战斗状态中。
广场上,一队队士兵整齐地排列着,将军们全身戎装,精神抖擞,劲风呼呼,旌旗猎猎,七月骄阳也被漫空杀气掩成了一团灰白。沉沉苍穹之下,戈矛林立,大汉士卒们黑压压地站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方阵,整整齐齐戎装而待。
重要的文官和武将站立在队伍的前列,夏侯渊、张辽、于禁、乐进、徐晃、贾诩、荀攸、司马懿、杨修、毛玠、曹仁、满宠等随同曹操南征的丞相府将校、掾吏,各自乘马站在大军方阵的前列,向前方许都朱雀门外的那座铺毡结彩的饯行台上举目望去。
既然曹操决定南征,汉献帝就算不情愿也没办法,荆州的刘表是汉室宗亲,但曹操要去征讨,天子也只能同意,而且献帝刘协还得御诏设下饯行宴,亲自带领文武百官驾临朱雀门,为曹操今日挥师南征而送行。
天子虽然已无任何权柄,但毕竟仍然是天子,地位在那里摆着,宽阔的饯行台上,马腾、司马朗、崔琰、曹丕、华歆、董昭、曹洪、王朗、伏完、杨俊等留守许都的将臣大夫们分列两旁恭然而跪。天子刘协穿戴着一袭整齐端庄的衮冕帝服,用双手举起一方青铜九龙逐日雕纹大爵,斟满了流光漾漾的美酒,神情肃穆异常地向曹操敬递过来,口吻极为郑重地说道:“朕特以此酒恭祝曹丞相南征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这次南征,曹操把它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只要此战获胜,他就可以身登大宝,正式取代汉室天下,所以他非常认真,此时一身金盔银甲的曹操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了刘协递来的那一爵饯行酒,执在掌中,目光却如矢如剑直射在刘协的脸庞之上,深深而道:“多谢陛下,老臣此去必然荡平宇内,让那些跳梁小丑从此消停,恢复和平稳定的大好局面,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60 首战告捷——拿下荆州不费吹灰之力
七月十八日曹操与众文武率领南征大军浩浩荡荡从许都出发,首个目标直指荆州,刘表本来就在重病之中,听说曹操率兵前来征讨,一时气急不幸身亡,曹操他们刚过宛城便收到了荆州牧刘表溘然病逝的消息。然后,刘表麾下的主降派立即拥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位,比如牧府司马蔡瑁与牧府长史蒯越、牧府记室王粲等人暗中联手,逼迫刘琮立刻释放先前因极力主张亲曹、投曹而被拘押入狱的韩嵩,并软硬兼施地说服刘琮派韩嵩为持节特使绕过刘备屯守的樊城,偷偷赶到新野县向曹操呈表以示举州献城投降之意。
于是,曹操首战告捷,轻轻松松地占领了大片富裕肥沃的荆州地区,军队里的所有人也有点飘飘然,如此简单就兵不血刃地长驱而入,一举拿下了荆州首府襄阳,唯一的遗憾就是跑掉了平生的劲敌——刘备。
前方探马回来报告,说刘备携带数十万百姓一起逃跑,百姓们拖家带口跟着他一起逃命,导致刘备的军队每天走不了多少路,曹操坐在榻上,双眉微皱,似乎有些颇为不解地自语道:“这个刘玄德(刘备字玄德)当真是诡秘难测——他带着自己的部卒逃往江陵城也就罢了,为何还会带上这么多的荆州士民一道逃命?这不是自负其累吗?他怎么会干这样的傻事呐?”
曹操觉得刘备不懂军事,他这么逃跑法能跑多远?只需派轻骑兵去追,很快就能把他抓住,于是曹操命令虎豹骑连夜出发,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黄昏,七千虎豹骑疾速赶到江陵城,张允、邓义等荆州将吏纷纷出城迎降。而刘磐、黄忠等水师在驰援半途之中得知江陵城已然失陷,便也只得撤军退回长沙郡以作后图。至此,荆州江北全境,除夏口城外,几乎尽行落入曹操掌中。
按照曹操的想法,当务之急首先是追上刘备,把这个心腹之患给除掉,那么占据荆州战役就算初战成功,接下来可以思考如何吞并江东的事情了,曹操的大军分成两路去夹攻刘备、刘琦据守的夏口城,然而他的后方传来了紧急军情讯报,宛城、樊城、襄阳等郡县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民乱,编县、当阳两个江北腹地大县更是民怨沸腾。曹操于是即刻任命了韩嵩、杨修两人为特使专门负责江北三郡二十八县的士庶安抚事宜。
曹操理顺了民政工作后,又转头安排军事工作,军事上首先要改编荆州投降过来的军队,然后让自己亲信的将领与荆州方面投降过来的将领一起训练水师。谚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曹操相信,荆州江北水陆两军与自己带来的南征王师整合成功之日,便是荆州全境一举底定之时。为了居中调度军政事务,曹操将自己的丞相幕府以最快的时间从襄阳迁到江陵,顺便把前荆州牧刘琮一家也全部迁了过来。
长沙太守刘磐不甘心荆州失落在曹操的手中,他认为自己好歹是刘姓宗室,无论如何不能受曹操这个外姓人的领导。曹操对他是不抱任何幻想的,决心采用一切手段诛而除之。这时,蒯越、韩嵩感到他们露脸的机会来了,便装作在搜尽枯肠之后给曹操献上了一条妙计。由他们暗暗联络长沙郡丞韩玄,尽快刺杀掉刘磐。
曹操暗许给韩玄加官晋爵甚至封侯的待遇,希望他能投靠自己,除掉刘磐。韩玄得到曹操的承诺之后,就有了归顺朝廷的想法,他大喜过望地给曹操写来了亲笔密函,表示自己必会对刘磐这个不遵皇命、不识时务的家伙“见机而徐谋之”,至于究竟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谋”了刘磐,韩玄没有明说,曹操自然也不好催问。
因为长沙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正好卡在通往南部各主要首府的交通要道上,只要长沙不投降,再往南的桂阳郡的太守赵范、零陵郡的太守刘度、武陵郡的太守韦滔等都保持着游移观望的态度,面对曹操的招降,他们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高得离谱。
曹操心里不痛快,他想干脆就浩浩荡荡地杀过长江去,把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全都抓起来,看他们还敢不遵王化吗?
61 荆州的人心——曹操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江东的孙权,继承父兄遗志,虽然年纪轻轻,但相当有作为,手下起用了许多极其出色的文臣武将,曹操早就认为这应该是他下江南的一个重要目标。他的目光投向了东边那一片灰蓝灰蓝的天幕:“在这次东征夏口城出发之前,本相还是应当给江东孙权那小儿写一封信去,‘本相近日谨承圣命,奉词伐罪。旌旗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而今亲身统率雄兵八十万、上将千余员,欲与孙讨虏会猎于江夏,共伐逆贼刘备,拱卫王纲,名垂青史。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曹操在任何一个诸侯那里都安插有眼线的,军事作战之前的情报工作非常重要,有了情报才能知己知彼,在曹操那封威逼信发出的第五日,曹军安插在江东柴桑城的“眼线”反馈回来了一个仿佛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诸葛亮那日和江东诸士在“战”“和”之辩中斗得难分难解的最后一刻,江东主和派的首席代表人物张昭突然出面公开投给了诸葛亮一张“赞成票”,决定全力支持联刘抗曹——于是,局势急转直下,江东主战派迅速占了柴桑郡幕府的上风。
本来天下各路诸侯全都是大汉的臣子,归顺大汉天子,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外姓强权,要求大家归顺他的领导,很多人当然就不干了,尤其是一些王族宗室,更加不愿意奉曹操之命。江东的秦松、顾雍、步骘等主和派名士问过张昭:“张公为何临事猝变、执意不坚乎?”张昭坦然正色而答:“我等江东诸士本是一心归附汉室朝廷,谁人愿当他沛郡阉丑曹氏之家奴?”
荆州投降曹操的那些人,比如蔡瑁张允等等,这段时间日子也不好过,总以为曹操会善待他们,所以当初他们和蒯越一起说服刘琮举荆州全境而降曹操,心头还念想着凭借这份功绩在曹操那里应该得到丰厚的回报。然而,接下来的一连串事情却让他连连吃惊。
曹操府里的老臣对这些新近投降过来的人根本看不起,在很多地方排挤他们,连他二人联名呈上的荆州各郡官吏人选推荐名单也被于禁、毛玠等人搁置不纳,至今还锁在毛玠的西曹署桌屉里成了一张废纸。这倒也罢了——谁让他们是手握实权的丞相宠臣呐!
蔡瑁和蒯越本打算协助曹操办几件大事,最好能获得曹操的赏识而平步青云,但是待他们策动长沙郡郡丞韩玄临机反戈,刺杀刘磐,举城归附之后,非但没有给他俩目前的境遇带来多大的改善,反而将他俩推到了更大的困窘之中。
曹操赏识蒯越是个人才,将蒯越召去了许都效力,拆散了蔡瑁与蒯越智囊核心;紧接着,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又被曹操突然转调为青州牧。到了这个地步,蔡瑁再傻,也看得出曹操是在对荆州人事格局进行全面的“洗牌”了。而且,以自己和蒯越为代表的荆州本地世族势力是很明显地遭到了强硬有力的打压了。
曹操目前唯一看重蔡瑁的地方也仅仅是他熟悉水战,接下去在南方的战斗需要水军,而曹操带来的北方战将中没有懂水战的人,目前的水军操练工作还需要他,自己这个荆州水师都督指挥那四万水军去对付江东的孙权、周瑜他们啊!至于将来帮助曹操扫平了江东之后会是怎样,蔡瑁简直不愿再多想下去。自己会不会重蹈蒯越的旧辙,也被曹操用轻飘飘一纸“诏令”给调到许都去当个“有名无实”的高级闲职呢?
62 周瑜打黄盖——大战之前的彩排
阚泽代表黄盖来到曹操处递交归降书,江东的细作也发来情报说周瑜打了黄盖,黄盖是真有可能打算归降,曹操竟然接纳了黄盖的归降书。
晚间江上的小舟里,司马懿与叔父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一起喝着清酒,就江东周瑜打黄盖之事进行讨论,司马懿的声音也在这黑暗之中轻轻响起:“周公瑾的‘苦肉计’、黄盖的‘诈降计’,一招接着一招,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啊!”
司马徽对曹操的个性以及北方的实际情况不如司马懿那么了解,他对曹操这么容易就相信了黄盖来降之事有点疑惑,他摇了摇头说道:“唔……依照常理而言,曹操乃是何等奸诈多疑之人?他岂会被周瑜和黄盖的这一出‘双簧戏’给弄花了眼?”
司马懿心里知道,曹操一是被以前的多次胜利冲昏了头脑,二是的确后方尚没完全安定,还有西凉的马超需要提防,三是这次荆州唾手而得对他也不是好事,“叔父大人,曹操虽然对黄盖来降之事会有些疑虑,但目前的很多情况让他不得不宁信其有。如今军中流言四起,传闻西凉马超、韩遂打着‘诛权臣,清君侧’的旗号兴兵东进,锋芒直逼长安;而淮南那边传来消息,臧霸和陈矫率军去偷袭皖城,不料反遭张昭、孙邵的半途伏击,也是铩羽而归,退守合肥。这一切,都已经让曹操乱了分寸!”
“曹操在暂时没有更好的方案之前,非常需要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他扭转战局,以前的屡次成功可能冲昏了他的头脑,他想万一黄盖真是像当年在官渡一役中突然倒戈过来的许攸一样,是真的投降了呢?那时候是许攸在最后关头帮他扳转了战局,那么这时候黄盖也许说不定就是第二个‘许攸’吧?或许,在潜意识里,曹操还认为这是冥冥上苍对他的眷顾呢。”
“唉!曹操是整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竟然也会相信运气,要依靠运气来赌上一把,这也太有意思了。”司马徽慨然而叹,“这一次,他可是将会彻底地赌输。他将会失去所有的战船和所有的水卒,从而在他有生之年失去对长江天险的争夺权与控制权,再也完成不了一统六合、肃清万里的大业了。”
司马懿同意叔父的观点,但他毕竟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气候条件不够了解:“是啊,现在,就差一场东南风给曹操的赤壁之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叔父大人,在这隆冬时节,长江之上真的会刮东南风吗?”
“东南风真的会刮,可能北方人以为在隆冬季节,不可能刮东南风,但南方的情况不一样,为叔断定这‘巧借东风,火烧连船’的奇策,一定是诸葛亮给周瑜进献的,因为他和为叔久居荆襄,知道这江面之上,每逢腊月中旬前后,正所谓‘冬至一阳生,春意渐来复’,便会自然而然地刮上一两日东南之风。这个关于荆襄地域所特有的气候常识,周瑜身居江东,不可能对荆襄气候了解得这么清楚,他是想不出这条计策的。”
“当初诸葛亮希望我配合他实施连环计时,就埋下了火攻的种子,也就是曹操这个北方人不熟悉水战,才会上这种当;如果没有连环计,大江上面,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难以全歼。兄可设法令他们连船成排,然后方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