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冲击,让蜀军始终扎不下营寨来。
姜维没有办法,只能与夏侯霸商议说,看来南安是打不成了,不如我们就去打上邽,若能打下上邽来,进一步取南安就有希望。于是姜维留夏侯霸镇守武城山营寨,自己率精兵去攻击上邽。走着走着,又来到了一处地势狭窄的地方,姜维正在犹疑不定,突然前后左右炮声震天,魏军兵马从四个方向朝自己包围而来,蜀军又一次大败,姜维正没做理会处,幸得夏侯霸赶来救援,才把姜维救了出来,两人合兵一处,往祁山大营逃去。快到祁山大营时,探马来报,说祁山大营早就被陈泰攻占了,守将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
姜维不敢停留,率军往汉中方向撤退,突然前面杀出一支魏国军队,是陈泰率军埋伏在此专等姜维,此时邓艾率军也从后面追了上来,把姜维困在核心,姜维左冲右突都无法突出重围,正在慌乱中,有蜀军的荡寇将军张嶷率军前来救援,张嶷拼死将姜维救了出去,自己却被邓艾的人马乱箭射死。姜维和夏侯霸总算是逃回了汉中,这次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姜维也不得不自请朝廷降罪,贬官三级,留营察看,戴罪立功。
姜维败退回汉中后,虽然落了个脸上无光,但他始终对伐魏不死心。他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这次之所以没有成功,还是与事先没得到北方氐族的呼应有关,看来想要胜过魏国,联合氐族是个关键因素。此刻在姜维的眼中仿佛已经看到远处苍苍青山的半山腰被天神利斧劈出了宽大的露天坝子,周围密密层层的竹浪松涛呼啸着、激荡着,似乎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第五章 联氐抗魏
一批弱者联合起来抵抗强者,成功的概率极低,因为弱者联盟不一定能同心协力,而强者总是协调一致的,它只需分而治之就能稳操胜券。
48 团结游牧民族——他们有时候也极具杀伤力北方游牧民族永远都是讲义气的族群,他们比汉人纯真多了,远不如汉人狡诈多变。坝子的西角高高地树着一面乌云般的黑旗,旗面中央绘着一条盘成一团的粗硕赤蟒,它挺身昂首,张开大口吐出一条长长的蛇信,犹如一条软枪当空而舞!
当年诸葛丞相在时,与氐族的关系维持得很好,现在虽然诸葛丞相不在了,但氐族人民仍然与蜀汉政权保持着联盟的关系。在黑旗下面,氐王苻双头戴牛角冠,胸垂黑貂尾,铁塔一般魁梧敦实地傲然屹立在竹台上。他远望着东边起伏绵延的山际线,冷声说道:“这几个月来,我们氐人接连攻陷了武都郡境内四五个县城,杀伤魏国士卒数千人,立威陇西,声震凉州,也总算是不负诸葛丞相临终之重托了!”
氐族人在数百年中与汉人通婚也是常事,他们也接受了汉人的一些先进思想。在氐王的身旁并肩而站的是氐帅强端,这强端生得却不似其他氐人那般黝黑粗糙,看起来纤眉细目,面皮白净,其实更像一个汉人。在处置氐族庶务之中,他素来心机深沉、机变多端,也与普通氐人粗犷直爽之心性迥异。
强端听了苻双之言,有一点不太认同,他觉得对于氐族来说,魏国太强大了,为了协助蜀国而长年与魏国作对,会不会到最后连累了氐族?所以强端并未显出喜悦应和之色,只沉沉而道:“大王,我等为报诸葛丞相当初的厚遇之恩,所以才在陇西兴兵激战,歼敌数千。这本也不错。但是,而今诸葛丞相已然逝世,魏贼上下淫威正盛,只怕他们马上就会抽出手来调动大军对付咱们了,咱们日后若再出兵,可否更为慎重一些?小攻小打,就不必了罢。”
苻双一直以硬汉著称,他从来不怕什么魏国的强大,既然认准了蜀国是朋友,那么为朋友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怎么?强端,亏你还是咱们氐人中的‘神将’!你竟也怕了这些魏贼的攻袭?”苻双嘴角一翘,向他丢来一丝冷冷的嘲笑。
强端也是直爽的人,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不绕什么弯子,直言劝道:“不错。大王,我真的是有些怕了。”“难道您还没有发觉蜀汉的形势已然有所改变?蜀汉的那位皇帝陛下,在诸葛丞相死后刚开始时下诏汉中各营坚守不出,不再主动挑战曹魏。但在蜀汉的大将军姜维鼓动下,又很轻率地一次次进攻曹魏,姜维虽然勇武,但也屡屡失败,估计再这么下去,蜀汉的皇帝不愿姜将军待在汉中挑起战端了。”
听了强端的分析,苻双联系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各种事情,细细想来,也觉得强端所言不差:这两个月来他们氐人连破了魏国几个县城,可谓战绩不俗,但近在二百七十里外的骆谷城蜀军居然一次也没有发兵前来援助过!难道他们真的是因为畏惧魏军的报复而从此就闭关坚守不出了?如此说来,我们氐人再在陇西大唱“独角戏”,又有多大的意思?
最近姜维也有好几次主动来联合我们,但因为当时具体情况的错综复杂而没有完全合作好,符双心念一定,便向强端肃然问道:“既是如此,那么依强帅之见,咱们氐人自今而后应当如何应对这个时局才好?也来学他们汉兵当缩头乌龟?”
强端既然是元帅,他对当前的战局当然比一般人更加关心,平时都在想这个问题,所以对符双的疑问,他显然早有熟虑:“那倒不是。但我们的确要谨防魏贼的大举报复。”强端当下就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大王您请听强某慢慢说来,我们氐人部落是蜀汉的汉中要地,西面最重要的藩屏,蜀汉无论将来是进攻魏国也罢,防守汉中也好,肯定还是会深深倚重我们的。诸葛丞相刚去世不久,蜀汉的新任尚书令蒋琬大人不是就发来了信函,重申了蜀汉与我们氐人永结骨肉联盟之交的诚意了吗?所以,我们背靠蜀汉立足陇西的大方略依然不能动摇。”
49 游牧民族的顾虑——我们也有自己的立场目前氐人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魏国的司马昭,但只要做好防备的措施,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强端说:“为了抵抗魏贼前来扫荡,我们亦须在战术战策之上有所调整。大王您率领一万儿郎坐镇蛇盘山,守好我们氐人的根本之地;强某再带剩下的八千儿郎前赴北边的鸡头岭,与蛇盘山遥相呼应,互为掎角之势,当好大王您的屏障!”
苻双心里认可强端所说的建议,防魏之心不可无啊!分兵成掎角之势,的确能达到最佳的防御目的。他抬起头来,望向北边遥远的天际线处露出的鸡头岭那尖尖的山头,沉思片刻,郑重地看着强端说道:“强帅,你这番话大体上讲得不错,但有一点你说得有些不对。”强端一怔:“强某哪个地方讲得不对?请大王指教。”
其实符双的意思是,鸡头岭的防守才是关键,鸡头岭若有失,其他大寨也就不保了,他认真对强端说:“鸡头岭的确是我蛇盘山大寨的最佳外援屏障,万万不可小看!”苻双用手捻着自己下巴的浓须缓缓说道,“这样罢,你率一万儿郎前去屯守鸡头岭,本王只留八千儿郎在蛇盘山亲自坐镇!”
强端心里是怕符双有什么意外,毕竟他是大王,所以才希望他多带人马。“大王,这可如何使得?”强端大惊失色,“您只留八千儿郎如何够用?”
符双心里想,这八千和一万真是差得不多,你能替我守住鸡头岭的阵地,我就十分满意了。“这有什么不够用的?”他右掌一挥,不容辩驳地从半空中劈了下来,“强帅,本王今天就这么定下了!倘若有一天魏贼大举来袭,有你和更多的儿郎们在外面从鸡头岭呼应夹击,我这蛇盘山大寨才会像当年诸葛丞相经过时夸赞的那样‘固若金汤’啊!”
50 清除异己,扫平道路——是地雷总会爆炸邓艾设计打退了姜维的进攻,陈泰等人又一次为他庆功,这次连司马昭也很重视邓艾的能力,特地派来天使官给邓艾加官晋爵,连邓艾的儿子邓忠都被封侯。魏主曹髦封司马昭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私人拥有三千铁甲军作为护卫,国家大事全都在司马昭的丞相府里处理,根本不需要汇报给皇帝知道,司马昭几乎就等同于皇帝了。此时司马昭最为亲近的人是贾充,贾充对司马昭说:“主公,你现在威震天下,若想取得曹魏的天下也没问题,就不知朝野各位大臣都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人敢反对。”司马昭说:“我最近也在想这个事情,你能不能帮我去明察暗访一下,看看有没有谁对我有意见?”贾充心里想,这倒是一个好差事,我相当于是对所有大臣的升降有了一票否决权。
于是贾充就到处去打听,搞得自己跟后世明朝的锦衣卫似的,看周围有谁跟自己有过节,正好乘机去告他一状。他对司马昭说:“朝中这些大臣好在手上没有军权,其实也闹不出什么名堂来,最可怕的是那些手中握有军权的人,比如镇守西边防蜀汉的将军们和镇守东边防东吴的将军们,他们一旦有了异心,问题就大了。”司马昭也有同感,于是就让贾充以劳军的名义去看一看那些将军们有没有什么异动。
贾充以劳军的名义来到了淮南,这是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的驻防地。诸葛诞一直是曹魏防守东吴进攻的重要将领,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贾充见了诸葛诞就开始套他的话,问他对司马昭的所作所为怎么看啊,对曹魏的政权延续持何种态度。诸葛诞毕竟是个武将,心直口快,没有什么心机,他明明知道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在贾充面前说话无论如何要谨慎一点,但他却很不当回事,直说了自己对司马昭大权独揽的不满,表明了对曹魏天子的忠心,这下子就让贾充给抓到把柄了,贾充回到洛阳就把此事报告给了司马昭,司马昭听后大怒,心想但凡手握兵权的人与我不一条心,时间久了必然出事,不如早点下手把诸葛诞干掉。
司马昭首先发密函给扬州刺史乐綝,让他防备诸葛诞。然后派人去召诸葛诞进京,说是要封他为司空,位列三公。从级别上来说,是高升了,但实权也就没了。
诸葛诞上次会见贾充时口无遮拦,一时把心里话给说了出来,事后一直懊悔不已,生怕司马昭找他算账,这次听说要调他回京,一听就知出问题了,什么升任司空高职,那都是骗人的鬼话,只要是去了,就立即被拿下灭族了。诸葛诞毕竟不傻,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不能束手就擒,怎么着都得奋起反抗。于是诸葛诞被迫起兵造反,首先攻占了扬州,杀死了刺史乐綝,又派自己的儿子作为抵押,去东吴借兵,诸葛诞自己总共筹集了十余万兵马,打算反攻司马昭。
这时东吴原来的丞相孙峻病故了,他的堂弟孙綝继承了丞相之位,孙綝为人凶狠,掌握东吴的大权后就大肆诛杀异己,连大司马滕胤、将军吕据、王垕等人都不放过,吴主孙亮都拿他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这次诸葛诞派遣儿子过来求援,孙綝觉得是一个好机会,同意发兵支援诸葛诞,遣大将全怿、全端为主将,于诠为合后,朱异、唐咨为先锋,文钦为向导,起兵七万,分三队而进,一起去攻打司马昭。
51 战争前的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洛阳的太傅府里,司马昭正在与贾充密谈。刚入六月,天气就开始有点炎热了,空气中的湿度非常大,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自从司马昭揽下了皇帝的活之后,所有本该皇帝做的事情全都归自己做了,在太傅府的公堂里,层层叠叠的奏表堆得就像一座小山似的。司马昭终于咬着牙将最后一卷审阅完毕,拿袖角擦了擦自己汗津津的脸庞,“哗”地一下将那卷奏表丢到了一边去,伸了伸懒腰,喃喃地自语道:“这些各地报表真是看得我头都晕了。”
太尉王肃坐在他右侧席位上,现在朝廷重臣们平时要议论国家大事,一般都到太傅府里来议论,皇帝算是被软禁在皇宫里无所事事。王肃看着司马昭,恭敬地说:“太傅大人明鉴,处理了这些国家民政事务后,东边诸葛诞的事情更令人烦心呢。”
司马昭笑了笑,对王肃说:“只需王大人协助本座,这些都不算什么,整顿国家大政方针,对付诸葛诞的叛乱,我司马昭从来没当太大一回事。”王肃嘿嘿笑了几声,又接着说:“想当年司马老太尉在的时候,也是这般英雄气概,司马家族的确是大魏的顶梁柱啊。”
正在此时,太傅府长史贾充走了进来,他向司马昭汇报:“主公,您吩咐的征东粮草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了。”司马昭大笑道:“很好,诸葛诞这个老贼,竟敢造反,他以为就他那两下子能与我司马昭对敌?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今天之所以愿意吃这点苦头,和我父亲大人在河内郡任上计掾、在丞相府任主簿之时的种种杂务相比,算得了什么?”王肃赔笑着说:“那个时候,老太尉大人他每天夜里都是只能枕着各地的讯情简簿睡上一两个时辰,其余全部时间都拿来处置庶务了。”
司马昭心想,此时只要西边的蜀国不跟着起哄,北边的羌族不来骚扰,仅仅是诸葛诞联合东吴要想进攻我大魏,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应该派谁率兵去迎战呢?而且在此之前,我还必须把魏国国内的事务全都理顺,这样才能放心地出兵打仗。
想到这里,司马昭转身对着贾充说:“公闾啊,你不是一向自命为雄豪伟杰吗?这些琐细杂务,你本不喜欢去做而最终又能桩桩做好,这才真正考验了你的雄杰韧性啊!”
贾充听了司马昭的话,坐回了席位上去,恭敬地回答:“谢谢主公的鼓励,我明白该怎么做了。主公您那百折不挠的定力,我真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学到手。”贾充自嘲式地笑了一下,定住心神就开始汇报起正事:“主公,这几日我察看了军屯里的粮粟积蓄情形,亦是深有感触,主公您提出的这‘军屯自足、兵不劳民’的雄图远略实在是高明之至!若不是您的这项方略高明有效,这一次我哪能为平叛战役准备出一百三十多万斛粮食?没有这一百三十多万斛粮粟垫底,我军对平叛战役就没有那么气定神闲了。”
王肃也跟着说:“是啊!当年司马老太尉大人力主在推行数万顷军屯田务之时,镇东将军王凌还嘲笑太尉大人这是在‘舍本逐末’,丢了军务去抓农务!现在看来,太尉大人实在是高瞻远瞩、无人能及!”
司马昭点了点头,心念一转之下,他的眉头忽又拧了起来:“只不过,咱们各处军屯的将士们拼命努力,也只能为国家提供出这一百三十多万斛粮粟了!但如果东吴发力,让战役旷日持久地拖下去,那么粮食只怕还是不够,最好再准备一百六十多万斛粮食。这一个‘缺口’,我们只有面向各郡民屯和士庶官绅们公开征粮来进行填补了!”
“朝廷给了太傅大人‘持节统御全国军民筹粮’之权,这个权力该用起来还是得用!”王肃沉吟而道,“咱们现在也确实只能是‘由军转民,另开其源’了!”
“事不宜迟,明天就请王大人赶赴长安府署坐镇征粮。”司马昭伸手一拍书案,意气风发地扬声而道。
王肃沉吟了起来:“太傅大人既是决定让我即刻前去长安府处置征粮事务,那就非得再派几个得力能吏协助不可!毕竟,民政庶务,我是第一次涉足其中啊!”
“得力能吏?那自然是一定要的。我推荐一个给你。”
“谁?”王肃诧然而问。
“去年贾公闾陪同本座在长安城军市坊里微服巡访时,碰到了长安郡原都尉颜斐,我们觉得颜斐此人清刚廉勤,可堪重用,本来我是想亲自提拔他出任平原郡太守之职的,后因事务繁忙而忘记了,王大人此番去长安府坐镇筹办征粮事务,可以调他前来担任助手。”
王肃颔首道:“太傅大人推荐得不错,颜斐这个人,我也素有耳闻,他确是一位忠勤干练之材,我调他过来帮忙自会是得心应手。”
52 平定东南叛乱——司马昭上位后的第一战吴纲回寿春报知诸葛诞,说东吴愿意合作,打算发兵七万,和我们一起攻打魏国,诸葛诞大喜,也开始准备军队。在打仗之前,诸葛诞还专门发了一篇檄文,历数司马昭的不是,指责他是乱臣贼子。
司马昭看到檄文后大怒,就要亲自领军去征讨诸葛诞,但他吸取了父亲司马懿当年计袭曹爽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离开京城后,皇帝或者太后有啥异动,或者被其他大臣钻了空子造反啥的,于是最后决定带上皇帝与太后一起走,说是让皇帝亲征,太后随行。
当然司马昭的这个主意,起初皇帝与太后都不答应,要知道一般性的战争,皇帝是很少亲征的,而要求太后随行那更加是史无前例,但司马昭毕竟强势,不管皇帝与太后愿意不愿意,既然要他们同行,他们也只好同行。
于是司马昭下达命令,发兵二十六万,命镇南将军王基为正先锋,安东将军陈骞为副先锋,监军石苞为左军,兖州刺史陈泰为右军,保护车驾,浩浩荡荡,杀奔淮南而来。
在半路上首先遇到的是东吴的先锋朱异,东吴这次发兵比诸葛诞还要积极,朱异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