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虽然人数是凑够了五千名,但整个后宫最漂亮的还只有杨皇后自己。
司马炎平时忙于国家大事,当皇帝什么都要管,每天批折子都能把人批趴下,对于选妃的事情就没太多过问。等杨皇后选完之后,司马炎过来一看,心想我们大晋朝这女子的水准怎么还不如人家蛮夷之国?不过既然选都选了,就将就着用吧,反正也没特别看得顺眼的,每天找谁陪侍都差不多,干脆就采用碰运气的方法。司马炎每晚在后宫里乘着一辆羊车,任由羊随便拉着走,走到哪里羊停下来了,司马炎就在离得最近的后妃处安歇。
后宫里的五千妃子,平时没事情可做,除了等皇帝临幸外,就只有寂寞无聊。有些妃子聪明,看到皇帝靠羊的停留来选临幸人选,于是就在自己的宫舍门口种植羊最爱吃的草料,羊路过时看到有草料,就停下来吃,皇帝就能临幸自己了。由于杨皇后所选的妃子实在不能让司马炎满意,后来他又陆陆续续地继续选妃,直到选满了一万个妃子为止。可以说司马炎在后宫那是绝对的万人迷。
14 名士风流皇位如梦
在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具体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他们是当时建安文学的代表,但在政治上各有倾向,有些人倾向于曹魏一边,另一些人倾向于司马氏一边,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愿意接近权力核心,宁可放荡山林,钻研黄老玄学,不问世事。这其中山涛的身份比较特殊,他的姑奶奶是司马懿的丈母娘,他是司马师与司马昭的表弟,是司马炎的表叔。有了这层关系,在晋朝谋个高官当当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竹林七贤当中,嵇康是精神领袖,他曾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为妻,官至曹魏的中散大夫。后因得罪钟会,被其诬陷,司马昭下令将他处死,年仅三十九岁。行刑那天,三千太学生为他求情,嵇康劝告他们以国家为重,并随后向监斩官要了一把琴,弹奏一曲,大风起处,旋律缓缓飘散,时而低沉,时而悲壮,众人掩面而泣,连监斩官都于心不忍。这首曲子名曰《广陵散》。嵇康道:“袁孝尼曾希望向我学习《广陵散》,我没有教授于他,今天《广陵散》要失传了。”
一个人往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炎渐渐贪图享乐,进取之心丧失殆尽,甚至把朝政交由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打理,三人时称“三杨”。
司马炎一旦开始了休闲享乐的生活,就必然逐步往男女之欢的方向滑过去。后宫有那么多的妃子,要想一个个体验是很花时间的。既然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后宫里,那么对于处理国家政务就不太有精力了,只得依靠自己的亲信帮助执政。而亲信里面最亲的不外乎就是外戚,因为那是皇后的娘家人啊,当然就是替代皇帝执政的首要人选了。杨骏是老杨皇后杨艳的兄弟、新杨皇后杨芷的父亲,也算是司马炎老丈人,虽然为人十分草包,但靠着女儿的关系,司马炎对他特别宠信。他既然有权有势,就必然作威作福。
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父辈原来一直给他的期望是能够被立为世子,以后还有机会当皇帝。结果命运不济,转来转去总是没当成接班人,司马攸心里老大的不爽。好在他与哥哥司马炎的关系一直不错,哥哥待人接物心胸也足够宽广,当上皇帝后并没有难为他,而且封他为齐王,让他拥有全国最好的一块领地。但他和哥哥比起来,心胸是狭窄了些,不但不感激,反而很不满,始终拒绝去自己的封地上任,一直留在京城。司马炎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心想既然是自己的弟弟,也就随他去。因为他知道弟弟毕竟是个文人,搞搞文学可以,起兵造反一定不会,对皇权没有威胁。而且司马炎从小也喜欢这个弟弟,曾经甚至想过,一旦自己有什么意外,只要弟弟还健在,就把皇位传给他。
问题在于司马攸这个人太过于正直,眼里不掺沙子,对官场上的很多灰色地带看不顺眼。朝廷中的许多权臣对他都极为忌惮,害怕他一旦执政,大家都没好日子过,于是纷纷起来反对他,说他的坏话,找各种理由劝说司马炎让弟弟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尤其是司马炎身边的亲信荀勖对司马攸最有意见,不断向皇上进谗言。司马炎的老毛病就是耳根子软,听大家总是那么提建议,于是就同意下命令让司马攸回到他的封地上去。司马攸对大哥的这道命令非常不满,找各种理由就是不肯去封地,而且司马攸的确心中有着诸多的不如意,就算被封为齐王,照样得了抑郁症。找太医去给他治,太医也束手无策,心病难治啊。最后司马攸竟然年纪轻轻就抑郁而终,搞得大哥司马炎很是内疚,竟然杀了御医泄愤。
15 享乐与斗富是主旋律
晋朝接下去的许多年都是风调雨顺,太平安康,司马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生活上也不再节俭,对处理政务的热情大大减退,对后宫嫔妃的兴趣却越来越高,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后宫里。俗话说:“上行下效”,皇帝都这么干,其他人可想而知了,大家都学着皇帝的样子尽情享乐。
那些外戚和官二代们更是游手好闲,讲究吃喝玩乐,一派盛世景象。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就是王恺和石崇,王恺是司马炎的舅父,那也算是皇亲国戚,背靠着皇帝,搞点钱是轻而易举。石崇是开国元勋石苞的儿子,石苞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就是石崇。石苞当过大司马、乐陵郡公,掌管军队,有权有势,因此他儿子的背景基础是扎实的。
石崇长大后当过荆州刺史,相当于湖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湖北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全国各地的贸易很多需要通过这里。石崇手里有军队,他又是个胆大妄为的人,收过路费、收保护费甚至直接假扮盗匪进行抢劫,他全部都敢干,就这么搞下来,很快便发家致富了,他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而王恺因为是皇亲国戚,身份不同,致富的门道也多了去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替人办事,比如某某人想升官,某某人想脱罪,只要找到王恺的关系,往他那里送钱,事情都能办成。王恺就通过这个方法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再加上他最善于在皇帝面前哭穷,皇帝往往随手赏赐给他些什么珍宝,他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王恺与石崇从此成为了京城中的两大巨富。当年没有富豪排行榜,但富豪们彼此也相互不服气,总喜欢斗一斗,看谁才是最富。石崇和王恺两人就喜欢比阔斗富,他们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和服装。晋武帝司马炎还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他。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非常罕见。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随手接过来就把它摔碎了,王恺很愤怒,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难看。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倍感失落。
16 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司马炎前后共有两位皇后,杨艳和杨芷。杨艳是太子司马衷的生母,杨芷是杨艳的堂妹,据说杨芷比她姐姐美丽多了,艳压后宫。
到了晋朝的中期,皇帝后宫充实。而后宫的佳丽们都是有亲友的,因此皇帝沾上了关系,形成庞大的外戚阶层,外戚因着嫔妃地位的高低,权势就有大小。但其他人与上文提到的王恺和杨骏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杨骏是杨芷的父亲,杨艳的叔叔,一个家族里出了两皇后,那权势还得了?算得上是外戚中的战斗机。到了晋武帝的晚年,这架战斗机已经控制了西晋的大半个领空。此外,还有太子妃贾氏一族,其中以贾充为代表,司马氏稳坐天下,贾家也跟着沾光,作为太子妃家族,贾充获得不可一世的权力。
司马家族绵延数代,代代出人才,经过百年努力才打下了晋朝江山,但到了司马炎这一代,事业上算是登顶了,只是任何事情一旦登顶,接下来就必然走下坡路。司马炎的老婆和儿媳选得都成问题,首先都是厉害女人,特别的有心计,其次都有控制国家权力的欲望,有了这个欲望,就特希望白痴太子司马衷继位,只有他继位了,皇权才能更好地被控制,所以在两位杨皇后与贾太子妃的努力下,司马衷的地位牢不可破。
司马炎临去世的时候,杨骏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廷的大权。经过数年的排斥异己与培植自己的势力,杨骏已经可以做到一手遮天,司马炎尚有一口气时,他已悄悄地撤换了朝廷的所有禁卫军,等司马炎撒手西去时,他的遗诏都没能出得了內宫,所有后事安排皆由杨骏独自做主。
公元290年,武帝司马炎于洛阳驾崩,享年55岁,司马炎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儿子一个表面看似风光太平,但暗中危机四伏的帝国。
公元290年,司马衷即帝位,是为晋惠帝。加封太尉杨骏为太傅,辅政大臣。“太尉”,“太傅”都是虚职,地位尊贵,却没有多大职权,关键在后两个字:“辅政”,即辅佐皇帝,皇帝幼小不懂事,所有国事一律由杨骏做主。
一些司马氏驻防外地的重要亲属全都不许回京师吊丧,司马炎的叔叔司马亮是当时司马家族里最有威望的人物,本来司马炎打算让他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司马衷执政,但这道上谕也被杨骏给扣押了。司马亮连回京师给司马炎吊孝都不被允许,只能在城外嚎啕大哭,就这样还被人诬告有谋反嫌疑。杨骏借这个理由要派兵去镇压司马亮,但由于司马炎在世时裁军过度,朝廷的军队数量有限,领军将领石鉴等人觉得没把握能对付司马亮,杨骏这才作罢。
不过司马亮也没把握能对付杨骏,两下里都只能算了。目前京城在杨骏的控制下,杨骏以辅助皇帝治理国家为借口,干脆搬家住进了皇宫,其实他是想过过当皇帝的干瘾,所以就直接搬进了太极殿,模仿皇帝处理政事,这种感觉实在是好极了。
杨骏如此飞扬跋扈,干预朝政,那些外臣们不敢说什么,但内部却有人对他不满了。谁呢?就是贾南风。贾南风可不是好惹的,她也是权力欲望极盛的女人,司马衷当上皇帝后,她就是皇后,加上贾家在朝廷中的扎实基础,她感觉自己完全有能力与杨骏抗衡。
贾南风的妈妈是贾充的第二任妻子郭槐,郭槐原来就是个厉害女人,对丈夫贾充管得无比严密,以至于贾充最后只能去武帝司马炎处诉苦,司马炎此人帮助朋友最为热心,他以皇帝的身份支持贾充将第一任妻子李氏迎接回来,结果还是被郭槐给顶了回去,郭槐连皇帝的圣旨都敢不买账,搞得贾充灰头土脸。贾南风作为郭槐的女儿,学到了她妈妈管理老公九成的功力,现在开始管理自己的老公司马衷了,好在司马衷根本是一个白痴,容易管。
本来吧,由杨骏执政,司马衷是没什么意见,因为他自己根本对执政没兴趣,只要有吃有喝就行了,但是他老婆贾皇后可有意见。贾皇后心想,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现任皇帝是我的老公,你杨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再那么独掌朝纲。但是杨骏哪管这一套,他全面掌控了禁卫军,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
贾皇后作为皇后,能在后宫里称王就该满足了,朝廷和天下那是男人的事情,但这个贾皇后偏偏不干,她要与杨骏争夺掌握天下的权力。但这说说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有帮手,需要有军队。贾皇后身边没人,后宫那些嫔妃都是女流之辈,能管何用?贾皇后深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那就想想谁是杨骏的敌人。杨骏上台后,努力打压司马氏诸王,尤其手握兵权的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更是被他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那么不用问,这两人一定能成为自己的盟友。
17 八王之乱同室操戈
永熙元年(公元290年),史书把这一年作为“八王之乱”的开始。楚王司马玮目前还是个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他既然叫“楚王”,那封地就在湖北一带了。古时候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实权是很大的,基本上就是土皇帝。但是仍有许多有封地的王爷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他们宁愿留在京城里,就像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那样,要他去封地就跟要他的命一样。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这些王爷从小在京城里长大,京城才是熟悉的故乡,这里有自己的王府,有熟人有朋友,而且京城一定比其他地方繁华,这里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一旦去了自己的封地,虽然可以当土皇帝,但封地往往比较边远荒凉,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一旦去了,没有皇帝的宣召不能擅自回京,也不能随便去其他兄弟的封地串门,感觉上有点被流放的意思。
而司马亮是司马炎的叔叔,司马衷的叔祖,算是目前司马家族在世成员中能力最强的,杨骏对这个司马亮最为忌惮,总是想方设法害他,司马亮对杨骏仇恨在心,立志报复,这正合贾皇后的心意。贾皇后想要扳倒杨骏,顺便除掉自己的婆婆杨太后,这可是一场政变,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失败的一方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株连三族。所以贾皇后想得很周到,她到处物色合作者,联络有军权在手的人。
杨骏此时虽然大权在握,但他实在没有什么真本事,对治国安邦毫无经验,对管理并平衡各方势力也没有手段,他所认为的掌握政权就是为所欲为,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殿中中郎将孟观和积弩将军李肇平时不受杨骏待见,杨骏总想找机会排挤他们,最后搞得他们无路可走,打算铤而走险。于是他俩合伙给贾皇后上密折,诬告杨骏谋反,这可正中了贾皇后的心意,她立即让身边的亲信太监董猛联络这两人,研究一起推倒杨骏的计策。
殿中中郎将孟观负责宫殿的宿卫任务,手中握有一定数量的禁卫军,贾皇后命令他暗中调动禁军,随时准备发难。然后又让积弩将军李肇去联系司马亮与司马玮,希望他们能发兵响应。结果司马亮表面看似很强大,实则内心是个胆小鬼,他盘算来盘算去,最终仍然不敢参与这次政变,生怕一旦失败,自己的人头不保。反而是司马玮年轻人火力壮,一口就答应了与贾皇后一起干。他当即打报告给皇帝,要求进京参见。报告很快被传到了杨骏的手里。杨骏没有见过司马玮,听说他想申请进京参见皇帝,并没有深入去想原因,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其实因为杨骏也想乘机见见司马玮,了解一下他的为人,为今后清除司马家族的势力打好基础。
18 权臣更迭寻常事
收到朝廷的批准函后,司马玮就率兵进京了,有了这一步棋后,贾皇后胆子大了不少,她让皇帝随便找个名义大宴群臣,在席间盛赞杨骏杨太傅为国辛劳,功勋卓著,理应重赏。当晚大家都喝得很开心,杨骏也得意非凡,尽兴而归。没想到第二天凌晨,皇宫就被孟观率领的禁卫军戒严了。孟观率人包围了杨骏在皇宫内的寝殿时,杨骏还在蒙头大睡呢,忽然被人四周围住而吵醒,只见孟观手捧皇帝诏书大声道:“杨骏接旨!”杨骏有点蒙,不知发生了何事。孟观又说道:“杨骏接旨”。杨骏赶紧滚下床来,跪在地方磕头道:“臣杨骏接旨”。孟观展开圣旨宣读道:“反臣杨骏,图谋不轨,即时革去太傅头衔,送回府中等候发落。”
杨骏一下子彻底了,心想昨晚皇帝还夸自己是一个大忠臣,怎么今天一早就变成反臣了?到了这一步,杨骏也没有办法,被禁卫军押着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而在此时,司马玮所率领的卫队才刚到洛阳城外,基本上就没派上什么作用,贾皇后只得让他们在城外候命,同时派出四百多人在司马繇的率领下去抓捕杨骏的亲信并占领重要的政府机构,让自己的亲信刘颂率军驻扎在皇宫大殿之外,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
杨骏回到自己的家后,主簿朱振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拼死向邻近的太子宫求救,顺便挟持太子为人质,与皇帝博弈,顺便放火燃烧皇宫,引起混乱,乘乱夺权。这些主意不管行不行,至少可以一试,但杨骏毕竟是个胆小心虚的人,他犹豫半天仍然不敢做出过激反抗来。机会稍纵即逝,很快司马繇和刘颂率领人马来到了他的太傅府,对方下手可比他狠辣多了,立即就四面包围并放火焚烧了太傅府,逼迫府里的人四处逃散,最后在马厩里抓住了杨骏并当场将他杀死。杨骏被杀死后,贾皇后诬陷太后杨芷伙同父亲谋反,将她囚禁起来。接下去杨骏的同党相继落网:杨洮、杨济、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武贸、杨邈、文鸯、蒋俊等人皆夷三族,总共诛杀了数千人,贾皇后彻底掌握了政权。
晋朝有一个出了名的大帅哥王衍,他的特点首先是长得帅,其次是口才好,学识也渊博,他的父亲曾任平北将军,也算是个将门之后。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