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要求你有多大的发展,只要求你能平安就行了。

    朱楧虽然来自后世,但对这位母亲的慈爱也十分感动,道:“放心吧,母亲。我又不是一个人去,这二十年来,父皇已经在河西建立了好几个卫所了,有不少兵力呢。”

    郜氏道:“反正我一听那个地方心里就哆嗦。当年宋国公冯胜那么能打仗的一个人都不敢拒守河西,我儿从未上过战场又怎么能行?那个回鹘是不是真的很可怕?”

    朱楧安慰道:“此一时,彼一时。父皇的为人你还不了解吗?没有十足的把握,他肯定不舍得儿子去冒险。”

    不知为什么,一提起郜氏这个丈夫来,郜氏的脸色就变得不好看,道:“他的儿子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把你封到那个地方?做汉王多好,一辈子无忧无虑。都怪娘不好啊,不得那个人的宠幸,连累我的儿被封到那么个凶险的地方。”

    短短几句话,透露出了多少深宫哀怨。朱楧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继续安慰道:“母亲,你不用担心。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郜氏单手掩了掩额头,道:“好了楧儿,你不用再安慰我了。娘只恨不能陪你一起去,那个人也真是的,你明明不喜欢我,为什么还要把我圈在身边?只要让我跟我的儿子在一起,哪怕去天涯海角我也认了。”

    “母亲。”朱楧眼圈儿一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久久没有分开。

    吃完晚饭后,朱楧带着怀恩和黛奴来到书房,道:“怀恩去给我找一块大大的布帛来,大到能铺满这个地板;黛奴去给我研磨,越多越好。”

    怀恩不解道:“殿下要这么大的布帛干什么?这可是要花不少钱的。”在他的印象里这个王爷是很节俭的,很少乱花钱。其实朱楧也不想节俭,谁不想有钱任性啊,只是自己和母亲都不受宠,没多少赏赐让他们花。

    朱楧道:“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快去。”怀恩只能领命而去。

    黛奴刚想要去研磨,朱楧道:“对了,从今天起我要在这间书房里做一件事情,吃住都留在这儿,你记得给我送饭。”

    黛奴“呀”地一声捂住了小嘴,道:“殿下你要干什么?这里哪有睡觉的地方,让娘娘知道了又该心疼了。”

    朱楧道:“时间紧迫,顾不了许多,我在这里将就一下就行了。你快去准备吧。”

    黛奴只好领命而去,过了一会儿,就给朱楧带来了一套铺盖。黛奴的心很细,她将书桌靠在墙上,然后把铺盖铺好,弄成了一个简单的小床,不至于让王爷睡在地板上受凉。

    朱楧看着黛奴小心翼翼忙碌的样子,心里也十分高兴,后世的自己哪有让人伺候的份,老天爷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让自己穿越成了一个王爷而不是奴才。

    平心而论,黛奴长得很标致,身段也不错,在后世绝对是朱楧求都求不来的。不过不论是之前的朱楧还是现在的朱楧都还没有想着占有她,之前的朱楧年纪太小,现在的朱楧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应付老朱上面,暂时还没有抽出那份心。

    反正她是自己家的奴婢,相当于自己的私产,还能跑了不成?哥现在是王爷了,不是屌丝,凉她两天又何妨?

    怀恩抱来了一大块布帛,基本上铺满了整间房间,只在墙边留下了一个细细的通道。

    朱楧拿起笔来,蘸了蘸墨水,在布帛的最上面写下了几个字:大明北疆山川地理图。

    之后的五天时间里,朱楧都没有离开那个屋子,全神贯注地为老朱画了一幅大明北疆的山川地理图,从长城以北一直画到了西伯利亚,囊括了这一带的每一条山脉,每一条河流。
………………………………

第八章 龙颜大悦

    后世的朱楧是一名地理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又一直教地理,所以一生所学从未还给老师。再加上他工作后过得很不如意,没事就打开谷歌地球来消遣时光,最爱研究的是亚欧大陆的地理,对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可谓是了若指掌,比老朱对自己的紫禁城都熟悉。

    之前的肃王是一个书法家,书法是绘画的基础,书法练好了,绘画也就不难了。后世的朱楧继承了这一本事,所以画起图来一点也不吃力,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给老朱画了一幅他做梦都想得到的地图。

    有了这个东西,老朱应该就会答应我的请求了吧。真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啊,跟自己亲老子要点东西还得靠交易。

    朱楧走出书房,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靠,为了这点破事差点把自己整的发霉了,哥好歹也是个皇子啊,至于吗?

    黛奴一直守在书房外等着朱楧的传唤,见朱楧从屋里出来,道:“王爷,弄好了?”

    朱楧捏了一把黛奴的小脸蛋,道:“弄好了,本王在西北能否大展宏图就全靠它了。你去把它给我叠好,不许弄坏了。”

    黛奴还是第一次被朱楧轻薄,吓得“呀”了一声,心口的小鹿咚咚乱撞,低着头害羞道:“王、王爷。。。。。。”

    朱楧看着黛奴的样子,不自觉地笑了,娇羞的女人最可爱,不过现在不是泡妞的时候,办大事要紧,道:“好了。赶快去把它叠好,本王这就进宫面圣。等本王回来再收拾你。”

    黛奴的脸更红了,喃喃道:“王爷,您说什么呢?”

    朱楧脸色一变,威严道:“怎么?你还不愿意?”

    “不,不。”黛奴顿时显露出惊恐之色,连忙道:“奴、奴就是给王爷收拾的。”说完扭头跑进了书房。

    哈哈哈,做王爷就是爽,怪不得那么多人都羡慕各种二代。

    大明紫禁城谨身殿。朱元璋扔下了所有的奏折,聚精会神地看着地上的这一幅《大明北疆山川地理图》,不自觉地入了迷。这幅图太详细了,超过了他之前见到的任何一幅北疆地图,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和之前的图以及实际地形相互印证,绝不可能是胡编的。

    朱元璋看了好一会儿,才不可思议地对朱楧道:“楧儿,这真是你画的?”

    在朱楧的记忆里,老朱似乎还是第一次这么叫自己,弄得他心头一暖,血亲之情顿时涌上心头,道:“回父皇,正是孩儿所画。孩儿不久就要之国了,特地将此图画出来献给父皇。”

    朱元璋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用一种疑惑又带着几分洞察力的眼神盯着朱楧,似乎要把朱楧心中所有的秘密都看穿一样,道:“你从未去过北疆,又如何画出这幅地图?”

    朱楧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当然他不可能说是自己睡觉的时候神仙托梦赠给他的,老朱要是相信了这样的鬼话,早就被陈友谅和张士诚灭了N回了,道:“回父皇,儿臣知道,北疆的蒙古一直是父皇的心头大患,儿臣只恨自己年幼,不能像三哥、四哥他们上阵杀敌为父皇分忧。所以在王府的时候,就注意搜罗关于北疆地理的各种资料,又经常去向去过北疆的将士及商人们求证,经过几年的打磨,终于绘成此图。”

    朱元璋盯着朱楧的眼光慢慢变得收敛、缓和,很明显他接受了朱楧的这个答案——这也是能解释这件事的唯一答案。

    老朱走向前去,拍了拍朱楧的肩膀,道:“辛苦你了。弄这幅图费了不少心血吧。”

    朱楧躬身施礼,道:“多谢父皇关心。儿臣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福分,这样才不会辜负父皇对儿臣的教导。”

    朱元璋满意地看了看朱楧,道:“嗯,你很有孝心。这两天我就安排你之国,放心吧,你母亲我会妥善照顾的。你说的那件事,为父也会给你安排。”这完全是一位父亲跟即将远行的儿子说的掏心掏肺的话。这还是朱楧平生第一次体会到。

    朱楧“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泣道:“多谢父皇关心。儿臣一定竭尽全力为我大明守土开疆。”

    “好,好,好孩子。”朱元璋一把扶起朱楧道:“起来吧。今天晚上就在我这里吃饭。”

    这几天肃王府里一直在忙碌,因为大家都知道,肃王马上就要去甘肃就藩了,堂堂一个王爷,行装自然不会少,所以每个人都忙得鸡飞狗跳。

    临行的前一天,郜氏拉着朱楧的手嘱咐个没完没了,恨不得把家里的东西都给他搬上。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更何况去那兵凶战危之地。

    朱楧安慰道:“母亲,你别太难过了,孩儿还会回南京来看你和父皇的。”

    郜氏的眼泪早已噗噗地流下来,哭泣道:“等你下次回来不一定到什么时候了。为娘从今以后再也不能天天看到你了。”

    朱楧也被郜氏的这种母爱感动了,哭道:“母亲。我走之后,你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啊。”

    郜氏道:“你不用担心我了。我在这高墙深宫之内,风吹不着,雨晒不着,不愁吃,不愁穿,我能有什么事?倒是你,孩子,到了那种地方可千万小心。你是王爷,万一要是打起仗来也不用冲到最前面,千万不可逞匹夫之勇。冲动的时候,要想想娘亲还在家里等着你。”

    “放心吧,母亲。孩儿已经长大了,会照顾自己的。”朱楧也早已经泣不成声。

    郜氏道:“对了。黛奴这孩子跟了我多年,心地善良,细心周到,又了解你的习性,你走的时候把她带上吧,有她在你身边,为娘也放心。”

    朱楧虽然很喜欢黛奴这个小丫头,但实在是不忍心夺母亲所爱,道:“黛奴是你的贴身宫女,她要是走了,谁来服侍你?”

    郜氏道:“放心吧,我还有月红。你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为娘真的不放心。”

    朱楧道:“那就多谢母亲了。”

    第二天该上路了,依照规矩,朱楧要去皇宫向朱元璋辞行。谨身殿上,穿戴整齐的朱楧向朱元璋行完叩拜大礼。

    朱元璋道:“我儿已经长大了,儿子长大了就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岂能老憋在家里?去了要给我好好干,不能给咱老朱家丢人!”

    朱楧扣头,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守好边疆,尊王攘夷。”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嗯,我儿志气可嘉!朕现在命你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现在陕西各卫兵力未集,你先驻扎在平凉(今甘肃平凉,在兰州东南部),待各卫兵马聚集你再就藩甘州(张掖)。”

    朱楧道:“儿臣领旨。”
………………………………

第九章 开镇河西

    朱元璋看着这个一脸稚嫩的儿子,道:“你初次领兵,肯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过你放心,朕已经安排了曹国公辅助你。”

    朱楧一脸轻松,道:“有大表哥辅助我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李文忠的名头他还是听过的,明初的大将中,除了徐达和常遇春就属这位了。

    没想到朱元璋登时一脸惊讶,然后像看傻逼一样看着朱楧道:“你糊涂了吗?你大表哥早就死了,现在的曹国公是他的儿子——李景隆。”

    纳尼!大明战神李景隆?朱楧差点一口血吐在地上,历史上李景隆辅助过朱楧吗?这种细节他实在是想不起来。不过历史上的李景隆好像没在西北打过仗,他所有的辉煌战绩都是在靖难之役中取得的,希望历史在这一点上还保持原汁原味。

    朱楧猛地一拍自己的脑袋,道:“哦,儿臣一时激动,记错了。有曹国公在再加上父皇的天威,儿臣一定不辱使命。”

    朱元璋十分欣慰地笑了笑,道:“走吧。望你能在边疆建功立业!”

    朱楧道:“儿臣领旨。”说完又向朱元璋行了三跪九叩大礼,然后转身出殿。再与已经泣不成声的母亲告别后,朱楧带着黛奴怀恩等一干宫女太监,以及隶属于自己的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两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共一万余人,浩浩荡荡地上路了。老朱说话算话,给朱楧抽掉了四五千名犯官的家属和奴隶,并下旨附近的几个省份都把本地辖境内的囚犯集中到平凉归他使用。

    同时,老朱还承诺,以后有了囚犯一定优先考虑河西地区。对此父子二人都心照不宣。

    前方就是自己的封地——河西五郡了,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虽然现在还很残破,但朱楧心中已经有了建设的蓝图,相信凭着自己后世的知识,一定可以将其建设成大明第一富庶强盛的地方。

    朱楧带着随从从南京城出来,他选择的路线是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在重庆转入嘉陵江,一直航行到陇南的徽县,然后再上路,直奔平凉。

    在古代大队人马的运输如果能走水路就不要走陆路,走水路既省时又省力还省粮食。

    船队顺顺利利的开到了鄱阳湖,这是当年老朱奠定基业的战场。朱楧不自觉地驻足凭吊。当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仗着船坚,朱元璋仗着炮利,二人打了个难分难解。

    不过最后还是老朱技高一筹,他先派人截断了陈友谅的粮道,又放火烧了对方一把。陈友谅最后因为缺粮不得不退兵。按理说,退兵你就老老实实地退吧,反正你的船大,老朱的船也挡不住你,但是老陈偏偏不甘寂寞,非要探出头来观察一下战场的局势,结果被一支飞箭结束了性命。

    朱楧在鄱阳湖徘徊了一阵,便继续启程。到了湖北重镇武昌的时候,朱楧下令休息,武昌是一座闻名已久的文化名城,不说明朝之前就十分显赫,明朝之后更是爆发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不过朱楧并没有让人们下船,船上还押着几千名囚犯呢,要是跑了算谁的?在武昌驻足片刻,并吃了黛奴弄得一条武昌鱼后,朱楧再次起航。这次众人没有再停留,一口气杀到了平凉。

    平凉城外,李景隆早已经带人恭候。李景隆为人举止雍容,喜读兵书,深得老朱的器重,这或许是老朱这辈子唯一看走眼的一次。

    李景隆见朱楧等人前来,忙伏地而跪道:“臣李景隆拜见肃王殿下。”

    朱楧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果然是气宇轩昂,长得很有迷惑性,若不是自己从后世穿越过来,说不定也一时心血来潮对他委以重任了。

    朱元璋规定藩王的级别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到藩王必须磕头,否则就会被老朱请去喝茶。再加上李景隆虽然年纪比朱楧大,但他的老子是朱元璋的外甥,跟朱楧是平辈,朱楧算起来是李景隆的长辈,所以受他一拜十分坦然。

    但样子还是要做一下的,朱楧连忙扶起李景隆道:“曹国公不必多礼。曹国公替本王经营西北,实在是辛苦了。”

    李景隆趁势站起来,道:“能为皇上和王爷分忧是臣的福分。请王爷入城说话。”说罢,用手一指,平凉的文武官员都自觉闪开了一条道路,弓着身子请朱楧入城。这感觉真是好。男人,一定要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土地。

    朱楧暂时住在平凉的衙门里。在接风宴上,朱楧问李景隆道:“敢问曹国公,我们肃藩有多少兵力?”

    李景隆赶忙起身答道:“回殿下,陛下命殿下署理的甘州五卫一共有两万八千兵士,但是目前只建成了甘州左卫,只有五千六百兵士,今年计划建成甘州右卫与甘州中卫。此外,按照陛下的旨意,如果有战事,殿下可以节制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的所有兵力,包括现在已经建成的山丹、永昌、凉州、庄浪和西宁卫。”

    朱楧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已经不少了。本王决定不等了,择日就藩甘州,经营河西。”

    包括李景隆在内的所有文武官员大吃一惊,道:“殿下不可啊,如今各卫兵力未集,冒然前往甘州实在是太危险了。陛下有旨意,让你等到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的兵力集结完毕后再去就藩。”

    朱楧知道历史上他就藩的时间是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三年后,三年的大好时光能干太多的事情了,他可不想干耗在这平凉城,更何况帖木儿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过来,所以现在对他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朱楧道:“众位的好意本王心领了,没错,甘州是危险,可是已经驻守在那里的甘州左卫就不危险吗?他们既然是本王的将士,那本王就不会把他们仍在兵凶战危之地而自己在后方享福。”

    李景隆还是不放心,道:“殿下,此事是不是应该请示一下皇上?”

    朱楧道:“我陛辞的时候父皇已经明说了,儿子长大了就要去外面闯一闯,如果我无论何事都请示他老人家,那我何时才能让他放心让我独当一面呢?更何况平凉距离京城有万里之遥,动不动就请示实在是劳民伤财。”朱楧说着说着猛然站起来,道:“我相信,他会支持我的决定,毕竟我是洪武皇帝的儿子,这点胆色还是应该有的。”

    PS:感谢请眼熟我,书狃,笑傲杨过不回头,张青杨等几位大大的推荐票,感谢!
………………………………

第十章 张国臂掖

    李景隆一时语塞,随后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