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武植倒是不怕没有,武植怕的是来青州学院的学生都是来学儒家经典的,都是抱着靠功名来的……那样武植还费劲开这个青州学院干什么?
想靠功名的学生武植自然欢迎,但是他更欢迎那些来学数理化等科学技术的学生。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青州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先进大学,武植这个开头必须要搞好!
想要那些名师大儒接受青州学院的其他学科,想要更多的学生对其他学科感兴趣,想要吸纳更多各行业的人来青州学院学习各种知识,那么……就要大力造势!
造势。
对社会大力宣扬一种理念,宣扬一种思想,宣扬一种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出现过的,开放的,包容的,智慧的思潮!
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22671651
………………………………
第329章 百家复兴
文艺复兴,其实复兴的不止是文艺,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科学与艺术的革命。
正是因为文艺复兴,才使欧洲结束了落后黑暗的中世纪,进入了近代大发展的时代。
而文艺复兴复兴的古典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正是来源古希腊和古罗马那个贤者辈出的时代。
巧合的是,西方古希腊罗马那个时代先哲辈出,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同样出现了一批闪耀无比的先贤至圣!
那就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都是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其核心都是人文主义思想。
西方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先哲,中国有老子、孔子、墨子、鬼谷子等先圣。
而且严格说起来,中国的这次思想大发展明显要比西方更为的全面和超前!
在当时的影响也更为庞大。
西方那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智者学派,并且开创了理想国理念。中国那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其独特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内容尤为的丰富,更有无数人参与到了政治活动里面。
如商鞅变法,如苏秦合纵连横身兼六国宰相!
诸子百家最有影响力的大概有十家。
儒家和道家不必说,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注重对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中国的第一个“江湖”,便是墨家游侠开创的,后世中国之所以有武侠精神,起源就是墨家。
还有法家注重法治、名家讲究辩论、阴阳家提出五行学说、纵横家擅长外交、农家重视农业生产、兵家有《孙子兵法》……
这些灿烂辉煌的古代先进思想,每一家都包含了无穷的智慧,就算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也丝毫不显落伍,都有人专门钻研,甚至有些思想已经成为国家基本政策!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儒家思想更利于统治阶级统治,再加上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渐渐的百家式微,儒家一家独大。从此,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再,无数学说成为了旁门左道三教九流。
这里倒不是说儒家文化不好,但是儒家毕竟属于哲学思想类的范畴,独尊一家就会不可避免的形成以文人儒生为主体的社会,轻视自然科学的教育和发展。
武植打算要造势的,就是重新倡导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家,接受百家,研究百家,推崇百家,从而重新发展百家!
当然,这里的百家复兴是武植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以注重自然科学的内容为主,至于什么思想解放就算了,那样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而且大宋在思想上没什么好解放的……
说白了,其实武植是要造一股自然科学的思潮,人们的追求不止是儒家等人文经典后,的青州学院就能大量招到前来学习不同科目的学生,这样,青州学院才是武植理想中的综合性大学。
对于复兴百家的想法,武植是有信心的,因为大宋有这股思潮发展的土壤,而且条件十分适合,如果有人问中国古代最适合发生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时代是什么时候的话,那就是宋朝无疑了。
当前宋朝这个社会,虽然儒家兴盛,但各种学说或者教派都很流行,佛道两家都非常繁荣,当朝官家就十分笃信道教;儒家也分化出了二程的“洛学”和张载的“关学”,而且由于工商业发达,人们对于实用的科学和技术很是推崇,连儒家都跟着提出了“穷经以致用”。
其实就是学以致用,不过儒家毕竟是以哲学思想为主,再学以致用,有用的地方也不多。
这里就需要别的各派的学说或者思想来适应了,所以,只要有人造势“百家复兴”,那么人们很快就会接受并开始补充发展。
如果说宋朝是最有利于发生百家复兴的朝代,那么此时此刻的青州,就是大宋最有利于打响这场运动第一炮的地方。
托武植银行报纸的福气,青州已经成为了大宋除了汴京以外,最富有的城市,这里商业发达,是思想运动最好的温床。
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人眼界,思想为之开明,而以经济利益而不是集权政治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学术风气也比较自由。武植目前的打算就是全力在青州地界把“百家复兴”的势头给造大造强,这点对于掌握青州日报的武植来说易如反掌。待青州这边百家复兴的风气形成后,后面的就算武植不管不问,这股思潮也会迅速的在山东地界,在大宋蔓延开来的。
欧洲的文艺复兴其实也只是靠着弗洛伦萨和威尼斯等几个城市开始发展起来的。
这几个城市也是欧洲商业贸易特别发达的城市,但是,和武植在的青州……没法比。
对于在宋朝发起“百家复兴”运动,除了在社会、文化、经济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一个方面,是武植坚信“百家复兴”运动能帮助自己建设综合性大学最大的信心所在。
这就是宋朝的普遍教育水平,或者是说古代的教育普及度。
不得不承认,世界近代以前的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同时期文盲最少的国家,中国历代重视教育教化,而且读书读好了就有官做,可以光耀门楣,所以百姓们对于读书认字也趋之若鹜。
但是古代就是古代,和后世全民普及的义务教育没法比,即便是发达如宋代,能读书认字的人也不及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里面包括所有认字的人,如果排除那些没有功名的,这个比例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也就是说,宋朝的小朋友自出生后,能顺利的读书认字一直到长大的,十个里面最多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大多都是学几天蒙学,开智后就跟着爹爹学手艺,或者务农,或者进城打工等。
当然,十分之一相比各朝各代已经算是奇高的比例了,但是这些读成书的人,能考中举人这种基本功名的,又是万里挑一,至于万里挑一的举人们再去参考进士,更是十万里挑一。
那么问题来了,总有无数的年轻读书人考不中功名或者进士,而他们又有一肚子墨水,又有无穷的活力,这些人躁动的青春无处安放,一旦“百家复兴”的运动兴起,这些人必然是运动的中坚力量。
百家复兴运动发起后,一旦这些人改变观念,认识到科考求官不是唯一的出路,还有更伟大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还有更新奇,更不可思议的东西等着他们去学习……学成后,还有更丰厚的报酬和职位等着他们!
那么,武植的青州学院,必将成为一所各个学科都人才济济的综合性高等学府!22712694
………………………………
第330章 宋理学
商会的茶话会过后,青州各大商人们像是被文曲星砸过了一样,纷纷在报纸上发表了署名文章,不仅言辞深刻发人深省,而且文采还不错。
文章的主题都是“有学无类”,主张年轻人不止应该学习经史子集,只要对社会有用处的都可以去学习钻研,比如算术、工械、天文、地理等,科考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各种人才都可以找到薪酬很高的职位。
………
这当然是武植示意的,其实武植也没费太多口舌,近来由于银行的低息贷款的充裕,商会里面各大商人终于可以尽情的大展拳脚扩张产业规模了,一般商业浪潮最前方的弄潮儿最是吃香,有了充足的资金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就有巨大的市场等着他们去开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是扩张过程中,商人们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颇为头疼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但凡社会打破原有经济格局迅速发展的时候,人才资源都是最紧缺的,和后世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发展的中国一样,如今青州乃至整个山东,最抢手的就是人才!
这个人才自然不是儒家的书生,书生到处都有。商人们缺的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管理的人才,经营的人才,会计人才,手工业熟练人才,还有精通各种技术的人才……随着商业的繁荣和扩大,这些人才明显不够需求了,无数商家高薪招聘都招不到合格的人才,甚至普通熟练工的工资都涨到超过知府的两倍之多!
所以,当武植在商会中提出“复兴百家”的观点,主张大力推动各种学科在百姓中崛起后,商人们简直像是终于盼到了指路明灯一样,都无比积极的响应了武植的号召。
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武植没捅破之前,大家都想不到,但是一旦捅破后,大家顿时豁然开朗!
是啊!人才紧缺是因为社会上的风气都是学习经史子集,鲜有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的,只要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大力造势,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号召大家学习适应商业的工艺和技术,人才不就会源源不断了嘛!
所以,在武植提出报社会配合众人大力宣传“复兴百家”思想,只要众人回去准备好宣传的文章和相应的诱人的岗位承诺后,大家拍胸脯保证之余,回家后也没含糊,能提笔的撸袖子亲自上阵,文化水平低的雇书生代笔,纷纷将文章写好投到了报社!
报社这边有武植的授意,自然将那些商人的文章分批次的一期期发表在头版位置,以扩大其影响力。
说是文章,其实经过商人们的手嘴写出来后,其实更像是后世的广告文案,各种宣传,各种夸大,各种空头支票……
不过武植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思想运动的前期都是这样,一定要把自己的理念鼓吹的完美无缺,让百姓们无比的向往,这样才会有人支持。
事实上,商人们的这些广告文案对于民间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的,起码普通老百姓有很多都想明白了,让孩子读书考功名当官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孩子是那块料还好,一旦考不到功名耗费了大好年华不说,长大后一无所长,成为了一名百无一用的书生,连养家都难。
还不如早早的去学一门手艺,以后也能过个富足日子。
而那些还在科考上挣扎无果的广大书生们就更蠢蠢欲动了,他们已经过了天真的时候,开始考虑现实问题了,且不说他们苦苦不中进士,即便考中了进士又如何,又有几人能登堂入室,居庙堂之中?
有些官员究其一生能混个知州就不错了,而知州的俸禄,居然不及青州工场里面的一名普通熟练工,更别提武大官人手下的一帮管账的经营的人了……工钱奇高,福利奇好,还经常组织旅游……
胸有大志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人成年后迫于生计的压力哪里还顾的上那单纯的大志?
所以,考功名光耀门第的观念在青州的基层百姓中,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了。
当然,商人毕竟是商人,再大的商人在宋朝这个社会里面也是被主流社会所轻视的,所以商人们集中的宣传造势只能在基层人群中造成大的影响,还不足以造成太大的轰动,不足以形成席卷地区的潮流。
关键是武植现在也还没亲自现身造势,如果武植亲自署名发表一篇支持“百家复兴”的文章的话,那应该能在主流的精英文人阶层士大夫阶层造成一定的影响。
毕竟武植现在勉强算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尽管已经好久没有拿出惊艳的好作品了……
但是武植并没有急着出手,他在等,等有一位在主流精英文人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开始公然发声明确提出并支持“百家复兴”以后,和他一起发声,这样才会更加强有力的形成一股文化思想的浪潮,瞬间席卷士大夫阶层,让他们为之震动,为之哗然!
这个人物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官位,也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文才,但是他一定得在大宋思想界有着庞大得影响力才行!
若是武植早穿越过来几十年,可以很容易就找到这等人物,那就是号称“二程”的程颢和程颐两兄弟,这两个人可不得了,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现在后世历史教科书中并重点介绍的两位思想家。
武植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凡是能出现在中学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无论好坏,几乎个个都是牛人,是达到了某种境界的人物。
二程的思想影响非常大,不仅他们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无数士大夫和学子们推崇,后面南宋有一个家伙正是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并将其发展的更为全面,以至于被后人尊封为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圣人!
这个人就是朱子,朱熹!
朱熹是二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学说是“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他的很多学说观点确实迸发出别人难以超越的哲学智慧。但是,也正是因为这货的学说,后面各种对女子的封建枷锁才那样的残忍变态,什么三从四德,贞节牌坊……宋朝时候女子离婚都不是什么大事,而明清你离一个试试?
朱熹这货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以后社会风气也渐渐的由开化变成了保守,甚至禁锢!
中国人一直到几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都谈性色变,甚至社会逐渐开放后发展出了一种极端开放的,非常不健康的男女关系,正是由于几千年来禁锢身心的变态畸形发育的结果。
而朱熹是二程的徒子徒孙,二程的思想和学说没有朱熹那么变态,幸亏武植从中间插这么一脚,从此以后也就没朱熹什么事儿了。
言归正传,若是有二程或者朱熹那样的人物振臂一呼,强力支持武植的“百家复兴”运动,可想而知会对大宋士大夫造成怎样的震动,大事也可定也!
然而武植没有早穿越几十年,也没有晚穿越几十年,即见不到二程,也找不到还是一只种子的朱熹,找到朱熹也没用……当世似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名传千古的思想家,事情显得很难办。
武植唯一知道的流芳百世的人就是李清照,可是找一个女词人宣传什么“百家复兴”的思想,似乎也不太着调……有她丈夫在,武植也不一定能请动李清照。
不过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经过手下走访数位思想界人士的调查,还真让武植找到这么一位在思想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来!22727587
………………………………
第331章 周圣人
这个人叫周寿,祖籍湖北路道州,进士出身,时任密州通判。【。。】
周寿研究的也是二程的理学,对理学虽然没有太过显著的创新和发展,可是论对理学的精通和理解,目前全大宋也没有几个人敢在他面前吹牛逼说自己比他懂的多。
除了他是现在大宋思想界的风云人物外,更重要的是,周寿有一个好爹。
周寿的爹已经仙逝,叫周敦颐。
周敦颐,好耳熟的名字!
武植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只觉得耳熟,能让武植耳熟的一千年前的名字,想必也必定不简单,怀着对周敦颐的敬畏,武植继续听人介绍起了周敦颐。
周敦颐,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他主要活动在神宗和仁宗年间,就是范仲淹、文彦博、包拯、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名臣辈出的时代。
他虽然在文学和政治上造诣没有上面那些人牛,可周是当时的大思想(哲学)家,对周易的研究是非常有成就的,著有《太极图说》,阐述了天地至理,武植记得这部《太极图说》在后世已经成为每一个学易的必读书籍。
更关键的是,宋代的理学……正是由周敦颐开创的,他是理学的开山祖师!
二程都是他的学生,朱熹是他的徒重孙!
所以,他的长子周寿才在如今的大宋思想界有着如此地位,周寿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又勤奋好学,深得理学真传,再加上父亲的影响力,理学的士大夫们见了周寿都要规规矩矩的执弟子礼的。
了解到这些,武植虽然对周敦颐还没什么记忆,不过也对周老先生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