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惑不解的于乐水稍一调查,便明白了原因,京师的大商家无不为官僚士绅太监所控,现在朱由检正在气头上,他们深恐惹怒了朱由检,绝不敢将手头的银子兑换成金票。

而且,细心的于乐水还发现,草原胡同附近,总是活动着几个莫名其妙的人,毫无疑问,这些人非朝廷的眼线无疑。

看来,朱由检到底咽不下去这口气,试图通过严密的监视,挤压钱庄的生存空间。

遭遇了市场以外的因素,已经超越了于乐水所能处置的范围,于乐水立即拟定了一份报告,火速送往荆州,向钱庄总部通报京师的情况。

不多ri,钱秉镫的指示就抵达草园胡同,令于乐水暂时停止拓展业务,专心做好金票宣传即可。

这让于乐水疑惑万分。于乐水抵达京师后,马上发现,京城内的交易规模非常庞大,资金流动非常频繁,简直就是金票的黄金拓展点,不在京师将金票做大做强,实在太可惜了。

于乐水虽然不甘心,但也无计可施,只好贯彻钱秉镫的指示,着力做好宣传事宜。

直到有一ri,于乐水带着三个随从前往通州公干,离通州城尚有十余里时,忽然发现身后有两人紧随不舍。这两人一人穿着白se长袍,一人穿着浅蓝se短衫,均戴着大大的帽子,脸部被帽檐遮挡得严严实实,明显不想让路人看出他们的身份。

于乐水从尸山血海中杀出,三个随从也绝非胆小之辈,稍一合计,便回头质问跟随者到底有何目的。

两个尴尬人见于乐水回头,也不显得紧张,白se长袍者哑声笑道:“于主管,能否借一步说话?”

于乐水也不怕两人有什么算计,随着两人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几人站定后,于乐水直言道:“有什么事就说吧,这里无人。”

白se长袍者拱手道:“耽搁于主管的时间,在下实在过意不去。是这样的,我们两人在通州有一笔银子,想在贵钱庄兑换成金票。”

于乐水大奇,失口问道:“想兑换,犯得着这么隐蔽么?”

白se长袍者讪笑道:“此中理由,不说也罢。另外,我们二人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于主管派人至通州取银子。”

于乐水心里惊疑不定,不知两人在捣什么鬼,不过银子送上门来,他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应道:“到通州取银子没问题,不过手续费得上涨三成。”

白se长袍者道:“三成就三成,成交!”

旋即,双方约定了取银子的详细地点和时间,分道扬镳而去。

两ri后,钱庄终于在通州完成了第一笔大额兑换业务,兑换金额达到了三万两白银。

办完此事后,于乐水回头一想,估计这两个人看上了金票的方便之处,但又怕被朝廷的眼线盯住,方才采用了秘密接头的方式。

于乐水大受启发,给钱庄总部拟定了一份建议书,建议在通州,或者在beijing周边,另建以钱庄,以方便此类人避开朝廷的眼线。

不过,令于乐水失望的是,钱秉镫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告知于乐水,京师附近的钱庄必然受到朝廷的监视,目前没有建的必要。

于乐水所不知道的是,在钱秉镫的规划中,京师钱庄早已被当成了花瓶,无非维持一个架子而已,在业务拓展方面并无任何期待。并且,于乐水也不知道,自朝廷将金票兑换成白银后,一个月内,京城内官绅持有的金票数额,绝不会低于三十万两白银的价值。

第二百九十四章意外之喜

诚然,朝廷被迫向荆州集团让步后,让各地的商家对金票的信心大幅度上涨,不过,要想在短期内大肆扩大金票的发行量,显然不现实。

但事实无法辩驳,在荆州集团控制的地盘上,金票发行量却陡然上涨,这让整个荆州集团高层吃惊不已。

稍稍调查后,高层方才明白了原因,不由得哭笑不得。

无论是林纯鸿,还是jing于货币金融的钱秉镫和菲利斯,实在想不到,各地的官绅居然成了金票的第一批拥泵者。

这事得从大明的官场习惯谈起。

大明立国之时,太祖爷将官员的俸禄定得非常低,相比较每个官员的庞大开支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官员也是人,不仅贪图各种享受,还需要讲个排场,并不能像太祖爷设想的一般,仅仅维持基本的温饱即可。

不过,大量的开销从何而来?于是,无论是京官,还是各地地方官,无不想尽一切办法捞钱。

一般而言,地方官山高皇帝远,又主政一方,捞钱的机会远远超过京官。按照道理讲,所有官员应该对地方官职趋之若鹜才对。

不过,事实并不如此,大多数官员还是希望当京官。毕竟,京官对地方官的制约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比如都察院里的言官,品级非常低,却让任何官员感到害怕,一旦惹怒了他们,弹劾奏章立马递到皇上面前,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再比如,户部十三个清吏司的官员,分管着各地的财计事宜,要是不侍奉好他们,非得给你难堪。

如此这般,地方官不得不各自寻人,送上一份程仪,望京官笑纳。

于是,京官和地方官在收入方面来了一次第二次分配,形成了稳定而又可持续的官场潜规则。

潜规则一旦形成,任何人不得打破,否则就会遭到官场上所有人的唾弃,形成围攻的局面。

送礼一事,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有着诸多的忌讳和规矩,并形成了专门的送礼文化,每个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官员,无不jing于此道。

比如,有谁见过直接赶着马车运银子送礼的?

送礼得讲究一个秘密、典雅,以古玩字画等物为上上之选。

古玩字画装在盒子里,单人就可以携带,显得隐蔽,而且,这些玩意儿价值也很高,足以拿得出手。于是,beijing城、南京城内古玩字画交易极其繁荣,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官场习惯的必然产物。

在一次次的古玩字画的流转中,银子的分配达到了平衡,京官、地方官皆大欢喜。

在林纯鸿弄出金票这个玩意后,又迫使朝廷默认了金票的合法地位,再加上在前期的票据之争中,荆州集团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各地地方官立即敏感地察觉到,金票这玩意简直就是送礼的天然之选。

以前送的古玩字画,简直弱爆了。毕竟,购买古玩字画时,偶尔还会碰到假货,一旦将假货当做真品送到别人家,失去了银子还算小事,要是让当事人认为你故意消遣他,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况且,古玩字画还存在损坏的风险,而且在一次次流转中,还白白让古玩字画店的赚取利润,非常不划算。

而金票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不仅比古玩字画更容易携带,更具有隐蔽xing,而且还不容易损坏,各地官员当然趋之若鹜。

这些地方官员一个个跟人jing似的,哪能不知朱由检视金票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绝不敢到beijing的钱庄兑换,就连扬州、苏州、杭州等地的钱庄也不敢去,惟恐被无孔不入的番子和锦衣卫盯上。

相比较而言,荆州集团直接控制的地盘就安全多了,这么多年,任何势力都很难将手伸到荆州集团的地盘上,包括锦衣卫和东厂在内。

于是,大多数官员指使心腹将银子运到荆州等地兑换成金票,揣在了怀中,等待恰当的时机将金票送给该送的人。

金票的流转非常快,仅仅月余,按照钱庄总部的估计,流入京城的金票面额就超过了三十万两白银。

于乐水当然不知道这些事,直到他发现京城内的金票成泛滥之势时,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钱秉镫维持京师钱庄花瓶地位的意义。

而且,于乐水还发现了一个事实,自金票出现之后,beijing的古玩字画市场越来越萧条,并在半年后开始出现倒闭的现象,其市场规模急剧缩小。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谈。

朝廷接受金票缴税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江南,以贾思宜为代表的亲近荆州集团派,首先开始接受金票,毕竟,相比较票据、大圆和铜钱而言,金票简直太方便了。

贾思宜作出了表率,王大俊紧接着跟进,不仅兑换了数量可观的金票,还找扬州货栈购买了大量的货物,成为了甲级信用者,开始接受荆州集团的保护。

王大俊的想法非常简单,林纯鸿有能力让朝廷让步,捏死他们不跟捏死一只蚂蚁似的?前段时间,林纯鸿之所以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不愿意做这个事情。

王大俊向荆州集团靠拢,带动了一批人开始争取甲级、乙级信用,试图得到荆州集团的保护。

江南力量对比的急剧变化,引起了李多义和范永斗的高度重视,此时,李多义就窝在绩溪老家,手里拿着一张金票,不停地赏鉴。

要说,截止到王大俊投靠荆州集团为止,仁和钱庄的势头非常好,联合源丰钱庄,从邦泰钱庄的口中夺了不少食,让李多义赚取了高额利润。

李多义不是容不下人的主,虽然与王大俊明争暗斗多年,但还是邀请王大俊一起办票据。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徽商恢弘的气度。李多义很清楚,要是能拉着王大俊一起,仁和钱庄的根基至少要牢靠一倍以上。

不过,令李多义失望的是,王大俊拒绝了李多义的提议,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他怕仁和钱庄被林纯鸿瞬间搞垮。

李多义对这条理由嗤之以鼻,认为王大俊被林纯鸿吓破了胆,此类无胆se之人,李多义自然诸多鄙视。

当仁和钱庄、源丰钱庄开办好几个月后,市面上未出现一张伪造的票据,让范永斗和李多义暗地里长舒了一口气,忍不住弹冠相庆。正当他们试图追加投资,将分店开至全国各地时,结果突然冒出了金票。

紧接着风云突变,官绅们对金票趋之如骛,就连王大俊也投入到荆州集团的怀抱。

仁和钱庄的业务,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影响,甚至还出现了白银倒流的迹象。于是,追加投资、增开分店的计划理所当然地被取消。

白银倒流的现象让李多义紧张万分,毕竟,这就是挤兑的前兆,一旦发生挤兑chao,李多义的抗压能力可远远赶不上荆州集团。

源丰钱庄的状况略好于仁和钱庄,但也把范永斗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即提醒李多义提高本金率,以降低风险。

提高票据的本金率,则意味着减少其他行业的投资,李多义一直将本金率提高到七成,方才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不过,李多义一算账,发现这一番折腾后,钱庄前期挣的钱还抵不过其他行业收缩所带来的损失。

李多义动摇了,开始考虑是否将仁和钱庄关闭,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熟悉的行业。哪想到,此举遭到了范永斗的强烈反对,并以立即出售仁和钱庄两成股份相威胁,jing告李多义绝不能单独行动。

时至今ri,李多义方才明白,自己上了范永斗的贼船,想下船都不可能。而且,自己还成了范永斗的挡箭牌,如果林纯鸿要对付两家钱庄,势必首先选择仁和钱庄下手,这给了源丰钱庄相当的反应时间。

“奇了怪了,这帮老西为何就如此执着于办票据呢?”

李多义百思不得其解,心里痛恨范永斗万分,但又无计可施,只好继续苦挨。

好在范永斗做得还不是太绝,不仅在仁和钱庄追加了投资,还暗暗地告知李多义,他已经将源丰钱庄的业务拓展到了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地盘,以坚定李多义的决心,更好地执行挡箭牌的职责。

李多义在源丰钱庄有两成的股份,这本应该算作一个好消息,但李多义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

蒙古人、女真人,那可是大明的世敌,范永斗这么做,岂不是通敌卖国?

事实上,晋商通敌,这算得上公开的秘密,几乎无人不知。李多义也知道这点,只不过,朝廷都管不了的事,还轮不到他来管。

但是,现在李多义在源丰有两成股份,还忠实地执行着挡箭牌的职责,岂不是与范永斗一起通敌卖国了?

李多义这么想,并不代表他的民族意识有多强。他只是出于对胡虏的蔑视和瞧不起,方才产生这种心思。

这就正如一个人奉狼为主,甘心成为狼的奴仆,一起打劫另外一个人,奉狼为主的人,理所当然地遭到唾弃。

现在,李多义就处在即将成狼狗仆的门槛上,他彻底纠结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好戏连台

“哇……”

崔玉儿面se通红,钗环散乱,正对着脸盆剧烈地干呕着。

林纯鸿半弯着腰,轻轻地拍着崔玉儿的背,满脸关注之se。

好不容易停止了呕吐,在婢子的侍候下,崔玉儿洗了脸,林纯鸿问道:“现在好点了么?”

崔玉儿浑身无力,偎依在林纯鸿身上,苦笑道:“还是有点恶心。哎……做娘还真不容易的。”

林纯鸿抚摸着崔玉儿的青丝,轻声道:“可不是呢。要不天下孩童怎么会与娘最亲?”

崔玉儿微微笑了笑,嘴角弯成好看的弧度。旋即,她的笑容突然变得有点幸灾乐祸,“凤姐姐也怀上了,你这段时间怎么办?”

林纯鸿苦笑道:“能怎么办?忍着呗……”

崔玉儿伸出凝脂般的食指,刮了刮林纯鸿的鼻子,“谁信啊,碰到了腥,还是会偷吃的。”

“居然不信我的话,看我不抽你的屁股……”林纯鸿的右掌落在了崔玉儿的翘臀上,发出一声香艳之响。

咯咯咯的笑声回荡在院落中,显得幸福安定……

崔玉儿、周凤相继怀孕,这可是大喜事。除此之外,整个荆州集团最近可谓喜事不断。

金票风靡官绅、豪商之间,荆州集团的财政困难迎刃而解,甚至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盈余,把郑天成每天乐得跟什么似的,居然高兴得连娶两房绝se小妾,羡煞旁人。

有了财政盈余,可供林纯鸿挥洒泼墨的空间就大了。广州的长洲造船厂,在二十个超大型船坞的基础上,又开始筹建另外十个超大型船坞。并且,继续建造三层甲板战舰也提上了议事ri程,初步定下再造四艘。

对湘江、灵渠、珠江的整治也逐步展开,虽然荆州与广州的货物流通大部分通过长江、海洋联系,但内河航运依然是补充手段之一,一旦海运受到威胁,这条线就是生命线,容不得忽视。

同时,郭铭彦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加快了货栈、码头的建设进程,并且组建超级豪华的江南安防处,履行保护商人、追究违规者责任、打击假币等职责,让江南人切身体会到荆州集团强大的实力。

南阳、郧阳和夔州的编户齐民、赎买土地,也正在稳步推进。这次土地赎买远没有荆州那么激烈,采取了自愿原则。与此同时,荆州集团还组织了大规模的人口、土地普查,在两个月内,人口普查的数据率先出炉,荆州集团直接控制的六府,共有一百三十二万八千多户,总人口超过了六百五十多万,几乎与浙江省相当。这与荆州集团清查隐户、大规模引入流民有关。

军事上,林纯鸿命令盛坤山加大了对张献忠、革左五营的压力,在舞阳、叶县和襄城一带,与贼寇鏖战不休。不过此举对剿匪作用不大,除了练兵和增加声望外,并无其他用处。

在南阳、郧阳的弓兵成型后,林纯鸿仅仅在南阳驻扎了天武军,其他虎啸、宣武、雄威、龙卫、骁卫等五军调至郧西一带,开展山地战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入川做好准备。

财政盈余算得上预料中的喜事,但是王大俊和李多义的投靠就算意外之喜了。王大俊还可以理解,毕竟,他在前段时间并未与李多义一般,摆出一副与荆州集团拼命的架势,而李多义的投靠,则大大出乎林纯鸿的预料。

李多义知悉范永斗的谋划后,感觉后果已经无法控制,内心恐惧不已。在经历了十多天的煎熬后,毅然决定抛弃范永斗。

他首先找到了郭铭彦,与郭铭彦一番密议后,在邦泰钱庄的掩护下,偷偷挪出了仁和钱庄的绝大部分资金,然后突然宣布关停,所有持有仁和钱庄发行的票据,由邦泰钱庄接手。

范永斗被李多义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仁和钱庄已经落入了林纯鸿的手中。气得几yu吐血的范永斗立即令李多义交出当初的入股银。

李多义也不是省油的灯,通知范永斗,要交出入股银没问题,先将源丰钱庄的入股银交出来再说。于是,李多义彻底解除了与晋商间的所有瓜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以前熟悉的行业中,并获得了荆州集团甲级信用的资格,享受荆州集团的保护。

如此一来,晋商彻底失去了进入江南市场的桥头堡,只好把所有jing力放在了北方,专心致志地拓展蒙古、女真人市场。

王大俊和李多义的投靠表明,无论是徽商、还是江南各地的豪商,都开始接受荆州集团为老大的事实。荆州集团虽无法将这帮商人拧成一股绳,但好歹有了老大的大义名分。

自此,整个江南彻底对荆州集团放开了市场,式微的东林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不愿看到这个局面,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任林纯鸿作为。

林纯鸿在荆州志得意满,不停地挥舞着钢刀,四处寻找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