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变得还真快,这么快就忘记了刘湘,难道就不怕穿小鞋,真是一把冷汗啊。
刘郧现在可是领导了,不但是川军的三当家,还是涪城钢铁厂的厂长。嗯,是该注意形象了,于是对于厂内的员工们,作了亲切的问候,中午与洋顾问土专家共进午餐,讨论钢铁厂的未来发展之路。
土专家就是憨厚,问三句才答一句,而且牛头不对马嘴,搞得刘厂长直发毛,而专门搞行政的官员,倒是屁话不断,就是刘三爷不太想听,实在厌烦了,勒令他们的去省城办差,比如讨钱拨款之类。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喝酒许愿
随后才与德国专家一起,去炼铁的现场看了下,与川西钢厂都是电力炼钢,都是法国的一吨,或三吨电炉,怎么就炼成了铁,刘郧早就想见识了,嗯,送料正常,嗯,送电正常,嗯,电炉温度也正常。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刘郧也傻了眼,难道真是矿砂或原料的问题,他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涪城钢铁厂,也没出现这类怪事啊,实在没办法了。还是让智脑扫描扫描,自己再慢慢看吧,总归是有解决办法。
一阵交际应酬之后,刘厂长就准备返回涪钢招待所了,张斯理、戴莱特和李汉斯,三个熟人就围上来了,刘司令也有一肚子的话,正好了解一下情况,于是让人买了喝酒的什物,一起去招待所叙叙旧。
刘郧是现任涪钢厂长,钢厂的相关人员自然会高规格接待,说是招待所,其实是接待外国专家的别墅,而且还怕刘厂长不习惯,才临时换成了招待所的招牌,当然演戏演全套,还安排了些招待员之类。
刘司令的声威日隆,赫然成为民国的又一新贵,但凡在川康的地面上,无论军政两界,还是地方豪强们,多少都要给些面子,张斯理等人却有些拘束,不见当初的意气风发,与他一起坐船喝酒的样子。
刘郧端着酒碗也有些黯然,俗话说“富易妻、贵易友”,与这个时代的民国群雄相比,他就是个小蚂蚁而已,又何来“富贵之说”?富也好、贵也罢,都是过眼云烟,真正强的,是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他在这个时空待得越久,经时空的自我矫正后,已经逐渐变得面目全非了,比如二、六军团长征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了,以及红军西征的事情也没影了。今后究竟会怎么样?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对于当初愿意随他一起西进,重起炉灶的张斯理等老人,刘郧一直都把他们当哥们,这些年来许多大事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而现在彼此间却越走越远,究竟是谁的问题?他真的很想问个明白。
看着张斯理等人,一副谄媚,一口一个长官的样子,刘三爷真的怕了,几杯酒下肚,不知不觉也有些醉了,于是也不顾形象,指着戴莱特问道,“老戴,你在1934年就是上校了吧,这些年来可是亏了?”
戴莱特嘿嘿讪笑,低声解释,“难得长官还记得,卑职当年也就上校待遇,这些年随长官入川,级别虽然没变,钱还是多了不少”。
刘郧没理会老戴,转而指着张斯理,有些似醉似醒的问他,“斯理,其实从汉阳兵工厂开始,我就觉得你这个人有意思,听着你的名字,就觉得我们之间很有缘分,既像刘湘主席的首席幕僚张斯可,又像一个伟大的冒险者,卫斯理,可惜你随我入川,至今还没作为?”
张斯理也是一愣,随后才呵呵的笑道,“长官多想了,我这个人,反正散漫惯了。自小就喜欢研究机械,后来因为仿造进口汽车,被人抓入了警局,再后来被汉阳兵工厂临时征召,又成了专职兵工专家”。
还没等刘郧指着询问,李汉斯就耸了耸肩,自己开口了,“刘长官,我出身于德国的工人家庭,家父也是一个钢铁工人,很多诀窍都是家父所传,在德国就是个技术工人,这些年在华夏过得很快乐”。
对于李汉斯的简历,刘郧早就门清了,这厮没他说的那么简单,这厮曾经有过参军经历,却没有列出来,经中统情报分析科的鉴定,这厮应该读过军校,还曾任过少尉以上的军衔,并亲自参加过一战。
好在刘郧的城府已深,也真将李汉斯等人,当成了自己的好兄弟,当然不想深究其事,有些事情还是由他自己来说,于是笑着问他们,“当初我等西进,历尽千辛万苦,如今事业初成,不知有什么想法”。
张斯理等人都是老油子了,对于刘郧的话自然心领神会,不过说到彼此的前途问题,他们都不得不慎重了,经过一番思考后,戴莱特有些旁敲侧击的问道,“长官的事业,蒸蒸日上,我等却已经老了”。
张斯理是华夏人,自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有李汉斯是个直肠子人,华夏的这套弯弯绕绕,他永远学不会,于是梗着脖子,红着脸问道,“长官,你这些年来重用了许多人,为什么就是看不上我们?”
“我们就是不服,呜呜——”,一个三大五粗的德国汉子,却哇哇的哭了,张斯理与戴莱特有些尴尬了,连忙一起安抚李汉斯同学。
刘郧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一口干了碗中的酒水,一声长叹,看着李汉斯等人半响,有些后悔的说,“这事确实怪我,我当时的顾虑太多,你们是汉阳兵工厂的知名专家,想要挖墙角是很麻烦”。
“但是,现在不同以往了”,刘三爷很大气的放出了豪言,大有从此翻身作主人的气概,有些装逼的说,“我可以决断一些事情了”。
某人的这句话一出,张斯理与戴莱特就懂了,刘郧可是开府一方的小军阀,中央军也好,还是川军也罢,都是听调不听宣了,只有李汉斯有些不明觉厉,用大毛手摸着泛红的眼睛,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目不转睛的盯着三人的眼睛,刘郧淡淡的谈道,“人生在世,所追求的东西,也就不外乎三样,建功立业、成名成家,以及贵富一方”。
张斯理虽然以前喜欢搞山寨货,但是并不代表那是他的人生理想,于是很干脆的说道,“长官,我这个人,不喜欢来虚的,叫我当官,我也当不来,至于成名成家,说实话,腹中有诗书,其气自芳华”。
对于这个自视甚高的张斯理,刘郧不由哈哈大笑,有些提点的说道,“你这个家伙不简单,若是放在三国时代,不是杨修之流,就是郭嘉之辈,也罢,你以后就作我的副官吧,兼任茂州市工业局局长”。
封官许愿的话一开,戴莱特俩人就活泛了,李汉斯生怕刘郧食言,连忙接过话题,却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支支吾吾的说道,“那个,长官,我也想修铁路,就像艾瑞克斯那个家伙,那样,你知道的”。
这还真是个简单人,刘郧却非常不满意,于是悄悄的问道,“汉斯,你这么缺钱,究竟是你自己想要,还是你的苏俄同志们想要?”
李汉斯的脸色瞬间就白了,有些慌张的看了看张斯理俩人,才发现他们根本没听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瞪大眼睛望着刘郧,刘三爷才慢条斯理的说道,“你参加过一战,曾被俄国人俘虏,不知可对?”
这句话张斯理俩人就听见了,戴莱特难以置信的问道,“汉斯,你曾经是个军人,还是一位军官对不对?你干嘛不说来,你若说出来的话,你早就享受一等顾问待遇了,何至于至今,还停留在三等”。
没错,南京的德国顾问是分了等级的,一共分了四等,待遇也是天差地别,只是南京政府不会公布出来,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戴莱特曾负责过霍克Ⅲ仿制,自然知道些秘密,为汉斯的固执感到惋惜。
1927年,在南京德国顾问团的建立之初,专家中待遇最高的,是任过外国将军级别的专家,比如法肯豪森和塞克特将军,这档待遇是超级待遇,基本比照的是何应钦之流,仅仅次于蒋介石和汪兆铭。
其次就是一等顾问专家,要求是有一战经历,任过现役尉官或校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技能等等,李汉斯自然全部吻合,待遇级别是等同南京中将待遇,当然薪水与酬劳之类,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至于第二等专家,只要求参加过一战,担任过现役军官,又或具有一定的特殊技能之类,又或经德国政府专门推荐,待遇比同南京少将待遇,这是最复杂的一档,比如南京陆军大学任教,也算在此列。
最后就是第三等专家,只要是德国人,而且还具有特殊技能,也不需要德国政府亲自来背书,仅仅需要其他资深专家推荐,南京就会将其纳入顾问团,待遇也不低,而是比照北大之类名校的教授待遇。
李汉斯既然这么喜欢钱,为什么不主动申请呢?只有刘郧知道个中原因,这厮有被俘虏的记录,而且多半还说不清楚过程的那种,在德国政府可是上了黑名单的同学,一旦申请,德国必会予以书面抗议。
与之同时,南京政府至少在表面上,是反对苏俄的,里面的内幕更是多多,这是许多华夏人都搞不懂的事情,可怜一个德国人,又怎么搞得懂,甚至以为一暴露就得关进牢房,就像盖世太保的监狱一样。
刘郧也不想多说得太多,思考了半响之后,才想到一个好差事,于是征求李汉斯的意见,“你看这样好不好,红军里订了一批飞机,他们的人都是些新手,你担任售后服务团团长,待遇比照艾瑞克斯”。
这样啊,李汉斯也有些犹豫了,红军怎么样,他是见过的,当初在川西县见过很多的红军伤员,甚至一些红军领袖他也见过,就是有一点不好,红军实在是太穷了,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还真有点畏惧。
刘郧不会逼他去做,自顾自的倒了些酒,边剥花生边慢慢的酝着,让李汉斯自己想清楚了再说,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张斯理比较懂事,连忙作工作,“汉斯你别傻了,还不赶快答应,这可是大好事”。
戴莱特也跟着起哄,“李汉斯,这真是难得的机会,你带着飞机去了延安,你就是第二个冯·塞克特将军,红军还不把你供起来”。
看李汉斯还有些犹豫,刘郧只好自己出马,“汉斯,红军那边是艰苦了些,我主要考虑到他们比较迷信德国大胡子,你又与他们有些关系,对了,你过去也别担心孤单,红军之中也有不少的德国人”。
………………………………
第五卷 天舞干戚 固志常猛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兄弟之谊
刘郧倒也没说假话,红党的指导思想,本就来自德国与苏俄,尤其在红军早期,队伍里夹杂了大量的海归和大知识分子,这些热血而年青的革命者,不但能全文倒背列宁的演讲稿,还能阅读《资本论》的德文原本。
甚至许多德国或苏俄顾问,也参与了红军的长征,比如有名的瞎指挥李德同志,此时也正在延安晒太阳,据说依然混得很滋润,刘司令最怕他们外行指挥内行,还振振有词自诩为革命者,以革命的名义搞破坏。
李汉斯“仇大苦深、根正苗红”,不但是真正的钢铁工人出身,参加苏俄革命又早,既被沙俄俘虏过,又被纳粹迫害过,还精通先进的炼钢技术,嗯,一个理想的布什维克就出现了,足可压住所有的半灌水同志。
李汉斯思前想后了半响,已经有点意动了,但是对于修铁路的事情,有些依依不舍。刘郧也傻了眼了,这么执着,也罢,决定透露天机,“嗯,汉斯啊,我还有一项秘密任务,想来想去也只有你合适”。
“那就是修铁路”,也不管张斯理等人的傻样,刘司令一脸神秘兮兮的,一副地下党接头的模样,悄声的泄露了几分天机,“修筑延安到广元的铁路。我离开涪城钢铁厂后,就要去广元,先将铁路线修到甘南县”。
“甘南县,那不是甘肃省的西南方么,现在还是马家军的地盘,你将铁路修到那里干嘛?”戴莱特也是脸色一呆,随后才失声问道,“亦诚,你可要慎重啊,刘湘与蒋委座,可是最反感这样乱来的”。
你妹,刘郧早就看这厮不顺眼了,他一直怀疑他的身边有细作,没想到竟是相貌堂堂的老戴同志,真是知面不知心啊,于是浑作不知的问道,“那个,邓锡侯将军,好象就率部占据在那里,刘湘与蒋校长能有什么意见?”
“邓锡侯?占据?这是个什么情况?”,戴莱特与张斯理大眼瞪小眼,半天没回过神来,最后才反应过来,随之才恍然大悟,有些苦笑的说,“长官,你就别拿我们开心了,你说的是,与广元相邻近的陇南县吧?”
“陇南县”。刘郧也是一愣,有些不好意思的摸出一叠电报,仔细的看了看,邓锡侯部所占据的,还真在陇南县一带,要修的铁路,还正是从广元修到陇南县,不就在甘肃的南部么,为什么不是甘南县呢。
对于刘三爷的幽怨与愤怼,戴莱特三人也无法解答,只好一个劲的喝酒,刘长官自己闹了个大乌龙,他们这些当部下的,怎么说就怎么错,还是闷声喝酒为上策,最好长官得了失忆症,将他们都忘了才好。
然而,一般都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刘郧长官很快就醒悟了,第一个找的正是戴莱特。将老戴吓得浑身一抖,还好,刘长官不是讨旧账,而是想给他安排一顶官帽儿,这厮很坚定的说道,“长官的事务繁杂,如果信得过卑职,就将涪城钢铁厂和兵工厂,一并交与我负责吧,卑职绝对不负长官的栽培”。
这就是个好同志,刘郧也大为欣赏,无论戴莱特是不是卧底的奸细,只要不是日本人的奸细,一切都好说,若是老蒋的人也正好省事,委座不是在布局西南大后方么,那么“军队、军工、粮食”就是重中之重。
不妨换位揣测老蒋的心思,委座早就想将手伸进涪城钢铁厂了,只是不希望引起刘湘与川军的猜忌,才不得不让刘郧来当这个厂长,当然他若自己忙不过来,推荐戴莱特担任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这厮毕竟也隶属南京兵工署。
好在刘三爷的眼界也宽了,又岂会看上涪城钢铁厂,百万吨级以上的钢铁厂才是他的目标,没错,正是川滇交界的攀枝花,现在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丘陵,等铁路一旦修通了,超级大钢铁厂,就不再是梦了。
刘郧正打算散会时,突然想起了涪城钢铁厂,所炼出的“钢”不尽是杂铁么,戴莱特这么想当厂长,究竟图什么呢?老戴才讪笑的解释道,是因为他们三人没尽力所致,因为矿石不同,炼钢的手法也要略做调整而已。
你妹,刘司令顿时在肚子里骂开了,真是三个人渣,为了个人的私利,竟然挖“三民主义”墙角,什么玩意,真是羞与为伍,然而刘三爷在表面上,还不得不称赞这三人是好同志,自己能当涪钢厂长全仗他们了。
刘郧现在也成精了,一边好听的屁话不断,一边不动声色的暗中观察这三人,张斯理似有些自惭形秽,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戴莱特倒无所谓的微笑,反而还松了一口气,只有李汉斯张着大嘴,呵呵傻笑不已。
一杯杯老酒下肚后,老哥们皆大欢喜,可能真是酒喝多了,戴莱特拍着胸口保证,他将在半个月之内,将铁水炼成钢水,再花半个月时间,将现在日产30吨的产量,提高到60吨,三个月后达到100吨。
刘三爷也是一阵呵呵傻笑,只在送三人离开时,才在老戴的耳边提了一句,“前段时间,从重庆到涪城的十多个外乡人,都是汉阳钢铁厂的高级技工吧”。此话将戴莱特吓得脸色惨白,一时竟有些失魂落魄。
刘三爷也只是敲打敲打而已,看到老戴的模样,也就不再为难他了,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副很信任的微笑道,“放心,没事了,你不要多想,我毕竟是天子门生,与汉阳兵工厂的关系也比较特殊”。
戴莱特却心中一凛,脸色不由一黯,本想与刘司令分说个明白,又看见张斯理和李汉斯在旁,于是换个方式表达,“刘长官,我想当这个厂长,是我个人的意思,我还利用老关系拉了些人来,还望你谅解才是”。
刘郧看了看老戴,有些欣喜的安抚,“我们彼此是兄弟,你想上进是好事。嗯,还能从汉阳拉人,这也是好事,我又岂会责怪于你,等钢铁厂出了成绩,我亲自向刘主席和蒋委座请功,现在就帮我管好涪钢吧”。
戴莱特有些哽咽,双手一抱,像江湖义士一般,向刘司令行了一个拱手礼,之后也不再言语,随着张斯理和李汉斯,摇摇晃晃的离去了。
刘三爷回到招待所的房间后,半天睡不着觉,对于自己今晚的言行,再三的反思,自己真当这三人是兄弟么?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还要再三敲打,而李汉斯分明不想去延安,自己为了利益,非派他去不可。
戴莱特是在背后搞小动作,他也或许真是汉阳兵工厂,又或南京派来的卧底,但这厮也是南京兵工署的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