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郧记得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旅顺军港就非常的坚固,以凶残而顽强著称的日军,足足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伤亡,才勉强占领了它,有效的防御确实很重要。

    至于一战时的青岛军港,也是以工事坚固著称,仅仅三千德国军人,就让日军损失惨重,出现数万人伤亡不说,连“宝贝”的军舰,都被炮台击沉了好几艘,让日军痛得死去活来,一见到德国人就有点打飘。

    对了,还有直布罗陀海峡的战争壁垒,号称“永不陷落”,由大英帝国控制了好几百年,确实从来没有陷落过。

    即使到了21世纪,该壁垒依旧是英国霸权的象征,任何想通过的军舰,都必须得到它的许可,无论牛叉的战列舰,又或无敌的航空母舰,就没有不怕这类坚固的工事。

    难怪在全面抗战的初期,老蒋总是强调“分梯次节节抵抗,以空间换时间”,因为让敌人去进攻坚固的工事,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至于守军素质低下,让敌人付出的鲜血不够惨重,那将是另一个话题了。

    刘郧突然记起一事,能让日军出重兵进攻,而且是不计成本那种场面,好像在全面抗战之初,就有那么一次,具体是哪一次,他一时记不起来了。

    究竟是哪次呢?是徐州会战、南京会战,还是淞沪会战呢?

    对了,应该就是淞沪会战。

    日军鬼子曾向全世界吹嘘,大日本皇军,将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因此不得不铤而走险、拿人命去填。

    刘司令摸着下巴,有些阴笑的想到,尤其到了淞沪会战的后期,双方的交战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淞沪一带的战况依旧如火如荼,日本鬼子想搞点军事冒险,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多流点血就更正常了。

    嗯,当十余万日军,准备在杭州湾登陆时,应该就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若是有几百门170重炮列队欢迎,场面一定很火爆。

    刘郧感觉自己有一股激情,想设计出一款更厉害的重炮,最佳的口径,应该是182毫米,至于炮弹的重量,争取突破一百公斤。

    因为炮弹越重,杀伤力才会越大。

    一百公斤的重量,哼哼,别的炮兵在填弹时,可能觉得有点小麻烦,然而对于蚂蚁机器人来说,根本就是小意思。

    在整个动物界,蚂蚁可是有名的举重冠军,能轻松举起自身体重一千倍的重物,有外星科技加持的蚂蚁机器人,自重139公斤,哪怕让它们填装几吨重的炮弹,都能轻松胜任。

    173毫米的重炮自重18吨,若是处于战时行军,还要增加到24吨,就更别说182毫米的重炮了,以华夏目前的交通现况,根本没有机动性可言,一旦投入使用,就要有被摧毁的心理准备。

    因此能否降低自量是首要问题。

    然而,大炮的自重与钢材的强度,却与使用的寿命成反比,根据智脑评估,钢材的强度越高,大炮的自重就越低,如果不考虑使用寿命的话,自重还会再度降低。

    刘郧有些犹豫了,要不要将182毫米重炮,设计成一次性大炮算了,以战列舰上的主炮炮管为例,它们的寿命历来很低,能发射300次算它厉害,若是使用太过频繁的话,往往200次就得报废。

    不过钢材的强度问题,小精灵表示没有任何难度,在这些年的采矿中,蚂蚁机器人发现了不少的稀有金属,合成几百吨的高强度合金,还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炮管的寿命问题,就更没问题了,因为它建议使用压缩空气,作为炮弹的发射药,一公斤压缩空气,相当于8。5公斤普通发射药。

    小精灵认为,空气压缩型炮弹有三大好处。

    一是避免了化学发射药,对炮管的灼烧,从而变相的提高了炮管寿命。

    二是化学发射药的保存和燃烧过程,都能极大的影响射速及其发**度。

    三是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小精灵随即演示了两类炮弹的差异,普通炮弹在发射时总会出现烟雾,当发射了三五次后,炮管即刻有发热的趋势,一旦超过了三四十次,整个炮管都有发暗发红的现象,若不及时降温根本无法使用,倘若开始发热发红了,就别说什么炮击精度了,隐形成本也会急速上升。

    然而,采用空气压缩炮弹时,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炮管也会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发射上近百枚炮弹,根本没有什么反应,至于想达到发暗发红的程度,至少是在发射了几百枚之后,因此孰优孰劣不问可知了。

    另外,170毫米重炮的正常射速,每小时也就80发而已。

    如果是采用空气压缩弹,而且填装速度也能跟上,射速将达到6…8发,因此两者的实用效果,简直天差地别,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事不好

    空气压缩弹,确实很好。

    就是有一点不好,除了蚂蚁机器人能制造之外,在整个二战结束之前,都别想工业化制造了,就连号称黑科技之王的美国和德国,也无能为力,注定只能小规模制造,当金手指用。

    小规模就小规模吧,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何况182毫米重炮,无论怎么研究改进,又或减轻自重,但是十来吨还是有的,到时装备个十来门,应应急也就是了,正好打废了就直接扔掉,即使被日军摧毁了,也不怎么心痛。

    对了,炮弹也得重新设计,刘郧想起了越战时的底排炮弹,130毫米五九式加农炮,射程高达38公里,简直是黑科技中的黑科技。

    底排弹很难么?其实也不难,需要在炮弹底部,设一火药燃气排放装置。

    燃气排放装置,究竟有什么用呢?就是要减少炮弹飞行时的阻力。

    因为炮弹在飞行时,需要克服三大阻力,即地心引力、空气阻力和底部的负压力(向后的拉力),用流体力学的术语说,就是“汇聚在弹底的空气涡流”。

    前两种是无法克服的,消除底部涡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以越战时的五九式底排弹为例,当将发射药被激发点燃,燃气排放装置启动,排放微量气体,将空气涡流冲散,从而消除弹底的负压力,因此同样外形的炮弹,底排弹的射程,超过普通炮弹的30%以上。

    然而很多事就是这样,往往知易行难。

    刘郧带着小精灵一阵瞎琢磨,在虚拟幻境之中,发射了上万枚182毫米炮弹,最后还是不尽人意,底排炮弹是没设计出来,底凹炮弹倒是设计成功了,主要是这玩意够简单,在炮弹底部设一凹槽就行,增程为普通炮弹的20%以上。

    简单的说,底凹炮弹,就是采用了底部凹槽技术的炮弹,在炮弹底部有一凹槽设置,炮弹发射后,当弹头激波运动至弹底部位时,强烈的紊乱气流,将汇聚在弹底的空气涡流冲散,有较好的精确度。

    当炮弹实验成功时,新的重炮也研制成功了。

    新的182毫米重炮,其实是德国170毫米大炮的放大版,口径182毫米,36倍径,炮架长9。4米,总重量13。8吨,高2。6,长6。8米,宽2。4米,俯仰角0—50度,可360度环向射击,弹重102 公斤,射速4—6发/分,出膛初速度1060米/秒,最大射程52公里。

    以上的数据当然是理想数据,是假设由蚂蚁机器人填装,而且采用空气压缩炮弹。

    若换成普通发射药包,普通炮弹重82 公斤,射速3发/分,出膛初速度935米/秒,射程36。2公里,若是改为次口径炮弹(弹重36公斤),最大射程为43。6公里,但是威力会急速下降。

    不过采用普通炮弹时,最不利的因素,还是炮管的寿命。

    倘若采用空气压缩弹的话,炮管可发射1500枚,一旦全速射击,也能达到1200枚,一旦改为普通炮弹的话,最多能发射600枚,倘若采用急速射击,甚至会下降为400枚。

    总的来说,新型重炮还算不错的。

    即使是发射普通炮弹,也比德国原装170毫米重炮,强了不止一筹,一旦两者对抗的话,德国货甚至会被反压制,这就是未来人士的优势,以及智脑带来的高科技福利。

    刚将182毫米重炮研制成功,刘郧就开始皱眉头了。

    因为他找不到合适的炮手,伺候这样一门新型重炮,就算是德国的精锐炮兵,都不见得玩得转,若是打算自己培养的话,却又不知道究竟如何培养。

    难道全部采用蚂蚁机器人当炮兵?

    就算真的这么做,也伺候不了几门大炮,因为至少要四只蚂蚁,才能玩转一门,瞄准、填装、递送、运输四个环节,都需要蚂蚁机器人,满打满算也只能操纵四五十门。

    而且182毫米重炮虽然厉害,却有个致命弱点,特别畏惧来自空中的打击。

    日军一旦下定了决心,非要摧毁重炮群的话,只需要集中几十架轰炸机,就能让重炮群全军覆没,面对成吨成吨的炸弹,蚂蚁机器人也无计可施,万一被炸伤,或被炸毁的话,刘郧就是想哭都没地方哭去。

    刘司令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使用182毫米重炮时,要么注重炮兵阵地的防御,搞成“永不陷落”的堡垒群,要么提高机动性,绝对不要让敌军靠近,或被敌方的空军所抓住。

    实在没法的话,一定要加强88毫米高炮群,以及对制空权的争夺,否则重炮集群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当退出刘郧虚拟幻境时,令他意外的是,孔玉玲居然就在身边等着,似乎已经等得快崩溃了,顶着两个黑眼圈,看他一醒来,立马就哭了。

    刘司令只好抱着她,甜言蜜语的安慰了好半天,孔大小姐才渐渐收声。

    刘郧在安慰夫人的时候,也在慢慢的打量了下周围环境,这时才发现已是第二天的上午了,此次研究大炮的时间,足足用了近二十个小时,难怪孔玉玲会差点崩溃,变成了大熊猫,看来昨晚根本没怎么睡。

    刘郧正准备进行精神催眠,让孔大小姐好好的睡一觉。

    孔玉玲却突然想起一事,连忙从刘郧的怀里跳起来,很急切的说道,“亦诚,大事不好,昨天下午,上海虹桥仁爱医院传来紧急电报,说大文豪鲁迅先生病重垂危,希望联合制药厂能提供一剂特效药”。

    刘郧大惊失色,若非孔大小姐的及时提醒,他还差点忘了此事。

    在另一时空,鲁迅病死于1936年10月,病因是肺结核和肺气肿,按说有了磺胺和青霉素,大文豪应该没这么容易病危,不过任何时空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比如日军全面侵华时间,应该还是1937年7月7日。

    说起鲁迅病危,刘司令不由想起刚回民国时,在虹口公园初次遇见鲁迅的场景。

    他一介大文豪,正为红军购买物资而奔波,还很照顾自己这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不但亲自签名送书,还送了一本手稿原文,一等到几十年后,这就是国家级的珍稀文物了,价值又何止百万千万。

    刘郧决定去上海一趟,亲自看望一下这位老先生。

    大文豪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后人誉为华夏“民族魂”,伟人曾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令刘司令最敬佩之处,还是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孔玉玲的嘴角一动,似乎还有什么急事要说,但是精神有些萎靡不振。

    刘郧不由心中一震,连忙拿出一剂初级治疗液,让她即刻服下,当孔大小姐精神略有恢复时,又匆匆的说出了另一个坏消息。

    在昨天晚上12点左右,川西方面传来一封紧急电报,还是尹沁兰转来的越嶲电报,原文是邓文廷发来的。

    刘郧快速的浏览了一下电报,大意是数千修路工人,在冕宁县修铁路期间,遭到黑巫术的诅咒,数千工人已经奄奄一息,对方限刘司令在三天之内答复,否者后果自负。

    刘司令已经出离的愤怒了,修路工人本来就辛劳万分,长期在野外艰辛的劳作,居然被歹毒的巫师下毒诅咒,真是天理何在,他有一种杀人的冲动,好在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

    比如鲁迅病重垂危,急需特效药续命,以及他将亲自去杭州湾调研地形,设置重炮堡垒等等。

    一阵急速的思考后,刘郧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那就是兵分两路,因为几千修路工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容不得他半点迟疑。至于鲁迅的病情也很重要,改由孔玉玲亲自走一趟,再随身带上两管治疗剂。

    如能及时治好,自然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行的话,也要先吊住老先生的命。

    至于去杭州湾金山卫,勘测反登陆的地形一事,只有暂时搁浅了,不过可以借着看望鲁迅的机会,让孔玉玲先去金山卫附近看看。

    然而让刘郧意外的是,刚一说到杭州湾的时候,孔大小姐比他还熟悉。

    看到刘司令的迷惑不解,孔玉玲就拿出一副军事地图,正是杭州湾附近的军事地形图,一一标明了嘉兴县、平湖县、嘉善县、奉贤县,以及上海等县市的位置,在地图上还有个醒目的大红圈,“九龙山”。

    本来刘郧还不在意,对于九龙山几个字,一扫而过。

    当他漫不经心的看到九龙山旁边,赫然标着“金山卫(县)”时,瞬间就被惊呆了,简直匪夷所思,连忙询问孔玉玲,九龙山是个什么地方?

    地势是不是很高,现在有无驻军在此?

    看这厮这么紧张而激动,孔大小姐就简略的讲解了下,“九龙山,南临大海,北连平原,处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黄金走廊的十字中心,北部连绵耸立着九条山脊,恰似九龙聚首,故名九龙山”。

    “平均海拔倒也不是很高”。

    “主峰梨木台山海拔997米,与周围80余座山峰连绵起伏,气势磅礴,蔚巍壮观,九龙山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环境幽静,气候宜人,在辛亥革命之前,曾是满清的皇家园林”。

    然而,这些介绍刘郧压根没听进去,盯着地图怔然出神。

    上海市区紧挨着奉贤与嘉兴,而嘉兴县以西就是湖州、南浔和太湖,正是有名的太湖南走廊,一时之间,他仿佛置身于战火激烈的淞沪会战之中。

    在另一时空,到了淞沪会战后期,十万日军自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一路从奉贤县一带,攻入上海市区,与吴淞登陆的日军一起,围歼淞沪战场中的几十万华夏军队。

    另一路日军,则攻占嘉兴县,走太湖南走廊,直插南京防御体系的后方,动摇华夏军队继续坚守的信心,最后导致南京保卫战很快结束,以至南京30万军民被屠杀。

    孔玉玲在说什么,刘郧根本就充耳不闻了,而是严肃的问道,“玉玲,这个九龙山,距离金山卫、金丝娘桥、全公亭,大约有多少路程?”

    孔玉玲也是一愣,思考了片刻后,也不是很确定的回答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听当地老百姓说过,距离金山卫最远,大约六十多里,距离平湖全公亭,也就三十多里吧,至于金丝娘桥,恐怕有四十多里吧”。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嘉兴九龙

    刘郧眯着眼睛,略略的琢磨了一下。

    九龙山距离金山卫最远,也就60多华里,嗯,干脆当作70华里好了,折合公里的话,也就是35公里。

    而新研制出的182毫米重炮,即使发射普通的炮弹,最大射程也有36。2公里,完全可以覆盖这些区域,哪怕只布置十多门重炮,也能让登陆金山卫的日军死伤惨重。

    那么,九龙山就至关重要了。

    刘司令终于胸有成竹了,于是面带微笑的问道,“玉玲,你怎么对九龙山这么熟悉,莫非你曾经去过?”

    却让孔玉玲想起了,某人的先前模样,一副心不在焉、怔然出神的样子,顿时有点生气了,对这厮的提问,也有些想刁难一二,于是微笑的反问道,“相公,依你看我这么熟悉这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刘司令眼睛一转,在几秒钟内,想到了种种可能,然后再一一的否定,最后就得出了一种可能性,“玉玲,如果为夫没想错的话,应该是岳父大人,已经将此地购买或租凭了下来,作为了避暑或游览之类的胜地”。

    居然这么快就猜到了,孔玉玲也就原谅了某人的走神。

    她认真的讲述道,“九龙山下就是嘉兴港,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在甲午海战之后,为防止日寇在此登陆,劫掠上海和嘉兴,甚至威胁南京和杭州,满清政府修筑了乍浦炮台,至今还能勉强的使用”。

    这倒是大出刘郧的意料之外,心中顿时明白了一点,难怪日本鬼子会在金山卫登陆,原来是图谋已久,而嘉兴港又是有名的港口,日本鬼子甚至可以假借生意之名,公然收集嘉兴、平湖与金山卫一带的情报。

    何况,嘉兴县是太湖南走廊的东大门。

    而嘉兴港口又是嘉兴县的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