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批德制重炮,如果能及时加入淞沪战场,鬼子岂会那么容易占领上海与南京。
对于刘郧的诸多疑问,老蒋也是一头大汗,有些苦笑的解释道,“这批重炮的造价到还是其次,关键是华夏自己造不出来,而德国人也不会再卖了”。
刘郧也心酸不已,堂堂四万万同胞,竟然造不出150毫米的重炮。
另外,老蒋恐怕还少说了一点,因为华夏连150毫米的炮弹,都造不出来,德国的原装炮弹,是打一发少一发,难怪只有当国宝一样深藏起来。
也罢,刘司令也不再纠缠重炮了。
他有些急切的问道,“使用重炮的人呢?从德国运回重炮后,我们应该训练出了不少的炮兵,这些炮兵呢?”
“因为需要足够多的炮兵,一千门大炮,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啊——,你是说?”。
还是老蒋反应快,即刻把握住了关键之处,有些悔不当初的问道,“你们川西兵工厂,就能生产150毫米大炮,而且高达一千门?”
“亦诚啊,你可坏了大事了”。
“你干嘛不早点说呢?若是我们能装备十多个150毫米的重炮团,又怎会怕他们日本鬼子侵华,现在倒好了,即使有了这些重炮,也没有足够的炮兵可用了”。
刘郧也无可奈何,他又不是神仙,又怎么可能算无遗策。
他只好将眼睛一翻,直奔主题算了,“校长,你就透过底,假如能生产150毫米重炮,华夏能使用多少门,如果换成122毫米重炮,又能装备多少?”
这可将老蒋问懵了,他是民国的大佬不假,还是民国的总裁也不假,却不是事事皆知,巨细无遗好不好。
说到重炮兵之事,还是薛岳将军最清楚。
因为老蒋的这点家底,早被这厮给惦记上了,“嗯哼,目前150毫米的重炮炮兵,已经轮训了三次,可以组建三个重炮团,每团装备48门重炮,每团辖三个炮兵营,每营辖两个炮兵连,每连辖四个炮兵班,每个班伺候一门重炮”。
这个重炮兵怎么回事,难道实行的不是“三三制”么,比如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么,怎么到了老蒋的炮兵团,说变就变了呢?
还没等刘司令开口,惦记着川西重炮的薛伯陵,就开口解释了。
“因为三三制,是步兵部队常用的编组体制,而炮兵编组却源于英制,遵循的是二二制,以前习惯用称之为——炮组、编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和总队等等”。
“现在只是换了种说法,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这么一说,刘郧即刻就清楚了,原来炮兵班不该叫炮兵班,而是该叫“炮兵组”,恰恰又容易与弹药组、运输组和观察组混淆,所以才改为炮兵班的。
同理,一个炮兵编队才两门大炮,往战场一放,都不知道用来干啥,想定点清除敌方的轻重机枪,好像已被迫击炮给替代了,日本鬼子就更节约了,已经改由掷弹筒来负责此事了。
在20世纪初叶,缘于无畏舰与超级无畏舰的兴起,各国海军用“事实”告诉全世界,“全重炮军舰”的效能,是老式军舰的三倍以上,而军舰上所配备的同口径、同射程的超级重炮,应该必须是八门以上。
为了提高炮击的准确率,最好采用齐射或半齐射,若是半齐射的话,应该是四门以上。
然而,海军无畏舰的革命,也导致了陆军炮兵的变革。
因此一支完整的炮兵部队,就该拥有八门大炮,为了保险起见,多以十六门为佳,一个半齐射就是八门,刚好是海军全重炮理论中,对大炮数量的最低要求。
这样一来,八门大炮刚好构成炮兵中队,而俩中队刚好组成炮兵大队。
川西能生产重炮,刘司令就是长官。
薛岳上将(中将加上将衔),是民国组建重炮集团的倡导者之一,但凡某人是有疑问的地方,他都会一一的解释,就连半齐射都作了详细的解答。
简单的来说,半齐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则提高射速,因为队伍越小射速越快,二来方便观察炮击情况,好及时修正弹道诸元。
刘郧反正是门外汉,曾在南京陆大军训过而已,薛岳所说的东西太专业了,他听得似懂非懂。
不过大体上是听明白了,以前在研制173毫米大炮时的所有疑惑,他总算是全搞懂了,比如炮弹内的一大堆发射药包,他就一直都没闹明白过,手册上为什么标注了0——9号加药。
原来0号加药,就是足额加放发射药包,比如是十个药包,就一个不能少,之后每增加一个号码,就多抽出一个药包出来,若是需要3号加药的话,就抽出三个药包,直到9号加药,剩下一个药包为止。
待一切问题都搞定之后,薛岳才垂涎三尺的问道,“亦诚老弟,你看在什么时候合适,将一千门重炮送来南京,嗯,当然武汉也行,走铁路的话,万一被日本鬼子的飞机,或间谍给炸毁了,就太可惜了”。
一千门重炮?
刘郧真是懒得理他。
他坐在沙盘前,足足沉思了好几分钟,才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伯陵兄,如果换成122毫米榴弹炮,我们目前能组建几个炮兵团?嗯,我是指能投入到淞沪战场的那种”。
此话将老蒋等人说得老脸一红。
不过刘司令有飞机大炮在手,他才是真正的大爷。
只好让白崇禧出来唱大花脸,“亦诚老弟,这玩意说难不难,不过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需要整训几个月,可以组建十来个炮兵团,当然,在仓促之间想投入使用的话,五六个团就是极限了”。
刘郧在心默默的算了一下。
一个炮兵团,满打满算,也就48门重炮,若按十个122毫米重炮团计算,也就500门左右,至于150毫米重炮团,即使是将薛岳所说的数量加倍,也才5个团,也就250门左右。
………………………………
第三百零五章 一张白条
这些大大小小的武器装备,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装备。
要保质保量的话,民国的普通技术工人是没法生产了,让智脑计算了下蚂蚁的生产速度,比如统筹生产飞机、大炮和坦克,及其弹药的配备供应等等。
智脑的答复是需要四十多天时间。
刘郧于是微笑的向老蒋汇报道,“学生已经计算好了,以川西兵工厂的目前产能,在未来的一个月之中,能提供战机300架,122毫米口径的重炮300门,150毫米重炮200门,包括与其配套的弹药等等”。
这么干脆、这么爽快,令老蒋等人惊喜不已。
心思细腻的蒋百里,却发现了一个不妥之处,于是眉头略皱的问道,“亦诚,你不是说还有坦克么?你们川西的坦克,可是很先进的啊,怎么不送些来呢?”
坦克?
老蒋也是一愣,他一直沉醉于德国的Ⅰ、Ⅱ号坦克,对于川西的坦克,也只是有所耳闻,却从来没见过庐山真面目,不过蒋百里先生历来谨慎,他一旦说川西坦克好,那么川西坦克就真的很好。
对于老蒋等人的疑问,刘司令没有正面回答。
他换了一个角度解释,“上海与南京等地,水网密布,而且土质偏软,根本不适合重型坦克的行驶,而且南京教导总队的装甲兵,历来只装备轻型坦克”。
蒋百里不由微微一叹,薛岳与白崇禧却面面相觑。
不过老蒋却不信这个邪,立马问道,“亦诚,那个,你们川西坦克,究竟有多重?”
刘司令向四周看了看,才低着头悄声解释道,“就是前些年,与德国人一起,联合研制的坦克,Ⅰ型坦克,就是德国现在的三号坦克,重38吨,至于Ⅱ型坦克,就是德国现在的四号坦克,重24。5吨”。
竟然有这么重?老蒋顿时傻了眼。
以南京上海的地形来看,确实不适宜这类重型坦克奔驰,因为无论道路桥梁,还是运输网络,在设计之初,压根没考虑这么重的过载问题,尤其是许多桥梁的荷载设计上,都才五吨或十吨。
重型坦克一旦开上去,乐子就大了,不但坦克自身要完蛋,就是随行的士兵也要遭殃。
但是蒋百里却另有见解,他认为重型坦克在城市之中,可以充当活动炮台,无论防守又或进攻,都能收到奇效,还有驻扎在洛阳和徐州的中德联合集团军,几乎全是机械化部队,正需要此类新锐的坦克。
38吨的重型坦克就不说了。
刘郧再三思考后,才答应一个月内,提供简化版的联合Ⅱ型坦克,数量是200辆。
所谓简化,是指去掉了复合装甲,而加厚了合金钢板,因此重量增至28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巡航速度42公里,正面装甲厚度80毫米,侧后的装甲厚度60毫米。
他这么简化的原因有三,一是不想立马得罪德国人。
德国人表面上说是早已宣布撤回专家,事实上也仅仅是叫得凶而已,至今返回德国的专家人数,仍是了了无几,希特勒可不是什么信男善女,之所以这么含情脉脉,主要还是华夏至今还没向外部透露,中德合作的真正内幕。
因此,德国也不希望逼得华夏狗急跳墙,为了换取英美的援助胡乱爆料。
二来就是日军的反坦克能力太强了,他们自己的坦克虽然大多落后,也就比德国的Ⅰ、Ⅱ型坦克略胜一筹而已,但是比起Ⅲ、Ⅳ号就远远不如了,即使简化后的联合Ⅱ型坦克,也能横扫战场。
因此刘司令还是留着正版阴人。
其三就是为了阴人。
阴谁呢?
日本鬼子自然是首当其冲,这些小鬼子喜欢精打细算,最不喜欢浪费,刘郧最想看看小鬼子究竟有多节省,比如刚刚破解了简化版的防御,就遇见了正版货,那个表情一定很丰富。
其次就是阴英美法苏等国。
华夏浴血抗战十四年,他们却坐着小板凳看热闹,还大搞什么“绥靖政策”,而中德联合研究又不是什么秘密,这些人早就想看看,新型坦克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当希特勒的闪电战发动后,才发现之前的坦克数据全是假货,那个表情肯定会更加丰富。
当一切问题都被搞定后,刘郧与老蒋等人皆大欢喜,在今后的一两个月之内,川西兵工厂有的忙了。
好在刘司令在之前,与各个军阀的订单,也完成得差不多了,何况清单上的坦克大炮,川西部队已经装备了一些,倘若实在生产不过来的话,就直接换下来交给前线使用便是。
对于300架战机,500门重炮,200辆坦克,及其相应的弹药等,军火物资购买的款项问题,刘郧则考虑到国事多艰,也就没有主动提起,希望南京国民政府自觉为好。
不料蒋委座仿佛是得了失忆症。
直到刘司令准备告辞返回川西时,蒋百里先生却偷偷的拉住了他,很慎重的给了一张小字条,上面赫然写着,“欠条,兹,南京民国政府因战时所需,向川西购买军火若干,现欠下货款若干,蒋中正”。
刘司令也是越看越闹心。
货款的数量倒是没错,还全是黄金计价,就是有一点不对,压根没写还钱的时间。
这不是故意坑人么?
某些人伤心的想到,这欠条比打白条还狠,太伤大家的感情了,好在转眼就想明白了,因为华北战事堪忧,而淞沪会战一触即发,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南京国民政府压根就没有什么余钱了。
当然,国库黄金还是有的。
那可是南京政府的压箱底子的钱了,除非万不得已,老蒋等人也不敢动用分毫的,想送给川西的话,又觉得亏得慌,难道要刚一开战,就要宣布法币贬值为废纸,由“川西铁币”一统华夏么。
不过刘郧是军工大亨,还建立了川西铁币经济圈,铁币已经成为大西南的权威货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堆抽象的符号而已,算了,大家都是为了抗日,别人用命去拼,他只出钱还有什么问题,因此收好了白条后,也就微微一笑,随即就飞回了渡口钢厂。
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凉山渡口镇已经升级为县级城市了。
刘郧也懒得再具体管理了,请庞学忠担任此县的县长,兼任渡口钢铁厂长,将川西第二旅,改编为渡口警备旅,由旅长丁兴贵兼任渡口警备司令。
与之同时,鉴于西昌县的特殊地位,报请南京与城都后,升级为西昌市。
随即成立了西昌军事学院,下设空军和装甲兵,成为川西空军体系的训练基地,以及坦克和重炮的特殊实验场,由刘司令兼任院长。
大凉山专员尹昌衡,常年隐居于山野之中,手下根本无大将可用。
甚至由于尹老的个人的道德洁癖,又不愿意提拔邓文廷之类的地头蛇,只好仓促的将川西第三旅,改编为大凉山警备旅,由张兴华兼任警备司令。
好在刘郧这个女婿比较懂事。
已将川西空军第一联队移防至大凉山,正式更名为凉山空军总队,并将驻地由茂州市改为西昌市,肩负着整个大凉山的空中警备任务,由尹沁兰的堂兄尹一航任空军司令。
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川西第二、第三旅移防大凉山,甚至连番号都彻底变更了,今后再叫川西某某旅的话,也确实有点名不副实了,刘司令只好报请刘湘主席,将涪城铁路的警备第二、第三旅,正式并入川西独立师。
无论今后怎么样,川西独立师的基本架子还是要有的。
1937年7月川西空军学院,又迎来新一届的毕业典礼。
这次的毕业人数高达一千二百多人。
其中,王牌学员六十多人,比起上一届,足足多了接近一倍,另有精英学员二百六十多人,普通学员三百三十多人,而维修辅助类的地勤毕业生,却只有五百多人。
想每一个飞行学员,配备一个地勤人员都成了妄想,导致地勤学员被炒成了天价。
在新毕业的川西学员之中,除了少部分毕业生,随尹一航司令去了大凉山锻炼外,其余的大多数毕业生,都被川西空军所吸纳,组建了川西空军第二与第三联队。
其中第二联队是轰炸机联队,第三联队是歼击机联队,两位联队长正是刘司令的得意门生,李威利和蒋重光。
近一年来,李威利与蒋重光,除了偶尔去空军学院兼职之外,就是一直在随俩位师姑修行。
不料这俩货福缘深厚,目前已达到了炼精后期,不但身体素质好了一大截,而飞行技术也上了一个大台阶,据说打遍川西空军无敌手,号称“川西空军双雄”,因此才被荐拔为新的空军联队长。
除此之外,孔玉玲还推荐一个关系户。
姓宋名禹三,小名杰克,又被大家称之为“宋杰克”,是霭龄姐的远房侄儿,据说原是美国夏威夷空军上尉,经蒋夫人美龄姐亲自动员才回国参军,但是他的父母又岂肯让他上战场,这才托关系,转到“最最安全”的川西空军。
虽然彼此是亲戚关系,刘司令还是找了个机会,与他亲自面谈了一番。
宋杰克年龄比刘郧略大一些,大约三十岁不到,但是一腔热血依旧炙热,飞行技术还算过硬,若是陡然提拔也不太好,因此让他去空军教导联队,暂任尹沁兰的常务副官,顺便兼职当空军学院教官。
将渡口镇钢铁厂的事情办妥之后,刘郧就返回了川西县。
他一一的召见了旧部与亲信,一阵寒暄勉励之后,即刻命令他们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奔赴抗日前线,要想战时少流血,就得平时多训练多流汗,只有炼出一支强军出来,才能在杀敌报国的同时,为自己的小命负责任。
还没等这厮的“演讲”完毕,电讯机要室的电报员,就送来紧急密电。
该电报由川军刘湘、刘文辉等人亲自签发,内容是“关于城都军事会议之决议”的通报。
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川军即将组建“第二十二集团军”,由邓锡侯将军为集团军司令官,亲率十万川军精锐开赴山西战场。
“川军出川”。
刘郧也是怔然不已,一时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在这厮穿越之前,曾看过不少的川军抗战影片,最让他震撼的还是川中父老们,送子弟兵上前线时,有一乡老亲自送上了死字旗,为子弟兵们以壮行色。
原文如下,“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如此质朴的爱国主义精神,直让所有华夏儿女潸然泪下。
………………………………
第三百零六章 平津失守
刘湘等人发来电报,倒也不全是想找刘司令化缘。
又或想是要些铁币与枪支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