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几天,刘郧也没什么大事要办,工矿区的道路也修好了,就等各类车辆了,五号水电站也完工了,连钢铁厂与机械厂,也基本安装好了,只是要想正式运行的话,还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现在正值农忙季节,工矿区一旦招工,必然会严重影响全县的农耕,以后就不存在这种怪事了,因为一旦实行机械化耕种,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今后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专门从事农业好了。

    与之同时,庞学忠带着兵工厂的人,陆续从镇上的非农业人口中,招收了一部分技术工人,将在采矿区、钢铁厂和发电站,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预计在农忙一完,就会组建正式的工矿业大军。

    在这段空闲时间,刘郧可没偷懒,而是以游山玩水的名义,带着法肯豪森到处乱窜,主要是想请这位德国将军,以专业的眼光参谋一下,将川西镇打造成铜墙铁壁,尤其防止特种部队的偷袭。

    说到军事的进攻与防御,可就扰到法肯豪森的痒处了,他这将军可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搞川西镇这种小地方防御,简直是小菜一碟,一连七八天,全在附近的山水之间转悠,防御图纸早在他的心中成型了,顺便也带出了一个华夏徒弟,正是贾琏贾大队长。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钢厂招工

    三月间的农忙刚一结束,川西钢铁厂招工的消息,就向整个川西地区全面铺开,附近的汶川县、理番县、茂县,更是宣传的重点,主要招一些年青力壮,有文化,最好再具备一定的炼钢经验的工人。

    许多老百姓都大摇脑袋,对于这种招工条件,他们都闻所未闻,好在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一旦正式录取,一律发放安家费一百个大洋,一旦培训上岗,每月有五个大洋,成了技术工人报酬就更高了。

    30年代的川西各地,物价可是一等一的便宜,一亩上好的水田,也就二十来个银元,一亩上好的旱地,不过十来个银元,若是贫瘠的山地更便宜得多,一年能挣到六十个银元,可是一大笔横财。

    华夏人从来不缺创造力,只要有利益需求,更是泉思如涌,曾经开过小铁窑的老板都发了,全被请去当了先生,向一大群的年青人,教授如何炼铁采矿,去过真正钢铁厂的人更是炙手可热。

    可惜去各地招工的人,大多是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对于这些小伎俩可是门清,最后勉强的招了百来个工人,连预期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幸好当初留在安昌镇的人,主动要求到川西县来会师。

    原来刘湘与李家钰更看好重庆,认为人力与资源本就紧缺,钢铁厂和兵工厂就应该放在那里,重庆正是四川与外省交流的咽喉,无论是送机器设备进来,还是将一众物件运出去,都十分的便利。

    刘郧也只好苦笑了,倒不是说刘湘与李家钰错了,也不谈抗战布局问题,真正要命的是,重庆附近并无多少的铁矿资源,唯一几处矿场,可惜品位又不高,从外地运输的话,规模不大时还好说,一旦年产钢铁几万吨,矿石的运输量,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重庆钢铁厂的命运,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么规模一直在二三万吨以下,要么变成重庆兵工厂的配套产业,当然如果仅仅是配套加工的话,刘湘与李家钰的设想,倒也不能说完全错了。

    由于刘湘等川军将领们,不看好涪城钢铁厂,自然对于戴莱特等兵工技术专家,也就没有任何兴趣,导致张斯理和李汉斯等,几十号人,在涪城做好了探测和选址工作,却迟迟没人理睬他们。

    留守安昌镇的一众专家们,在百无聊奈的情况下,与汉阳兵工厂进行了联系,秦国洞少将也很郁闷,却收到了川西县已经打开局面的情报,连德国将军都主动寻过去,于是下令他们投奔刘郧。

    这群专家们可不是省油的灯,打着刘郧的旗号,继续雇佣了安昌镇的通达陆运公司,重点运了些所剩下的合金,大约一百吨,其余的只好继续放在炼钢设备仓库中,交由涪城警备团继续守卫着。

    这群熊孩子更缺德的是,借着筹备钢铁厂的名义,将涪城附近的工业人才挖掘一空,再以与川西县钢铁厂交流为名,带着他们一起来到了川西镇,各种工业技术专家,立刻膨胀到二三百人。

    不过对刘郧来说,还真是一阵及时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再加上周围地区所招募的人手,以及本地的一些的农民,一夜之间,就有了七八百的产业工人,好在矿区的人手最多,又不需要技术。

    刘郧面临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安排工人们的食宿,没办法只好找马兴驰帮忙,临时将通达陆运公司,改为川西县粮食运输大队,去物产丰富的涪城和城都附近,多多购买一些粮食运回来。

    另外再从县政府的手中,拨出二十栋联体别墅,作为工人们的集体宿舍,当然像李汉斯这样的专家,只好划出一个个单间,以示尊重,不过等到新的别墅群建成之后,他们将在第一时间分到别墅。

    第二期别墅群已经设计完毕,还是统一的三层,每个联体别墅将容纳四户,每户的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每户的用地面积为75平方米,共300栋联体别墅,可以容纳1200户,大约4000多人。

    好在从第一批别墅完工后,刘郧就立刻命人,将第二期的用地封闭了起来,禁止任何人进入,如果有人进入也会被警备队赶走,目前过了快三个月,依旧由蚂蚁机器人修建,其实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只是刘郧不想太早的投入分配状态,一则容易引起外人的注意,毕竟川西县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保密性越来越差,要想骗过法肯豪森、李汉斯和戴莱特等,当今的社会精英人士,也着实难了些。

    其次就是市场饱和的问题,目前对第一批别墅的利用率,有些过于低了,许多人对于别墅的看法,还停留在猪圈和羊圈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将最初的每户300平方米,调整到现在的220平方米。

    而且新来的这些产业工人们,其实对于川西县的感情并不深,开始的时候条件艰苦点,也好筛出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随着今后条件越来越好,也会慢慢的潜移默化,逐渐增强对小镇的归宿感。

    七八百工人经过了一周的岗前培训,基本掌握了一些工作的要诀,其实也就分为三个工种,一类操纵发电站和电转炉的高级技工,其次是驾驶各类车辆的司机,最后就是大众化的矿工人群。

    当然除了三个工种外,其实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当兵,由于驻扎在安昌镇的警卫队,也回到了川西县,与县警备队混编之后,已经接近三百人,如果能再招些人的话,刚好整编为一个警备营,贾琏任营长,以前随刘郧来川西镇的排长们,全部升为正副连长。

    在前两个工种之中,由戴莱特主管发电站,所属员工五十多人,张斯理主管运输车队,司机与机修工,大约有七八十人,而川西县钢铁厂,则由德国专家李汉斯主管,共有一吨的电转炉八个,所属员工近二百人,理论上每天能生产80—100吨的特殊钢材。

    第三类工种,虽说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但是仍需要一定技术和管理者,所以由庞学忠主管,所属员工500多人,再从警备队的班排长中,挑选了十来个任小队长,对矿工们进行半军事化管理。

    另外,刘郧自己主管机械加工厂,设在小镇的飞机场附近,已经生产出了美国的十轮大卡车,载重量3。5吨,目前已有十来辆,刚好可以满足需要,除了运送矿石以外,还可以接送矿工上下班。

    毫无疑问,这又是蚂蚁机器人的杰作,复制是它的基础工作,还对发动机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微调,性能还略超出了原版,而生产轮胎的橡胶,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好在规模不大,也勉强够用。

    1935年4月1日,刘郧及川西县的大小官员,亲自为水电站,钢铁厂和机械厂剪彩,正式宣布矿工大队和运输大队成立,当天就开始试营业,水电站只开了一个机组,而炼钢转炉开了一半。

    为期一周的试营业结束后,所有的三类员工,基本都掌握本职的工作,开始进入快车道,每天可以挖掘铁矿三百多吨,生产钢铁一百多吨,然而所费的电力,还不到一个机组的零头,刘郧在郁闷之际,不得不考虑扩大钢厂的生产规模,以及全县普及用电的问题。

    就在此时,在川西县的周围地区,陆续传来红军的消息,而且越传越恐怖,一度传来茂县失守的消息,刘郧开始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究竟是继续发展工业呢,还是随红军去陕北闹革命的问题。

    这厮也是一厢情愿,连红军要不要他,都还是一个问题,他可是集大财主、小地主、地方官僚,以及反动军官,为一体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是被红四方面军抓住,多半免不了公审后枪毙一途。

    随着四月份的到来,周围各个区县的流民,逐渐向川西镇集中,这些逃亡的人中,很多是一些小地主、小财主,当然也不乏一些地方警察,以及小军官之类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普通老百姓。

    看到哭爹叫娘、拖儿带女的普通老百姓,刘郧也是大为感叹,这些老百姓家无恒产,又没多少钱,为啥要怕红军呢,红军一来,他们多少还会分点田地和浮财,这样风餐露宿的乱窜,图个啥。

    同时,刘郧心中也是一凛,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川西镇的乱象已生,日后恐怕就多事了,为了大家的身价性命着想,立马召集小镇上的达官显要,在县政府召开关于外来流民的安置问题。

    然而会议刚一开始,刘郧才知道就算他自己不着急,其他耋老名流们也会主动请他商榷,这些老人们可是人老成精了,历经满清末年的天下大乱,民国初期的混乱,再到近十来年各军阀的混战。

    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混乱,耋老们早就心有余悸,有些人认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这些无业无靠的流民,全部赶出川西镇算了,有些熟读历史的人,立马出声反对,问大家记得李特与五胡乱华否。

    “氐人李特”,顿时满屋鸦雀无声,李特在四川可是名人,是祸乱华夏的五胡之一,是当时氐族的领袖,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川陕交界的流民迁徙四川避祸就食,在绵竹一带形成了连绵的流民大营,令蜀地官府大为惊恐,勒令流民限期返乡,导致李特父子携流民作乱,攻占城都后,又以刘禅的后代自居,建立了有名的成汉政权。

    本来李特父子建立成汉,也不算啥,要命的是,李特父子在建立成汉之初,与蜀地官兵常年混战,建立之后又残暴不仁,外加流民的凶残,以及盲动的特性,令蜀地十室九空,因此被列入五胡。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封密电

    总的来说,李特父子是野心家,也是祸乱巴蜀的首领之一,但当时的蜀地官府,对流民的草率处理,也是取祸之道,绵竹刚好紧接茂县,最北部区域距离川西县,也就几十公里而已,正所谓殷鉴不远。

    各位乡绅耋老可不是莽夫,年轻的时候,大多都读过书,或当过官,或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于氐人李特之故事,他们可是耳熟能详,部分熟读史书的人,还知道他才是“八大王剿四川”的原型。

    既然不愿意重蹈覆辙,那么剩余的事情就好办了,刘郧亲自担任流民安置委员会主任,张县长任第一副主任,一众官绅耋老,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在原定别墅三期的位置,修建流民安置区。

    刘郧的安置办法很简单,对流民进行逐一甄别,年轻力壮的,一律参加挖矿或军事训练,儿童与妇女统一进行照料和学习,对于两样都不干的,只好勒令他们立即滚蛋,不然强制性挖矿去。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城都送来一个南京的特使,声称要立马会见刘特派员与法肯豪森,得知刘大官人就在现场后,又要求私下密谈,刘郧也正好宣布会议结束,由张县长具体监督立刻执行。

    特使说是南京特派,其实就是南京驻在城都的特工,只是现在老蒋与川中俩刘的关系升温,导致这些特工们慢慢的浮出了水面,现以南京驻城都办事处的名义,或合法生意人的面目四处活动。

    特使的名字叫陈立杲,在城都时表面上就是一生意人,主要从事棉纺业,与刘郧的老朋友、南京军训同学,即孔玉玲的表哥,汉中的张伯玉一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来大家还不是什么外人。

    陈立杲的职务是驻城都情报站,副站长,少校军衔,归中统的陈立夫和陈果夫直辖,此次正是南京德国顾问团,通过中统的情报信息渠道与刘郧联系,目的想是转交法肯豪森一封密电码。

    所提供的来历、证件和暗号,都一一的吻合,而且还通过了智脑的心率测试,陈立杲都没有说假话的迹象,但是刘郧还是不得不防,因此也没客套,直接让他交出密电码,由自己拿给法肯豪森。

    陈少校也不是傻子,知道大家毕竟是第一次打交道,彼此信不过也是人之常情,于是也没让刘陨为难,微笑的交出了一封密电码,随后就很自觉的跟着警卫人员,暂时找一个地方休息去了。

    密电码也没封口,拿出来一看,尽是0011之类的东西,刘郧也看不懂,智脑也翻译不出来,毕竟它没有记录这个时代所有的书籍,顶多翻译成7856 9231这样的摩尔斯数字,意义不大。

    刘郧带着密电码,直接交给了法肯豪森,这个德国将军,问明电码的来源之后,略作思考后,也没避开刘大官人,拿出一本修订版的《金陵石头记》,边翻书查译码,边记录所编译的信息。

    密电码很快就破译了,法肯豪森略略一看,不由眉间一颦,似乎也搞不懂里面的意思,于是随手交给刘郧,让他也帮着参考一下,定睛一看,里面赫然写着,“父亲不适,请速速归宁”。

    刘郧也是一惊,这封密电码看似平常,但是所说的东西,却并不平常,从表面看说的是,父亲身体不好,催促新婚夫妇回家的意思,但是“宁”正是南京的简称,而德国顾问团的总顾问,冯·塞克特将军,正是德军之父,说是法肯豪森的父亲,也没全错。

    “冯·塞克特将军身体不适”,刘大官人也暗暗叫苦,他突然记起一事,在另一个时空,好像也是1935年初,塞克特将军也是因病回国,辞去南京总顾问一职,随后由法肯豪森将军接任。

    难道初级治疗剂,没将冯·塞克特治好,刘郧也有些拿不准,他最怕的还是,无论他怎么努力,最后历史都会自动矫正,那么他现在所搞的大后方计划,以及川西县的兵工厂,全都属于白费了。

    刘郧在0。01秒之内,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看着法肯豪森,很真诚的说,“亲爱的豪森,能否告诉我,你是怎么从南京,到我这里来的,整个行程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是十天,还是二十天?”

    法肯豪森有些懵了,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从南京来川西镇,与这封密电码,究竟有什么关系,但是作为一个诚实的军人,他还是决定说实话,“我,先坐飞机到武汉,再从武汉飞重庆,再坐船到城都,再从城都带着马队,到了你这里,大约二周时间左右”。

    刘郧暗暗一算,也基本差不多,看来时间主要浪费在重庆到城都,以及从城都到川西镇,于是微笑的说,“你说,如果我们能在半天之内,返回到南京的话,你还愿意花十多天原路返回么?”

    “返回南京,我们为什么要返回南京”,法肯豪森也很郁闷,这是什么跟什么,突然灵光乍现,想起了那封密电码,顿时一声惊叫,“刘,你是说,这封密令,就是叫我尽快返回南京”。

    还没等刘郧回答,法肯豪森就边拿着密电,边狠狠的敲自己的脑袋,有些自言自语的回答,“是的,瞧我这脑袋,真是麻木了,宁,不就是南京么,父亲,我的上帝,是冯·塞克特将军”。

    法肯豪森一时满头大汗,如同一个火烧屁股的猴子,蹦蹦跳跳的乱窜,根本没有心思听刘郧说什么,再也不顾什么贵族风范了,乒乒乓乓的一阵乱翻,看这样子是准备收拾东西,返回南京了。

    看着团团转的德国哥们,刘郧反而不着急,很悠闲的喝着下午茶,还慢调细理的削了一个苹果,再分成若干瓣,慢慢送入口中,专心致志品尝,发现心情不一样时,连吃出来的味道也有差别。

    由于忙中出错,法肯豪森总是装错东西,半响之后,德国将军最后一时火大,一脚踢翻了藤条行李箱,回过头来,却看见刘郧在悠闲的喝茶吃水果,顿时火更大了,正想拿着东西扔过去。

    法肯豪森正要出手的时候,突然记起刘郧曾经说过,可以让他在半天之内抵达南京,除非是坐飞机,顿时一个激灵,飞熊战机,对了从这里到重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