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草坪上和树荫下散步去,他其实也知道自己烦啥。
距离七七事变,还不到三年了,刘郧到民国也好几天,还没找到改变这个时代的思路,都说主角有无敌光环,那天晚上要不是多田太贪,又把注意力集中在清子身上,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否则一刀飞来,保证他这个无敌的主角,比神田大尉死得还要惨,什么光环都是假的,至今想来,刘郧的心中依然有些发恘。
今天去参观军备展览,才真正感触到,华夏为什么会被侵略,看看华夏三大兵工厂,与日本兵工厂的差别就知道了。
松岛佑木还嫌日本军火这差那差的,在华夏别说自己造,就是想买,欧美列强也不会卖,只有德国卖了几门150mm口径的大炮,被老蒋当着镇国之宝,一直舍不得用,最后便宜了小鬼子飞机。
松岛在大阪长大,见过大世面,现在海军当差,日本海军在全球排名第三,军舰动辄四五万吨,几年之后的大和战列舰,甚至达到7。28万吨,口径是丧心病狂的460mm,至于日本陆军就别提了,炮火口径达到100mm,就胡吹重炮什么的,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次元。
看来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当务之急,刘郧如是想到,究竟是加入三大兵工厂,还是自己搞一个军工复合体,然而无论哪一种,都非朝夕可成,唯一可依仗,就是对未来军工发展的先知先觉。
嗯,还有一个时灵时不灵的智脑,以及怎么看都不靠谱的蚂蚁,刘郧想着想着,就在树荫下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睡了一觉,然而刚醒不久,四叔与庞太师就已匆匆的来了。
几人一起来到书房,让呆子在外面搞好警戒,门房老王在院子里巡逻,由于无仆人伺候,就由刘郧给大家倒水,庞太师占主位,刘元庚叔侄占两翼,形成一个凹字形,中间是一个小茶几。
“今天,与吉野次雄达成了口头协议”,庞太师首发。
大家都心领神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无论古今中外,都是比较忌讳的事情,一般大家都不敢留下手尾,一旦日后被人给翻出来,都是死罪一条,一般还是口头协议好些。
吃了不给钱,日本的战列舰会亲自来讨债,至于日本人会不会黑吃黑,也不是没有,只是一般不会这么下作,毕竟名声坏了,就变相好了欧美走私贩子,武器走私的暴利,在21世纪也比贩毒高。
“日版汉阳造1888式步枪,质量属于上等偏下,45银元/支,但限购3000支,子弹另算,10银元/100发,数量不作限制”。
“日版太原造捷克式轻机枪,350银元/挺,子弹150银元/1000发,日版汉阳造驳壳手枪,150银元/支,标配200发子弹,以及日版仿德M24式手榴弹,20银元/10枚”。
………………………………
第十五章 乱世古董
庞太师也没迟疑,将吉野次雄的底价一一敞开,“另外,还推荐了日版太原造60迫击炮,600银元/门,炮弹50银元/10发”。
“日版金陵造82迫击炮,1500银元/门,炮弹100银元/10发,以及日式九二步兵炮,4500银元/门,炮弹200银元/10发”。
刘郧虽然在美国学的是机械,但是对于军火买卖完全是门外汉,既然不懂里面的门道,只好边喝茶,边听两位前辈的讲解。
刘元庚倒是有些皱眉头,略加讲解了一下,华夏兵工厂的质量一直是个老大难,哪怕同一批次的军火,都会参差不齐。
所以在销售前都会筛选一下,定了上中下三个大的等级,以及上上到下下九个小等级,每个等级的价位差别大了,上上等与国外进口货基本一样,下下等白送都不见得有人要。
这次鬼子吉野次雄的货价还算公道,尤其45银元/支的上下等步枪,比汉阳兵工厂直接出厂都便宜,就是对子弹与炮弹可没手软,比国内的还要贵,另外迫击炮和步兵炮的价位明显偏高。
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叫华夏自己生产不出呢,以75mm的德国步兵炮为例,就敢叫价1。2万美元/门,折合银元已经超过2万了,4500银元/门的步兵炮的确不算贵。
根据何老板所提供的购买清单,步枪3000支,7。92子弹100万发,捷克式轻机枪200挺,机枪子弹100万发,驳壳枪200支,手榴弹2万枚,60迫击炮20门,60炮弹2000发,82迫击炮10门,82炮弹1000发,其他军用配套物资若干,总价格55。2万银元。
“鬼子吉野还答应,抹去零头,算个整数50万银元”,庞太师有几分遗憾的说,“就是运费还得另算,在长江宜昌之下的区域,日军可以出动军舰护航”。
“根据现在的行规,我们可以拿2成的佣金”,刘元庚却很知足了,“也就是15。24万银元”。
庞太师却认为,还可以再做点手脚,比如将步枪价格提高到65银元,比如现在是特殊时期,整体价位可以上浮30%等等。
看到庞太师与刘元庚一唱一和,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刘郧实在有些忍不住了,“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何老板能有多少钱”。
“这个——”,一瓢冷水泼下,庞刘俩人顿时呆若木鸡。
刘郧不说的话,他们还真忘了这个问题,之前何老板,已经订下了若干的西药、粮食和布匹,数目惊人,耗资巨大,现在又要买军火,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十有八九会缺钱。
“其实,我们干脆送佛送到西,做人情就做到底”,刘郧貌似义薄云天,努力游说的样子,“明天与何老板一一明说,让他们自己选,这次反正也赚不到多少钱,就赚个大人情又何妨”。
庞太师与刘元庚不再说话了,都突然对清茶有了兴趣,低着头,一个劲盯着茶杯里的茶叶,仿佛茶叶能变出金子来。
随后,庞刘二人除了喝茶,就是聊聊家常,绝口不谈公事,没多久,庞太师就借口女儿在家,等他回去吃饭,先走一步了。
刘元庚走到门口,倒是迟疑了一会儿,足足看了刘郧几分钟,欲言又止,最后只好摇摇头,叹息了一声,也走了。
庞刘二人不欢而散,刘郧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但是转眼一想,还有一个月就开始长征,红军也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自然也就安心了,这批物资很关键,多半会通过长江,走湖北经洞庭湖,逆湖南湘江而上,为红军彻底打破五道封锁线做准备的。
想想惨烈的湘江血战,刘郧觉得自己没有做错,自己在这个时代,就是一只小蚂蚁而已,对大的历史进程,根本无能为力,只能顺着历史的车轮前进,尽量减少一些无谓的损失。
在另一时空,中央红军经湘江一役,由10万减至3万,到四川懋功(小金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已不足一万五千,还没撇出沿途扩红的人数,这批物资如能及时运到,可极大减少红军的损失。
第二天一大早,呆子金珠开车来接他,去西藏路上的“康定四海”茶楼喝茶,喝茶是假,去会见何先生才是真。
四海茶楼二楼一底,正面临街,坐东向西,呈反凹字形,又类似华夏传统的四合院,是中西合璧的代表,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建筑风格,里面可以品茶、喝咖啡、打牌、搓麻将和打评书,应有尽有。
进去之后,刘郧才发现茶楼的入口处,进行了隔断处理,表面与其他临街建筑并无差异,实际上是以砖混结构为主体,外部嵌以木板为装饰,中间凹字部分是一个传统的滴水庭院,既有西方建筑的结实通畅,又有华夏建筑的亲切自然,很适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
刘郧与金珠刚进,就有茶博士领两人去了三楼的雅间,说是一间实际上是三间相通的房间,有三个出口,两西一东,采光良好,视野开阔,环境干净整洁,应该是专门给特定人群准备的。
刘郧刚坐下不久,何先生、刘庞二人,就从几个不同的入口,陆续过来了。大家心照不宣,让金珠、邬先生一干随从,在雅间的另一间喝茶,剩余四人在最里面闲谈。
各种杂事一完,大家就开始直奔会谈主题。
“不知各位当家的,可有什么不妥之处”,何先生首先发言。
“卖方此次有时间要求,我们有些担心贵方的资金,一时能不能到位”,庞太师也没绕圈子,直接爆出他们的担心。
何先生先是一喜,之后又是一愣,随即皱着眉头,背着手,在房中走了几圈,因为他事先也没想到,这事会这么顺利,才到上海三五天,庞太师与刘元庚居然就有了准信了。
资金筹集确实棘手,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何先生有些犹豫,首长在他离开时一再叮嘱,只准成功不许失败,军火可不比一般的货物,此次能及时搞到,全靠运气,难道要放弃这次机会。
庞刘二人相视一眼后,也不说话,端起茶杯,细细品尝。
“我方资金确实不足”,何先生似乎下了决心,坐下来,端起了茶杯细啜了一口,“但是,不知贵方可否接受一些字画”。
话一说完,何先生立刻招来门外的邬先生,让他递进一个小箱子,小心翼翼的关上门后,才轻轻的打开箱子,拿出一个精致的竹筒,再抽出里面的字画,正是明代唐伯虎的“百花争燕图”。
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其实也不全然,何况就算是乱世,古董仍是古董,有些古董还是具有很大保值性。
自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到1934年全世界已经乱象纷现了,比如希特勒重整德国军备,苏联正在加紧肃反进行时,西班牙内战一触即发,中日开战已三年等等。
但是,华夏总体而言,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虚假繁荣,尤其民国的南京、上海和广州一带,正陶醉于“黄金十年”的神话中,民间对古董的需求有升无降,唐伯虎的真迹,还是很值钱的。
刘庞二人可都是人精,略扫几眼,就知道这是真迹,幅面偏大,是罕见的精品,彼此打个眼色,不明显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这副珍品,价值5万银元如何”,刘元庚微微沉吟了一下,估了一个大致的价位,给了一个不算低也不算高的价。
在21世纪,这幅真迹可能会超过500万美元,但在这个时代,能值5万大洋,也算不错了,毕竟满清王朝才倒台23年,故宫内的各种珍稀古董,早就散落于民间,导致古董价位一降再降。
“像这类古董,一共有七八件”,何先生的神色有些黯然,“都是同志们千辛万苦筹集来的,本想——”。
何先生精神一振,话音突然一转,“贵方能够接受,那是最好不过了,若再加上一些现有的资金,也就差不多了”。
“我个人恳请贵方,最好不要将此等古董,售于洋人”,何先生似乎有些尴尬,但还是说了出来,“不然今后即使华夏强大了,再想收回来时,恐怕就难了”。
刘庞二人一闻此言,也是心中一凛,深以为然。
大家将现金与古董算在一起,距离军火与药品粮食的总价额,还是有很大的缺口,有点相持不下,何先生也在些犹豫,要不要减少一些军火,或者粮食之类的。
“我方的佣金可以缓一缓,就可以节省10多万大洋”,刘郧不得不站出来,帮着拉偏架了,“卖粮食药品布料的,都是一些小商人,一旦资金周转不灵,他们就会破产,所以不能拖欠”。
“所以,至于剩下的七八万”,刘郧看着刘庞二人说,“请二位叔叔,就当借给小侄了如何,何先生可以等资金充裕了再还”。
庞刘二人顿时翻白眼,你当是买卖大白菜,七八万大洋,你老爹刘鄂北,就是把全部家当买完了,也凑不齐的,但在外人面前,也不好抽自家侄子的脸,只好哼哼的应承了下来。
刘郧又转向何先生,沉声警告,“至于运输问题,贵方完全可以自己组织人手运输,今后中日必有一战,此事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所以与日本人应尽早的拉开关系,以免后患”。
刘郧的主动帮忙,真是大出何先生意料之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一时竟然语噎,只好抱拳相谢,“小兄弟,仗义,今后有什么事情,只要何某人能办到,一声招呼,定当尽力”。
何先生算是认可了刘郧的人情。
哼哼,不就是等这句话么,刘郧立刻顺杆子爬。
“何大哥,小弟正有一事相求”。
“请讲”,何先生也是爽快人,不含糊。
“大哥见到李德胜先生时——”。
………………………………
第十六章 君不可降
“你竟然知道李先生”,何老板顿时一惊,简直难以置信。
看到某人微笑不语,高深莫测,而刘庞俩位却茫然不知,何先生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指着刘郧失声道,“你是——”。
刘郧知道何先生误解了,连忙作了解释,“我曾经读过李先生的诗,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李先生很是敬佩,至于——那个事情嘛,正在积极靠拢,呵呵”。
看到刘郧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何先生立马反应过来,“好好,没想到,兄弟竟然是李先生的笔友,哎呀,是一家人啊,小兄弟有什么话要带给李先生,尽管说。”
“咳咳,希望何大哥回去后,请李先生给后学末进,写一副字”,刘郧有些尴尬,几不可闻的说,“刘郧是个好同志”。
“啊——”,三人竟然都失声的叫起来,不仅何先生惊诧,连刘庞俩人也是骇然莫名,但不约而同的认为刘郧中邪了。
看着这三人的表情,刘郧敢拿鞋梆子打赌,准没好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你妹,你们现在就嘲笑吧,再过三四十年,就知道,哥是个传说,哼哼,到那时你们只有羡慕的份了。
刘郧突然记起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再次对何先生说,“你见到李先生,一定要告诉他,湘江水寒,西北才是生门”。
尽管大家都把某人看着神经病了,何先生还是本着认真的革命精神,拿出小本本,将某人的胡言乱语记录在册,写完了,还交给某人核对无误,才与刘庞三人告辞。
刘郧一看大事已成,有些小人得志,又或说不成熟的幼稚病,又有些冒头了,不但热情的帮何先生开门,还顺手接过邬先生交于的两件古董,喜滋滋的关好门,正准备打开看看。
“刘郧,你原来就是红党”。
身后传来悠悠的叹息声,刘郧被吓的魂飞魄散,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四叔,才将心放回肚子里。
刘郧也不答话,先放下古董,拿起谈判时的纸和笔,画了一个华夏的全国图案,在上面一一标明,长江,黄河,东北,北平,上海,南京,城都,重庆和江西等等,以及苏联和日本之类。
“庞叔、四叔,都请过来”,刘郧只好主动过去,拉着气哼哼的刘元庚与庞学忠,一起观看华夏图案。
刘郧用笔指着日本说,“你们认为中日开战,还有多久”。
“嗯——”,庞刘二人有些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虽然,去年南京的何应钦,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元帅武滕信义,在华夏的天津塘沽,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
刘郧话音一转,十分肯定的说,“这不过是老蒋的缓兵之计,60个德械师就是明证,中日必有一战,对日本的暂时退让,不过是要腾出手消灭内乱而已,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内——”。
刘郧瞪着眼睛,盯着刘庞二人,一字一停的说,“难道,仅仅指的是红军与红党么”。
庞刘二人,有些不敢看刘郧的眼睛,不由自主的错开视线,气势也没有之前那么坚不可摧了。
也没有继续为难刘庞俩人,刘郧用笔一一点出,“老蒋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建、浙江、上海、南京和武汉,大多是税赋重地,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郧的话音略顿,似有些感概的说,“老蒋是靠这些地方称霸华夏,却刚好在鬼子军舰的射程之内,一旦开战,不论胜负都会毁于一旦,这就是蒋某人,必须戒急用忍,用空间换时间的真正原因”。
庞刘二人闻此言,顿时面面相觑,冷汗直流。
“我猜老蒋绝对不会将红军彻底歼灭,只会将红军赶出江西,趋赶比如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和四川等地,蒋某人借着剿灭红军的幌子,行打倒军阀、统一全国之实”。
刘郧盯着刘庞二人的眼睛,“如果有朝一日,红军与大伯(刘文辉)、大爷(刘湘)一旦短兵相接,你们说,他们该怎么办”。
“打还是不打”,庞刘二人似乎被侃晕了。
“红军那时已穷途末路,不打是不行的”,刘郧决定发出沉重的一击,“但是一旦开打,无论胜负,老蒋都会找借口,派遣中央军越省介入,难道我们刘家军,还要前面打红军,后面打蒋介石么”。
刘郧幽幽的一句,“打得过么”,使庞刘两人如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