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蛉说牟抑卮郏〉昧四箍票N勒降淖詈笫だ
1942年7月17日,德军投入150万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1942年11月23日,保卢斯的33万德军被分割包围在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12日,苏军在列宁格勒发动反攻。初步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的围困。
1943年1月31日,保卢斯率领德国第六集团军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东线战场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德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
1943年5月13日,在北非,10万德军和15万意军全部投降,北非战役胜利结束。
1943年7月4日,德军向库尔斯克发动进攻。
1943年7月10日,16万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实施两栖登陆。
1943年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的最后胜利宣告结束。德军被迫全面战略防御,苏军则转入了战略进攻阶段。
1943年9月,美英军队在萨勒诺实施两栖登陆。
1944年6月6日,2775架轰炸机在诺曼底海岸实施轰炸,17210名空降兵在诺曼底附近实施空降,132000名士兵在诺曼底实施两栖登陆。
1944年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
1944年9月3日,盟军解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1944年9月17日上午,盟军实施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市场花园”行动。
1944年9月26日,10天的“市场花园”行动让空降部队损失了17000人,以惨败结束。盟军在1944年结束战争的希望破灭了。
1944年12月16日凌晨,德军发动阿登反击战。
1944年12月下旬,德军陷入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若不及时撤退必将遭到盟军的围歼,无奈之下希特勒下令德军撤退。
1945年1月15日,苏军解放了华沙。
1945年1月28日,美军挫败德军的阿登反击战。阿登反击战中德军伤亡10万人,美军伤亡了8万人。
1945年2月13日,苏军攻克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1945年4月16日,苏联集结了250万兵力、7500架作战飞机、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向柏林发动进攻。
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在暗堡里仓促成婚。
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勒勒和爱娃·布劳恩服氢化钾毒丸自杀,希特勒随后还用手枪向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10分钟后,侍卫将他们的尸体拖出地下防弹掩体,放进总理府花园被炸开的一个弹坑中,倒上汽油烧掉。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的国会大厦。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国正式向苏、美、英、法4国投降。至此,德意志第三帝国彻底灭亡,欧洲战场最终落下了帷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创新
1、原子弹(美国):1945年7月16日5时29分45秒,“大男孩”轰然炸响,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
2、导弹(德国):1944年6月12日,德军的V1巡航导弹出现在了英国伦敦的上空。V1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制导式武器。1944年9月8日,德军的V1弹道导弹出现在了英国伦敦的上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术创新
1、闪电战(德国):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50分,德军闪击波兰。闪电战震惊世界。
2、轰炸机制胜论(英国):持续的战略轰炸能摧毁德国的意志,迫使其战争机器停止运转。1942年2月,哈里斯指挥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对德国进行了长达3年的战略轰炸。
3、狼群战术(德国):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提出“狼群战术”对英国商船和战列舰进行攻击。
4、蛙跳战术(美国):1942年12月,麦克阿瑟提出“蛙跳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将
1、坦克之王——古德里安(德国):提出闪电战理论。在法国战役中,古德里安6天突进400公里,创造了现代战争的一个奇迹。古德里安战术运用得当,很好的阐释了自己的闪电战理论。
2、曼施坦因(德国):德军采用曼施坦因计划“右翼佯攻,左翼牵制,中央突破,从阿登山脉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插索姆河”取得法国战役的胜利。
3、纳粹战神、沙漠之狐——隆美尔(德国):一战中,隆美尔曾经率领25个士兵与10000敌军战斗,并最终俘获了8000多人。隆美尔提出装甲突击理论。二战中,隆美尔临危受命,扭转北非战局。
4、沙漠之鼠——蒙哥马利(英国):在阿拉曼战役中打败德意法西斯,扭转北非战局。
5、救火队长——朱可夫(苏联):一战中获得过两枚乔治十字勋章。1939年夏,指挥苏蒙军队在诺门坎击溃了日本关东军。二战中,多次扭转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1、希特勒(德国)
2、裕仁天皇(日本)
3、东条英机(日本)
第三次世界大战预测
如果在2050年之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
1、战争样式:全球导弹闪击战
2、主战武器:导弹
3、主要战术:导弹雨战术
4、持续时间:1年
5、战争后果:即使爆发核战争,人类也不会灭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日军侵华:蒋介石绝对不抵抗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清晨,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车站以东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叉点的桥洞时,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桥下的炸药炸得粉碎,张作霖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之中,四小时后不治身亡。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军在1932年扶植了傀儡政权——满洲国,这引起了西方各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惕。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一名士兵不见了为名,要进城搜查。中国驻军第29军不准,日军就向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后,英、美等国的担忧与日俱增,但他们并不准备因为远在东亚的中国而冒险和日本开战,而是采取了和欧洲一样的绥靖政策,希望把祸水引向苏联。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
1937年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
1937年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上海陷落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全面抗战。
绝对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政策让中国蒙受了五千年来最大的耻辱。不知道蒋介石为什么会迷信“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不明白“攘外可以促安内”的道理。苏军在诺门坎打败了日军,使得日军在二战期间不敢再侵犯苏联。如果在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命令几十万东北军彻底消灭2万日军,那么以后的情况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日军侵占东三省使得上百万日军盘踞在东北,随时可以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中日不接壤,如果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被消灭,那么日军要调集大量兵力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就要会非常困难。日军从朝鲜发动进攻和从东三省发动进攻是大不一样的。
张作霖被炸身亡,东北军为什么不以此为借口消灭日军呢?软弱。中国人很能忍,往往要到忍无可忍时才会出手。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忍是消极防御,不是积极防御。忍是防守反击,不是主动进攻。中国人缺少主动进攻的血性。
台湾问题,忍。南海问题,忍。中印边界问题,忍。本·拉登敢攻击美国。萨达姆敢侵略科威特,敢与联合国军对阵。中国为什么就一定要忍呢?中美在朝鲜打了一仗,美国也没把中国怎么样。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铁腕,是强硬派,是忍派。新中国领导人的硬度在变软。没有解决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和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新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三大问题所困扰,不知道困扰什么时候才能解除。现在,中国面临六大问题: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经济结构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攘外可以促安内”,因此必须摒弃“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观点。
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被六大问题所困扰,使中国在攘外和安内方面都信心不足,力量不足。中国本想强大到可以不战而胜时,轻松地化解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但是,被六大问题所困扰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强大到不战而胜呢?不战而胜是行不通的,和平解决是不可能的,武力是唯一的选择。
为什么大国崛起总会引发战争?因为崛起的大国必须拿回她应有的利益,并争取更多的利益。在贫弱时失去的,在强大时都必须拿回来。这就是大国崛起总会引发战争的原因。中国在贫弱时失去了中俄边界大片领土、蒙古、台湾、香港、澳门、麦克马洪线地区和一些岛屿,那么中国强大时都必须拿回来。现在中国已经放弃了中俄边界大片领土和蒙古,拿回了香港和澳门,还有台湾、麦克马洪线地区和一些岛屿没有拿回来。要拿回失去的土地,不用武力真的很难。中国的崛起也会引发战争,这就是大国崛起的宿命。
如果崛起的大国还要争取更多的利益,那么大国很可能就要侵略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太原战役:众不敌寡
忻口会战
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集中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了忻口会战。日军参加忻口会战的兵力共约3个师团,7万余人,并配有350多门大炮,150多辆战车和300架飞机。
1937年9月13日,忻口会战打响。
1937年10月1日,日军攻入阳明堡。10月2日,日军进攻崞县。随后几天,日军炮火发动猛烈轰击,中国守军阵地几乎完全被炸。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巷战肉搏。10月7日,中国守军各级军官亲自率军堵击敌人,日军有增无减,局势无法挽回。10月8日,王靖国军长不得不率余部突围,崞县陷落。
1937年10月1日,姜玉贞第一九六旅由代县向原平转移,被日军追上,一九六旅且战且退。一九六旅在原平坚守到10月8日时,5000人只剩下约300人。10月10日子夜,姜玉贞率余部突围,在城外被敌炮弹击中,以身殉国。10月11日,日军占领原平。
崞县、原平失陷后,忻口完全处在日军直接攻击之下。10月13日,南怀化阵地13次易手,中国守军终于将突入南怀化的日军包围歼灭。10月14日,第十师击溃日军一部,收复了旧练庄等地。但南怀化主阵陷落。10月16日凌晨2时,第九军军长郝梦龄指挥5个旅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反攻。中国军队连克几个山头。10月16日5时许,天色微明,郝梦龄在赶往第5旅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途中,穿过日军的阵地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9岁。
10月19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炸毁飞机20多架,使日军在忻口会战中丧失了空中优势。10月26日,娘子关失守,忻口中国守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况。11月2日,忻口守军不得已撤向太原,忻口失守。
太原会战
1937年11月3日,日军第五师团进攻太原。11月4日,北路日军突破石岭关。阎锡山率撤离太原。11月5日,日军包围太原。11月6日,日军开始围攻太原。11月8日,日军侵占太原,傅作义率第三十五军及其他守军突围向西山转移。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于会战结束后,其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等部转进于晋东南高平、阳城等地;其第十四军、第十四军团等部转进于翼城、沁水一带。晋绥军各部转进于晋西山岳地带,与日军继续进行不间断的战斗,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并血腥屠城6个星期,造成了34万无辜平民和战俘被杀。
众不敌寡
忻口会战28万多国军挡不住7万日军。徐州会战60万国军挡不住24万日军。武汉会战100万国军挡不住25万日军。日军装备精良,但国军至少每人都有步枪可用。国军在战术指挥上存在重大不足,否则不会出现100万国军挡不住25万日军的情况。如果100万不够,为什么不调集200万军队呢?在战斗中,如果两军相持不下,日军的增援部队一到,情况就变了,为什么国军的增援总是不如日军及时呢?
在遭到进攻时,一味的迟滞防御是不够的。应该向进攻方的薄弱环节发动出其不意的反攻,至少可以打乱进攻方的布局。袭扰性反攻可以打乱进攻方的布局,决战性反攻可以迅速扭转战局。用“轮换作战,持续增援”的战术也可以挡住进攻方的进攻。如果进攻方进攻某地,那么防守方就向某地持续增援,把疲劳的部队轮换下来。把进攻方阻击在某地可以大大削弱其锐气。
二战后,德国和法国一笑泯恩仇。因为,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却没有屠城。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没有永恒的伤痛,在历史上德法相互侵略互有胜负。拿破仑到过柏林,希特勒也到过巴黎。而且德国人对二战的罪行认识得非常清楚。中国和日本却不同,历史上总是日本侵略中国,而且在历次侵略中日本总要搞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历次屠杀的巅峰。南京大屠杀断绝了中日和解的可能。日本对罪行又总是不承认。因此,中日之间的伤痛是永恒的。然而,全人类又要统一。因此,只能解除日本的武装,分裂日本的国家。让分裂的日本分别加入亚洲区、欧洲区和美洲区。让日本人民融入全人类,而抹掉大和民族,特别是要抹掉大和民族狭隘和侵略的特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徐州会战:迂回包抄
1937年12月,日军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调集8个师、3个旅和2个支队,约24万人,分别由畑俊六和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计划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南夺武汉。
李宗仁调集64个师和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2月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2月12日,第51军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张自忠率第59军驰援,进至固镇,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在淮河南岸,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1938年3月初,中国军队收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中日双方隔河对峙。
1938年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中国第40军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第59军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长濑支队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中国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