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日早晨6点20分,378辆坦克和5个军的英国士兵,在1000门大炮的支持下,对在康布雷的不到两个团的德军发动了进攻。英军坦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不久德国援军赶到,德军发起猛烈反攻收复了英军占领的所有土地。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1917年12月15日,苏维埃政府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订了停战条例——《布列斯特和约》。至此,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沉寂了下来。由于俄国退出战争,德国因此能够集中主要兵力在西线作战。
1918年上半年,德国计划并实施了几次进攻,协约国损失非常惨重。协约国伤亡和被俘总人数达到八十万,同时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在1916到1917年间漫长、血腥的进攻中所拿下的土地。但是协约国还没有溃不成军。
1918年7月18日,协约国总司令的费迪南多·福煦元帅决定发动反击。此时,已经有30万美国军队驻扎在法国。反攻的矛头指向德国在协约国战线上楔入的突出部:马恩河、亚眠、圣米耶尔和伊普雷。协约国的战略是进行不间断的打击,让德军没有喘息的机会。
1918年9月26日,正当美法联军向阿尔贡发动进攻的时候,保加利亚退出了大战。
1918年10月5日,兴登堡防线终于被攻破,德军被俘3。6万人。这场战役瓦解了德国防线最重要的基石。
1918年10月28日,威廉港爆发了海军起义,并蔓延到公海舰队。到11月4日,起义已席卷整个德国的北部,并迅速发展到南部和西部,莱茵河上所有的渡口都被起义者占领。
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国已经开始陆续投降了。
1918年10月30日,土耳其签署了停战协议。
1918年11月4日,奥匈帝国签署了停战协议。
1918年11月11日凌晨五点,德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创新
1、战斗机(法国):1915年4月1日,法国人加洛斯第一次成功地在牵引式飞机上架设固定机枪,战斗机诞生。
2、坦克(英国):1915年8月,在丘吉尔的支持下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在英国诞生。
3、航空母舰(英国):1918年5月,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终于被改造成功。
4、化学毒气(德国):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
另外,无畏舰和Q型船也出自英国人之手,德军首次向英军掷出了手榴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术创新
1、双机编队(德国):“空战之父”伯尔克提出双机编队的空战战术。
2、殷麦曼翻转(德国):殷麦曼提出“殷麦曼翻转”战术。
3、坦克奇袭(英国):1917年8月,富勒提出以坦克为集团展开奇袭的坦克战新思路。
4、古特尔战术(德国):德国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古特尔提出了克服堑壕的古特尔战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优秀武器
1、马克沁机枪(德国):马克沁机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的自动武器,它在一战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以至于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马克沁机枪的战争。
2、福克式飞机(德国):1915年8月,德国生产出了一种改进型单翼机——福克式飞机。福克式飞机既能很快瞄准目标,又能对目标进行俯冲攻击。福克式飞机把英法军队的飞机纷纷击落,德国人几乎完全控制了天空。
3、齐伯林飞艇(德国):齐柏林飞艇在对地面目标进行空袭时发挥了惊人的效果。
另外,德国人的“大白莎”巨型攻城炮摧毁了列日要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父
1、坦克之父——富勒(英国)
2、空战之父——伯尔克(德国)
3、毒气战之父——哈柏(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明日巨星
1、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德国)
2、苏联缔造者——列宁(俄国)
3、二战巨头——丘吉尔(英国)
4、坦克之王——古德里安(德国)
5、纳粹战神、沙漠之狐——隆美尔(德国)
6、空军元帅——戈林(德国)
英国人擅长原创,德国人擅长后来居上。坦克、航空母舰和坦克奇袭等都是英国人的原创,但是德国人的福克式飞机、双机编队、殷麦曼翻转和闪电战让英国人吃了不少苦头。
英国人擅长武器的创新,德国人擅长战术的创新。坦克和航空母舰都是英国人的原创,双机编队、殷麦曼翻转和古特尔战术则是德国人的原创。
英法擅长后发制人,德国擅长先发制人。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先发制人,在战争初期锐不可挡。英法后发制人,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希特勒的奋斗
1889年,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和德国边境的小镇布劳瑙。希特勒曾经想成为一名画家,一度在维也纳街头流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是德国巴伐利亚后备步兵第十六团的一名下士。
1919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参加了成员还不到100人的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在“德国工人党”前面加上了“国家社会主义”,变成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这让不少人误认为希特勒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纳粹党的社会主义口号,只是希特勒争取底层民众、骗取工人选票和最终夺取政权的一种手段。
凭借富有煽动性的演讲和强硬的政治手腕,希特勒很快就成为了纳粹党领袖。希特勒大肆抨击《凡尔赛和约》,又赢得了众多支持。后来,希特勒获得了曾经任德军参谋长的鲁登道夫的赏识。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共同策划了“啤酒馆政变”。但是,希特勒武装夺取政权、撕毁《凡尔赛和约》、重新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政权失败了。政权失败后,鲁登道夫被指控犯有叛国罪,希特勒则被判处五年监禁,关押在慕尼黑城外的兰斯堡要塞。在政府高层纳粹同情者的斡旋下,鲁登道夫被无罪释放,希特勒的刑期减到了九个月。希特勒利用狱中的这段时间口述他的政治宣言《我的奋斗》。后来,“啤酒馆政变”、九个月的刑期和《我的奋斗》成为希特勒的政治资本。
1926年,希特勒决定放弃武装暴乱夺取政权的策略。希特勒决定通过议会斗争,使纳粹党成为执政党,进而统治德国。
1928年5月,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只赢得81万张选票,12个席位,是位居第九的最小党。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价暴跌,脆弱的德国经济遭受了惨重的打击。在经济危机期间,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6%,农业生产下降了30%。德国经济几乎陷于停顿,全国6600万人中有一半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线上。这一切,给希特勒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转机。
1930年,德国国会大选。选举中充斥着冲锋队与左翼政党之间的暴力冲突。但纳粹党和左翼政党所取得的票数都不足以组建新政府。
1932年,希特勒参加了总统大选,并且获得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票数。从1925年以来连任了两届总统的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获得了近三分之二的票数,再次连任总统。在国会大选中,纳粹党成了最大党。
1933年1月30日,冯·兴登堡劝服希特勒出任总理。但是,纳粹党在内阁成员中只有两个名额。
1933年2月1日,希特勒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1933年2月,国会大厦发生火灾。希特勒趁机指控左翼政党是大火的幕后策划者,并说服兴登堡对他们进行政治限制。希特勒以国会大火为由逮捕了左翼政党代表。随后,其他政党也被逐一禁止活动。
1933年,希特勒决心重建德国的武装力量。希特勒首先组建了“国家秘密警察处”即“盖世太保”。希特勒大肆扩张军队,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不久,希特勒建立了三个装甲师。
为了吸取一战的教训,德国的治军理念发生了变化:每一名士兵都经过精心挑选,并接受可以承担比自身军衔高两级的士官或者军官的工作训练;所有士兵都必须向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这确立了军方在国防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为军队的迅速扩张搭好了平台。
希特勒还大力支持成立滑翔俱乐部,德国由此掀起了飞行热。滑翔俱乐部有助于渗透发展空军的理念。同时,德国在苏联秘密训练军事飞行员,还可以利用苏联的装备研究军用飞机的设计。接下来,希特勒命令秘密筹建了德国纳粹空军,并任命他的忠实追随者赫尔曼·戈林负责空军事务。
1934年6月,在海因里希·希姆莱和党卫军的协助下,希特勒迅速逮捕并处决了冲锋队的高层领导人。因为,希特勒认为冲锋队应该是一支政治力量而不是军事力量。而冲锋队参谋长罗姆认为应该以冲锋队为基础组织一支军队,并由罗姆亲自领导。希特勒对罗姆的实际动机产生了怀疑,最终决定血洗冲锋队。此后,党卫队成了将纳粹种族主义转化为行动准则的独立机构。这个比冲锋队更加傲慢的杀手精英团体,渗透到德国的党、政、军各个领域,参与国内外的各种血腥镇压活动,成为了纳粹党统治的重要支柱。
1934年8月,冯·兴登堡辞世,对纳粹党的最后束缚被彻底解除。希特勒继任德国总统,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职务于一身,所有人尊称他为“元首”。至此,希特勒完成了对德国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
希特勒以典型的政客手法提出了纳粹党的25点纲领,这个纲领无所不包,几乎能满足每个人的任何一项要求。希特勒思想的中心就是血与土,就是狂热的种族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这不仅吸引了陆军以及工业巨头,即使对生活在战败国阴影笼罩下的普通公民,也有巨大的欺骗性和诱惑力。
1933年10月19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议,同意德国把水面舰艇的数量限制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规模的三分之一内,而潜艇力量则与英国相当。
20世纪30年代中期,希特勒表面上呼吁和平,成功地扰乱了对手的视听,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其采取了绥靖政策,错误地认为纳粹的野心尚在控制之中。
1936年10月,希特勒与意大利签定了“轴心协定”。
1936年11月,希特勒与日本签定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形成。
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闪击法国,在六个星期内打垮了英法联军。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袭苏联。
1942年,希特勒输掉斯大林格勒战役,从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1944年,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
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埃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妻。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了国会大厦。
1945年4月30日柏林时间下午2点30分,在总理府的地下室内,希特勒开枪自杀,埃娃·布劳恩服毒自杀,随后两人的尸体在花园里浇上汽油火化。
辉煌与罪恶
1939年9月之前希特勒是辉煌的。他在14年内把一个不到100人的小党发展成德国第一大党。他通过44年的不懈奋斗,当上德国总理,一年后又成为元首,完成了对德国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他重建德国的武装力量,振兴德国经济,让德国重新崛起,在军事和经济上再次位居世界前列。他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扩大了德意志帝国的版图。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9月意外死亡,无疑他将以伟人的身份载入世界史。因为,德国的强大是人类的光荣,而绝非耻辱。
1939年9月之后希特勒是罪恶的。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文明遭受重创。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类文明遭受了重创。为什么人们不说威廉二世是魔鬼呢?因为威廉二世没有迫害犹太人,而希特勒杀掉了世界上一半的犹太人。如果希特勒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等是国家利益矛盾冲突使然的话,那么残酷迫害犹太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罪恶。
战争罪可以认为是战败的代价,但大屠杀则是不可辩驳的滔天罪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墨索里尼的野心
1883年,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乡村的一个铁匠家庭。
1910年,墨索里尼流亡瑞士并加入当地社会民主党,因为参加工人运动遭到瑞士政府的驱逐。
1914年,墨索里尼组织了“革命法西斯党”,极力鼓吹战争。意大利法西斯党也像德国的纳粹一样,最初由游民和退伍军人组成,是一个人数少、力量小、影响并不大的半军事性恐怖组织。为了壮大法西斯势力,墨索里尼几乎不择手段,采取了既讨好贵族、又讨好平民、左右逢源的政策。
一战期间,墨索里尼大肆鼓吹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被社会民主党开除。意大利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并成为了战胜国,但战争给意大利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深重的灾难。虽然意大利是战胜国,但是除占领了意大利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边境的扎拉以外,意大利别无所获。殖民地的划分也与意大利的希望相违背。意大利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外交却完全失败了。愤怒之火和不满情绪在军界、法西斯党员和狂热的扩张主义分子中燃烧着、蔓延着。
1919年,墨索里尼将“革命法西斯党”改组为“战斗法西斯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9年9月,极端民族主义诗人邓南遮在法西斯党的支持下,决心占领阜姆。邓南遮占领阜姆15个月后,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又被迫撤出。
1919年11月,国会大选中法西斯党员竟然没有一个候选人当选为议员,墨索里尼得票不到4000张。
1920年5月,法西斯党在米兰召开代表大会,决定将暴力手段作为这个党派的行动方针。在恐吓以及棍棒的威胁下,不少人屈服了,法西斯党的选票数量也随之大大增加,不仅在米兰占有明显优势,而且在波伦亚、弗利也获得了很大支持。
1921年,法西斯党获得了17万8千张选票,赢得了国会535个席位中的35席。不久,法西斯党就拥有了15万党员。
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将“战斗法西斯党”改名为“国家法西斯党”,自任“领袖”。很快他又将全体法西斯党员组成了法西斯战斗队,使其成为纯粹的准军事性组织。在法西斯党暴力面前,软弱的意大利政府,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1922年,刚组建不久的法克达政府也摇摇欲坠。接下来,已经武装起来的法西斯党,更加令人恐怖,他们等待着每一个机会,准备夺取国家政权。墨索里尼公开表示:“不是罗马把政府拱手让出来,就是我们向罗马进军,把政府夺过来”。
1922年10月27日,墨索里尼下令向罗马进军,得到了王室支持。两天之后,国王维克多·埃马纽尔派人到米兰邀请墨索里尼立即到罗马出任首相。不久,墨索里尼突然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废除议会制,最终在意大利建立起恐怖主义控制下的专政,他本人则成为了意大利的独裁者。
墨索里尼梦想着去建立一个新的罗马帝国,因此意大利需要大量的士兵。他号召人们结婚生育,政府用金钱鼓励人们这样做。男孩子从童年开始,法西斯就一直向他们灌输着意大利的命运以及战争的美妙。每一个男孩子都必须佩带刺刀,到30年代中期,墨索里尼吹嘘说:“意大利已经拥有800万把刺刀”。
墨索里尼上台之后扮演了一个无私领袖的角色,他创造就业机会,把湖滩沼泽改良成农场,开展公共设施建设,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南方的黑手党被镇压,意大利成立了强有力的政府。然而,墨索里尼想把意大利变成一个疆域更大的国家。
1935年10月初,意大利军队从非洲最东端的意属索马里,入侵阿比西尼亚(即埃塞阿比亚)。墨索里尼把这场战争看作是对国民献身精神的检验,妇女们顺从地卖掉了她们的戒指和其它首饰,用来换取钢铁和炸弹。尽管意大利军队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