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了军长一吼; 崔建功这会儿也在发狠。
刚从兵团赶回来的聂济峰政委告诉他; 上边已经说啦; 就是把
第四十五师全打光; 也不能往后退一步。只要把美步兵第七师和
韩军第二师给打垮了; 范佛里特就没咒念了。
这个道理不说崔建功也明白。
这两个高地太重要了。
“例如我这个身高是五圣山; 从右边延伸出去的那条山梁就能
直通597。9 高地( 他举着右拳比拟着主峰阵地) ; 这胳膊弯就是‘ 零
号’阵地; 左手从山梁上延伸出去的拳头就是537。7 高地了。它的
南边由敌人据守着; 是双方都无法构筑工事的青石山; 战士们叫蛤
蟆嘴。因为它活像一只张口望天的蛤蟆。假如上甘岭这两个高地
被占领; 敌人就能直取五圣山; 山背后3 公里的平川就无坚可守;
1037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我们就会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崔建功自己就常这样解释上甘岭这两个高地的态势和重要
性。
当然不能让这两个山头从自己手中丢掉。
“打吧; 反正老子手中还有点本钱; 够范佛里特啃一气的。第
四十五师打剩一个营; 我当营长; 打剩一个连; 我就当连长。”
崔建功对参加师作战会议的下属们说。
“ 师长; 没问题; 咱第四十五师没孬种; 我给你当班长!”
“ 拼到底; 反正咱过了鸭绿江就没打回头的主意。”
“ 咱们今晚就把阵地夺回来!”
??
大家纷纷发狠。
但崔建功和聂济峰反复考虑; 还是决定18 日当天暂不反击;
全力作好准备工作; 整顿好建制; 屯集好弹药; 将仅有的6 个连队
投入战斗; 于19 日晚7 时发起决定性反击; 夺回阵地。
会散了; 崔建功仍然在作战室的沙盘前默默地抽烟。
作战科长宋新安知道: 师长是在为部队如何在密集炮火下运
动到攻击出发位置而焦虑; 前几次反击; 突击部队在通过千米之遥
的封锁区时; 都付出了很大伤亡。而现在这6 个连队已经是看家
本钱了; 要是伤亡在路上; 那本赔大了不说; 反击也得泡汤。
宋新安为这个问题已经绞尽脑汁折腾了好几天了。
他和第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在策划反击注字洞南山时; 就嘀
咕过一星期前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反击391 高地招法; 那天; 第
八十七团将400 多人潜伏到敌人阵地前; 黄昏后突然发起冲击; 从
而缩短了冲击距离; 减少了伤亡; 反击也获得成功。
他们当时就准备在攻击注字洞南山时如法炮制。
现在; 反击注字洞南山的计划虽然取消了。但为什么不能由
此及彼地设想把反击分队“潜伏”于前沿的坑道中; 从坑道中发起
反击呢?
1038
开
国
第
一
战
宋新安刚跟崔建功道出这个想法; 肩膀上就挨了重重地一击:
“ 好小子! 好主意! 就这么办!”
18 日夜; 第四十五师反击部队陆续隐蔽进入两个高地的坑道。
第一三四团第八连在运动过程中遇上了麻烦。
这个第八连是个红军连队; 原来是黄麻起义时的一支赤卫队;
后来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警卫营第三连。在历次革命战争
中; 都曾屡建功勋; 入朝后第五次战役沙五郎峙战斗中; 半小时内
连续攻下7 个山头; 被第十五军授予“ 出国作战第一功”的锦旗。
在后来朴达峰阻击战中; 该连第七班班长柴云振率领13 个人; 7 分
钟击退敌人一个营; 顺势占领7 个山头。荣立特等战功; 被授予
“ 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八连连史资料中有这样的文字:
八连有史以来; 都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 从来没打
过败仗; 也未丢失过阵地; 是一个打不垮拉不烂的连队。
第八连连长李保成是1946 年的老兵; 淮海大战时就是尖刀排
长; 入朝前曾被选送到军校学习; 回来后本来被分配到军警卫连当
连长; 可他嫌警卫连没仗打; 死磨活缠还是回到了第八连。
上甘岭打响后; 崔建功就一直把这个连队牢牢地抓在自己手
里。说实话; 要不是仗打到这份上已经万分危急; 崔建功是舍不得
把他们放出手的。
结果一放出手就遇上了麻烦; 差点把个英雄连给葬送了。
向导找不着坑道口了。
李保成在出发前准备得很充分; 他和政治指导员王士根把出
发地到597。9 高地之间1500 距离上的地形、运动路线、敌人炮火、
照明弹发射规律摸了个透; 并先派出一个班将运动必经之路上敌
人的7 个地堡给掀了。
连队很顺当就上了阵地; 没有伤亡。
1039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可上了高地却找不到坑道口了。
向导是第七连的一个小通讯员; 已经在高地上坚守了好几天
了; 原来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不曾想就在他返回为第八连带
队的这一天内; 敌人的炮火已经把阵地炸得面目全非; 竟使他找不
到坑道口了。让百把人的连队在阵地上摸来摸去
还是个半大孩子的通讯员急得要哭。
李保成赶紧诓道:“别急; 慢慢找!”
话是这么说; 可李保成心里却直冒火; 这太玄啦; 敌人要多来
几颗照明弹; 这百十来号人非得全放躺在这儿不可; 还怎么打反击
呀?
说啥来啥; 刚想到这儿敌人就打炮了。
李保成连滚几下; 想滚进一个弹坑躲躲炮。
谁知刚一进坑身体却往下坠; 接着两条腿被人按住。
李保成头皮一麻: 该不会让敌人抓俘虏吧?
正往起挣; 却听下面传来“逮住一个; 逮住一个”的喊声。
李保成放下心来; 这是自己人:
“ 快松手; 快松手; 我是八连的!”
这正是八连要进入的1 号坑道。
李保成赶紧让跟着进来的八班长崔含弼去把部队带回来。
崔含弼钻出洞口一看; 全连百十来号人东一堆西一堆全乱了
套; 第七班迷迷糊糊越过坑道口往敌人那边爬。急得崔含弼又是
晃帽子又扔石子; 才把他们招呼回头进了坑道。
崔含弼往返20 多次; 才把大家都带进了坑道。
这阵地上的美国兵也够可以的了; 上百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活动了6 个多小时; 楞没被发现。
美国兵在这方面确实低能。
好多年后; 李保成一提起那晚上的事儿都还说玄。
19 日17 时; 第四十五师倾尽全力的反击开始了。
这次第十五军集中了配属的19 个炮兵连的46 门山、野、榴炮
1040
开
国
第
一
战
和志司刚调过来的火箭炮兵第二○ 九团两个营24 门19 管“ 喀秋
莎”; 向597。9 高地和537。7 高地北山进行了猛烈的火力突袭。
半个小时后; 炮火按计划向纵深转移。
头天晚上运动进坑道的5 个连队和原来就在抗道中坚守的两
个连队同时从坑道中杀出; 向597。9 高地和537。7 高地北山冲去。
537。7 高地北山很快就得了手; 参加反击的第一三四团第六连
和师侦察连攻势迅猛; 加上北山阵地地势平坦; 仅20 分钟; 就将
537。7 高地北山收复。
597。9 高地却打得异常艰难和惨烈。
担任主攻的第八连刚开始还算顺利。
炮火刚一延伸; 八连就拿下了1 号坑道头上的1 号阵地。
然而在按预定方案进至3 号阵地时; 却被未被炮火摧毁的敌
残存火力点拦住了去路。这个火力点里有好几挺机枪; 子弹又急
又密地呼啸着把第八连前进道路打得尘土飞场。
第八连两次爆破都没有成功。
机枪射手赖发钧在掩护爆破手爆破时也卡了壳; 机枪打不响
了。
他把机枪一扔; 提着两颗手雷就要去爆破。
连长李保成看他已经3 处负伤; 浑身都是血; 便拦住他让他先
下去包扎伤口; 另派别人去爆破。可赖发钧杀得性起根本不听; 乘
李保成跟营里通电话时又冲了出去。在途中又多处负伤; 爬到敌
人火力点前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 便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
尽。
抬起头来的部队刚冲出几步; 一阵密集的弹雨又从9 号阵地
上袭来; 连连打倒了几个战士; 又把第八连压在了地上。
这是9 号阵地上的一个藏在一块大岩石下的火力点; 利用岩
石的遮蔽; 构筑得极其巧妙; 因而躲过了“ 喀秋莎”的死亡之火。现
在一看到成群的中国士兵冲了上来; 一下子疯狂起来; 发出了让老
兵们听着像死神在唱歌的机枪声。
1041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6 挺重机枪; 喷出了6 道死光; 又一次把攻击部队给罩住了。
“ 爆破组; 组织爆破!”
李保成话音还未落; 一个人影已经窜了出去。
他定睛一瞧; 这是连里一个名叫龙世昌的贵州藉战士。
副排长王练才赶紧组织机枪和冲锋枪火力掩护。
眼看着龙世昌接近火力点了; 却又被敌人的炮火给炸倒在地。
龙世昌已经连续爆破了两个地堡; 本来就负了伤。
这次伤腿又被齐膝炸断。
李保成心往下一沉; 心说完了又得重新组织爆破了。
刚想再叫一个上; 却看见龙世昌拖着一条断腿仍然在往前爬。
李保成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兵呀!
这时候龙世昌已经把拉着火的爆破筒塞进了敌人的射击孔。
刚要离开; 美国兵又把它推了出来。
龙世昌拣起爆破筒又往里捅。
美国兵拼命往外推。
身负重伤的龙世昌用尽全身力气用胸部死死地抵住爆破筒。
刚压进去; 爆破筒就炸了??
他和敌人、和那块大岩石一起; 粉身碎骨; 化作灰烬。
这个悲壮的情节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中。
占领了阵地的李保成和八连官兵抹着眼泪找遍了阵地的每一
个角落; 都没有找到这位贵州藉小个子兵的任何一件遗留之物; 哪
怕是一丝布头。
龙世昌什么都没留下。
却留下了一个普通中国士兵流芳百世的故事。
1998 年抗洪斗争的关键时刻; 这个连队来到了抗洪第一线。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抗洪前线视察; 一眼就看到了他们那
面从上甘岭飘扬到了长江大堤的光荣战旗:
“ 上甘岭特功八连”。
“ 哦; 你们是上甘岭下来的部队!”
1042
开
国
第
一
战
站在他们面前; 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宣布:
“ 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几乎在同时; 在高地的另一角也演出了更为悲壮的一幕。
从454。4 东南无名高地冲过来的第一三五团第六连在第一三
四团第八连从坑道里发起冲击的同时; 迅速占领了597。9 高地的
西南山腿; 并奋力向主峰发展进攻。
与第八连一样; 再向前发展时; 也受到了敌人火力的重重拦
阻。
激战大半夜; 才先后占领了6 号、5 号高地。
而这次反击崔建功赋予他们的任务是: 由北向南依次夺取6
号、5 号、4 号、0 号阵地; 与攻击1 号、3 号阵地的第一三五团第八
连在主峰会合。
可刚攻到4 号阵地时; 伤亡惨重的他们再也无力前进了。
情急之下; 跟进指挥的第一三五团第二营参谋长张广生急调
第一三五团第五连第二排投入战斗; 由第六连连长万福来重新组
织进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终于拿下4 号阵地。
当他们冲到0 号阵地前时; 只剩下了16 个人。
而这个时候; 第八连已经占领了主峰。
大半夜过去了; 阵地还没有完全恢复; 眼瞅着就要天亮了; 崔
建功也开始着急上火; 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来询问怎么还没有解
决战斗; 把张广生和万福来急得屁股上像着了火。
其实崔建功就是不催他们; 他们也明白; 现在离天亮还有个把
小时; 如果到天亮还拿不下阵地; 天亮后敌人炮火和航空火力袭
来; 伤亡将更大; 到手的阵地也保不住。
张广生和万福来一合计; 决定将剩余人员编为3 个爆破组; 进
行连续爆破。
3 个爆破组前仆后继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去; 又一个接一个被几
个火力点喷出的炽烈的死亡之火罩住; 一个也没有靠上去。
1043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时间一分一秒地靠近了黎明; 情况万分危急。
急了眼的万福来一挽袖子就要和政治指导员冯玉庆亲自上
去。
这时跟在后面的通讯员黄继光爬着挤了上来:
“ 参谋长; 有我们在; 连长指导员怎么能上; 我们上!”
黄继光后面跟着的第六连通讯员肖登良、吴三羊也大声说:
“ 参谋长; 连长; 我们和黄继光一起上!”
这是几个四川省中江县的土改翻身农民; 穿上军装刚一年。
都是十八九二十岁的豆蔻年华; 平常都挺机灵挺讨人喜欢。
说实在的; 让这些小鬼参加这样残酷的战斗; 张广生和万福来
的确于心不忍; 但现在仗打到这份上也是没有办法了。张广生当
即任命黄继光为第六连第六班班长; 带着肖登良、吴三羊继续执行
爆破任务。
这是最后一个爆破组了。
第六连政治指导员冯玉庆操起一挺转盘机枪掩护他们。
3 个机灵的小战士交替掩护; 很快掀翻了两个小地堡。
只剩最后一个大地堡了。
吴三羊先上; 牺牲在半道上。
肖登良也负了重伤; 奄奄一息。
看着同一天戴着大红花被乡亲们送到部队的小伙伴们先后倒
在血泊中; 黄继光完全杀红了眼。他将肖登良安顿在一块岩石后
面; 从他手中接过手雷:
“ 登良; 你看着; 我要为你和三羊报仇!”
其实这时黄继光自己已经多处负伤; 左腿已被机枪打断。
他拖着一条断腿仍然在向前爬。
万福来看得清楚; 黄继光爬着爬着身体突然一震。
就像打在万福来自己身上一样; 他也一震:
黄继光又中弹了!
然而; 黄继光又抬起头来向地堡爬去。
1044
开
国
第
一
战
看看只有五六米距离了; 黄继光猛一抬身; 把手雷扔了出去。
轰隆一声; 敌人的机枪哑了。
万福来一挥手; 带着人就要往上冲。
刚站起身来; 机枪又响了起来。
原来手雷只把地堡崩掉一个角; 敌人的机枪换了一个位置; 仍
然疯狂地吐着火舌。
这时黄继光又抬起头来; 奋力向前爬去。
张广生和万福来都很吃惊; 黄继光手边已经没有称手的武器
了; 他这是要干什么?
黄继光利用敌人机枪的射击死角; 扶着地堡炸塌的沙袋艰难
地支起身子; 向张广生和万福来喊了句什么话。
枪炮声太响; 听不清楚。
但万福来突然明白了: 黄继光这是要用身体堵枪眼!
前不久部队放映苏联电影《普通一兵》; 黄继光就对影片主人
公马特洛索夫舍身堵枪眼的英勇行为非常仰慕; 那时他就对万福
来说:
“ 一旦需要; 我就是马特洛索夫!”
黄继光年龄虽小; 却经历过悲凉人生: 解放前因为打死过地主
一条狗; 曾经受到过背狗游乡的屈辱; 解放后; 特别是走进了这支
革命部队; 才活得像个人样。
这样的人; 是一切想跟新中国动手动脚的外国鬼子的天敌。
黄继光艰难而缓慢地向机枪射孔移过去。
然后猛然一跃。
机枪炽热的火舌被遮断了。
在照明弹的光亮照射之下; 黄继光大张着双臂伏在地堡上。
作为这几个指挥员中后来惟一的幸存者; 万福来永远记住了
这个凝固了场景
———大张着双臂的黄继光像一只展翅的大鹏; 走向涅??。
短暂的沉寂。
1045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交战双方都被这个场面惊呆了。
“ 冲击———前进; 为———黄———继———光———报———仇!”
端着转盘机枪的政治指导员冯玉庆最先跳起来; 放开嘶哑的
喉咙哭喊着直着身子往前猛扑; 机枪不住点地狂扫。
“ 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啊!”
几乎同时; 张广生和万福来也高举着手枪跳了起来。
剩下的几个战士也跳了起来冲了上去。
地堡里的美国兵被悉数击毙。
这个时候; 也没有人想留活的。
第八连和第六连在主峰会合。
3 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597。9 高地表面阵地被全部夺回。
政治指导员冯玉庆紧紧抱着黄继光的遗体; 哭成了泪人。
冲上阵地的官兵们围在黄继光的遗体旁脱下军帽。
泪雨滂沱!
他们发现; 这个20 岁的小战士是在负伤7 处后完成这个英雄
壮举的。他的前胸; 是蜂窝状的一片焦糊; 后背脊被子弹打断; 肉
被带了出来; 现出了一个海碗状的大窟窿。
只有一根脊骨是完整的。
一根不屈的脊梁。
除了遗体; 黄继光什么也没有留下。
来自四川农村的他连张照片都没有; 我们现在在中国人民革
命军事博物馆看到的黄继光画像; 是根据英雄母亲邓芳芝老人描
绘而由画家画出来的。就连他的名字是哪几个汉字; 也是经过多
方考证才被确认的。
1953 年4 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这位青年英雄以“ 特级
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并追授特等战功。同年6 月; 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也发布政令; 授予他“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英雄”称号; 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根据他的生前志愿; 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
1046
开
国
第
一
战
党正式党员。英雄的家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