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他的生前志愿; 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
1046
开
国
第
一
战
党正式党员。英雄的家乡四川省人民政府也作出决定; 将英雄的
故乡中江县石马乡命名为“ 继光乡”。
这个普通一兵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
直到现在; 你随便问一个背着书包的红领巾; 他都会一边撸着
鼻涕一边稚声嫩气地告诉你:
“ 黄继光叔叔是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英雄!”
1954 年;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接见了参加第二次全国妇女代
表大会的邓芳芝老人; 邓芳芝紧握着人民领袖的手说:
“ 继光是你培养的好战士。”
“ 是你养育的好儿子!”毛泽东肃然回答这位英雄母亲:
“ 也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几天后; 张广生参谋长和冯玉庆指导员也分别在战斗中牺牲。
他们和龙世昌一样; 都没有留下遗体。
这几个指挥员中; 只有第一三五团第六连连长万福来是站着
走下阵地的。而且他也带着战伤———一枚两寸来长的弹片嵌进了
他的嘴; 下阵地时满嘴是血; 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后来; 留下了一道露风露齿的豁口。
直到今天; 万福来老人还用这张露风露齿的豁嘴向人们叙说
着那场悲壮的战斗; 叙说着自己那位忠勇的士兵; 英雄的战友。
直到今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空降军第一三五团第六连
第六班还保留着老班长黄继光的铺位———尽管他只当了不到半个
小时的班长。
第六班的战士们每天都轮流为他们的老班长细心地整理内
务。
就像他还活着一样。
他确实活着!
第一三五团第六连每天点名的时候; 第一个名字就是:
“ 黄继光!”
听到这个名字时; 全连官兵脚跟“哗”的一靠; 大声应答:
1047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 到!”
就像滚过一阵雷。
———他们都是黄继光。
在1998 年长江抗洪期间; 笔者从电视屏幕上看见他们出现在
洪湖、九江的大堤上。
那是一面旗帜:
“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
在这面旗帜下嗷叫奔跑的; 是一群满身泥水光着脊梁的男儿。
———他们都是黄继光。
笔者当时非常骄傲地大声对周围的人断言:
“ 洪湖、九江; 从此无忧!”
然而; 在1952 年10 月19 日的上甘岭战区; 这场战事并没有像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就在红旗插上山头的那时那刻胜利结
束。
敌人的劲头并没有被崔建功这拼尽全力的一巴掌煽将下来。
他还是低估了范佛里特这个老行伍。
20 日凌晨5 时; 第四十五师将597。9 高地12 个阵地悉数夺回
不过一个多小时; 30 架B … 29 轰炸机铺天盖地地扑向上甘岭前的
这两个小山包; 又是一次地毯式狂轰滥炸。
紧接着就是16 个炮兵营近300 门大炮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猛
轰。
这一次; 冲上山头的部队连构筑工事的时间都没有争取到。
美步兵第七师第十七团和韩军第十七团部队数百名士兵又向
潮水一般地冲来; 与第四十五师守备分队来来回回地杀成一团。
两个高地在累计打退“联合国军”40 多次冲锋后; 因伤亡过大; 无法
补充; 开始失去后劲; 渐成招架之势。
战至黄昏; 除597。9 高地西北山梁的4 个阵地外; 其余阵地再
次沦入“ 联合国军”之手。
守备分队再次被迫退守坑道。
1048
开
国
第
一
战
范佛里特再次得势得手。
冲上阵地的美韩军官兵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这也难怪; 因为这在他们看来; 是一场苦役的解脱。
真的解脱了吗?
第四十五师官兵们看着美韩官兵在山上欢呼; 气得咬牙切齿。
美国佬骑在咱脖子上拉屎啦!
气归气; 但这会儿崔建功确实有点没脾气了。
他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实施这种规模的反击了。
他的手中; 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营了。
从14 日开始作战; 敌人白天进攻; 表面阵地部分或全部失守7
次; 第四十五师组织夜间反击亦有7 次; 其中3 次全部恢复阵地; 4
次局部恢复阵地。第四十五师投入了能够机动出来的21 个步兵
连; 这21 个连队全部消耗在这两个不足4 平方公里的高地上。上
阵地时; 这些连队少则140 余人; 多则210 多人; 到了20 日; 能够站
着的人数却只有这样一些不太准确的粗略数据:
第一三三团: 除第四连、第六连外; 其余7 个连队全部投入战
斗; 大都伤亡过半; 其中第一连、第三连、第九连仅剩16 人。
第一三四团: 第一连、第二连、第三连至17 日全部加起来就只
剩30 余人; 后第一连、第三连各补充110 人; 第四连剩下19 人; 第
五连除连长、政治指导员外; 一个人也没剩下; 第六连至20 日剩下
8 人; 第七连一个也没剩下; 第八连剩16 人; 后补入145 人; 第九连
一个也没剩下。
第一三五团: 战至19 日; 第一营全营只剩下70 余人; 后补入
75 人; 第四连伤亡过半; 第五连剩20 人; 后补入60 人; 第六连剩30
余人; 第七连剩11 人; 第八连剩20 余人; 后补入60 余人; 第九连剩
30 余人。
各营机炮连战斗时配属各连; 伤亡不详。
??
全师累计伤亡数字是3200 余人。
1049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这个数字意味着第四十五师大部分步兵连队已消耗殆尽。
仅仅7 天; 在两个不足4 平方公里的小山包上; 竟差不多拼光
了一个满员步兵师! 这个情况; 从第三兵团司令部; 到志愿军总
部; 都结结实实地感到了震惊。
“ 联合国军”的伤亡也很惊人。
从14 日至20 日; 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累计投入7 个步
兵团共17 个步兵营; 其中美步兵第七师除一个步兵营未动用外;
先后投入8 个步兵营; 而且全部都补充过2 至3 次; 韩军第二师也
先后投入4 个团。
有一个美国随军记者报道; 一个美军连队在点名时; 下面答到
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一位被志愿军俘虏的韩军第十七团士兵说:
“ 我们火力连上去接防时; 听说换的是美军一个连; 可我们看
见从阵地上下来的不到30 个人; 只背了5 枝枪。一半人没有帽子;
蓬头散发; 满身是泥; 简直不像个人样; 其中4 个人抬着具尸体。
一发炮弹落下来; 在老远的地方爆炸了; 可他们扔下担架就没命地
跑。”
“ 联合国军”两个师的累计伤亡已达7000 余人。
然而; 由于“联合国军”在绝对制空权保障下的良好的机动能
力; 由于韩国军队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预备兵员动员体制; 其后
备兵员补充非常及时迅速; 致使崔建功竭尽全师力量想奠定胜局
的“最后一击”虽然予当面之敌以重大杀伤; 却没有实现“ 把敌人打
下去”的预期目的。
这时的“ 联合国军”———尤其是韩军; 已远非战争初期可比。
此后; 崔建功只能以连排规模的小型反击与敌人周旋了。
第四十五师; 已成强弩之末。
上甘岭; 注定还要在血与火中再经几度沐浴。
1050
开
国
第
一
战
第四十四章
泡开蘑菇 崔建功退入坑道
当了炮灰 丁一权坐上火山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 产生
于“ 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部队打得很苦; 但是很顽强!”
两眼充满血丝的崔建功师长对赶到第四十五师前指的周发田
副军长和张蕴钰参谋长汇报战况;“ 一个连队下来只剩几个人; 他
们还向你请战! 你问他们伤亡多少; 他们总是说‘ 首长; 你下命令
吧! 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这是事实; 这几天; 一两个人坚守阵地把成连成排的敌人打下
去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就是崔建功自己; 也是7 天7 夜没离
开过作战室。昨天部队反击成功; 刚出坑道放松一下; 就差一点晕
厥过去; 现在连上厕所都得有人扶。
问题是现在要给一个阵地凑齐一两个人也不容易了。
作战科长宋新安也算是三八式的老兵了; 但一向军首长汇报
到具体战况时也不由地声泪俱下:
“阵地表面已经没有工事了; 每天敌人都要打十几甚至几十万
发炮弹; 同志们只能从一个弹坑跃到另一个弹坑; 利用炮弹的自然
散布规律来躲避炮弹。炮弹密集了; 这些老经验也不管用了。有
些同志上了阵地; 一排炮弹打来; 负了轻伤; 再来一排炮弹; 又变成
了重伤; 再来一排炮; 就??就牺牲在阵地上了!”
宋新安说不下去了。
周发田、张蕴钰面色铁青; 心里却翻江倒海; 痛惜不已。
1051
第四十四章
泡开蘑菇
崔建功退入坑道
当了炮灰
丁一权坐上火山
都是自己的兵; 昨天还活蹦乱跳; 今天却长眠九泉; 能不痛心?
然而他们是上级首长; 不能跟着哭。
“ 咱们第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 而且现在也不是哭的时候。
大家不能只看到伤亡; 要看到伤亡的意义; 不能只看到我们的伤
亡; 还要看到敌人的伤亡。”张蕴钰参谋长既是安慰又是提醒。
“你们是指挥员; 参谋人员; 在战场上不能老讲这些。老听这
些; 这仗还怎么打?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仗打下去!”
周发田副军长也红着眼对大家说。
冷静下来; 大家开始反思指挥上的失误。
“我们太急躁了; 总想一巴掌把敌人煽下去; 兵力也使用过
多。”
崔建功检讨说。
“ 也不全怪你们; 我们军里对长期作战的准备也不足; 彭总在
总结第五次战役时就说过; 战场工作的失误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失
误; 这是要以战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我们不能让这么好
的战士白白牺牲; 就要是牺牲也要牺牲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我看
我们现在不光要跟敌人‘ 斗志’; 还要‘斗法’!”张蕴钰对大家说。
崔建功很佩服这位学识渊博的参谋长; 淮海大战会攻黄维兵
团的关键时刻; 就是这位参谋长概括总结了战士们创造出来的经
验; 提出“以沟对沟”的对壕作业战术; 不仅大大减少了部队的伤
亡; 而且保证了部队隐蔽接敌; 发起突然攻击; 一举拿下黄维兵团
的前沿阵地小张庄; 曾得到了刘陈邓首长的表扬。
想到这里崔建功头脑中突然掠过一道闪电:
那会儿能用对壕作业; 现在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坑道呢?
“ 和范佛里特打炮战拼消耗; 这仗咱们打不起哟!”
说来可能有人不信; 在这7 天7 夜里; 道德洞第十五军军前指
的秦基伟压根儿就没睡过一秒钟; 守在电话机旁; 神经高度紧张。
心里随着前线报来的战况翻来覆去的折跟斗; 一会前边报来的上
去了; 心中当然一喜; 一会又报来被敌人反下来了; 心又往下一沉。
1052
开
国
第
一
战
彻夜不眠; 一直在思考: 这回美国鬼子真跟咱玩开了“ 人海战
术”; 这个仗该怎么打? 有没有什么既能多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又
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有生力量的办法呢?
21 日上午; 从第四十五师前指返回的周发田、张蕴钰也提到了
第四十五师伤亡惨重难以再进行拉锯反击的情况。大家都认为:
现在把敌人从表面阵地反下去易; 要坚守住表面阵地却很难。敌
人炮火这样猛烈; 成连成营羊群式的连续进攻; 后续部队又不断地
向前运动; 很显然是下了决心花了血本的; 不能幻想一两个反击就
能把敌人给打趴下。
小山头上打大仗; 现在这场战斗已经发展成战役规模了。
“军长; 部队在反击运动中伤亡太大; 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
我看最好的办法还是暂时转入坑道斗争。这样可以避敌所长; 又
可扬我之长。白天钻洞; 晚上打仗; 以小分队袭击占我表面阵地的
敌人; 消耗与疲惫敌人; 创造条件实施决定性反击; 收复表面阵
地。”
张蕴钰说出了在心中熟筹的想法。
“ 我和谷政委也是这个考虑; 大家看呢?”
秦基伟刚跟从国内赶回来的军政治委员谷景生商量过。
大家都同意由反复争夺转入坑道斗争; 并决定形成详尽方案
由张蕴钰连夜赶住第三兵团向王近山副司令员汇报。
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参谋长王蕴
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一起听取了张蕴钰的汇报; 当即拍板:
“ 转入坑道斗争; 积蓄力量; 准备决定性反击。”
张蕴钰被指定前往德山岘负责统一指挥。
而且; 王近山、杜义德手里已攥住了另一张王牌。
———曾绍山的第十二军。
实际上; 适时转入坑道斗争; 很难说是哪一位哪一级指挥员个
人的“发明权”; 而是得益于他们长期而复杂的战争阅历———他们
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敌后抗战。各种各样因时因地因敌而制
1053
第四十四章
泡开蘑菇
崔建功退入坑道
当了炮灰
丁一权坐上火山
宜的战争形式及其相互间的适时转换; 相对于对手来说; 他们要熟
悉和得心应手得多得多。几乎就是第十五军和第四十五师首长在
考虑转入坑道斗争的同时; 从王近山、杜义德等兵团首长; 到志司
邓华、杨得志、王政柱等志司领导; 都对转入坑道斗争; 进行了谋划
与讨论; 达成了共识; 因而迅速地形成了决心。
此时; 第十二军正在向第六十七军交接防务。
在担任金城前线防务时; 第十二军已划归第二十兵团指挥; 现
在完成任务; 正奉命撤出阵地前往谷山休整。部队正在准备; 副军
长李德生就接到军长曾绍山通知; 让他和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
团长李长生、政治委员张士诚一起; 到军部受领任务。
任务是撤销休整; 转向上甘岭方向作战。
不愧是主力; 二话没说; 这支久战的劲旅立刻重新调整状态;
进入作战准备。李长生、张士诚当即率第九十一团部分营连排干
部提前出发; 奔向上甘岭。
21 日早晨; 邓华代司令员也打电话给秦基伟传达志司决定:
通令嘉奖坚守五圣山的第四十五师;
给第四十五师补充1200 名新兵;
为配合第十五军上甘岭方向的作战; 原定10 月22 日
结束的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将延至10 月31 日。
了解当前战况后; 邓华问道:
“ 你们有什么考虑?”
“ 我们准备暂时转入坑道、以小分队活动与敌人周旋; 同时调
整部署; 整补部队; 囤积弹药; 研究战术; 准备最后以决定性的反击
彻底解决问题。”
“好; 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和杨副司令都同意。目前敌人
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 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我们歼灭敌
人的良好机会;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 大量消灭敌人; 继续坚持
1054
开
国
第
一
战
下去; 一定能置范佛里特于死地!”
“ 邓司令放心; 有咱第十五军在; 范佛里特他迈不过上甘岭!”
秦基伟那股子英雄气; 倍儿壮!
当日下午; 第十五军司令部正式下达命令:
“597。9 高地和537。7 高地北山守备分队全部退守坑道。”
命令很快传达到第四十五师。
贯彻时却遇到了麻烦。
杀红了眼的部队听说要把拼死命守住的阵地让出来; 全炸了!
“ 这是谁的命令?”
“ 为什么不打啦; 这么多同志白牺牲了?”
“ 咱们不进坑道; 就是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
七嘴八舌; 说什么的都有; 就是不想下去。
听说是军长的命令; 大家才别别扭扭地往坑道撤。
然而进了坑道; 许多人又不愿往里走了; 都站在坑道口嚷嚷着
要冲出去打:
“ 不行; 咱们这样撤进来不明不白; 算什么!”
“ 这他妈的不是要让敌人骑在我们头上拉屎吗?”
“ 咱们还是出去把敌人拼下去吧!”
??
为了阻止杀红了眼的战士们往外冲; 指挥员们不得不站在坑
道口上说服大家。
说是说服; 其实也没什么大道理好讲。
那会儿也没功夫讲什么大道理。
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意思:
“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党和首长绝不会忘记我们的; 服
从上级的命令没错!”
这是典型的“ 理解的要执行; 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因为要“ 说服别人”的人现在很可能还没有说服自己; 即或是
1055
第四十四章
泡开蘑菇
崔建功退入坑道
当了炮灰
丁一权坐上火山
张广生、赵毛臣、王福新这样的营连级的指挥员们也弄不清说不清
上级现在究竟是什么意图; 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完全是凭着一种
高度的信任感———一种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历尽艰险生死与共却
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中的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信托的神圣
情感。
这是一支上下同欲的军队。
中国官兵前脚刚走; 美国兵和韩国兵后脚就紧跟了上来。
两个高地上腾起一片震耳欲聋的英语和朝语欢呼声。
被压在坑道里的战士们气得咬牙切齿。
可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招。
本钱已经被盘剥得差不多了的崔建功也焦头烂额; 茶饭无思。
烟瘾还跟着见长———每天半条“ 大生产”。
说实在话; 崔建功自己现在也不知道这仗打到什么时候是个
头;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