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说凯南等人是真正为美国利益着想且富有真知灼见的。
可惜凯南此时已离开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职位; 变成了
顾得上才问; 顾不上就不问的“顾问”。
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9 月11 日;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的第11 号文件; 而这个文件中最重要的内容; 就是在认定只要苏
联和中国没有干预时; 就应授权麦克阿瑟将军事行动扩展到北朝
鲜; 完成统一朝鲜的使命。
美利坚合众国为此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直到20 多年后; 一个名叫理查德?尼克松的美国人把握着橄
榄枝的手伸过太平洋; 才为这种漫长的支付打上了句号。
出于政客的圆滑心理; 白宫一直含含糊糊地不对朝鲜统一问
题作出明确决定。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现在事到临头; 杜鲁门仍然想耍滑头。
9 月27 日; 杜鲁门授权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布正式
命令:
你的军事目的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达此目的; 授权
你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 包括两栖登陆和空降或地
面行动; ??
但这句斩钉截铁的话的后面; 却带有诸多条件状语从句:
??只要在采取这些行动的时候没有大量的苏联或中国共产
党的部队进入北朝鲜; 没有要进入北朝鲜的声明; 也没有恫吓要对
我们在北朝鲜的军事行动进行抗击的话。
也就是说; 白宫把这个本该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抉择; 交给了
政治判断方面一贯表现弱智而又自命不凡的麦克阿瑟。
不知麦克阿瑟是压根就没看出这是政客们的小算计呢; 还是
看出来了却仍然不以为然。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他一意孤行地让他
手下的“ 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冲进了北朝鲜。
不过; 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还是有一点明确的指示:
“ 出于政策上的需要; 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各道或在沿满洲边
境的地区; 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
对于联合国; 杜鲁门决定避开它; 现在苏联人回到了安理会;
一张否决票可能会使“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合法性丧失殆尽。
他实际上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做法: 在消灭北朝鲜军队统一朝鲜之
前; 避免使三八线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9 月29 日; 那个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兴趣的国
防部长乔治?马歇尔发来一封很重要的电报:
我们希望你认识到: 你在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无论在战术还
是战略上都不受限制。??人们显然不愿意出现必须对越过三八
线进行投票的局面。相反; 人们希望看到你在军事上已证明有必
要这样做。
飘飘然的麦克阿瑟一定从这封信中读出了君临万物的感觉。
就凭这一点; 他日后成为白宫的替罪羊也是其本性使然———
今天不倒霉; 明天也要倒霉。
这也是一种冷峻而公正的历史选择。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拉塞尔?韦格尔在其著作《美国陆军史》中;
曾对此作过一番不无冷静客观的评述:
尽管麦克阿瑟在远东和朝鲜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但
做出把战争扩大到三八线以北的决定却不是他一个人的
事。这项决定是由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国家安全委员
会和总统; 以军事上打败北朝鲜军队为理由共同决定的。
这时联合国大会加入了进来; 这是受到一种思想的诱惑;
即认为如果麦克阿瑟进入北朝鲜; 战争的根源就会消除;
南北朝鲜就能统一。
的确; 真要秋后认真算账; 美利坚合众国的头头脑脑全都没
跑!
问题是; 替罪羊只能有一只。
就有那么怪; 就有人死乞白咧自觉自愿地要当这只替罪羊。
飘飘然的“ 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飘飘然地行事。
10 月1 日; 麦克阿瑟以“ 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广播讲
话; 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他们无条件
投降。
金日成当然不会予以理会。
麦克阿瑟也没有指望他理会。
10 月2 日; 麦克阿瑟下达“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第二号作战命
令”; 命令沃克中将指挥第八集团军从陆地推进; 占领平壤; 阿尔蒙
德少将指挥美第十军在元山实施两栖登陆; 两支部队在平壤———
元山蜂腰部会合; 切断朝鲜人民军退路; 继续北进。
麦克阿瑟称此为“ 绝妙一击”!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中将犟头犟脑地对“ 绝妙一
击”提出了质疑。
“ 把劲头正足的新锐之师第十军从仁川撤出; 重新装船; 在海
上兜个大圈子到元山登陆。而让在釜山被打磨得精疲力竭的第八
集团军担任陆地主攻; 是何道理? 第十军在海上兜圈子的时候; 正
在迅速前进的韩国军队大概已经占领了元山; 很可能将费心劳神
的两栖登陆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玩笑。更严重的是; 此举将分散
联合国军的兵力; 从而让北朝鲜人获得喘息之机。为什么不让第
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合兵一处; 全速向前推进呢?”
麦克阿瑟根本不屑一顾。
他不能容忍沃克染指第十军的指挥权。
———这在正需要集中兵力和争取时间的当口; 实在是很荒谬
的举措。多少年后;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为
此懊悔不已; 认为这可以算得上是美国军事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
大错之一。要知道; 假如此计出自陆军参谋学院的一名少校的话;
那位少校一定会在哄笑声中被赶出课堂。
后来的事实发展确如沃克之所料; 第十军在海上兜完圈子到
达元山; 又排了半个月的水雷; 当他们好容易爬上岸时; 岸上的韩
国军队已经在这里泡了20 多天了。
最重要的是; 在战局的紧要关头; 一支精锐之师却置身事外进
行了近一个月的海上旅游; 从而使“ 联合国军”方面失去了可以迅
速解决北朝鲜主力部队的机会。
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
可是; 在此之前; 除了那个憨头憨脑的“ 兵呆子”沃克外; 很少
有人敢于对一位刚刚创造过奇迹的将军的远见卓识公开质疑。麦
克阿瑟后来的继任者李奇微将军也说; 当时“哪怕他(麦克阿瑟) 建
议由一个营涉水走到元山港; 大概也会有人情愿一试”。
至于本应在麦克阿瑟之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现如今在麦克
阿瑟面前; 就像学校里的小男生在城里的恶霸面前那样怕得发抖。
麦克阿瑟再不会像上次那样; 让华盛顿那帮笨蛋再有对自己
的计划指手画脚品头论足的机会了。他对他的将军们说:“ 诸位将
军;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以后都不要再涉及什么三八线的问题———
没有任何限制; 就像踢足球时可以任意越过球场中线一样; 有本事
你就猛攻对方大门。”
他要再现一次奇迹。
可北京却要把奇迹拿过来给自己用。
10 月1 日; 毛泽东得知韩军第三师部队越过三八线; 局势非常
严峻。在经过了一个十分焦虑的不眠之夜后; 于2 日凌晨2 时向高
岗、邓华发出急电:
㈠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
㈡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 随时准
备出动;
㈢请邓华同志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
电告。
2 日午后3 时; 高岗匆匆飞抵北京后; 毛泽东当即主持召开了
会议; 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与会者先是毛、朱、刘、周、高岗及代总
参谋长聂荣臻; 后来逐渐扩大范围; 各大区负责人和中央党政军负
责人都陆续到会。同时; 紧急电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
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进京赴会。
会前; 毛泽东已和政治局常委们探讨了挂帅人选问题; 毛泽东
说; 原来拟选粟裕; 因粟裕在淮海大战中劳累成疾; 美吕尔氏综合
征发作很厉害; 正在青岛休养。再加上考虑到一旦出兵援朝可能
就不仅是一个东北边防军的问题了; 各个野战军都会有部队参战;
需要一个能孚众望的挂帅人选; 所以又考虑到了林彪。但林彪一
来本身对出兵有不同看法; 二来身体确实也虚弱多病; 故婉拒了毛
泽东的要求。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 出兵援朝万分火急; 既然林彪为难; 我的意见还是请彭老总
出马。”毛泽东向大家征询意见。
“ 对! 还是老彭靠得住!”朱德首先同意。
常委们也一致赞成。
会上; 毛泽东作了开场白; 他说这是个诸葛亮会; 请大家来讨
论出兵援朝问题; 着重摆一摆出兵的不利条件和出兵后会遇到的
困难。
与会者畅所欲言; 摆出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难; 也提出了不少
建设性的意见; 经连日讨论。在毛泽东主持下; 中共中央首次作出
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 并拟定了向斯大林通报的电报。
然而这个决策毕竟是分量太重太重; 就连多次战胜危机的毛
泽东本人也颇费踌躇; 举棋难定; 以至于思虑再三之后; 并未将这
封电报即时发出。而是向斯大林去电列举了出兵的诸多困难和
“ 暂缓出兵”的态度。即将带着一份穷家破业再次走进一场严峻战
争的毛泽东希望由此得到确认的是: 中国人如果下河淌水; 岸上的
“老大哥”; 是不是也会践诺脱鞋? ———中国兵出朝鲜; 苏联会支持
到什么程度?
更重要的; 毛泽东是不愿放过最后一线避免中美交战的机会。
10 月3 日凌晨; 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伽; 请他向
印度总理尼赫鲁报告; 并转告美国和英国政府:
“美国政府正在企图超越三八线; 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
此做的话; 我们不能坐视不顾; 我们要管。”
“第一; 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 以扩大战争; 我们要管; 这是美
国政府造成的严重情况。第二; 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
不但朝鲜战事必须立即停止; 侵朝军队必须撤退; 而且有关国家必
须在联合国内会商和平解决的办法。”
消息立即经过新德里和伦敦; 传到了华盛顿。
这叫言之有预!
周恩来的警告恰恰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命令中
那几个条件从句之一; 按理; 应该引起白宫决策者们的足够重视。
可通常很务实的美国人这回全像吃错了药。
白宫和五角大楼的上上下下都把周恩来的警告视作“恫吓”和
“ 讹诈”。
杜鲁门指示国务院让驻印度大使转告印度政府:“中共的这一
说法在法律和道义上都站不住脚; 是对联合国意愿的藐视。”
像上回说“ 一只手”的大话一样; 麦克阿瑟毫不掩饰他的轻蔑:
“我认为周恩来的声明更多的意义在于实行一种政治恫吓。
中共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 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工业实力。而三八
线没有什么军事意义; 它不过是一条纬度线; 没有什么能阻止联合
国军跨越它。”
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更是一脸的不屑:
“如果中国人打算参加扑克游戏的话; 他们就应该亮出比现在
更多的牌。”
他很有把握地说:
“ 我们不应该对大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恫吓过分惊恐。”
中南海继续讨论参战问题。
10 月4 日下午4 时; 彭德怀奉毛泽东电召; 从西安乘飞机赶回
北京; 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
当他走进颐年堂时; 脑子转的还是大西北开发建设计划。
虽然毛泽东此前曾给他去电谈过集中部队的问题; 虽然戎马
一生的他也非常关注和了解朝鲜的战局; 接到毛泽东电报时也向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打过招呼; 但的确没有想到这次会议会
使他此生第一次迈出国门; 到另一个国度去指挥另一次战争。
不是有林彪吗? 第十三兵团是四野的老部队; 朝鲜又毗邻东
北; 按照指挥关系的惯例; 挂帅者当是那位常胜将军林彪。
会场气氛既凝重又热烈。
各方领导人发言非常踊跃; 意见也相持不下。有的说; 我们准
备不够; 最好能待三、五年经济发展了; 海空军有基础了; 准备充分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了再打; 有的则反驳说我们准备不够; 美国准备也不够; 美国军队
分布全球; 战略重点在欧洲; 与其坐着等美国打进来; 不如打出去。
有的说; 还是加强东北边防; 不要轻易打出去; 国内人民太需要和
平环境了。反驳者则说; 暂缓三五年打这场战争当然好; 但形势的
发展再也不容许我们再等三五年了。同时; 即便我们暂缓三五年;
也不能指望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有根本的改观; 并且三年五
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东西还是要被打烂。晚打烂不如早打烂;
打烂了再建新的。
但不管反对还是支持; 大多数人都对出兵一事都表示了不同
程度的担忧。原被毛泽东属意的挂帅人选林彪; 很明确地表示了
对出兵的反对意见; 要求中央慎重考虑; 稳妥行事。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对出兵持坚定不移地支持态度; 他说
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意见。
———消极地防; 结果是防不胜防;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与其年
复一年地被动防守; 不如坚定信心奋力一搏; 早点打出去; 尽早解
决问题。既然美国决定从台湾、朝鲜和印度支那三个主要方向来
实行对中国大陆的进攻; 我们还是选择朝鲜与其较量为好; 因为朝
鲜北方多山地; 便于遏制美军机械化方面的优势; 也便于我们打运
动战。朝鲜与中国工业基地东北和苏联毗邻; 后方补给也更方便。
这一天; 彭德怀在会上没有发言。
会议结束时; 毛泽东说了一段话:
“ 你们说的都有理由; 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的时刻; 我们站
在旁边看; 不论怎么说; 心里也难过。”
全场默然。
回到北京饭店住处; 彭德怀彻夜不眠。
想到如果听任事态发展; 美国鬼子打到鸭绿江边; 倘若要发动
战争; 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打进来。想到毛主席说的“你们说的都
有理由; 但是别人危急; 我们站在旁边看; 怎样说; 心里也难过。”想
到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的古训; 想到曾和自己一起工作战斗过的朝
鲜战友武亭; ??
他一夜未眠; 头脑却更加清哳; 精神也更加振奋。
因为第一天会上彭德怀未发言; 毛泽东不知道这位已内定的
挂帅人选对出兵是持什么态度。于是在次日上午开会前; 委托邓
小平将彭德怀从北京饭店接到中南海先个别交换意见。
“老彭; ”毛泽东从卷宗里取出一份电报递给彭德怀;“根据朝
鲜来的情报; 美军和南朝鲜军还在大批越过三八线。形势危急呀;
我们的总理虽然多次发出警告; 但人家当成耳旁风; 他们仗着飞机
大炮; 还有那个原子弹; 欺人太甚啊! 政治局今天下午还要继续开
会。昨天你没有来得及发言; 可大家谈的你都听到了吧? 大家摆
的都是实际困难; 但是我们还有没有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呢? 不
知你彭老总是怎么考虑的?”
“主席; 昨天晚上我几乎没睡觉; 反复思考了很久; 体会到一个
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强调困难的一面;
不把美军正向鸭绿江边进犯的后果联系起来考虑; 不仅朝鲜难保;
我们的东北边防也受到直接威胁。所以思虑再三; 我拥护主席的
出兵朝鲜的决策。”
彭德怀坦陈己见。
“ 好哇好哇; 还是你彭老总有战略远见; 看来你是百分之百支
持我的意见喽!”毛泽东一边频频点头; 一边兴奋地说道;“ 老彭呐;
我们有些同志; 只看眼前; 看不到将来; 更有人被美国人的飞机大
炮吓破了胆! 我们过去几十年的战争; 不都是用劣势装备战胜了
优势装备的敌人吗?”
毛泽东这话显然有很强的针对性。
“ 我们确有很多困难; 大家摆的也是事实。可我认为美国人的
困难也不小! 他们兵力不足; 补给线长; 从美国本土到朝鲜有5000
多海里哩! 我们应该全面地观察问题; 如果敌人占了全部朝鲜半
岛; 对我们威胁很大。过去日本人进攻中国就是以朝鲜为跳板; 首
先占领东三省; 然后又以东三省为跳板; 大举向关内进攻。这个历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史教训我们不能忽视。我们这次的对手是美国军队; 武器装备显
然高我们一大截。但我们既不能轻视敌人; 也不能轻视自己。我
们已经取得了全国政权; 又有几百万久经战火考验的军队; 完全应
该有信心打败这个对手!”彭德怀继续阐述。
“ 好!”
毛泽东一拍沙发;“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现在朝鲜已处于危急
时刻; 出兵已经刻不容缓!”
“ 对; 我们就是要和敌人抢时间; 不能再举棋不定了!”彭德怀
显得比毛泽东还要着急。
毛泽东看彭德怀进入角色; 微微一笑:“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 你
看谁来挂帅合适呢?”
“ 听说中央不是早已决定林彪同志去吗?”彭德怀问。
“林彪同志最近身体不好; 中央批准他马上到苏联休养。常委
几个同志商量; 这副重担; 还是请你彭老总来担! 你可能思想上还
没准备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