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计453 人。
新西兰: 阵亡34 人; 负伤80 人; 被俘1 人; 共计115 人。
南非: 阵亡20 人; 失踪16 人; 被俘6 人; 共计42 人。
日本: 阵亡数人; 被俘1 人。
以上合计; 其他国家军队兵员损失约为17200 余人。
几方面数字汇总; 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 联合国军”方面所确
认的最低人员损失统计数字是:“ 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在58 万人
以上。而这个数字中; 估计由中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2??3 以上———
也就是38 万人以上。
也就是说; 即使按“联合国军”方面承认的最低统计数字; 中国
军队与“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也大致相当。这在“ 联合国军”火力
强度高于中国军队十多倍; 技术条件又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情况
下; 仅就伤亡对比来看; 中国军队具有出色和高超的战斗效能; 则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 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军将领们是承认的。
“联合国军”方面宣布在战争中共杀伤中朝军队142~150 余
万人; 其中包括中国军队92~100 余万人。这个数字是根据美军
战场指挥官的观察报告累加而得到的; 水分极大; 大大地高估了自
身的战果; 也直接误导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和“联合国军”总司令
对战场形势的基本估计。“ 联合国军”司令部一再低估中国军队前
线兵员数量; 屡屡发起屡屡碰壁的攻势; 与此有很大关系。
中国军队虽然前后有190 余万人的建制部队先后入朝轮战;
并在战争中陆续补充兵员50 余万人; 但在朝最高兵力为135 万余
人; 其中还有近2??5 的兵力是属于伤亡概率相对来说很小的东西海
岸守备部队或后方勤务、铁道、工程部队; 不可能在承受“ 联合国
军”如此巨大的杀伤之下; 还能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 并把进攻发
展到“ 联合国军”阵地的防御纵深。
至于中国军队的被俘数字; 那是经过逐个清点; 还是准确的。
第五十三章
得势拿分
尹先炳意犹未尽
签字画押
克拉克心有所失
在战争中; 美国军队共消耗作战物资7500 余万吨; 是中国军
队的13 倍; 其中弹药一项即达330 万吨; 也是中国军队的13 倍; 开
支战费200 亿美元(加上间接战费为650 亿美元) ; 是中国军队的8
倍( 加上间接战费; 是中国军队的20 倍以上)。
这个花费; 仅次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消耗。
的确是世界首富; 大方; 阔绰; 奢侈。
也很浪费。
关于这场战争的胜败得失; 多少年来就众说纷纭。
战争开始在三八线; 结束亦在三八线附近。
表面上看; 是个平分秋色的格局。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专家齐德学同志在其著作
《朝鲜战争决策内幕》中; 曾对此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如果把这场战争比做是一次擂台比武; 较量的双方;
一个是明显的弱者; 一个是明显的强者; 在规定的时间之
内; 比赛的结果是不分胜负; 并且强者身上还多带了几处
伤; 那么除了裁判员必须按规则裁决双方战平外; 恐怕谁
也不能不认为这场比赛的弱者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 是
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笔者深以为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大校说得更为简洁明了:
———局部战争; 有限胜利。
其实笔者认为;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该多听听来自对手的声音。
“ 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上将回国后曾写过一本回忆
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在这本书的第一页; 他写下了这样一段
话:
在执行我的政府的训令中;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
慕的荣誉; 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
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
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我想; 我的前任; 麦克阿瑟
和李奇微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对于中国军队的战场主帅彭德怀; 克拉克如是评价:
站在联合国军统帅的地位;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
个资质很高的人。我们不是和一个容易打倒的对手在作
战。
停战协定签订后;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发表社论称:
美国在这次战争中; 除去获得了这次试验所能提供
的教训外; 什么也没有赢得。
1957 年美国海军学会出版的《朝鲜海战》指出; 对美国来说;
“一般美国军界方面认为朝鲜战争; 无论从军事上或心理上来看;
都是一场损失。”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乔纳森?波拉克在其著作《朝鲜战争与中美
关系》中指出: 中国“ 参加朝鲜战争确实是冒风险但最终获得了胜
利??这场战争仅限制在朝鲜半岛; 北朝鲜政权得救了”。
英国战争史学者克里斯托弗?钱特认为:
朝鲜战争对西方世界是一场意想不到的严峻考验;
它使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盟国几乎抵挡不住。
美国记者拉瑟福德?波茨的《韩战决策》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
第五十三章
得势拿分
尹先炳意犹未尽
签字画押
克拉克心有所失
话:
朝鲜停战给许多美国人带来一种受挫失利的感觉;
间或掺杂着战败的苦涩———我们罢手休战了; 却不曾赢
得军事上的明显胜利。
约瑟夫?格登先生描绘了停战协定签订后的美国:
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
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
新闻牌上闪烁着; 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 耸耸肩膀继续
走路; 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 没有欢呼的人
群聚集在一起。白宫发出的公开言论都降低了调子; 惟
恐冒犯了李承晚的尊严。马克?克拉克将军对新闻记者
说;“在这一时刻我欢乐不起来。”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践
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 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
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多年后; 一位当时正在北京功德林中接受改造的前国民党军
将领在说起朝鲜停战谈判签字时; 由衷而又意味深长地说:
“ 我是在那个时候才被共产党俘虏的。”
1953 年7 月31 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在
平壤举行隆重授勋典礼; 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德怀将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
章。
次日———8 月1 日;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 志愿军总部
在桧仓里的地下石洞礼堂举行了盛大舞会; 庆祝停战谈判签订。
志愿军文工团的女战士们为大家伴舞。
一向不跳舞的彭德怀破例出现在舞场。
公安第一师文工队的一位姑娘走到彭德怀面前:
“ 彭爷爷; 我请你跳一个舞; 行吗?”
“ 我不会跳舞; 我们手牵手走一圈行不?”
彭德怀从来铁板一块的脸上难得地堆满了慈祥的笑容。
一老一少手拉手走进了舞场。
大家都停止了跳舞; 饱含着热泪热烈地为自己的统帅鼓掌。
我们不就是在为了她们在打仗吗?
一个多月后;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
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 代表一个因他和他的战士们而变得更加伟
大的民族; 向全世界宣告: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
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
多年后; 几位中国青年写过一本《中国可以说不》; 走红一时。
这个“ 不”; 是批判的武器; 据说有美国人惊了一诧。
其实; 早在50 多年前;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彭德怀和他的士
兵们; 就曾用枪炮和子弹; 用刺刀和拳头; 在把山姆大叔狠狠地掀
了个跟斗的同时; 大声地说了声:
“ 不!”
这个“ 不”; 是武器的批判; 因而更尖锐; 更厉害。
也更有效果!
第五十三章
得势拿分
尹先炳意犹未尽
签字画押
克拉克心有所失
第五十四章
当和事佬 尼赫鲁玲珑两顾
迎子弟兵 周恩来酣畅一醉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泽东《七律?到庐山》
战争结束了; 斗争还没有结束。
停战协定签署6 天后; 艾森豪威尔挺仗义地把那份预支的甜
点心给正在失落中的李总统兑了现。
8 月3 日; 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来到汉城; 与李承晚会谈并
签署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草案) ; 条约规定:
每一方都承认; 在太平洋地区对缔约的任何一方的
进攻; 无论是对目前各自管辖下的领土的进攻; 或是对以
后缔约的一方承认为另一方合法管辖的领土的进攻; 都
是危及了它们自己的和平与安全; 因此声明; 它将按照它
的宪法程序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的危险。
??
大韩民国给予美利坚合众国在双方共同商定的大韩
民国领土以内及其周围部署美国陆海空军部队的权利;
同时美利坚合众国加以接受。
同日; 杜勒斯和李承晚还发表联合声明; 声称; 如果在政治会
议举行90 天以后; 由李承晚统一朝鲜的目标还不能达到的话;“ 我
们将准备共同退出会议”。
8 月7 日; 美国邀集参加朝鲜战争的“ 联合国军”成员国一起;
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称如果武装攻击复起;“我们将再度联合
起来迅速进行抵抗”; 而届时“ 想要把敌对行动局限在朝鲜边界之
内; 十之八九将属不可能”的。
这个声明属于那种架打完了再撸胳膊挽袖子拍胸膊打包票的
扯淡; 这一点; 参加这个宣言的签署者们其实心里都清楚明白。
他们是再也不会回到这个该死的战场上来了。
就连伦敦的《观察家报》也发表评论说:“看来奇怪的是: 对于
李承晚的公开威胁; 联合国都一直保持那样完全默不作声的态度;
然而对于这种纯属‘ 臆测的情况( 如果武装进攻复起)’; 倒是毫无
必要地表现得如此好战。”
然而李总统不会这样想。
李总统孩童般的自尊心很快就从这些许得过于轻松的诺言中
得到了满足; 觉得自己腰也壮了许多; 那“北进”的口号又开始挂在
了嘴边。
8 月14 日; 李承晚在汉城发表演说; 底气很足地说:
“ 我们希望并且有决心在可能最早的时候北进。”
你进就进呗!
可他还要煽乎美国人:
“ 我相信美国会恢复战斗; 以便完成共同目标。”
美国人对此表示了庄严的沉默。
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美国人失落的心境只好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去寻找补偿。
停战协定签字后; 双方开始按预定程序解决战俘问题。
7 月28 日15 时15 分; 朝鲜战争军事停战委员会在板门店举
行第一次会议; 代表中朝方面参加“ 军停会”的首席委员是朝鲜人
民军李相朝中将; 委员是朝鲜人民军的朴一莫少将和崔龙汉少将;
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丁国钰、柴成文;“ 联合国军”的首席代表
是美国陆军少将勃里安; 委员为泰国陆军少将开特卡契恩、英国陆
第五十四章
当和事佬
尼赫鲁玲珑两顾
迎子弟兵
周恩来酣畅一醉
军少将白斯汀、美国空军准将恩德希尔和美国海军少将门登豪。
在这次会议上; 双方商定成立由中朝方李平一上校、王健上
校、崔学崇上校和“ 联合国军”弗莱斯达夫上校、毕陶夫上校、艾德
瓦兹上校组成的战俘遣返委员会; 并决定; 从8 月5 日起; 开始遣返
战俘。
8 月1 日;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成立。
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有: 捷克斯洛伐克的布茉希中将、波兰的翁
格洛夫斯基少将、瑞典的格拉夫斯特鲁少将和瑞士的莱纳少将。
李承晚的情绪总算得到了某种平复; 情绪也上来了。
8 月3 日; 联合红十字小组组成; 并签订《联合红十字小组工作
协议》; 经遣返委员会同意后; 他们分成南北两组由板门店出发; 去
访问双方的战俘营。
8 月5 日; 双方开始交换坚持遣返的战俘。
一群群在碧潼战俘营养得肥肥胖胖的“ 联合国军”战俘兴高采
烈吹着口哨; 挥舞着双手与中朝方俘管人员告别; 踏上了归途??
一队队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却高擎着国旗昂首挺胸归来的中朝
战俘走过分界线; 一头扑进亲人们的怀抱; 失声痛哭??
9 月5 日;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也被遣返回
国; 行前; 体重增加了30 多磅的他高举着大拇指用汉语高呼:
“ 中国人; 顶好! 顶好!”
在行前与中朝方人员的告别宴会上; 迪安将军喝得酩酊大醉;
他拉着中国代表和朝鲜代表的手说:
“ 愿美国和朝鲜和中国永不再战!”
迪安将军酒醉心明白; 这仗; 可千万不要再打啦。
他对采访的记者说:
“我感到越早离开这个地方越好; 征服朝鲜是一个没有希望完
成的任务; 没有希望实现的使命; 没有希望达到的目标。”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也在这一天遣
返归来; 在一年多的战俘生活中; 他没有穿过一天敌人配发给被俘
高级军官的皮靴; 始终穿着一双缝了又缝的破胶鞋———因为那是
从祖国穿来的鞋。
近一米八的个头; 体重只剩下80 多斤; 而立之年竟谢了顶。
可以想见他在战俘营中是怎么生活的。
迪安将军回国后晋衔中将; 并升任美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官;
1955 年退出现役; 安享晚年; 1981 年逝世。
吴成德回国后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 并和其他经过英勇斗争
返回祖国的志愿军战俘们一样; 长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理和歧视。
直到1980 年9 月; 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
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后; 经过全面复查; 他
们的政治荣誉才得以恢复。
然而这已经过去了整整27 年。
进行这样的对比对笔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他们为祖国的利益而战; 不仅仅是在战场上; 他们为祖国的尊
严而战; 不仅仅是在胜利时! 在枪炮、棍棒和坦克包围中、在美蒋
特务肆虐横行杀人如麻的暴力威胁下; 他们却在集中营升起了祖
国的旗帜并前仆后继地为之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这个事实; 已经绰
绰有余地证明了他们不愧是祖国英勇的儿女。这难道还不够吗?
难道在饱受敌人折磨之后; 他们还注定要饱受自己同胞的歧视; 受
到历次政治运动的折磨与摧残吗?
他们从炼狱中冲出来; 却注定还要接受炼狱的灼烤。
这实在是让亲者愈痛; 仇者愈快。
太痛心啦!
9 月6 日; 双方直接遣返的战俘交换完毕。
中朝方面交给“ 联合国军”的战俘为:
美军战俘3579 名; 英军战俘945 名; 土耳其籍战俘
228 名; 菲律宾籍战俘40 名; 加拿大籍战俘30 名; 哥伦比
亚籍战俘22 名; 澳大利亚籍21 名; 法国籍战俘12 名; 南
第五十四章
当和事佬
尼赫鲁玲珑两顾
迎子弟兵
周恩来酣畅一醉
非籍战俘8 名; 希腊籍战俘2 名; 荷兰籍战俘2 名; 比利时
籍战俘1 名; 新西兰籍战俘1 名; 日本籍战俘1 名; 韩军战
俘7856 名。
“ 联合国军”方面交给中朝军队的战俘为:
志愿军战俘5640 人; 朝鲜人民军战俘70183 名。
随后; 双方转入处理“不直接遣返战俘”程序。
这时; 在板门店附近的军事分界线南北都设立了“ 不直接遣
返”战俘营: 分界线以北的战俘营称为“北营”; 尚留有359 名“不直
接遣返”的“联合国军”战俘; 在分界线以南的战俘营称为“ 南营”;
扣押着22604 名“ 不直接遣返”的中朝军队战俘。
“ 南营”中此时扣押的中国籍“ 战俘”人数14704 人。
实际上; 此时志愿军战俘剩余的人数已不足这个数字。
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 战争结束时; 其战俘营中共关押着
20905 名志愿军战俘; 在经伤病战俘和“直接遣返”两次交换共遣返
6670 人后; 只应剩下14235 人。而之所以多出400 多人来; 那是因
为其中已经混入了由台湾“ 国防部二厅”派来“争夺反共义士”的专
职特务; 并在营中担任指挥。
按预定程序; 这些战俘营由中立国印度部队接管; 并由双方代
表团对其进行为期90 天的解释; 此后仍不愿遣返的战俘再由政治
会议处理; 或由中立国将其变成平民; 去他们申请去的地方。
这个“ 解释”; 生出了诸多麻烦。
所谓“ 不直接遣返战俘”; 就是“拒绝遣返”的战俘。
笔者之所以在“ 拒绝遣返”这几个字上打上引号; 是因为所谓
70%的志愿军战俘拒绝遣返; 完全是一场由那些道貌岸然的美国
政治家们一手导演的一场政治斗争的闹剧。
毕竟; 这是心态很不平衡的美国人可捞到的惟一一根稻草了。
以中朝方代表团事前的分类估计; 这些战俘中真正不愿意遣
返的人数; 是由数百名主动叛国投敌的民族败类这种根本不属真
正意义上的战俘所控制的3000 余名原未及从部队中清理出来的
原国民党军警宪特分子。而绝大部分战俘; 是从土地改革中得到
了实际利益的翻身农民; 在政治上是拥护共产党的; 而且从中国农
民对故土的依恋情结来说; 内心也是不可能不愿意遣返的。
他们估计; 如果打消顾虑; 可能会有2??3 以上的人愿意归来。
然而他们错了!
他们大大低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