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天保稳稳当当地把40 发炮弹送进了那架“佩刀”的肚子; 把
它拦腰截断; 送入海中。
852
开
国
第
一
战
活塞式击落喷气式; 王天保干了一件可以得意一辈子的事儿。
战斗中; 大队长徐怀堂击落1 架F … 86 ; 中队长刘卓生、副中队
长王勇各击伤1 架。
但毕竟家伙不如人; 拉… 11 编队的周宗汉、何岳新、于长富为
掩护轰炸机群相继血洒长空; 壮烈牺牲。
杜… 2 编队也损失惨重。
刚一打响; 队尾的宋凤声机组、梁志坚机组和张孚琰机组就相
继中弹起火。
但他们仍然顽强地保持编队; 继续前进。射击员舱口不断喷
出火舌; 向敌人射击。
邢高科机组也受到了8 架F … 86 的攻击。
通讯长刘绍基把着机枪拼命射击; 把一架“佩刀”式打得凌空
爆炸。
可惜这改变不了轰炸机不敌歼击机的事实。
宋凤声机组的飞机的火焰已经扑进了机舱。
“ 跳伞!”宋凤声命令。
“ 机长; 你呢?”
“ 别废话; 跳伞!”宋凤声厉声喝道。
大家含泪跳伞。
宋凤声仍不死心; 他想把飞机开到目标区上空然后撞击目标。
可惜壮志未酬; 失去控制的飞机在飞临目标前坠入大海。
梁志坚也是这样; 让同机战友跳伞; 自己驾机去撞击一架F …
86 未果; 也坠入大海。
轰炸机群不顾重大伤亡; 突破F … 86 阻击屏障; 飞临大和岛。
4 号机机长毕武斌的飞机已经弹痕累累; 火势熊熊; 而且毕武
斌从战斗一开始胸部就中弹负伤; 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跟上编
队; 冲向大和岛。
飞机也在扑向目标途中爆炸; 机组人员全部牺牲。
张孚琰机组也全部牺牲。
853
第三十五章
争夺要点
步炮协同战马良
喋血海天
陆空联合取大和
至此; 轰炸机编队只剩下5 架杜… 2 ; 而且全部被击伤。
“ 强行轰炸目标!”高月明不屈不挠。
杜… 2 轰炸机编队冒着F … 86 和地面高射炮火重重拦阻; 将炸
弹投向目标。
可惜轰炸参数误差太大; 没有命中目标。
“ 编好5 机楔队; 左转返航。”高月明命令。
5 架轰炸机在拉… 11 飞机的掩护下; 降落于浪头机场。
这时; 空三师的米格编队才赶到大和岛。
而敌F … 86 机群早已逃之夭夭。
前后相差不过5 分钟; 空战也只有5 分钟。
可空战是以秒计算的; 要的是分秒不差。
什么叫科学? 这就叫科学!
第三次轰炸大和岛; 空军第八师被击落杜… 2 轰炸机4 架、击
伤5 架; 被击落的杜… 2 飞机上的16 名空勤人员; 除宋凤声机组的
领航员陈海泉跳伞负伤外; 其余15 人全部光荣牺牲; 空军第二师
第四团被击落拉… 11 歼击机3 架; 牺牲飞行员3 名; 空军第三师第
七团第三大队大队长牟敦康为营救战友坠海牺牲; 发生一等事故。
美F … 86 机群被击落3 架; 击伤5 架。
志愿军空军的损失大大高于美远东空军。
这血写的悲壮; 作为深刻的教训; 载入了人民空军的史册。
当晚; 第五十军第一四八师攻占了大、小和岛。
11 月间; 第五十军先后进行了4 次渡海作战; 先后攻占了椴
岛、艾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大加次岛、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
岛等10 余个岛屿; 共歼韩军特务部队570 余人。
与此同时; 朝鲜人民军海防部队第二十六旅、第二十三旅亦相
继攻占了大同江口之避岛、青羊岛及瓮津半岛附近之龙湖岛、昌鳞
岛、巡威岛、褚岛、六岛等岛屿; 消灭韩军特务部队200 余人。
至此;“联合国军”深入在朝鲜西北部各海岛的情报基地全部
被中朝军队清除。
854
开
国
第
一
战
这下谈判桌上也顺畅了。
11 月17 日; 板门店谈判的“联合国军”代表被迫接受以现有接
触线为军事分界线方案; 但加上了“ 如30 天停战协定未能签字; 则
由双方确定彼时的接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
其实这也是“ 联合国军”弄巧成拙。
之所以提出这一条; 是美国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子没放下来;
还是过分迷信自己的军力; 总以为依靠己方的陆海空立体的军事
力量; 战线只会逐步北移。
殊不知情况的发展却全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战场上的攻防变化; 完全是与“ 联合国
军”方面愿望相反的方向在发展; 实际接触线也一直在缓慢南移;
直到停战协定正式签订为止。其间曾作过3 次校订; 而每一次校
订; 中朝军队阵地都在向南推进。
22 日; 停战谈判小组委员会就“ 作为在朝鲜停止敌对行为的基
本条件; 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地区”达成协议。
27 日; 双方统帅部正式批准该协议; 结束了停战谈判这项议
程。
谈判恢复并取得进展后; 停战协定的签署似乎也为期不远了。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形势和下一步方针的估计也一度趋于乐
观; 认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增长; 中朝方宜采取灵活策略; 不表现
急于求和; 争取年内达成协议; 但也准备再打他半年到一年。
“ 和固有利; 拖也不怕”。
这时中朝军队也很有底; 夏秋防御作战的检验已经证明中朝
军队完全可以守住现有阵地; 停战谈判又已恢复并取得进展; 和平
希望增大; 所以中央军委又作出减少在朝部队20 多万; 并在国内
大规模裁减军队的决定。
董其武将军的第二十三兵团亦于12 月奉调回国。
他们在朝鲜只呆了3 个月。
第二十三兵团是1949 年9 月在董其武将军率领下在绥远起义
855
第三十五章
争夺要点
步炮协同战马良
喋血海天
陆空联合取大和
的原国民党第一一一军和新编第七师等部改编的; 下辖第三十六
军和第三十七军。
其实这支部队士气很高; 虽然是起义部队; 但大家都想在战场
上去证明自己; 纷纷写血书想到第一线参战。
可惜正遇上朝鲜战场形势相对稳定; 志愿军为配合国内经济
建设; 正精兵简政; 所以他们只好回国改编成建筑工程部所属的工
程建筑部队。
和平当然是好事; 但对于一支部队来说; 却失去了许多机遇。
董其武将军至死都为此遗憾。
856
开
国
第
一
战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夫地形者;
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
计险隘远近;
上将之道也。
———《孙子?地形》
30 天过去了; 停战谈判没有签字。
这个事实意味着现有接触线就不是法定的军事分界线; 在停
战谈判签字以前; 哪一方有力量有手段; 哪一方就可以改变它向有
利于自己的方向移动。
其实说白了; 就是双方还可以继续用打来解决问题。
没有谈定的; 还可以打定。
仍然是谈归谈; 打归打!
磕磕绊绊的谈判最后僵在战俘问题上。
“??谈判是美国在国内国际压力之下恢复的; 而谈判的恢
复; 转过来又增加了国际国内要求把战争停下来的压力; 这就是形
势发展的辩证法。因此可以认为现在达成停战协议的可能性增长
了。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和金首相的估计。我们要抓住这个时
机; 努力争取在年内达成停战协议。”
11 月中旬; 李克农这样向中朝方谈判代表团传达中央指示。
那会儿参加谈判的人们都对此将信将疑。
事实证明; 年内达成协议的估计确实过于乐观了一点。
857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第二项议程好不容易达成协议; 第三项议程又卡住了。
第三项议程是:
“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包括监督停火休
战条款实施机构的组成、权力和职司。”
中朝方面早有准备; 首先提出了五项原则建议:
一、双方一切武装力量; 包括陆、海、空军的正规与非
正规部队武装人员; 应自停战协议签字之日起; 停止一切
敌对行为。
二、双方一切武装力量; 应于停战协议签字后3 天
内; 自非军事区撤出。
三、双方一切武装力量; 应于停战协议签字后5 天
内; 以军事分界线为界自双方的后方和沿海岛屿及海面
撤走。如逾期不撤; 又无任何延期撤走理由; 则对方为维
持治安; 对于此类武装人员有权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
四、双方一切武装力量均不得进入非军事区; 亦不得
对该地区进行任何武装行动。
五、双方各指定同等数目的委员; 组成停战委员会;
共同负责具体安排和监督停战协议的实施。
饶有趣味的是; 这次停战谈判很像抗战胜利后的国共谈判。
那时候; 国民党请共产党谈判请得分外诚恳; 蒋介石一电二电连
三电; 那姿态谁看了谁都觉得国民党那份和平愿望真是皇天可
鉴; 共产党要是辜负了委员长这番美意那是混账透顶也是傻瓜透
顶。
可共产党真的来谈了; 蒋介石们又傻眼了。
国民党方面全无和平的具体打算和具体方案; 一切都要共产
党方面先拿出提案。而每当共产党方面一拿出提案; 国民党方面
就要东拉西扯王顾左右而言他拖来拖去晃荡时间; 直到共产党再
858
开
国
第
一
战
拿出第二个提案??
这种过程; 很为共产党培养锻炼了一批提案高手。
这次停战谈判也是这样; 提案大都是中朝方先提出; 然后“ 联
合国军”代表们挑刺找茬说长道短; 中朝方则再拿出提案??。
李克农们在拿出首案的时候; 预案已在手中; 随时准备打出
去。
其实谈判水平往往在这里分高下。
措手不及的往往是那些对对方预案毫无准备的一方。
这次也一样。
中朝方五项建议一打出来; 联合国方面就开始节外生枝。
乔伊们一反谈判开始时“撤退外国军队是政治问题; 不应该在
军事停战中讨论政治问题”的立场; 而要讨论停战期间“ 不增加军
事力量”这样广泛的势必涉及双方内政的政治性问题了。
这倒也没什么; 军事和政治本来就是牙齿和舌头的关系。不
是政治问题两边也不会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打得血肉模糊不可
开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军人们要不是这么随心所欲也不会那么
到处给自己找麻烦到处讨人嫌了。
关键是他们提出在停战后还要到中朝军队后方去进行空中和
地面的所谓“ 自由视察”。
这不是扯淡吗?
“ 驳回去! 这种无理要求坚决给他驳回去!”
对方的这种态度早在幕后指导谈判的李克农的意料之中:
“ 打仗之前我们不会同意; 停了战了难道我们还允许敌人到我
们后方视察?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 这个问题上可能又要僵住;
我们准备提出在双方的后方一两个口岸由中立国进行视察的解决
方案。”
这个用来打破僵局的预案早就准备好了。
12 月3 日; 中朝方面在原有修订5 项原则建议的基础上; 又提
出了7 条建议; 其中前4 条一字未动。第五条略作修改; 又增加了
859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第六、第七条:
六、双方各指定同等数目的委员; 组成停战委员会共
同负责具体安排和监督除本项第六条所规定的监察范围
外的全部停战协议的实施。
七、为保证军事停战的稳定以利双方高一级的政治
会议的进行; 双方应保证不从朝鲜境外以任何借口进入
任何军事力量、武器和弹药。
八、为监督第六条规定的严格实施; 双方同意邀请在
朝鲜战争中的中立国家的代表; 成立监察机构; 负责到非
军事区以外的双方同意的后方口岸; 进行必要的视察; 并
向双方停战委员会提出视察结果的报告。
果不其然; 这张牌一打出去。对方立刻就傻了眼。
“直接视察中朝方后方”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人家那建议已经
说啦;“中立国家代表成立监察机构”。
而且这一条绝对冠冕堂皇; 谁也无法提出反驳。
至于“保证不从朝鲜境外以任何借口进入任何军事力量、武器
和弹药”; 那明摆着是给“联合国军”上套子。谁都知道; 现代化程
度很高的“联合国军”对补给的要求相应要大得多。而且; 实行记
点制度的“ 联合国军”的兵员轮换也要频繁得多。
这一条倘要实行起来;“联合国军”那士气绝对要大打折扣。
可这一条乔伊们一时也想不出道道来反驳。
想不出来就拖。
一拖就拖了9 天。
12 月12 日; 大概是华盛顿智囊们传授了机宜;“ 联合国军”代
表终于拿出一个对案。
中立国视察后方口岸一条; 没法反驳; 只好原则同意。
但却提出大规模轮换部队和补充武器弹药; 而且又生出了一
860
开
国
第
一
战
个飞机场问题; 提出要“ 禁止朝鲜境内飞机场和航空设备的恢复、
扩充与修建”。
这后一条提得很有水平。
对于“联合国军”方面来说; 不存在所谓“恢复、扩充与修建”机
场和航空设备问题; 因为中朝方面的空中力量完全不能威胁到“ 联
合国军”的机场和航空设备; 所谓禁止双方; 实际上是禁止中朝方
一方。
由此也可见美国人对于中朝方面日益强大的空中力量的畏
惧。
很明显; 如果中朝方空军进入朝鲜北部机场; 将直接威胁到在
朝鲜南部的“ 联合国军”后方; 从而使其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甚至直
接关系到“ 联合国军”能不能在朝鲜呆下去的问题。
不过这也在中朝方代表们的意料之中。
12 月14 日; 照顾到美方的记点轮换制度; 中朝方再次对原提
案作出修订; 在第六条后补充了“但双方的任何一方如需要对其在
朝鲜的军事人员进行轮换时; 应向军事停战委员会提出请求; 获得
批准。此项轮换的人数; 每月不得超过5000 人; 并应经过中立国
监察机构的实地监督; 在双方同意的后方口岸进行。”
可双方仍然在机场问题上相持不下。
中朝军队代表说: 我方不能同意你方限制机场设备的建议; 我
们在这个问题上所绝不让步的是我方内政不受干涉; 至于我方进
行或者不进行这一种或那一种设备; 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 联合国军”代表表现极为蛮横:
“这种干涉现在我们就以我们的军事力量进行着。你们还是
忘掉主权、内政这种支离破碎的字眼吧! 现在我们正在干涉着你
们的内政; 你修飞机场; 修好了; 我给你炸掉; 你再修; 我再炸!”
“ 联合国军”代表霍治很是趾高气扬。
儒将解方气极; 一拍桌子站起来:
“你们使用军事力量不能得到的东西; 却企图用谈判的办法得
861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到; 我坦白地告诉你们; 你们永远不会得到你们使用军事力量所得
不到的东西!”
??
12 月27 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就这么在吵吵嚷嚷中给
“ 浪费”掉了。
后来才知道; 这些胡说八道的版权属于华盛顿。
话说回来; 谁叫人家家伙硬呢?
第三项议程还没议消停; 第四项议程也僵住了。
第四项议程也是最后一个有实质性内容的议程。
本来这个问题是最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
1929 年缔结、1949 年又修订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
第一一八条明文规定:“ 战争结束战俘应该毫不迟延地释放并遣
返。”
第七条也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 战俘不得放弃本公约所赋予
彼等权利一部或全部。”
需要说明的是; 1949 年在这个条约上签字的国家有61 个; 美
国是其中之一;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还不是签字国; 中国政府是
在1952 年7 月13 日才宣布承认这一公约的。
有鉴于此; 中朝代表团也认为这不应该有什么大问题。
连毛泽东也认为有多少换多少; 不难达成协议。
谈判老手李克农对大家说:
“我们主张收容多少换多少; 他们才是真正不幸的人。交换俘
虏; 既有国际公认的准则; 又是一个人道主义的问题; 估计不难达
成协议??”
全没想到; 这个问题竟成为谈判中最难达成协议的议程。
一吵吵了近两年。
倒是“ 外交才子”乔冠华对这种乐观估计有所保留。
进入这一议题谈判之前; 中朝代表们已经知道; 中朝方战俘营
中对方战俘的数量; 远不如对方战俘营中中朝方战俘的数量多。
862
开
国
第
一
战
“ 联合国军”极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 胡搅蛮缠。
“中央估计战俘问题不难达成协议; 我多少有些担心。最近范
佛里特总部军法处长汉莱的声明是个信号; 他竟污蔑我方杀害战
俘。当然捏造总捏不圆; 他所指的什么第八十一师第二十一团; 我
军根本没有这个番号; 而且美国国防部也说汉莱的声明没有事实
根据。李奇微虽支持汉莱的声明; 但不敢让汉莱同记者们见面。
奇怪的是杜鲁门竟于汉莱声明的第二天; 声称‘ 中国军队杀害在朝
鲜的美军俘虏; 是一百多年来最野蛮的行为。’一个大国的总统居
然支持连国防部都否认的一个集团军军法处长的声明; 这不是一
般情况; 似乎道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