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新式鱼雷,由于若竹号出发前就拆除了所有的鱼雷腾空鱼雷舱,所以一无所获。
由于担心水雷,日本舰队不敢冲进长江,炮击上海时的距离受到限制,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炮弹,也只是炮击到了市郊落后地区,甚至连江南造船厂也没伤到——1935年时的江南造船厂并不在后世的位置,更靠近内陆一些,日本战舰除非冲进长江,否则就算使用加药增程弹,也是打不到江南船厂的。
六月十九日起,自从日本人的干涉军昙华一现般的在上海上空亮了一下相,然后就象野鸭般被纷打下来后,整个南中国就开始了短暂而虚假的和平期。
在这个新一轮大战前的和平窗口期,各方势力都在为未来大战做准备着。
六月二十日,大批从新加坡,菲律宾等地调来的客轮抵达上海,开始接走滞留在中国的“难民”。那些昔日在上海横行霸道的洋人,一个个流着眼泪,提着皮箱,十分不甘地滚出了中国。
红军虽然承诺保证这些洋人的合法个人财产安全。但是,什么叫合法财产?
合法这个词,是很有弹性的。所以,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在回国后都将面临破产的局面。
公共租界中的美国士兵也和美国侨民一起撤离了,比起破产的欧洲人和至今仍然被关在集中营里的日本人,美国人的命运要好得多。花旗银行的在华资产虽然被红军冻结封存,但红军在这个问题上还留下了谈判的余地,倒是给了美国人一点希望。
美国驻上海领事留了下来,并前往南京,准备在那儿红军高层继续进行秘密谈判。美国政府对中国问题的态度是两面三刀,一方面他们支持英日联手对红色中国进行干涉,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反对英日封锁中国海岸,影响对华贸易。
支持英日对华干涉,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屁股问题,阶级利益问题的“政治正确”。
反对对华禁运,这是资本家口袋的收入问题,这是“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最后一条绞索”的资本家贪婪本质的个人利益问题。
借反对禁运,开了一道口子,让红军有机会获得无法自产的战争资源,则是为了让英日两国干涉中国的战争胜得“别太轻松”,这纯粹就是赤果果的国家利益问题。不管两国在中国的干涉行动打成什么样,都消耗他们巨额的军费,降低这两个国家的国力。上海之战时,红军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他们是一支能战的军队,而不是前清时的那支鱼腩——虽然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依旧惯性地不肯承认这一点,依旧在主动地寻找各种理由否定这点,自己骗自己。但是在上海,离红军最“近”的租界美军,已经亲眼通过租界之战目睹了这一切。
在接到了他们发回的报告后,处于第三者立场的美国人比英日两国能更早地接受这一点。
在阴险程度上,“仙人掌加纳”远不如那个小儿麻痹患者罗斯福,他两面三刀的做派实在做得太露骨太不知隐藏。他的态度,是巴不得英日两国全部深陷中国泥潭之中,一切对华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在进行。
在未来的两个星期里,上海一直都没有战事。从新加坡出发的英国军舰,在接到日本人惨败的情报后,只是将船开到了上海外海进行武力示威了一天,然后就拍拍屁股驶向日本,借助日本的船厂设施加强防空改装。在这过程中,红军也没有出动飞机进行空袭。
他们只留下了少数军舰配合客轮帮忙撤出上海租界里的侨民。
英国人需要时间等待印度驻军的调来,同样也需要时间完成军舰的防空改造。在日本,日本人搜罗全国的防空武器,象刺猬一般地装在了军舰上。英国人也掏出钱,从日本人手里买了一批。由于时间紧急,许多防空武器都是临时从日本陆军调拔的,倒是让日本人发了一笔小财——不过比起凤翔号数舰的沉没,这点小财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英国保守党政党政府给红军最后通牒,开出了一大堆“政治正确”的条款给红军,内容无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辛丑条约》,要求红军赔偿巨额的损失并撤出长三角地区云云。但本质上,保守党政府却是想借此拖延时间以安抚国内激昂的民间情绪,因为他们也需要时间动员和调兵。
前来谈判的红军代表很想对他们说“做你们的千秋大梦去吧”,然后一脚将这些英国强盗踢出去,不过本着同样拖延时间的原则,他们还是坐在了谈判桌前,怀着和对手一样的想法,开始了虚情假意的谈判。
现在整个日本,一方面船厂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忙着修复受创的赤诚号,同时加快加贺号的改装。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却在为上海的战败大打嘴仗。各方势力都想方设法地将这一责任推到对手的头上。双方嘴炮是打得不可开交,加上天皇之位始终无主,整个国内政局是乱成一团。
不过双方有一点上是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全面入侵中国之前,这几天里日本一定要选出一个天皇来。
最终,在天皇遇刺后第十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二日,日本各方势力在争吵十天之后,终于选定了三笠宫崇仁亲王担任下一任的天皇。
三笠宫崇仁亲王是日本人中的异类,历史上他早年是个狂热的侵华派。但全面抗战暴发后,到1943年后,随着日本人在各方的战局逐渐恶化,他却开始反思。
历史上,在1943年三笠宫化名若杉参谋,广泛考察从内蒙到宜昌的中国战场,1944年1月5日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干部的一个讲话:《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他在这个讲话中列举日本自甲午战争以后侵略中国的事实,揭露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说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样中国人又怎么会不反抗,特别指出共产的军队“男女关系极为严肃,强奸等于绝无仅有;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若不“猖獗”,那将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的第一大奇迹了吧。他还说:“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这份讲话,当时作为“危险文书”被没收,1994年被日本学者从档案中查找出来,经三笠宫肯定后予以发表。
他在战时反对“神风特攻”,甚至曾经策划过刺杀东条英机,战后又反对保留“纪元节”(即战前日本以史上神代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即位之2月11日为国家法定四大节日之一)。他战后从事史学研究,自甘于“庶民”生活,并能主动地以皇族身份首先进行自我批判,在其思想性自传体著作《帝王、填墓与民众》一书(光文社版)中对战争和皇族制度公开提出批判。
比起那些死不认错和拼死抵赖的日本极右翼,此人却是坚决承认日本侵华罪行的极少数日本上层,也是日本中少数的亲华派。
但是,1935年时三笠宫崇仁亲王,此时他的思想还没有开始天翻地覆的转变。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仍然是个侵华战争的支持者——而且应当是个难得的懂得反思的理智者。
不过现在已不是1931年了,今天的红军已经成长得非常强大。他们已经有能力和日本进行长期的战争,尽管因为工业实力的差距,这场战争或许会打得艰苦,但是绝对能把日本活活拖死在中国。没有了炮党这种对抗战的祸害远胜其功劳的猪队友政权,日本也别想象原历史上那样,轻易地占领大半个中国,他们只会在这儿被嗑掉满嘴的牙。
而现任的崇仁亲王,不,应当叫崇仁天皇。在林汉看来,这个有点理性的崇仁,比皇道派看中的人选对中国更有利一些。毕竟历史上这是日本人中,尤其是日本皇族中鲜有的懂得反思和用理智思考的人。
红军需要时间,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能够在这种“理性”天皇的控制下更迟一点爆发,对中国更有利。他上台,在林汉看来比另一个相对软弱,完全受皇道派那帮马鹿们操纵的雍仁亲王更有利一些。
这样的人选,很有可能在和红军的战争中,吃到了苦头,明白红色中国是一枚硬核桃而不是软柿子之后,就很有理智地缩了回去——当然,这只是最理想最好状态下的可能。从阶级利益的角度来说,崇仁天皇再怎么理智,终究还是无法违背捧他上台的那些幕后势力的意志。
毕竟现在的他,根基太浅,而现在的日本,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战争疯子,哪怕是现在的崇仁天皇都不例外。
崇仁亲王是统制派推出来的人选,他的上台令皇道派更为不满。加上干涉军在南中国的惨败,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继续激化。当回国的军舰忙着在船厂里维修和改装的时候,日本国内各方势力已暗流涌动。
明面上,虽然日本官方封锁了干涉军惨败的消息,但是在皇道派中有心人的暗中推波助澜下,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日本民众无法接受惨败的事实,很快,日本东京的国会大楼,海军部等部门大本营前,就挤满了游行抗议的人群,日本特色的“天诛国贼”之声再次响起。
在民间巨大的压力下,新天皇上任后不到第三天,日本现任陆相寺内寿一,海相大角岭生在民众的声讨声中被迫辞职谢罪。
然而取代他们上台的,依旧还是统制派的成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作法,自然引得皇道派的人更为不满,更令皇道派人士愤怒的是,新任海相和陆相,在追究战败的责任时,借机处理了一大批皇道派的成员,而理由则是在他们在战前仓皇地出兵,准备不足。
在英日联合出兵之前,日本国内自己就先面临着大动乱的危机。
第178章没有炮党的中国
日本干涉军的撤退,留给了红军宝贵的消化战果的时间。城市里,红军加快速度转移工厂,做了在上海打长期战争的准备,而农村则加快土改力度。而对于国内各地的军阀,高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希望召集各路军阀实力派进行和谈,建立联合政府云云。
来自后世,深知这个时代中国各国军阀德性的林汉,对这个时代中国各地的军阀实力派,全都不抱啥希望,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的主张和红军高层差不多。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打倒,再强的势力,也不能一下子和所有人为敌。目前的情况,帝国主义干涉军才是新生的共和国最大的敌人,至于各地军阀实力派,不过是冢中枯骨尔。能对现在的红军造成的一定的威胁比较难打的,也就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一路。
李华梅与林汉都和红军上层讨论过这个时代中国各路军阀的实力和“节操”。
山西的晋系阎锡山一脉,这人有一定的民族底线,一旦日本全面入侵,基本不会变成汉奸。种田和搞军工方面,阎老西倒是很用心,但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实力基本盘靠的是地主士绅,也就是一个加强版的“土财主”水平,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倒是未来阎系人马中分离出来的傅作义系,由于在历史他上他学八路学得被人称为“七路半”,无论是抗战时还是内战时部队的战斗力都很强。
此时的傅作义,虽然象历史上一样刚刚担任绥远省(现内蒙古中部地区)主席,不过这个位置却是他凭实力争取来的。现在的他虽然象历史上一样实行“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政策,不过他的种田工作才刚刚开了个头,根基还没有扎稳。一旦日本在1935年全面侵华,他能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穿越至今已有六年,林汉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其实是极有限的,要做大事,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组织,聚集一群志同道合者才能成大事。傅作义能有历史上的那些作为,能在解放战争时给解放军带来那么大的麻烦,那也是他靠着抗战八年,种了八年的“田”,培养了八年的人才,拥有了自己的人事体系后才能有所作为的。
回想起自己穿越前看的那些穿越民国的小说,那些作者笔下的主角,空降到这个时代,什么基本功都没练,就靠动动嘴皮,虎躯剧震再震,人才滚滚而来,小弟个个忠诚一百外加锁定,林汉现在只想吐糟,真他妈的YY啊!
京津地区的另一个实力派军阀,张学良的东北军,两年前在和林汉交谈过后,张少帅听了他的建议,对现有的东北军重新进行了正规化的建设。派了一批军官出国留学,同时也请来德国教官进军校帮忙培训军官。但是东北军的问题太多,山头林立,从前的“历史债务”也太重,这两年的时间下来,其战斗精神和抵抗意志能有多大的改变,林汉也说不清楚。考虑到历史上张少帅在西安事变时的作为,林汉也只能比较肯定地说,他应当不会当汉奸,但手下的那些将领,就无法保证了。在民国时的各路军阀中,东北军的战力是垫底的。川军虽然内战表现差,但在外战时,却可以称为“真汉子”。
杨虎诚部的西北军,装备太差,士气战斗力,看看历史上他们西安事变前在陕北“剿匪”时的表现,也是让人摇头。西北军和东北军比,作战意志上虽然比东北军好点,但也就是五十步笑而百步的距离。
北方最危险的地方,不是和东北沦陷区紧邻的京津地区河北一带,而是紧挨江苏省的山东省。
山东是韩复榘的地盘,他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常凯申,也就是郑三发子郑志清,在山东韩击败了晋军为常凯申巩固了前沿战线。主鲁后韩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韩在山东杀人较多,大多都是土匪、烟贩。除此外韩还视察下乡亲民,以微服私访的形式考验山东的各官员。但这人的抗战时的表现,也是很不堪的,和孙元良一般,都是有名的不战而逃的长腿将军。日本人真地从山东青岛登陆作战,此君不战而逃一溃千里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其表现绝对不会比东北事变时的张少帅好多少。
穿越前,林汉在网上百度百科看到韩复榘的抗战前的这段历史时,就曾在网上对网友吐糟到:这家伙和阎老西一样,都他妈的太象起点作者笔下的民国军阀文的主角了。
只是历史不是小说,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除了常凯申这个造不如买的奇葩(当然,常系人马会这么干,是因为他们是以买办为势力基础的阶级利益使然造成的,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外,其余的各路军阀其实多少都懂得“种田”的重要性,有点理想的军阀,其实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地种田,发展经济和军工业。
但是,由于他们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依靠的“阶级基础”有大问题,成就都极有限。想玩工业化,“大种田”,受到牵扯的坛坛罐罐实在太多,能做到阎锡山那般已是民国军阀的极致了。工业化,是一个海量的体系工程,除了海量的投入外,更是一个需要长期“亏本”经营的觉悟决心,只有拥有铁腕手段和铁腕意志的领导人和政治团体才能完成——比如后世被人妖魔化的斯大林或者新中国的某个人。
但在民国时代,各路军阀的势力基础都是以士绅和地主为利益靠山,这个团体哪里可能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长期地割肉放血咬牙切齿地进行工业化改造。工业化是一个体系工程而不是建几个工厂就叫工业化。资金的投入是一回事,资本的利用率是一回事,前期的亏本经营又是一回事,此外人员的培训,后续人材的贮备培养,这些全是可怕的无底洞。
早在1934年九月的秋季攻势后,红军取得了大胜之后,湖北红军就联合四川红军,派出一支三万人的远征军远赴陕西,在那儿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改善了红军在北方影响力不足的困境。当时的红军已是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底气十足,沿途“过境”时,各地的小军阀,根本就不敢拦截,反而一路地“箪食壶浆”,“喜迎王师过境”,巴结得不得了——当然,骨子里其实是胆战心惊地送瘟神。
如今在陕甘宁地区活动的红军,实力已膨胀到五万人,装备武器也大大改善,并占领了延长油田。今年年初,一批进口的采油设备很快送到了陕北根据地,当地的石油产量有所提高。(注:历史上1935年到1949年,红军在此地共采油3193吨)
陕甘宁根据地的巩固,让红军在北方拥有了一个重要的桥头堡。而在拿下湖北全境和河南两省后,南方红军和陕北的联系更得到了一进步的加强。一旦日本陆军从东北入关进攻山西和河北,河南与陕北两地的红军,就会借机进入这两省,然后象历史上一般,在太行山地区建抗日根据地。而江苏的红军也会在山东战事爆发后,北进山东。
在红军制定的预案里,山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将是未来中国抗日战争的大战场和大泥潭。今天不是1937年而是1935年,还没有消化完东北的日本如果想在这时候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贪心不足的他们将会深陷在这三省的大泥潭之中。
“抗日战争,是国与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