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山田仁和带来的在中国战场帝国军队悲惨遭遇的消息,在日本军队下层中引发了强烈的同情和愤怒,消息散播开来后,更是在民众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
首先被鼓动起来的是军校的学生,而后这些学生在现役军官的组织下,秘密油印了十余万份山田仁和所写名为《浦东半月记》以及他的刺杀声明,在刺杀事件发生后当天,开始在东京街头到处发放。借着刺杀事件的东风,这批宣传品一经发出,就引发整个日本的震动。帝国海军,陆军,因为上层领导人的愚蠢,毫无意义地在上海白白地损失掉了,被军国主义思想严重洗脑后的日本下层哪能接受这种现状?而可恶的军部居然还封锁消息拼命遮丑!
整个日本霎那间愤怒了。
日本街头,再次聚集了无数愤怒的日本民众,并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骚乱。而对浦东之战惨剧要承担第一责任的日本陆军总部,更是愤怒的民众围攻的对象,愤怒的日本民众几乎将东京陆军总部大楼给掀了。在这过程中,现任的陆相险些被一位“愤怒”的中学生手持尖刀“天诛”,所幸由于天皇遇刺后日本高官都加大警卫力度,凶手被当场制服,陆相勉强逃过一劫。
“八月二十二日那天,整个日本都沸腾了!”
某驻日的英国记者如是说。
八月二十二日后,全世界根本没有人去注意屁股上中枪的丘吉尔,他几乎被公众遗忘了。对于民众来说,这个英国胖子没死就行。当丘吉尔面朝下趴在病床上哼哼哈哈的时候,此时舆论注目的焦点人物是打了他一枪的凶手山田仁和大佐。在每个看过他的刺杀声明和《浦东半月记》的日本民众心中,山田仁和并不是凶手,而是英雄。而在西方人的眼中,山田仁和的形象同样地“十分高大”。
在民众的压力下,鹿儿岛事件后刚上台三个月的广田弘毅内阁被迫集体辞职谢罪,和他一起完蛋的,是同样刚刚上台的陆相和海相。接任他们位置的,是近卫文麿内阁。
八月二十二日,远在上海的林汉通过在日本的德国情报部门传来的资料,知道了日本政坛发生的地震。
事后,他对红军首脑高层道:“主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要开始了!”
在山田仁和打出那枪之前,其实日本上层就已经决定将侵华的战略目标转移,山田仁和的那一枪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改变。而真正引发日本政坛大风暴的,却是由此揭开的浦东登陆战惨败的真相。
赤城号重创,加贺号沉没,两艘“帝国重器”的下场,加上陆军由于上层愚蠢战略方向而白白损失的两万余人,六千多名战死者家属的愤怒,以及由此被鼓动起来的日本民众一起齐声闹事时,几乎将整个日本政坛掀翻。日本上层照旧玩起了东北二人转一般的政治把戏应付,让现任内阁倒台,披个名叫“近卫文麿”的马甲继续上台执政,这种本质上还是统制派执政的政治把戏,又如何能令被其压制多年的皇道派的青年军官们满意?
在讨论日本的政局时,林汉说起了历史上日本这个时期的旧事,对比现在的日本政局,林汉对李主席道:
“二二六一定会发生,但是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对中日战争会有何影响,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李主席答道:“不管未来会怎么走,日本全面入侵中国都不会改变!一切还是计划行事吧。”
日本国内政局的大变动,并没有对红军今年的战略方针造成太大的影响,一切都依旧原定的计划开始。
八月二十一日的丘吉尔遇刺事件后,杭州湾一带的战斗暂时平息了几天,只有舟山岛上潜伏的游击队还在和驻岛的英国守军交火。取得了舟山岛上空制空权的红军,这些日子为了不让英国人过得太舒服,每天都会出动DO17轰炸机轰炸岛上的军营、机场等要害部门。为了躲避岛上的防空武器,每次出动轰炸时投弹高度都不低,效果一般,造成的损失不大,但给英国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却不小。此外宁波方向的空军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往岛上红军的游击区空投物资。
战前舟山岛上早就事前贮备了大量物资以应付未来可能的持久战,短期内物资并不紧缺,但是这种空投却是必须的。从八月一日起舟山就落入英国人之手,整个杭州湾地区,红军中打得最艰苦的就是舟山岛上的游击队。进驻该岛后,英军对岛上游击队的围剿日益加重,若不是山田仁和事件导致日本国内政局大变,二十日前日本军方甚至计划应英国人之邀派出陆军进岛帮忙围剿游击队。但是,山田仁和事件后,日本国内的政治气氛大变,军方现在只想尽早地脱离上海这个泥潭,就连舟山岛都不想再沾惹,所以围剿岛上红军的苦差又落回英国人之手。
红空投的物资,主要是药品,糖果,以及上海各地发来的慰问信。这种空袭对这些坚持在这处“死地”上游击作战的部队来说意义极其重大,补充物资是一回事,这种空投补给行动给游击队带来精神上的安全感更是意义非凡。只要天气许可,在拥有制空权保证时,红军都尽可能地派出飞机前去空投物资。而对于岛上的英军来说,对手将他们的防区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一般恃意来去,这种屈辱感更是极大。
八月十三日的空战后,日本空军已被打断了脊梁,从十三日起过后的三天,红军连着三天派出DO17空投时,当地的机场都没有起飞战斗机反击。在十六日后,舟山岛上的空军在接收了新飞机后,才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但是此时舟山岛的上空已经是红军飞机的天下。在林汉这个远程人肉雷达的指引下,每天都有从宁波方向起飞的战斗机飞到舟山上空挑战。
由于有林汉这个人形雷达的指引,开了“地图挂”的红军战斗机,在每次空战前,总能把握住切入空战的最佳时机取得先手。他们的战术极其猥琐,通常以2X2四机编队为一组。先是在林汉在这人形雷达的指点下,绕道在空中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日机后方,然后爬升,俯冲,咬尾追击。首先发动攻击的是两架战机,余下两架在后方滞后进行二次攻击。如果前头两架飞机在突袭对手时失手,被对手反咬尾时,失手的两架飞机就不顾一切地往宁波方向逃窜。而这时对手日机如果只顾追击前面逃走的飞机,就要面临后面战斗机的再次突袭。至于天天赶来空投的DO17,同样由于有林汉的“人形雷达”指引,日本飞机的蹲点设伏全成了笑话,反而被跟随过来的护航战斗机打反伏击而损失惨重。
在舟山上空,红军战斗机并不恋战,每次出现时都是玩这种一波流打了就跑的猥琐战术。如果日机不顾一切地追击,空战被引到大陆方向,则就面临这个方向红军战斗机的数量到质量上的全面碾压。在这个时期,红军空军在上海这一带拥有从数量到质量上的全面优势,空战时的战术选择极多。加上拥有拥有林汉这个人形雷达的指引,双方的空战再次打出极离谱的交换比。
到二十一日丘吉尔遇刺为止,日本空军在舟山岛上空又有二十余架飞机被击落,而红军方面只有数架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伤。但由于舟山离宁波极近,受伤的飞机只要在空中坚持数分钟,总能摇晃地飞回宁波在陆地上坠毁或迫降,并没有飞行员被俘。
丘吉尔遇刺后,日本陆航已经不愿意再在杭州湾这个错误的战场损失飞机和飞行员了。在国内的群情压力力下,陆航虽然没有直接地撤离舟山岛,却不再往这里补充飞机和飞行员,而岛上残余的飞行员,首先在上级的默许下拒绝出击,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悄悄退回国内休整。舟山岛上的防空任务就扔给英国人自己去处理。
新上台的近卫文麿内阁,此时在民众和军方中下层的巨大压力下,顺势将战略目标转中国北方,一切兵力,资源都向东北倾斜。至于长江三角地带?这块硬骨头就让英国人自己去啃吧。
在八月余下的日子里,杭州湾方向除了还有少许空战发生外,基本就没有什么战事。被日本人抛弃的英国政府,不得不咬紧牙根自己“单干”解决长三角问题。在这过程中,法国人也表现出了“友情”的支持,然而一战结束后,法国国内反战之风大盛。法国人能派出的,依旧只是一些意义不大的破军舰和数百人的殖民地军队“意思”一下,有就和没有一个样。至于英国人很想拉下水的美国政府,这些时候除了笑眯眯地往英国人这兜售战机数钞票外,对于出兵中国根本是什么兴趣都没有。而在英法两国国内,除了在中国损失惨重的资本家外,一般的贫苦大众,同样也对远征中国兴趣不大。而在林汉和苏联的暗中指使下,英法两国的左派力量甚至公开发出了:不要干涉中国革命的声音。经历过一战的血腥后,无论英法两国国内的厌战情绪都极高,两国中真正好战的人是在中国损失惨重的大资本家。
中国南方是个臭泥潭,这在英国政府内部高层中间早已是共识,可是此刻大英帝国已是骑虎难下,尽管心里极不情愿,却还是不得不将财力、兵力投进这个无底洞,接过日本人的班,继续在这个错误的战场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心知日本战略方向的转变已不可避免,英国人这时能做的事,也就是配合日本人行动。他们只能在心里祈祷,未来南下的日本关东军,能够吸引长江方向红军主要的精力。至于北方的苏联的威胁,现在这个时候的英国,已经管不了他们了,那得是占据东北的日本人头痛的事情。
为了摧毁红军的空军,英国方面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舟山群岛这儿的机场,布置大量的空军,然后和红军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空战,用无数飞机和飞行员的性命,磨光新生的红色空军。
可是,当红军空军身后站着苏联空军和德国空军的阴影时,这一战略目标有可能实现吗?
1935年八月底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红军的现任领袖李润石的正面照上了其封面,但背后的阴影却现出两个人的影子:留着大胡子的斯大林和留着小胡子的希特勒,可谓耐人寻味。
而当月英国泰晤士报上的一副政治讽刺漫画,则是身穿镰刀锤子服的李润石的漫画形象和身穿米字服的英国现任首相鲍德曼在拳击台上打拳击,而边上有留着大胡子的斯大林和留着小胡子的希特勒在其身后暗助对着英国“打黑拳”,很形象地说明了现在大英帝国面临地窘境。而在这副漫画上,英国人“盟友”日本人则是一副鼻青眼肿地倒在擂台边上的衰样,而美国人扮演的角色是躲在擂台一角笑眯眯数钱的大腹便便的裁判。
因为德国和苏联的暗中支持,大英帝国对中国的干涉战争,连英国人自己都不看好。
当英国人极不情愿地在舟山岛上建设机场,积蓄战斗机,借助“盟友”日本人设在台湾的机场进行新飞机的适应训练,为九月后的大空战作准备时,在八月底最后一天,一件林汉预料中的大事,终于在日本发生。
第194章皇道派上台
纠正一个上章的错误(上章日本的辞职谢罪内阁应当是广田弘毅而不是冈田启介内阁,已在原文中修正,上海惨败后接任广田内阁上台的是近卫文麿)
扭着受伤的屁股,艰难地登上前来接他的开罗号轻巡洋舰时,温斯顿丘吉尔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城市。
身后就是东京市,那里经历战火的余烟还没有完全散去。
“真是个疯狂的国家。”
丘吉尔长叹了一口气,然后一拐一拐地登上军舰,离开了这个现在极度反感他的国家。
现在是九月四日,刚上台屁股还没有坐热的日本近卫内阁已经下台,不,更贴切的说法,应当说是“死得差不多了”。
八月三十一日,对于因为山田仁和事件后新上台的新内阁权力分配的极度不满,皇道派发动了蓄谋以久的兵变,并迅速得到了东京城内大量中下层军官和军队的响应。东京重要的守备力量,第一师团也有大量的成员加入了这场日本国内的内乱中。当晚皇道派政变兵谏的结果,从表面上来看,是成功了。
历史上的二二六兵变,皇道派所以最终失败,原因极多。
比如:日本天皇是不支持甚至极度反感皇道派的人,得不到海军的支持,陆军中支持者也极少。而规模方面,也比这个被林汉粉碎了历史的位面要小得多:只不过是驻东京第一师团一部分,一千多号人的“小规模”叛乱而已。
而这个位面则不同。
天皇裕仁早就被林汉一刀杀了,新任天皇才刚刚上台,根基未稳,威望也不足。更重要的是,日本军部的对华战争连续失败甚至可以称之为“洋相出尽”,山田仁和事件后,更引发全国民众的愤怒。而“丑闻”被捅出后,广田弘毅作秀般地辞职,换一批新的统制派官员组阁上台,更是让底层军官士兵大为不满。
“那些犯下如此重大战略失误,给大日本帝国带如此巨大损失的国蠹,居然没有一个需要坐牢承担责任的!”——起事前,皇道派的军官香田清贞在鼓动下层士兵叛变时如是说。
军部上层没有人为此坐牢和承担罪责,这是引发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不满义愤的关键因素。当别有用心的皇道派青年军官们拿着这一点来做文章稍一鼓动,驻守东京的第一师团超过三分二的部队都被鼓动了起来,其规模远比在没有穿越者的历史上只有上千个“中二”在行事时要声势浩大得多。
叛乱时,大义是非常重要的,八月三十一日这天,“大义”是站在皇道派这边。
八月三十一日深夜,超过一万名第一师团的士兵举起了“义旗”,随着一声枪响回荡在东京湾的上空,愤怒的“昭和勇士”们,分批分头冲进了东京城内各个高官的官邸。
政变当晚,大批统制派的高官在自己的官邸里被逮捕,然后直接枪决,又以前任的冈田启介和广田弘毅两任内阁成员死伤最为惨重。
再前任首相冈田启介及其女婿,被乱兵乱枪打死在家中。高桥是清,斋藤实等一批前冈田内阁成员,也大半被杀。不光是再前任内阁的成员,前任的首相广田弘毅内阁中,被杀的人就更多了,广田弘毅同样难逃一死。而刚刚玩了一把“换马记”上台的近卫文麿首相,也被乱兵视为包庇败类广田弘毅的同谋,家中遭遇乱兵的袭击,幸运的是当时枪声一响他就躲进家中的池塘里逃过一劫,事后更躲进东京的英国大使馆,勉强逃生。
东京第一师团政变当夜,东京的警察署因为出面干涉,也被视为走狗惨遭军队的屠戮,同样死伤惨重。
当夜,这些乱兵一边唱着“昭和维新之歌”,一边封锁并占领了皇宫西南的三宅坂、平河町、霞关一带的日本政治、军事、警察等国家权力中枢机关。政变军人先是占领了赤坂的山王饭店,清空了住在这里的客人,控制了饭店的电话交换台,将此地作为政变指挥本部。接着,政变部队顺利的控制了陆相官邸和霞关的警视厅。在陆相官邸,政变军人要求现任的陆相川岛义之出来谈判,但川岛义之以身患重感冒需要休息为由,答应起床后再进行谈判。
天亮之后,叛军的刺杀活动已经全部结束。他们占领了东京五大报纸的报社、要求各报刊登他们的《告全体国民书》,在他们所占领的地区张贴“尊皇讨奸”、“七生报国”等标语,并勒令影院剧院关闭、电台停播文娱节目。整个东京笼罩在恐怖之中。
在《告全体国民书》里,皇道派成员的声明,无非就是拿不久前海陆两军在上海的惨败大作文章,声称造成这两起惨败,上万名大日本帝国的士兵战死的真正罪人,却因为日本军部上层的官官相护,根本就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声称自己的兵变兵谏,是为了这个“迟到的正义”,为冤死的帝国勇士讨还公道。
最初日本参谋本部和天皇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作乱,是破坏部队的指挥和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因而定下了“断乎弹压”的处理方针。
但是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在这个被穿越者严重扭曲了的历史位面上,由于统制派前面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失误,在日本国内早就人心尽丧。第一师团的叛乱行为,在日本军队中的同情者极多。
和历史上那些皇道派成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举事不同,这一回他们得到了“大义”。
紧急调来平叛的仙台第二师团在到达东京城下后被第一师团的人一喊话,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场倒戈反水,加入了第一师团要求“天诛国贼”的行列。
两次对上海攻略的战败,尤其比战败更加恶劣的将战败的消息对国民欺瞒的行为,早就让统制派成为军中最为不满的对象。
此时的统制派,在日本已是名声臭大街,在中下层的平民、军官心中,这些人的形象并不比前幕府好到哪儿去。
当连东京的平民,都支持皇道派的“革命义举”时,崇仁天皇很快愤怒而无奈地发现,他的平叛指令根本无法被有效地执行。
而历史上原本在第一时间支持天皇平叛的海军,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