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暇┬己推浇夥拧5碧煜挛纾舷叩暮炀惹捕蛹毙芯灰购笠怖吹侥暇┏窍拢上С倭艘徊剑崛∨诘呈锥嫉墓捅怀そ卑读炙У摹坝丫苯睾耍馊媚舷吆炀氖啄耘硭в裘屏撕芫谩�
第151章上海遗恨(1)
得知江阴落入“赤匪”之手后,中山舰舰长吴屿大惊失色。江阴是长江的门户,江阴要塞守军起义,意味着中山舰逃往上海航道被切断。
在这种局面下,日本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在通过江阴航道时,日本人的三艘浅水炮舰居中行驶,而中山舰躲在日舰外侧,以为掩护。
当夜,中山舰和三艘日舰组成的舰队通过江阴要塞,已经起义的守军发现了中山舰和日舰。由于此时红军刚刚占领江阴要塞,和原要塞炮兵正在交接中,加上日本人打着护侨的旗号通过,以及武汉总部方面暂时还不想在这个时间点和日本人翻脸开战,中山舰最终靠着日本军舰的掩护,成功地通过了江阴地段。
刚刚占领江阴的红军不知道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副委员长汪精卫,当时就在其中的一艘日舰鸟羽号上。为了和宋子文争夺“最后一个撤离南京”的名声,他事前待在下关码头的日本军舰上赖到了宋子文离开时才走。
靠着日本人的掩护,他和他秘书曾鸣仲,心腹周佛海、陈公博,成功地逃离了南京,并于第二天清晨到达上海。这时,他和先他一步到达上海的宋子文委员长,都得到了中统总部被王亚樵的“自火暴卡车”炸上天,以陈立夫为首的大批中统高级干部全部身亡(失踪)的消息——由于炸药威力太大,整幢大楼被直接炸塌,一切都被压在瓦砾下,当时开会的中统高层全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且不说林汉和王亚樵联手的这一炸,往已是秋后寒婵的南京国民政府身上又泼了一桶冰水。红军奇袭江阴成功,同时北线的红军和宁波方向的红军在战场上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到六月十三日这一天,湖州以东的红军已轻松地拿下嘉兴,守军不战而降。嘉兴的解放,等于南线的红军直接将枪口在了上海的鼻尖上。而江阴方面,红军暂时要等待其他方向的援军赶到,短时间内还未能有大的行动。
而此时的上海守军,除了孙元良手上那支新旧混杂的八十八师万把人外,加上一堆乱七八槽被红军打残了的残兵败将组成的“杂货”部队,总兵力也不过一万五千人。
炮党在长江北岸还有一些残余的部队,不过他们这时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里可能赶过来“勤主”。
中国的局势,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快得连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来不及反应。美国人在上海租界只有不到两百人的武装力量,日本人有上千人海军陆战队以及数量接近的“武装日侨”。英国人租界部队多一些,数量在两千人左右。此外还有十余条停泊在上海港的浅水炮舰和一艘卡莱尔级的英国巡洋舰。
昨夜发生在上海的巨响,炸塌了一幢楼,炸死了一片中统的高官,但是这个声音,都比不上南京的“沦陷”和日本天皇的遇刺案更让人震惊。尤其是今天早晨传出来的日本天皇夫妇连同皇子在昨天凌晨被杀事件,更是震动了全世界。
相比之下,南京落入红军之手,由于这几年来不断地听到中国赤匪在南方战场上的连续胜绩类似的消息,普通的外国人早就习惯性麻木了。许多外国读者在早上吃早饭看早报发现这则消息时,习惯性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完蛋了呀。至于被轰上天的陈立夫,全世界就更没有人关心他的死活了。
现在整个日本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了天皇全家被杀一案上,虽然日本不缺天皇继承人,但刺杀案的发生,还是令日本举国震动。短时间内根本无瑕关注中国的骤变——而南方的红军高层,也不打算给日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在得知宋子文政府全部迁往上海,南京已接近空城的消息后。在六月十二日,武汉苏维埃政府就下令南北两线的红军以上海为目标全线高速进军。
作为到达上海最快捷的通道:长江水道,一夜之间就聚集了近千条各色的船只,载着数万名红军战士,浩浩荡荡地顺流而下,直逼上海。
此时的马鞍山市还未解放,但顺江而过数百条船只根本就不理会他,千舸争流,直下长江。
瑞金号和九江号,成为这支以风帆、机动拖船为主的庞大船队的护航舰。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瑞金号的战斗力,位于上海的李华梅接到了武汉方面的指示,她于当天早晨搭乘一架水上飞机,匆忙地离开上海,于上午九点在长江南京下关江面上降落,在那里回到了自己的临时本体瑞金号上。
之所以是乘座水上飞机而不是虹桥机场的客机,主要是这时的虹桥已经受到了严格的航空管制,再从这里坐飞机飞往“匪区”,实在太显眼。相比之下,水上起飞的飞机,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就没有人管得了了。
当长江两岸的红军正朝上海进行大进军的时候,已将形象切换成日本行动时的面孔的林汉,则正在汪精卫的住处附近打着转,寻找着给这个汉奸一枪的机会。
从日本军舰上下来后,汪精卫一行人就住在了日租界里。昨日的爆炸事件着实吓坏了汪精卫,这厮现在就死死地躲在日租界里不肯出来。
好不容易逃出南京的宋子文,现在也是正处在焦头烂额之中。陈立夫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中统大楼的事务要人去处理,在上海滩无法无天的王亚樵一伙人他更不能无视,但更要命的是马上就会打到上海来的红军。
这么多的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部堆上来,几乎把刚刚丢掉首都的宋委员长逼疯了。
从昨夜逃到上海,宋委员长只睡了不到五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都是被上面的事务死死缠住了。已成了丧家犬南京国民政府,在大上海滩几乎已失去了执政能力。他这个最高首脑不在后面用脚踢人屁股,下面那帮人几乎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因为不少人都认为完蛋在即,现在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在灭亡前的最后几天里,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倒是夜夜灯红酒绿,高官云集,醉生梦死者数不胜数。
第152章上海遗恨2
六月十三日,南方红军的先头部队已占领嘉兴,兵临上海城下。上海虹口日租界,此时却一片肃杀,随处可见正在修筑工事的日本浪人。当地的日本军警也全部出动,排查路人。
昨夜的惊天一炸,被南京的沦陷和天皇全家被杀的大新闻掩盖,没有震动世界,却震动了上海。现在整个上海滩都戒严了,不光是租界就连华界也同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处都可以看到堵路的路障和排查的军警。
作为侵略中国的最重要桥头堡之一,上海对于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清末甲午战争结束开始,日军就在这里长期驻扎派遣舰队,并经常以水兵上陆行动,曾经镇压过著名的五卅运动。1927年,日本海军派遣三个大队的陆战队登陆上海,先是阻止北伐军进入日租界,又出兵山东,参加了1928年5月日军在济南对北伐军的进攻。
在北伐战争烽火渐息之际。日军却没有将这支部队调回本土,而是于1928年6月择其精锐常驻上海,正式编成“上海陆战队”,接受“支那派遣舰队”的指挥,并且装备着包括轮式装甲车在内的重型武器。被认为颇具战斗力。若不是林汉在1932年整出“卡莱尔号”事件,令大英帝国损失了整整三十五吨黄金。事后一年里,英国人为了追查黄金的下落,把注意力全部投注在上海,逼得上海陆战队不得不老实了起来。而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这支部队一手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而在《伦敦条约》签定后,日本海军打着“中日亲善,共同防共”的借口,计划逐步地加强在上海的兵力和实力,只是在这期间却受到了英国人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还是“卡莱尔事件”的后续发酵。
卡莱尔号沉没后,英国人花了大力气进行事件调查,最后确认船上的黄金全部不翼而飞。很明显,这不是一起意外,而是一起很有针对性的袭击事件。而肇事者的目标就是船上的那三十五吨黄金。
就算是不为了三十五吨黄金的下落,英国政府也必须给船上的那数百名水兵的家属一个交待。
谁会是最大的嫌疑人?谁会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
有能力在太平洋里给英国人搅事,并在极短的时间打捞起几十吨黄金跑路的势力,在太平洋里只有两家:一家是美国,一家是日本,而日本的嫌疑更大。
东北事变前后,林汉不遗余力地通过英美媒体,向英美两国的人民“普及”日本文化,告诉他们什么叫“独走”,什么叫“下克上”,为此还特地匿名写了一本名为《菊与刀》的书在英美出版。该书是林汉抄袭后世的同名作品,加上林汉自己通过网络对二战期日本国情、政治结构的理解,渗杂他个人的私货写进书中,其内容无非是用暗喻的手法向白种人灌输日本威胁论。该书在英美销量不错,更成为英美两国中关注日本问题的政客的必读物。
卡莱尔号事件后,英国人就盯上了日本,他们严重怀疑卡莱尔号事件是日本人所为,对于日本在长江三角地带伸手的行为更是极为警惕。无论是1933年还是1934年,哪怕是塘鹅号事件后,日本人“好心”地向英国政府提出愿意“帮助”解决中国南方“布尔什维克”化问题时,都被英国人“委婉”地回绝。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大英帝国的政客们在这一点上还是相当清醒的。而后英国人更联合美国人,在租界驻军问题上施加压力,限制日本在上海驻军人数的扩充。
1935年后,五月底,红军发动全面攻击,南京国民政府不到半个月就被红军打垮到几乎要灭亡的边缘,英国人这边才匆匆忙忙地想到了“日本友人”的帮助,在这事上松了口,只是时间已是六月十日以后的事了,时间也已经来不及了。
面对突发事件,任何政府的反应都是有迟效性的,无论英、日政府都不例外。
日本人对插手南中国的事务,本来早有准备,鹿儿岛的仓库里囤积的军火就是为此准备的。但是林汉的那一炸,港口设施全毁,不但军火库被炸,连附近的贮油罐也被波及,燃起了冲天大火,整个港口完全报废,短时间内无法使用。
由于鹿儿港事件,更引起日本冈田启介内阁的倒台。旧内阁和新内阁的交接过程中,各方为了权力互相扯皮,对中国的关注度暂时下降,又白白浪费了几天的时间。而这几天,正是红军发动全面攻势的关键时刻。
等日本政府处理好上层的权力交接,开始将目光重新投向中国的时候,时间已是六月八日以后的事了。但这个时候,南京国民政府的崩盘速度,已快得出乎所有国家的预料。
鹿儿岛的军火库存被毁,令日本人事前的准备全部泡汤,等他们重新协调好准备好,时间已是六月十一日。原计划是六月十三日后从长崎出发,派出第一波共计三千鬼子兵打着协防上海的名义强行进驻上海的,然而在十二日这天天皇全家遇刺,日本高层震动,统治派和皇道派的矛盾再起,日本的海、陆两军又被迫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国内。
虽然天皇一家被林汉灭门,日本国内倒也不缺“天皇继承人”,但最大的问题却是,推谁上台好?日本的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同样矛盾重重,海军和陆军的矛盾,统制派和皇道派的矛盾,一直都纠缠着日本。
从前天皇在时,有这个裁仲者在时,双方勉强还能维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现在天皇一去,捧什么样的人登上天皇的位置,就成日本国内各派争夺的大问题。在这关键的时候,原本要被派往上海的“中国派遣军”,也就因为上层的权力斗争,被半途扣了下来以用于国内的争权夺利,短时间内本土不大可能派出军队。至于台湾驻军方面,由于先前任务分配有异,原计划是和上海方面同时行动。当时台湾的驻军和舰队目光都盯着一海之隔的福建,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要赶到上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天皇的遇刺,造成了日本海军方面的协调混乱,因为上层的心思现在全放在国内争权夺利上了。
天皇全家暴亡对日本政治结构造成的冲击和破坏,现在才刚刚开始,在其选出新的天皇,重新稳定下来之前,日本内部先会有一场很精彩龙争虎斗式的内乱,只是这种内乱最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林汉自己也无法确定。
日本人因为天皇遇刺而内部混乱不堪,在这要命的关键时刻,南方的红军已兵临上海城下。当地心怀不轨的日本人在得不到本土有力支援的情况下,现在只能靠在内部挖潜自救以拖延时间。
不过这两年,日本人虽然无法公开增加驻上海的殖民军人数,但背地里小动作却不断。其位于四川北路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是日本驻上海租界部队的总部。这里用防炮钢板进行加固,使之成为一座非常坚固的作战堡垒。
除此之外,在公共租界东区与越界筑路的虹口,从汇山码头往东,直到虬江码头的沿江地带,日本军方都建有碉堡式的房屋。在杨树浦、江湾等地。日本人的学校、工厂中到处设有堡垒化的军事据点,在坚固的水泥屋顶上,随时可以架设大炮与机关枪。而这些军械在平时就藏于地下室内。简单地说,日本人将日租界这儿要塞化了。
在二战时,打这种要塞化的城市,无论哪个国家都是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关于这种情况,林汉早有准备。而身为德国舰魂存在的汉娜,对二战时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战役的绞肉战争同样印象深刻,她知道这种地方的战斗需要什么样的武器。在林汉的要求下,德国方面根据一战凡尔登战役的经验,加上汉娜提供的二战列宁格勒、斯大宁格勒两战的经验教训,专门研制了一批用于巷战的重武器送进苏区,现在这批装备都在运往上海的路上。
而红军上层,经林汉的提醒,也对发动上海战役拥有足够深刻的心理准备。南方红军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两年和炮党的战争实在过于地“顺利”,部队缺少打硬仗和打狠仗的经验。
“顺风仗打得太多,也不是一种好事。”
李润石和红军上层的军官非常明白这一点。在刚刚过去的冬季里,红军一边扩军一边继续进行着大练兵,不光是在战斗技能方面练兵,中下层军官的思想,也进行了一番的“整风”教育。六月的战争开始之前,红军内部已通过思想“整风”,告诉每一个中下层军官乃至普通士兵,在1935年的战争中,红军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南京国民政府这条烂死蛇,而是比他凶残百倍的帝国主义干涉军。
1935年在开战前,红军上下已经做好了打“外战”的心理准备。
为了红军在未来的战斗中能更顺利地拿下租界,从前李华梅在这里时已收集了当地大量的情报资料,绘制的地图甚至详细到每一间屋子的地步。林汉身着在日本常见的浪人服,在日本人租界区转了转,确定这里的布局和从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间受到了两次盘查,不过当林汉开口,满嘴的京都口音的日语的掩护下,很轻易就过关了。
日租界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公共租界的情况稍好些,英国人只是在租界入口处加上了一道路障,马路上多了一些背枪的印度阿三,过度自信的英国人到现在还认为红军没有胆对英国租界动手,这里仅仅只是街上的警卫比从前多了。
英国人把阻止红军占领上海的希望,大半放在了外交谈判和对红军的军事恐吓上。林汉可以想象出,现在英国人在汉口代办处的英方代表,一定踩破了红军位于武汉总部的门槛,各种“老牌帝国主义式的恐吓”肯定是少不了的。不过通过林汉了解到大英帝国虚弱的红军上层并没有把他们当回事。
在上海,另一家处于如临大敌状态的,是当地著名的万国商团这一武装势力,其总兵力在二千人左右。
万国商团是1853年英美等国以保护侨民为名组织了上海义勇队,后称万国商团,成为租界当局的一支准军事化武装,担当了维护租界当局统治的角色。随后历年扩军,其最高指挥机构为总司令部,设总司令一名,副总司令若干名,下有骑兵队、野炮队、轻炮队、工程队、铁甲车队、步兵队等。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编制达到1500多人,已经成为一支正规军队。
而当红军势力在南方强势崛起后,到1935年,万国商团的编制更增加到两千人。在司令部下,设有A、B、C、骑兵、特种兵、炮兵六个大队。其成份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A大队下辖甲队、乙队、上海苏格兰队、犹太队以及防空队。B大队包括美国队、葡萄牙队、美国后备队、美国机枪队和菲律宾队。C大队,俗称俄国联队,是商团内唯一一支常备军队,下辖俄国常备队和俄国义勇队。苏联十月革命后,这俄国联队的成员大都是以逃出沙俄的白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