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释义-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说:

「你认为如何?须菩提,如来有认为“达摩被我展现出来”吗?」

它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如来身上,因为它已经不再有一个人在里面。人格是头脑的一个形式,「我」的概念是云里面的一个形式。对一个如来而言,云已经消失了,只剩下无限的、纯粹的天空,没有「我」的概念会升起。

所以一个如来不能够说:「我展现了达摩。」首先,他不存在,再说,因为他已经消失了,所以他知道没有一个人存在。

比方说,你们今天晚上都睡着了,然后开始作梦。有人开始说梦话,有人开始呻吟,有人开始叫喊,有一个醒着的人,他会怎么想?他将会笑你,因为他知道梦只不过是梦,它们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有一个人在呻吟,有一个人在哭,有一个人在叫,或者有一个人非常狂喜,有一个人在笑——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既没有任何笑的理由,也没有任何哭的理由,一切都是虚假的,人们在睡觉,他不会去安慰那个正在哭的人说:「不要哭。」他也不会因为有人在笑而觉得高兴,他知道他们在作梦。

那就是一个佛或一个如来的情况;一个已经知道他内在天空的人现在知道说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天空,但是每一个人都被云遮住,而那些云是虚假的、想象的。如果那些云是虚假的、想象的,那么就没有实质存在。

如来能够对谁展示达摩呢?没有人,只有纯粹的天空。当你消失,一切的存在就都消失了,那么就不再有分开的存在,一切都是「一」,没有师父,也没有门徒。

那就是为什么前几天我告诉过你们说这是一个游戏,我们在此演出的是一出大戏,它是一出古老的戏,已经演过很多次——由佛陀和他的弟子演出过,由基督和他的使徒演出过,由克里虚纳和他的门徒演出过,同样的戏在被演出。

从你那边来说,它是一件非常真实的事,从我这边来说,它只不过是一出戏。从你那边来说,成为门徒是一件严肃的事,从我这边来说,它既不是严肃的,也不是不严肃的,它只是一片云,我在此的整个努力就是要帮助你去看清说它只是一片云,它只是云里面的一个形状。。

你成道的那一天,你将会笑,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要被达成——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也没有什么东西要被达成,一切都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着,到最后也一直都存在,它一直都保持一样。

你认为在雨季期间当云层聚集时天空会改变吗?你认为在夏天当云消失的时候天空会改变吗?你认为天空会有任何改变吗?天空依然保持一样,只是云层来了又去。

世界也是如此,头脑也是如此。

佛陀说:

「你认为如何?须菩提,如来有认为“达摩被我展现出来”吗?任何说“如来展现出达摩”的人,他所说的是虚假的,他经由抓住那个不存在的东西把我误传。」

既没有你,也没有我,既没有师父,也没有门徒,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展示,一切都象它现在这样,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学。

「因为甚至连一点达摩都找不到,都抓不到,所以它被称为“至高无上的、正确的、完美的成道”。」

佛陀说:所以我们称之为完美的成道。世界上有其它的宗教,它们的成道不能够被称为「完美的」。比方说,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概念——神、耶稣、和圣灵。它意味着在最终点仍然存在着三个区别、三个分隔,那意味着有一些云还被保留,有一些形式还被保留,有一些外在形式仍然被保留。世界仍然有一些在持续,头脑还没有完全被抛弃。

印度教的观念稍微好一点,只有两个被留下来:神和灵魂。比三个更好,但还是两个——二分性。所有的二分性都属于头脑。是头脑在将东西分开,是头脑在划定界线,所以这两个不可能是完美的成道。

在耆那教的观念里,只有一个被留下来——灵魂。这好多了,比基督教和印度教好多了。只有一个被留下来——灵魂。

但是佛陀说,那也不是完美的成道,因为你会想到一,你就会想到二、三、四和五。光是说「一」就足以将整列的束西都带进来。如果没有将「二」带进来,「一」无法被定义。

你说「一」是意味着什么?你必须说「不是二」,所以至少在定义上,那个「一」需要另外一个。「另外一个」会隐藏在某一个地方,它并没有完全消失。

如果我存在,那么你也会存在,它不可能完全消失。「我」需要「你」;就为了它本身单纯的存在,「你」是需要的。只有跟「你」成对,「我」才能够存在,它们是在一起的,「我——你」是一个实体。

所以佛陀说,「我」也必须消失。那么整个三位一体就消失了。在最终的经验里,既没有三个,也没有两个,也没有一个。它是纯粹的天空——空无、没有存在、没有实体。它是零,尚雅塔。那就是为什么佛陀说这是「……“至高无上的、正确的、完美的成道”。而且,须菩提,“自我同一”就是那个达摩,在它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同的,所以它被称为“至高无上的、正确的、完美的成道”。透过自我的消失,以及存在、灵魂、或一个人等的全部消失而达到“自我同一”……」

所有的形式都消失了,因此天空跟它本身变成同一的。不会再有任何形式的产生和消失,不会再有任何改变和移动,所有的梦都消失了。

它是旱晨,太阳升起,一个人醒过来。有觉知,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我是觉知的。」有教导,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我是老师。」有一个途径,但几乎是没有途径的。有方法,但是不能够被称为方法。有师父和门徒,但是只有从门徒这边来看才有、从师父这边来看,一切都消失了。

「你认为如何?须菩提,如来有认为“众生被我解放而获得自由”吗?你不应该这样看,须菩提。为什么呢?如来并没有解放任何众生。」

「我使众生解放而获得自由」这个概念怎么可能在一个如来里面升起?首先,没有一个人是不自由的,所以,如果你问说:「佛陀是一个救世主吗?」佛陀将会说:「不是,我不是一个救世主,因为没有一个人需要被救,没有一个人可以被救。」自由是每一个人的本性。自由已经存在,它不需要被带来。一个人只需要去觉知到那个已经存在的,所以佛陀说:

「如来并没有解放任何众生。」

神圣的主在那个场合更进一步地教导下列的诗句:

「那些借着我的外形来看到我的人

以及那些借着声音来跟随我的人

他们所作的努力是错误的

那些人看不到我。」

如果你将佛陀看成形式,看成身体,那么你就错过了;如果你只听到佛陀的话语,而没有听到他的宁静,那么你就错过了;如果你只看到他的脸,而没有看到他内在的天空,那么你就错过了。

佛陀只对全然的宁静讲话。佛陀以形式存在只是为了要表达那个无形的。记住这个诗句,我也只能够告诉你同样的东西。

「那些借着我的外形来看到我的人

以及那些借着声音来跟随我的人

他们所作的努力是错误的

那些人看不到我。」

「一个人必须从达摩来看诸佛……」

从天空的观点,而不是从云的观点。

「一个人必须从达摩来看诸佛,由“达摩诸体”来引导他们,然而达摩真正的本性是看不出来的,没有人能够以一个客体来意识到它。」

这是用语言来说出那个不能够被说的。佛陀是在说:佛的引导来自哪里?不是来自他自己,而是来自那永恒的,来自天空。佛只是一个通道,「那永恒的」透过他而漂流。

不要过份被他所使用的语言所占据,要听他的宁静,不要太顾虑到他所驻的身体,不要顾虑他所住的屋子,想想那个内在的「在」,想想他的本性,看得深人一点。

要如何在一个佛的身上看得深入一点?看一个佛看得深入唯一的方式并不是用睁开的眼睛,而是闭起眼睛。深入去看你自己就是深入去看一个佛的唯一方式。如果你熟悉于你自己内在的天空,你就会熟悉佛陀的,熟悉所有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诸佛的内在天空。进入到你自己的本性。

「任何说如来有去或回,站或坐或躺的人,他并不了解我所教导的意义。为什么呢?“如来”意味着一个没有去到任何地方,也没有来自任何地方的人,因此他才被称为如来或阿哈特——一个全然成道的人。」

当云来临,你认为天空有跑到什么地方去吗?当云走了,你认为天空有回来吗?天空还是一样,你最内在的本性仍然保持一样。

从前你是一颗石头,那是云以石头的形式存在,你生活在无机物的世界里。然后你变成一棵树,你改变了你的形式,你变成一个玫瑰花丛,或是一棵松树,或是一棵黎巴嫩的西洋杉,但是那个内在的本性仍然保持一样。现在那个云的形式改变了,你生活在植物界里。然后你变成一只动物,或许是一只狮子、一只老虎、一只鳄鱼、一双鹿、或一只狗。只是形式上改变,但是内在的天空仍然保持一样。然后你变成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那个形式再度改变。你也可以变成天堂里的天使——只是形式的改变。你可以继续由一个形式改变到另外一个形式,你可以继续以一个形式死,而以另外一个形式生。这个被称为「沙姆色拉」:陷住在一个形式里,然后又陷住在另外一个形式里;从一个形式转变到另外一个形式,从一个监狱转变到另外一个监狱。

佛性是什么?觉知到那个在石头里面、在动物里面、在树木里面、以及在男人和女人里面的内在天空。一旦你觉知到了那个内在的天空,你就从所有的形式被解放出来了,那就是自由。并不是「你」变成自由的,因为在那个自由之下,「你」不存在,「你」无法存在。

「你变成自由的」这句话只是意味着你免于你自己。所有的自己都是形式。石头有一个自己、一个灵魂。树木有一个自己,动物有一个自己,佛没有自己,他是全然的自由,那就是为什么佛陀说:

「任何说如来有去或回的人……」

他的确有去有回,这部金刚经就是以那个作为开始。注意看它的美:金刚经以它作为开始——佛陀去乞食,然后他回来,放下他的碗,洗了他的脚,然后坐下来,往前面一看,然后须菩提开始发问。

这部经以形式作为开始,而以无形作为结束。

那是正确的开始。你无法先听我的宁静,你必须先听我的话语。你无法直接看我内在的天空,你必须先看这个围绕着我的云。唯有如此,渐渐、渐渐地,你才会开始融入那个最内在的。首先,很自然地,你会接触到外在,首先你会看到房子,然后你才会看到那个住在里面的人。

它是很自然的,它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不要执着于那个房子。从房子移开,从那个居住转移到那个居住者。这就是这部经的美——它从佛陀的身体开始:他如何走路、如何坐、如何看、他在做什么,而现在它以这个奇怪的句子来作为结束:

「任何说如来有去或回,站或坐或躺的人,他并不了解我所教导的意义。为什么呢?“如来”意味着一个没有去到任何地方,也没有来自任何地方的人,因此他才被称为如来或阿哈特——一个全然成道的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全然成道的人」?一个知道那个内在永不移动的天空的人;一个知道那个超越时间的永恒的人;一个知道真理的人。

真理永远都一样,梦会改变,但是真理永远都一样,要熟悉佛陀的话语,但是不要停留在话语上,那只是一个介绍,要从那里走出来。

任何我所告诉你们的,你们可以去听它,但是不要执着于它,要从它走出来。渐渐地,要融入我的宁静,渐渐地,要把我忘掉——忘掉那个云,进入天空,那么你就是真正地融人,那么你已经开始移向真理本身。

文字是「关于」真理,它们并不是真理本身。「神」这个字只不过是一个字,它并不是神;「爱」这个字只不过是一个字,它并不是爱。使用那个字,然后将它抛弃,它是容器,而不是内容物。

跟师父在一起,不要过份执着于他的身体,那个执着会变成一个障碍。爱师父,但是要进入深一点。慢慢、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穿透他最内在的核心。你将会感到惊讶,因为那个最内在是一样的。在最内在,门徒和师父会合,在最内在是没有区分的。

卡比儿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他说:「到时候师父会向门徒顶礼。」那么就没有区别。谁是师父,谁是门徒——没有区别。

当临济禅师跟他师父在一起,他师父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师父,就好象其它的禅师一样。临济被打了很多次,有时候甚至被丢出去,有时候师父会跳到他身上打他。有一天临济要去旅行,要踏上一个朝圣的旅程,师父叫他来,然后开始打他。临济说:「我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而且我什么事也没有做。」

师父说:「我知道,但是你却将要踏上这个朝圣的旅程,我的感觉是,当你回来,你就成道了,然后我就永远不再有机会打你了,因此我现在打你,这是最后的机会。」

当临济回来,事情真的发生了,师父向他鞠躬说:「现在你可以打我。」并不是临济打了他师父,而是师父说:「现在你可以打我,现在你可以过过瘾,我以前打你打得很过瘾。你已经回到家了。」

在最内在的核心是没有区别的。

佛陀是在说,不要过份顾虑文字,使用它们作为阶梯、作为垫脚石。不要太顾虑佛陀身体上的移动。有些人会模仿,他们会开始学佛陀走路,学佛院讲话,使用同样的话语和同样的姿势。佛陀是在说,那些都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是超越形式的,它无法被模仿。

不要模仿师父,唯有如此,有一天你才能够变成师父。爱、倾听,但是永远都要记住,你必须深入内在,你必须超越所有的云。

(全文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