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
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1)
〔说明〕
此诗作于晋义熙十二年(416),陶渊明五十二岁。
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
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
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
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陶渊明认为
他们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
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
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招,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2)。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3)。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4)?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5)。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6)。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7)。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8)。
愿言海诸子,从我颖水滨(9)。
〔注释〕
(1)周续之:字道祖,博通五经,入庐山事释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祖企、
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郎:对男子的尊称。逯本此诗题作《示周续之
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按“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语本萧统《陶渊明传》,
后人引以为注,遂讹添诗题,不足信。
(2)疴?(ē婀):病。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欣:欢喜。
(3)药石:治病的药物和贬石。泛指药物。闲:间,间断。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
人。
(4)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邈:遥远。这两句是说,我和你们相
隔很近,但为什么道路显得那么遥远?
(5)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祖、谢:祖企、谢
景夷。响然臻(zhen 真):响应而至。臻:至,到。
(6)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向:将近。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
(7)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讲肆:指讲堂,讲舍。校(jiao 较)书:校对。订正书籍。勤:
勤苦。
(8)老夫:作者自指。尔:你们。
(9)言:语助词,无意义。诲:劝说。颖(ying 影)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
境淮水。晋时皇甫溢《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颖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
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颖水。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译文〕
破败茅屋抱病居,
终日无事可欢欣。
药石时而得间断,
经常思念我友人。
彼此相隔并非远,
路途遥遥是何因?
周生传授孔子业,
祖谢响应遂紧跟。
儒道衰微近千载,
如今于此又听闻。
马厩岂能作讲舍,
尔等校书太辛勤。
我虽年迈有所好,
愿与你们作近邻。
真心奉劝诸好友,
随我隐居颖水滨。
乞食
〔说明〕
此诗当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中记叙了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
遗赠、留饮的活动。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
复杂的心情;中间六旬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
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这
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
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1)。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2)。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3)?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4)。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5)。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6)。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7)。
'注释'
(1)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竟:究竟。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2)斯:这。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
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3)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遗(wèi 位):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4)谈谐:彼此谈话投机。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辄:就,总是。
(5)新知:新交的朋友。言咏:吟咏。
(6)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
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非韩才:没有
韩信的才能。
(7)衔戢(jí集):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戢:藏。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贻:赠
送。
'译文'
饥饿驱我出门去,
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
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
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
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
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
无韩信才我心愧。
牢记胸中如何谢,
死后报答君恩惠。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1)
【说明】
此诗写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在“天气佳”的背景下,此
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使诗人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但就在
这轻松、欢乐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余襟良已殚”。清
代王夫之说此诗“笔端有留势”,即谓此诗在艺术上貌似轻快而内含深忧,
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2)。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3)?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4)。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5)。
〔注释〕
(1)诸人:众人。周家墓:据《晋书?周访传》载:陶侃当初乡居未显达时,遭父母丧,将要下
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寻牛时遇一老父,老父说:“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
矣。”又指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二千石。”于是陶侃葬父母于前一山。将另一山指示给周访,
访葬其父,果为刺史。陶、周两家世婚。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也许就是周访家墓。
(2)清吹:指管乐器。鸣弹:指弦乐器。
(3)感:感悟,有感于。柏下人:指葬在柏树下的墓中人。安得:怎能。
(4)清歌:清亮的歌声。散:发出。绿酒:新酒。新酿之酒呈绿色,故称。开:启。芳颜:美好
的容颜。指笑逐颜开。
(5)明日事:指将来之事,包括生死之忧。襟:心怀。良:甚。殚(dān 丹):竭尽。
【译文】
今日天气多美好,
管乐清吹鸣琴弹。
感慨柏下长眠者,
人生怎能不为欢?
清歌一曲发新声,
新酒使人开笑颜。
未知明日生死事,
快意当前且尽欢。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1)
〔说明〕
此诗写于晋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
这首诗以哀怨悲伤为基调,历述自己从少年以来所遭接踵而至的天灾人
祸,过着饥寒贫困的痛苦生活。诗人“结发念善事”,本指望从善而得福,
但一生的不幸遭遇和现实的穷愁困顿,使他不能不对天道产生了怀疑,并迸
而归结到无钟子期那样的知音而慷慨悲歌,从而更加深了哀怨悲伤之情。
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述遭遇,则如泣如诉,历历在目;抒怀抱,则
跌宕起伏,凄怆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2)。
结发念善事,g 俛六九年(3)。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4)。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5)。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6)。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7)。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8)。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9)。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10)。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11)。
【注释】
(1)怨诗楚调:汉乐府相和歌辞中有楚调。王僧虔《技录》:“楚调曲中有《怨歌行》。”本诗
就是模仿这种体裁,以抒发哀怨悲伤之情。庞主簿:即庞遵,字通之,诗人的朋友。主簿是其官职。
邓治中:事迹不详,亦为诗人之友。治中是其官职。
(2)天道:犹言天命。古人迷信认为,人的福祸命运是由上天主宰、支配的。幽且远:深邃而玄
远。茫昧然:幽暗不明的样子。
(3)结发:犹“束发”,谓年轻的时候,一般指十五岁以上。《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大
学。”注:“束发谓成童。”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注:“成童,十五以上。”念善事:
打算做好事、积善德。g 俛(mǐnmiǎn 敏免):勤勉,努力。六九年:五十四岁。
(4)弱冠:指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
礼。世阻:世道险阻。陶渊明二十岁时,是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当时北方的前秦大举入寇,时
局动乱;同时江西一带又遭灾荒。这就是“逢世阻”的具体内容。始室:指三十岁。《礼记?内则》:
“三十而有室(妻),始理男事。”丧其偏:这里指丧妻。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都叫“丧偏”。
(5)炎火:炎日似火。指旱天烈日。焚如:火烧一般。螟蜮(míng yù 冥域):侵食禾苗的两种
害虫。《吕氏春秋?任地》:“又无螟蜮。”高诱注:“食心曰螟,食叶曰蜮。”恣:恣意,放纵。中
田:即田中。
(6)纵横:形容狂风暴雨之猛烈。收敛:收获。不盈廛(chán 蝉):不够交纳田税。盈,满。廛,
古代一夫之田。亦指田税。孙冶让《周礼正义?遂人》:“《诗》所云‘三百廛兮’者,自是三百家
之税。”
(7)抱饥:谓挨饿。寒夜:指冬夜。
(8)造夕:到了傍晚。思:盼。乌迁:太阳迁逝,即太阳落山。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所以太
阳为金乌。这两句意思是说,由于饥寒交迫,度日艰难,所以一到傍晚就盼望天明,而刚至早晨又希
望太阳快些落山。
(9)离忧:遭遇忧患,离,通“罹”。凄:凄然,悲伤。
(10)吁嗟(xū jie 虚阶):感叹词。浮烟:飘浮的云烟,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11)钟期:即钟子期,是古代音乐家伯牙的知音。《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许人
在这里借钟子期指庞主簿、邓治中,表示只有他们才能理解这首悲歌的深意。信:确实。
【译文】
天道幽深而玄远,
鬼神之事渺难算。
年少已知心向善,
五十四岁犹勤勉。
二十岁上遭时乱,
三十丧妻我独鳏。
旱天烈日似火烧,
害虫肆虐在田间。
风雨交加来势猛,
收获不足纳税钱。
夏日缺粮长饥饿,
冬夜无被受冻寒;
夜幕降临盼天亮,
日出却愿日落山。
我命自苦难怨天,
遭受忧患心熬煎。
死后名声何足叹,
在我视之如云烟。
慷慨悲歌孤独心,
唯有知音晓哀怨。
答庞参军并序
〔说明〕
这首五言诗与另一首同题的四言诗皆作于同一年,当为宋少帝景平二年
(424),本年八月改元,为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渊明六十岁。诗题中的庞氏,
为当时荆州刺史刘义隆的镇军参军。这年春天,他由得阳出使江陵,有诗赠
渊明,渊明即以此诗作答。
从诗序及诗中可以看出,尽管陶渊明与庞参军相识并不太久,但相同的
志趣使他们结为知交;尽管他们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有所分歧,但也并不影响
他们之间淳真的友谊。所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庞氏的深挚友情,而且
也申明了自己隐而不仕的决心。
三复来贶(1),欲罢不能。自尔邻曲(2),冬春再交(3),款然良对(4),忽成
旧游(5)。俗谚云:“数面成亲旧”(6)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7),便当语离
(8),杨公所叹(9),岂惟常悲(10)?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11);本既不丰(12),
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13)。且为别后相思之资(14)。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15)。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16)。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17)。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18)。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19)。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20)。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21)。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22)?
〔注释〕
(1)三复来贶(kuàng 况):再三展读所赠之诗。贶,赠送。
(2)自尔邻曲:自从那次我们为邻。尔:那,如此。邻曲,邻居。
(3)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横跨两个年头,实际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4)款然:诚恳的样子。良对:愉快地交谈。对:对话、交谈。
(5)忽:形容很快。旧游:犹言“故友”。游;交游,游从。
(6)数面:几次见面,成亲旧:成为至亲好友。
(7)好(hào 耗)乖:容易分离。这里有事与愿违之意。乖,违背。
(8)便当:即将要。语离:话别。
(9)杨公所叹:杨公,指战国初哲学家杨朱。《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泣之,为其
可以南,可以北。”高诱注:“道九达曰逵,悯其别也。”所叹:指所感叹离别之意,亦寓有各奔前
程之意。
(10)岂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
(11)为文:指作诗。六朝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
(12)本:指体质。 丰:指强壮。
(13)辄依:就按照。《周礼》往复之意:《礼记?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
(14)资:凭借,寄托。
(15)相知:相互友好,互为知音。旧: 旧交,旧友。倾盖:《史记?邹阳列传》:“谚曰:有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盖指车盖,状如伞。谚语的意思是说:有些人相互交往到老,却并不相知,
如同陌路新识;有些人一见如故,即成知音。后遂以“倾盖”代指一见如故。定前言:证明前面所说
的“数面成亲旧”、“相知何必旧”是对的。
(16)客:指庞参军。顾:光顾。林园: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17)谈谐:彼此谈话投机。说(yuè月):同“悦”,喜欢。圣人篇:圣贤经典。
(18)或:有时,间或。闲:悠闲。
(19)幽居士:隐居之人。东西:指为求仕而东西奔走。缘:缘分。
(20)物新人惟旧:《尚书?盘庚》:“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物新:
事物更新,诗中寓有晋宋易代之意。人惟旧:人以旧识为可贵,谓继续保持我们的友谊。弱毫:指毛
笔。多所宣:多多写信。宣,表达,指写信。
(21)这两句是说:尽管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可以通过书信传达情意。形迹:形体,指人身。
滞江山:为江山所滞。滞,不流通,谓阻隔。
(22)体素:即素体,犹言“玉体”,对别人身体的美称。来会:将来相会。
〔译文〕
我再三展读您的赠诗,爱不释手。自那次我们成为邻居,至今已是第二
个冬春了,诚挚愉快地交谈,很快使我们成为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
面便成至亲老友”,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与愿违,
现在又要彼此话别,正如杨朱临歧而叹,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患病多年,
不再写诗;体质本来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
来”的意思,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而写下此诗。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
倾盖如故足证此言。
您能欣赏我的志趣,
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谈话投机毫不俗气,
共同爱好先圣遗篇。
偶尔酿得美酒数斗,
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我本是个隐居之人,
奔走求仕与我无缘。
时世虽变旧友可贵,
常常写信以释悬念。
情谊能通万里之外,
虽然阻隔万水千山。
但愿先生保重贵体,
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1)
〔说明〕
此诗写于晋义熙九年(413),陶渊明四十九岁。
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
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认为人们只要认识到了这种自然的规律,便可以逍遥
任性,随顺自然,无喜无忧,以终天年,从而也不必去求仙访道了。
虚舟纵逸掉,回复遂无穷(2)。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3)。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4)。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5)。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6)。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7)。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8)。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9)。
〔注释〕
(1)五月旦:五月一日。和(hè贺):和诗。依照戴主簿所赠之诗的题材、格律而写诗。戴主簿:
诗人的朋友,事迹不详。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2)虚舟:空船。逸: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