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人的朋友,事迹不详。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2)虚舟:空船。逸:快。棹(zhào 赵):船浆。这两句化用《庄子?列御寇》“若不系之舟,
虚而邀游者也”之意,比喻迅速流逝的时光。
(3)发岁:开岁,一年之始。俯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413)。
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
是一年。《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晋义熙九年即为癸丑
岁。奄:忽然。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4)罕:罕见,稀少。悴:憔悴,指干枯之物。荣且丰:繁荣茂盛。
(5)神萍:雨师。《楚辞?天问》:“蓱起雨,何以兴之?”王逸注:“蓱,萍翳,雨师名也。”
写:同“泻”,倾注。奏:进:奉献。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尔雅?释天》:“四时和为通正,
谓之景风。”《列子?汤问》:“景凤翔,庆云浮。”也指南风或东南风,如《说文?风部》:“南
方曰景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淮南子?墬形训》:
“东南曰景风。”
(6)来,去:指生,死,人理:人生的道理。
(7)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贫者,士之常也;死者,命
之终也。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曲肱(gōng 公):“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沈头。
语本《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岂伤:哪里妨害。冲:虚,
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8)迁化:指时运的变化。夷:平坦。肆志:随心任性。窊(wā蛙)隆:谓地形佳下和隆起,引
申为起伏。高下。
(9)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译文〕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
往复回环于是无穷。
新年刚过转眼之间,
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南窗之外枯木稀少,
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雨神及时降下甘雨,
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
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处于穷困等待命尽,
安贫乐贱何妨道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
随心任性并无卑崇。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
何必访仙祈求长生。
连雨独饮(1)
〔说明〕
此诗当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陶渊明四十岁。这首诗在饮酒中议
论人生哲理。诗人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
仙,人应该听任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诗中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
观态度,也表现了诗人愿独守“任真”的信念。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2)。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3)?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4)。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5)。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6)。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7)。
自我抱兹独,g 俛四十年(8)。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9)!
〔注释〕
(1)连雨:连日下雨。
(2)运:天运,指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生:指生命。会:当。归尽:指死亡。终古:自古以
来;往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有生必有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3)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欲以赤松子游耳。”
注:“赤松子,仙人号也,神农时为雨师。”乔: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好吹签,作风鸣,
乘白鹤仙去。事见刘向《列仙传》。定何间:究竟在何处。
(4)故老:老朋友。乃:竟,表示不相信。饮得仙:谓饮下此酒可成神仙。
(5)试酌:初饮。百情:指各种杂念。远:有忘却,断绝之意。重筋:再饮。忘天:忘记上天的
存在。
(6)去此:离开这里。任真:听任自然。《庄子?齐物论》郭象注:“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
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无所先: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列子》:“其在老耄,欲虑柔焉,
物莫先焉。”
(7)云鹤:云中之鹤。八表:八方之外,泛指极远的地方。须臾(yú于):片刻。
(8)独:指任真。g 俛(mǐnmiǎn 敏免):勤勉,努力。
(9)形骸(hái 孩):指人的形体。化:变化。心在:指“任真”之心依然不变。
【译文】
自然运化生必会死,
宇宙至理自古而然。
古代传说松乔二仙,
今在何处谁人看见?
故旧好友送我美酒,
竟说饮下可得成仙。
初饮一杯断绝杂念,
继而再饮忘却苍天。
苍天何尝离开这里?
万事莫过听任自然。
云鹤生有神奇翅膀,
遨游八荒片刻即还。
自我抱定听任自然,
勤勉至今已四十年。
身体虽然不断变化,
此心未变有何可言?
移居二首
【说明】
陶渊明约四十一岁时,从老家浔阳柴桑迂居于浔阳上京。晋安帝义熙四
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
(410)九月后,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想往已久的愿望。这两首诗,就是他
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当时诗人四十六岁。
其一(1)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2)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3)。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4)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5)。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7)
〔注释〕
(1)这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
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诗人与这些纯朴的“素心”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叙谈往事,品评文章,
感情融洽而欢乐无限。
(2)非为卜其宅: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古人在建宅前,先用占
卜的方法选取吉祥之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为了选择好的宅地,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3)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数(shu 暑)晨夕:渭朝夕相处。
(4)从兹役:进行这次劳动,指移居。
(5)弊庐:破旧的房屋。指移居后的住房。取足蔽床席:只要能遮蔽床和席就足够了。意谓只要
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6)邻曲:邻居。抗言:直言不讳地谈论。在昔:过去,这里指往古之事。
(7)奇文:指好的文章。疑义:指疑难问题。
〔译文〕
从前便想居南村,
非为选择好住宅。
闻道此间入纯补,
乐与相伴共朝夕。,
我怀此念已很久,
今日迁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宽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邻居常常相往来,
直言不讳谈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赏,
疑难问题共分析。
其二(1)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2)。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3)。
农务各自归,闲暇琢相思(4)。
相思削披衣,言笑无厌时(5)。
此理如不胜?无为忽去兹(6)。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7)。
〔注释〕
(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同时,对躬耕自
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斟酌:指饮酒。斟:执壶注酒。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将:岂,难道。胜:强。高。无为:不要。去兹:离开这
里。
(7)纪:经营,料理。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
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
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
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
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
躬耕不会白费力。
和刘柴桑
〔说明〕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曾做过柴桑县
令,故称;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他与周续之、陶渊明被称为
“浔阳三隐”。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
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他们招陶渊明入社,渊明不肯,此诗就是他写给刘程
之的一首和诗。诗中以坦诚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躬耕足以自给、饮酒足以自
慰的隐耕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且已把生死、身名等事置之度外,别无他求,
因而不愿入庐山事佛。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1)?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2)。
良辰入奇怀,挚杖还西庐(3)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4)。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5)。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6)。
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7)。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8)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9)?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10)。
〔注释〕
(1)山泽:山林湖泽,代指隐居之处。这里指刘遗民劝作者隐居庐山。胡事:为何。乃:竟。踌
躇(chóu chú筹除):犹豫不决;住足不前。
(2)直:只,但。故:缘故。索居:独居,孤独地生活。
(3)良辰:指良辰之美景。奇:不寻常。挈(qiè窃)杖:持杖,拄杖。挈:提。西庐:指作者
在柴桑的上京里旧居。柴桑在九江县西南二十里,故称”西庐”。
(4)涂:同“途”,道路。
(5)茅茨(cí词):茅屋,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诗经?小雅?甫田》:“如茨如梁。”郑
玄笺:茨,屋盖也。”已就治:已经修补整理好。就,成。新畴:新开垦的田地。畬(yú 余):第三
年治理新垦的田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苗(zī资),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6)谷风,即“榖风”,指东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榖风。”凄薄:犹“凄紧”,寒
意逼人的意思。薄:迫。春醪(láo 劳):春酒。劬(qú渠):劳累。
(7)弱女:比喻薄酒。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草? 。》:“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 。女将嫁,
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男:喻醇酒。
(8)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共相疏:谓己与“世中事”相互疏远。
(9)称(chèn 衬):适合。奚:何。
(10)去去:指岁月的渐渐流逝。百年外:指死后。翳(yì缢)如:隐没,消失。
〔译文〕
久已招我隐庐山,
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
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
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
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
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
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
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
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
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
身毁名灭皆空然。
酬刘柴桑(1)
'说明'
刘柴桑,即刘程之,见前诗'说明'。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
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
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
趣。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2)。
空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3)。
新葵郁北瞩,嘉穟养南畴(4)。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5)?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6)。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yǒu 有):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
“穗”。畴:田地。
(5)不:同“否”。(6)室:指妻子。登:通“得”。
'译文'
隐居偏远少应酬,
常忘四季何节候。
空旷庭院多落叶,
悲慨方知已至秋。
北窗之下葵茂盛,
禾穗饱满在南畴。
我今如若不行乐,
未知尚有来岁否?
教妻带上小儿女,
趁此良辰去远游。
和郭主簿二首
'说明'
郭主簿事迹未详。主簿为官职,主管簿籍文书。从诗中“弱子戏我侧,
学语未成音”句推测,此二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前后,时作者约
三十八岁左右。
这两首诗非同时所作,但主要都是写景寄怀,表现恬淡闲适的情趣与贞
洁清高的品格。
其一(1)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2)。
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3)。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4)。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5)。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6)。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7)。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8)。
此事真夏乐,聊用忘华簪(9)。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10)!
'注释'
(1)这一首诗作于仲夏之季。诗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充分展示了闲适自足的乐趣。忘却功名富
贵,享受天伦之乐,也只有古代圣贤方能牵动自己的情怀。
(2)蔼蔼(āi 矮):茂盛的样子。贮(zhù注):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
(3)凯风:指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因时:按照季节。回飚(biāo 标):
回旋的风。
(4)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游:优游。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
(5)余:多余,过剩。滋:生长繁殖。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6)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良:很。极:极限。过足:过多。钦:羡慕。
(7)春(chāng 冲):捣掉谷类的壳皮。林(shú熟):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自斟:自饮。
斟:往杯中倒酒。
(8)弱子:”幼小的儿子。戏:玩耍。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9)真:淳真,天真。聊:暂且。华簪(zǎn):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10)白云:代指古时圣人。《庄子?天地》:“夫圣人?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
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一
何:多么。
'译文'
堂前林木郁葱葱,
仲夏积蓄清凉荫。
季候南风阵阵来,
旋风吹开我衣襟。
离开官场操闲业,
终日读书与弹琴。
园中蔬菜用不尽,
往年陈谷存至今。
超过需求非所钦。
我自春秫酿美酒,
酒熟自斟还自饮。
幼子玩耍在身边,
咿哑学语未正音。
生活淳真又欢乐,
功名富贵似浮云。
遥望白云去悠悠,
深深怀念古圣人。
其二(1)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2)。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3)。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4)。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5)。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6)。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7)。
检索不获展,厌厌竟良月(8)。
'注释'
(1)这一首诗作于秋季。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古代幽人的企慕,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
生活的热爱,也衬托出诗人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2)和泽:雨水和顺。周:遍。三春:春季三个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见《礼记?月令》)
(3)露凝:露水凝结为霜。游氛:飘游的云气。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澈:清澈,明净。
(4)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 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遥瞻:远望。
(5)开:开放。耀:耀眼;增辉。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6)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7)衔觞:指饮酒。幽人:指古代的隐士。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
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8)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展:施展。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竟:终。良月:指十月。
《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译文'
雨水调顺整春季,
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珠凝聚无云气,
天高肃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耸立,
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处林增辉,
岩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坚贞秀美姿,
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贤隐士,
千百年来守高节。
顾我素志未施展,
闷闷空负秋十月。
于王抚军座送客(1)
'说明'_
此诗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秋,陶渊明五十七岁。
王抚军,即江州刺史王弘。永初二年秋,庚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
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