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头将军-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禄山在李猪儿的搀扶下走回了龙椅,低头沉默半晌,然后说道:“也罢,如今同罗一族犯境,朕心难安,我儿骁勇善战,去北边守着,朕也能够放心,既然如此,那朕就封你为征北将军,去北边平定同罗之乱吧。”

    说完这句话,安禄山叹了一口气,而安庆绪的心中也叹了一口气。

    其实心照不宣的是,父子二人之间,对于彼此的那一丝牵连已经断了。

    安庆绪想到了自己当年浴血奋战,为自己的父亲,为大燕国,立下了多少的汗马功劳?

    他又想到了当初年幼的时候,父皇对自己多么的宠爱,可事到如今,情随事迁,一切都已经变了。

    自从安禄山说了这句话开始,安庆绪便决定自己与父皇之间,再没有了任何父子之情。

    安庆绪以头磕在地上,“多谢父皇成全!”

    安禄山摆了摆手:“罢了,我儿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安庆绪达到:“边乱未平,儿臣心中忧虑,事不宜迟,明日便动身吧。”

    “准奏!”

    晋王府。

    “怎么样了王爷,主上怎么说?”陈文周问道。

    安庆绪咬牙说道:“没想到父皇心中早已有储君人选,而且立下了诏书,哼哼!我今天一说要去北边,父皇便立马答应了,好像迫不及待似的,哎,没想到呀没想到,在父皇的心中,本王竟如此不堪。”

    陈文周见安庆绪咬牙切齿,义愤填膺,火上浇油地说道:“王爷,你怎么还对主上心存幻想呢?他如果心中没有储君的人选的话,又怎么会将你削去兵权闲置范阳?很明显,对于储君的人选,主上的心中早有定夺!”

    安庆绪点了点头,“我已经向父皇说了,主动请缨去北边镇守。”

    陈文周喜道:“那便再好不过了!如果我所料不错,主上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一定会颁布立储诏书,确定郑王作为太子的地位。”

    “啪”的一声,安庆绪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足见他心中的气愤!

    陈文周笑道:“王爷主动请缨离开范阳,在其他人看来,这无疑是避难去了!我想主上也是这样想的,但事实上,如此一来,当咱们事成的时候,您便可以脱了关系,到时候咱们再嫁祸给郑王,岂非一举两得?那时候您再入住范阳,成为大燕国的君主,那可真是名正言顺,再没有任何人可以非议了。”

    听到陈文周这么说,,安庆绪漆黑的老脸才又重新泛起一丝喜色,他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果然计虑周全,如此一来便万无一失了!就算咱们对老头子下了手,也不会有人想到是我做的。”

    陈文周哈哈一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什么是东风?”安庆绪赶紧问道。

    陈文周拿手指了指皇宫的方向:“李猪儿。”
………………………………

第两百零五章 惊变(一)

    公元756年,这注定是多事的一年,也是作为大唐的一个分水点。

    这一年,既是天宝十五年,也是至德元年,即使雄武二年,也是载初元年。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分别带领两军杀入叛军的老巢河北,仅一步之遥便可彻底杀入叛军的腹地范阳,将叛军击败。

    但由于长安不稳,河曲九府动乱,以及叛军围攻太原,更打算南下江淮之地,两人不得不率几万大军由井陉口撤出,留下常山太守颜杲卿,饶阳太守卢毅,和定州太守李,继续防守常山。

    郭子仪和李光弼撤出井陉口以后,将井陉口关闭,以防止叛军西出,进入河东地带。

    叛军大将崔乾佑,和虚连那真率十五万兵马,进逼潼关,哥舒翰屡屡战败,潼关不稳,长安城危如累卵。

    北边回鹘的葛勒可汗,其子叶护,在范阳城失踪,纵然想发兵南下援救大唐,也有所掣肘;

    西南边的吐蕃,也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原;

    而西域的土谷浑以及高厂等国,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朝的所有驻军为了支援中原,大部分都撤了军,这些西域小国,又有死灰复燃的态势。

    与此同时,叛军一方也发生了内乱晋王安庆绪连同兵部侍郎严庄,以及宦官李猪儿,也正紧锣密鼓的部署着一场惊天政变。

    范阳城晋王府。

    “方才在皇宫的时候,李猪儿向我暗中报信,他说主上已经写好了立储诏书,准备于后天朝会的时候发布!”严庄沉声说道,他看了看安庆绪,“储君人选正是郑王!”

    “后天?”陈文周冷笑了一声“王爷向主上请辞的时间,便是在今天,而主上在后天就要公布立储诏书,可见,主上的心思是早就有定准的了,他就是要等到王爷离去之后,再颁布这个消息。”

    安庆绪闻听此言,面色青黑,心中再不犹豫,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狠色,“既然父皇不仁,那就休怪本王无情了!事不宜迟,咱们这便按事先商量的动手。”

    安庆绪陈文周严庄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又把安庆绪手写的血书拿了出来,那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名字,分别是安庆绪,陈文周严庄和李猪儿,随后几人郑重点头。

    一场惊天巨变就此展开!

    范阳城皇宫。

    “启奏陛下,晋王在今天上午出城往北边去了,”严庄对安禄山禀报道。

    安禄山闻言,只是淡淡地说道:“晋王深明大义,急流勇退,总算没有辜负朕的一片苦心。”

    “陛下说的极是,恕微臣直言,晋王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了!他知道自己的才干和胸怀不如郑王,所以主动退出,这样,既不会坏了主上与他的父子之情,也不会坏了他与郑王的兄弟之义,同时也有利于我大燕国的稳定!如今战事越发紧张,实在不能够在立储的问题上,发生内乱之事,否则可就让唐狗白白的看笑话了,”严庄分析着说道。

    安禄山面带微笑地看了严庄一眼,“晋王和郑王虽然是朕的儿子,但他们却不是最了解朕的人,最了解朕的人,却还是严爱卿。”

    严庄拱手,嘴里谦虚地说的:“陛下过誉了,微臣也不过是据实而言。”

    严庄抬起头,看了一眼安禄山,然后说道:“陛下,以微臣之见,如今晋王已经离去,立储之事也应宜早不宜迟,郑王既然是未来太子,那就应该入主东宫才对!这样一来才不违背礼仪,到后天朝会颁布立储诏书的时候,郑王,哦不,现在应该称他为太子了,他也应该提前进攻熟悉一下宫里的规矩和环境,这样也能显示我皇家的风范!至于郑王府嘛,那就应该作为太子的潜邸了。”

    安禄山闻言,略微思索了片刻,才点头说道:“爱卿说的有道理,深合朕意!那朕这就传旨,召郑王入主东宫,准备议立太子的事情!”

    严庄拱手说道“陛下圣明。”

    顿了顿,严庄又说道:“如今郑王成了太子,那史朝义那边,又当如何?”

    安禄山看了严庄一眼,面带古怪笑意,然后说道:“怎么了?严爱卿何故有此一问?”

    严庄赶紧摇了摇头:“陛下不要误会臣的意思。”

    安禄山摆了摆手,他知道严庄心里是怎么想的。

    史朝义是郑王安庆绪的心腹之人,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郑王既然做了太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帮人马才对,那么史朝义也应该有所嘉奖。

    安禄山说道:“史中郎,深得其父大将军史思明的真传,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若有他辅佐庆恩,朕也是能够放心的,只是目前嘛,”

    安禄山看了看严庄,才又接着说道,“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监门卫中郎将,朕对他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年轻人不能够抬得太高,否则很容易摔下来!根基不稳,则难成大事,还是让他继续做两年监门卫中郎将吧。”

    严庄面色不变,虽然安禄山没有给史朝义升官,也就意味着暂时不会威胁到严庄的地位,但严庄也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是淡淡说道:“陛下圣明。”

    安禄山点了点头,“你让你手下的千牛卫,去范阳城贴下告示,就说后天朕将要颁布立储的事情,这是我大燕国的第一要紧事情,必须让范阳众人都知道。”

    “臣遵旨!”

    郑王府。

    安庆恩今天的心情很好,他已经从母妃段氏那里得知了安禄山准备立他为储君的消息。

    安庆恩一想到后天之后,自己便是太子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安禄山身体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撒手而去,到那时他安庆恩便是这大燕国的君主!

    现如今大唐气数已尽,要将其完全灭掉,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真正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憧憬着未来的大好前景,正是一片光明!安庆恩不由得开怀大笑起来,笑声中透着无尽的得意和舒畅!

    他丝毫意识不到,所谓人狂有是非,在不久之后,他恐怕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

第两百零六章 惊变(二)

“郑王安庆恩接旨!”李猪儿带着一个小太监及几名千牛卫,正操着公鸭子嗓宣读圣旨。

    “臣安庆恩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郑王安庆恩,与明日早晨,入宫听召,与朕议立储君一事!不得有误!”

    “臣遵旨!”安庆恩接过圣旨,看着上面的玉玺红印,严重露出一丝贪婪,或许不久的
………………………………

第两百零七章 篡改圣旨

    范阳内城的城门。

    两名两名千牛卫一人提着一桶糨糊,一人手里拿着一叠皇榜,正在城门处张贴布告。

    此情此景此刻,在范阳内城的城墙外围处,有几十处发生着。

    皇榜是皇家发布消息之用,一般代表着重大事情即将发生,所以不一会儿便有不少人围了过来。

    靠前的一人看着告示嘴里念道:“大燕朝雄武皇帝谕:

    大燕国建元一载有余,今四海升平,王师连战连捷,唐童败退之日当在不远。

    盖闻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贤子。朕恭膺景命,嗣托丕图,远惟右昔早建之文,近考祖宗相承之典,爰遵天序,式正储闱。咨尔长子庆宗,质于长安,不幸为唐狗所害,早殉国!次子庆绪,康皇后所出,日表粹和,天姿颖异。诞祥虹渚,夙彰出震之符;毓德龙楼,允协继离之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为众国之良器,主国运之连城,敕封庆绪为皇太子,是用授尔册宝,正位东宫,统御六率!钦此!”

    那人将皇榜念完之后,附近围观的人有的明白这文绉绉圣谕里的意思,当然也有许多人是不明白的。

    于是有人问道:“我说老兄,这皇榜上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呀?酸不拉叽的,咱也听不明白呀!”

    先前念榜的那人洋洋得意地指着黄榜对众人说道:“这是咱们陛下的圣谕,大概意思就是说,晋王安庆绪,才德兼备,人品贵重,是真龙之子,将来一定能够将这大燕国治理好,所以现在将他立为太子,入主东宫,统南衙六军。”

    那人刚刚说完,众人便议论起来。

    “这可奇怪了,我们可听说,主上宠爱郑王安庆恩,并且打算将他立为太子,可现在怎么又要立晋王为太子呢?”

    “不错,我也是听说郑王安庆恩当太子的希望要大得多,据说当初主上就是害怕晋王的功劳太大,威胁到郑王的地位,对郑王不利,所以才削了他的兵权,将他召回范阳的。”

    对于范阳城发生的事情,这些升斗小民也有所耳闻,他们听到的风声,便是郑王安庆恩夺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现在的皇榜却白纸黑字写着,要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的确是出人意料。

    这时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你们这些蠢材知道什么,自古以来立太子的规矩,便是立长不立幼,如果废长立幼的话,那边埋下了无穷的祸根,很容易导致父子相残,兄弟相害!主上这也是遵照古人的规矩和教训!”

    “兄台之见,甚合我意!想那郑王安庆恩,年纪轻轻,别说上战场了,恐怕连着范阳城都没有出去过!他哪来的资格当太子?可是反观晋王安庆绪就不一样了,他是带兵打过仗的,而且立下了诸多战功!想当初扫平河北的时候,这晋王可只用了十天的时间,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要我说晋王做太子,恐怕更能服众!”

    “不对呀,我怎么听说晋王安庆绪已经去北边儿了呢,按理说要立他为太子的话,当事人怎么可能不在范阳城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听说北边的同罗族,最近正在闹腾呢,她们的神女虚连那真在大燕朝做将军,好久不回去了,他们估计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他们现在正打算把他们的神女要回去呢!据说晋王就是去处理这些事情的,诸位想想,要立晋王为太子,主上自然还要给他再建些功劳才对,这样才能服众嘛,同罗族和我们大燕朝本来就是联盟关系,要把他们摆平,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明摆着是送功劳给晋王嘛。”

    众人你一眼我一语的议论纷纷。

    “管他呢,谁做太子不是一样呢,反正关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鸟事儿,要我说,不管是谁做太子也好,谁当皇帝也罢,反正到头来还是只有欺负咱们老百姓的份儿。”

    “说的对极了,要我说,让我当皇帝才好。那样老子就可以作用三千佳丽,保证弄得那帮骚娘们个个求饶,造他娘几千个儿子出来,挨个当太子,一人一天,谁也别抢!岂不痛快?哈哈哈哈!”

    “去你娘的,就你那个样,还想当皇帝?哈哈!”

    严庄手下的千牛卫,分出了近四分之一,在内城的城墙外围,张贴皇榜,所以消息传得极快,不胫而走,到了下午的时候,整个范阳城都已经传开了:大燕国的雄武皇帝安禄山,即将立储的人选,正是晋王安庆绪!

    一时之间,范阳城掀起了有一场口水风暴,家家户户,老弱妇孺,墙角旮旯,都在议论燕国立储的事情!

    范阳城外城,监门卫驻军屯所。

    “什么!”史朝义不可置信地大声说道,“立晋王为太子?”

    史朝义的一名手下人赶紧报道:“将军,小人不敢撒谎,如今整个范阳城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主上将要立晋王为太子,还说他人品贵重,定能克承大统!”

    “胡说!”史朝义看了一眼那名手下人,然后怒声斥道,“李常侍都已经去过了郑王府传旨,如今咱们王爷也已经进宫去了,咱们王爷做太子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圣旨不可能有假吧,再说了,当时我也在郑王府,难不成是我的眼睛瞎了?还是李猪儿假传圣旨?谁又那个胆量!简直是满口胡言!”

    那名手下人赶紧拱手,惶恐的说道:“将军,这是真的,不信你看!”

    那名手下人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张皇榜,皇榜的背面还有些浆糊痕迹,看样子是从城墙上扯下来的,“将军请过目!”

    史朝义赶紧接过那张皇榜,略微浏览了一遍,片刻之后,他的眉毛拧在了一起,把皇榜往桌子上一砸,“这他娘的是怎么一回事情!”

    其余众人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心中暗道此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

第两百零八章 纵虎归山

    “会不会是主上临时改变了主意?”史朝义的一名手下人试探着分析道。

    史朝义闻言,略微沉吟,然后却面露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可能!立储一事非同小可,乃是国运所在,绝非儿戏,焉能朝令夕改?主上不可能如此草率!如果他还没有想好之前,是绝对不会让李猪儿去郑王府传旨的,还让郑王入主东宫,就算是临时改变主意,也不可能如此仓促就贴出皇榜!依我看这件事情,恐怕大有蹊跷!”

    “可是皇榜总不可能有假吧!”这是又一名手下人说道。

    “嗯?”史朝义闻言,似乎找到了什么灵感,他又看了刚才说话的那名手下人一眼,“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那手下人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冒犯了史朝义,赶紧说道“将军勿要误会,属下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

    史朝义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道:“让你说你就说,罗唣个什么!”

    那名手下人见史朝义面色不善,只得说道:“属下刚才说,皇榜总不可能有假吧。”

    史朝义眉头紧皱,突然问道:“这皇榜是谁贴出来的?”

    一名手下人答道:“是千牛卫的人贴出来的。”

    “千牛卫?”史朝义的眼睛皮一台,“你们确定无误,看清楚了?”

    那名手下人说道:“小的们亲眼所见,绝不会错。”

    史朝义见手下人言之凿凿,这才确信无疑,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背负双手,低头苦思,手下人自然不敢打扰。

    半晌之后,史朝义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