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敦煌变文集新书-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梵语母那,唐言名佛。佛者觉也,有三觉:一者自觉,胜诸凡夫,凡夫之人不自觉悟。二者觉他,胜诸独觉,虽自觉悟,不能觉他众。三者觉满,胜诸菩萨。所以者何?菩萨虽修三●,了未圆满,云何得知。经说十地菩萨,隔如轻罗而观日月,如隔蝉纱而观佛性。故知觉性未圆,福智由少。唯佛大觉,三觉圆明,出过三乘,故名为佛。且如释迦如来于三●数劫,修持万行,六婆罗密。第一僧祇劫中,供养七万五千佛,最后如来名曰宝髻。第二僧祇劫中,供养七万六千佛,最后如来名曰然灯。第三僧祇劫中,供养七万七千佛,最后如来名曰胜观。三●数劫外,于一百劫中修相好业。金刚经云:我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佛,悉皆供养●空过者。花严经云:

●(剎)尘心念数可知,大海中水可饮尽,
虚空可量风可计,●能说佛功德。

梵云阿弥陀,言●量寿。且知应言阿波啰米多,阿之字,唐言是●。波啰二字,唐言是量。米多二字,唐言是寿。梵云索(素)怛啰,唐言是经,或言是线。前言「佛说」,乃是释迦如来金口所说。说者,言说属其声,故知此界,因声悟道。●量寿者,乃是佛名。问此如来,在于何处。

西方去此十恒沙,有佛如来似释迦,
城(成)佛已来经十劫,长于彼国坐连(莲)花。
十方虽有诸贤理,就中此国最堪夸,
不同此界多烦恼,庄严爰是法王家。
地是黄金山是玉,林是琉璃水是茶,
三春早吃频婆果,此间四月咬生瓜。
他家净土人端正,释迦世界●咤,
频伽共命生西国,此处由来足老●。
大体弥陀佛国,不同别处天堂,
一切烦恼全●,只是闻经念佛。
不逢生老病死,又●恩爱别离,
有情虽是化生,不同此间业力。
既●秋冬春夏,岂逢冷热交煎,
朝朝合掌花开,日日弥陀受记。

上来所唱阿弥陀经,唐言●量寿,即是●量寿佛国中,行万行,六波罗密,及至果位,遂得寿命●量,即是从果为名。次言无量寿国,乃从化主为名,如言汉国,汉是其人,国是其境,亦乃从人为名。今言●量寿国,或言净土,或称极乐世界,或称常乐之乡,或称赡养之方,差别众名,不可具说。且初言净方,言净土者,有两般净:弟(第)一有情净,第二●〔情净〕。言有情净者,●三恶道;●十善不,●四百四病,●黄门二刑,●蚖●(蛇)●蝎及诸毒虫、毒鸟、毒兽等。●有女人,●(总)是男子。●百八烦恼,皆共卅七菩提分法。●有声闻,●是菩萨。●有胎生、卵生、湿生,皆是化生。非异●(熟)业之●(招)感,并一生补处,十地菩萨连(莲)花生,不同诸处受异熟业,虫蛆金翅鸟等,受化生身,●有刀兵,●有奴婢,●有欺屈,●有饥馑,●有王官,即是●量寿佛为国王,观音势志为宰相,药上药王作梅录,化生童子是百姓。不是纳谷纳麦,纳酒纳布。唯是朝献花香,暮陈梵赞,更●别●(役)。已(以)此如(而)言,●有十悲、八苦,●有一切不可意事,唯有共命频伽之鸟。非是业力受此鸟身,皆是●量寿佛宣流变,欲令发音念佛念僧之声。或言极乐世界者,●有众苦,但受法乐。非是五欲不净之乐也。或称常乐。常受法乐,●有苦●(辛),故称常乐。不同此土,早朝唱歌,日午苦来,发声便哭。或称赡养之乡,乃是安乐养神之地。更欲广说,恐废时光,上来总说有情净。次下言●情〔净〕者,为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等。…言地净者,金银等七宝,为地所草不,并是香花,或是众宝。●有荆●(棘)沙砾●卤之地,●有高下坑坎埠,●有山石溪涧沟洫,●有毒草毒木苦参等物。已(以)此如(而)言,●有一切不可意物,唯有可意花香珍宝等物。言水净者,所有泉自水池,具八功德,皆生众宝,杂色连(莲)花,大如车轮,池底金沙,四边宝树波动作声,皆念三宝名。也●有清泥●(臭)秽,鱼鳖蟆水族之类。亦●增●澸(减),冷热混浊,澄清如镜,照耀诸天,一切圣贤,皆共赞叹。言火清(净)者,此乃有情、●情内外火也。言有情内火者,四大调适,●热病疮肿烦恼之火,及以淫欲热恼之火。有情蜼(虽)具四大,不同此国,有增有减,咸恼乱众生也。言●情外火者,此●量寿国,既是净土,故●三灾,亦●忧热。不同此土,三灾时起,七日并出,焚烧欲界及二禅等,兼诸地狱日夜火起,焚烧有情。已(以)此而言,●有忧热之火也。言风净者,亦具有情、●情内外之风者。有情内风者,●卅六般风黄之疾,言●情外风者,●团风、黑风、黄风等,吹山拔树之风也。及三灾起时,怀三禅等。净土虽有内外之风,内风滋润众生,外风乃开花结子,或吹林木,雅韵清和,念三宝名,说八正道也。前言六尘净者,第一色清(净)者,二十种色者,聊申栋(拣)别,青莫(黄)赤白四种色,经中具说有四般连(莲)花也。影、光、明、三种色赤(亦)有,故经说有树林,故有影也。光者:一则佛光,二乃圣者身光,三者日月光。虽言净土,亦有日月,不同诸天身光自照,故无日月。何以得知净土有日月?经云:长于晨旦,持众妙花供养十方●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经言晨旦食时,故知有日月也。●有日月,即便有闇,所以者何?一日一月,照四天下,故有昼夜。不可一日一月,长在净土之上,而不运行,●此道理,或言佛神力,故光照●闇,即便有理也。烟、云、尘、雾,此四种色,净土应●,何以得知。(下缺) 

 
 
 
 
 
 
六、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三)
 
(上缺)复次,舍利弗,彼国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此鸟韵□分五:一、总标羽族,二、别显禽名,三、转和雅音,四、诠论妙法,五、闻声动念。

西方佛净土,从来有异禽,
偏翻呈瑞气,寥(嘹)亮演清音。
每见袪尘网,时闻益道心,
弥陀亲所化,方悟愿缘深。
青黄赤白数多般,端政珍奇颜色别,
不是鸟身受业报,并是弥陀化出来。
白野鹤,鄜州进。轻毛坫(沾)雪翅开霜,红觜(嘴)能深练尾长。
名应玉符朝北阙,体柔天性瑞西方。
不忧云路阗河远,为对天颜送喜忙,
从此定知栖息处,月宫琼树是家乡。
西方鸟即不如然,毛色虽同性还别,
各各解谈微妙教,闻者咸皆发道心。
上来一唱不思议,总说西方有好鸟。
向下烈(列)其名字,不知道理如何。
都讲阇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
好韵宫商申雅调,高着声音唱将来。

经:「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下缺) 

 
 
  
 
 
七、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
 
地狱苦吟
欲明大教之由渐,先须赞叹大师,
慈悲化道多般,练行修因三劫满。
亲说一乘真实教,为度群生归本源,
娑婆世界不堪居,巡历(历)三涂轮转苦。
剑树刃刀霜雪白,有人见者总心寒,
尽是前生不孝身,受报罪根何日息。
火起烧身生复死,何时得受福人身,
畜生修罗也不堪,饿鬼不闻浆水字。
更有铁城千万丈,四门烟起火炎炎,
东西驰走苦声高,南北交分空里叫。
今劝门徒之(知)果报,先须孝顺二慈亲。佛子佛子
若说生身父母恩,出血书经皮作纸,
身肉悉皆充供养,经过千劫不为难。
今朝成长作人身,一一皆从父母得,
愿舍家缘来听法,不作三涂罪报身。
此经难遇复难逢,若有得闻皆作佛,
大宝花王成正觉,永舍凡夫恶业身。
愿不愿?此下白道愿者还须早至道场听一回。妙法人劝多人,求经作佛,若是信心,即须觉悟。诸佛说法,意在如恩。能不能,能者高声念阿弥陀佛,讲下时用阿弥陀经。

顶礼无边功德山,归命难思清净海,
四智三身随众愿,慈悲丈六释迦尊。
虽即双林入涅盘,长在世间行教化,
今欲说经申赞叹,唯愿慈悲来证知。
题称净土佛弥陀。王舍城南竹园内,
先告声闻舍利弗,广演西方日没宫。
去此娑婆十万强,宝阁珠台齐日月,
八水冷冷分九曲,行行宝树网罗遮。
双双圣鸟玉阶傍,两两化生池里坐,
白鹤迦陵和雅韵,共命频迦赞苦空。
阎浮浊恶实堪悲,老病终朝长似醉。
既舍喧喧求出离,端坐身心能不能,
能者虔恭合掌着,清凉商调唱将来。

此下唱经

以此开赞,修多罗藏,所生功德,唯愿光明普照三千界,佛剎微尘国土中。蒙光总得证菩提,齐出爱河生死苦。吟,二十八天闻妙法,天男天女散天花。龙吟凤舞彩云中,琴瑟鼓吹和雅韵。帝释前行持宝盖,梵王从后捧金炉。各领无边眷属俱,总到圆成极乐会。三光四王八部众,日月星辰所住宫,云擎楼阁下长空,掣拽罗衣来入会。伏愿我今圣皇帝,宝位常安万万年,海晏河清乐泰平。四海八方长奉国,六条宝阶尧风扇,舜日光辉照帝城。东宫内苑彩频(嫔)妃,太子诸王金叶茂。公主永承天寿禄,郡主将为松比年。朝廷卿相保忠贞,州县官寮顺家国。又愿远行千里者,各随本意称求心,早到家乡拜尊堂,莫遣慈亲倚门望。病苦连绵枕席者,观音势至赐醍醐。更有怀胎难月人,愿诞聪明孝养子。若有三涂受苦者,铁床钉体数千般。刀山剑树悉摧残,地狱镬汤化莲沼。铁犁耕舌灌洋铜,磨摩碓捣作微尘,如斯苦痛满其中,总是多生谤三宝。普愿今朝闻妙法,永舍三涂六道身,佛前坐持宝莲花,齐证如来无漏体。遍野飞禽兼走兽,莫遭罗网丧微躯。北狄雄军早回戈,罗莎城头烽火静。亡过魂灵生净土,宝池岸侧弄金沙。常持衣●散天花,即到食时归本国。从此永为不退转,证取如来金色身,三十二相悉周圆,八十种因从此得。普劝门徒修真行,学佛修行能不能。能者念阿弥陀。

化生童子佛宫生,便得真珠网里行,
耳里惟闻念三宝,时时更听树相撑。
化生童子上金桥,五色云擎宝座摇,
合掌惟称●量寿,八十忆劫罪根消。
化生童子佛金床,天雨天花动地香,
更有诸方共献果,委花旋被鸟衔将。
化生童子食天厨,百味馨香各自殊,
无限天人持宝器,琉璃钵饭似真珠。
化生童子见飞仙,落花空中左右旋,
微妙歌音云外听,尽言极乐胜诸天。
化生童子问春冬,自到西方见未分,
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辩(辨)朝昏。
化生童子道心强,衣●盛花供十方,
恰到斋时还本国,听经念佛亦无妨。
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
舍利鸟吟常乐韵,迦陵齐唱离攀缘。
化生童子本无情,尽向莲花朵里生,
七宝池中洗尘垢,自然清净是修行。
化生童子自相夸,为得如来许出家,
短发天然宜剃度,空披荷叶作袈裟。(原文至此已完) 

 
  
 
 
八、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一)
 
经:「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大王道:「王有私愿,求经无倦。」闻佛号兮受持,得莲经〔□〕(兮)讽转。便上高楼,扣其钟鼓。钟声哄哄兮皆闻,鼓响蓬蓬兮满路;锺鼓声中,出其言语。「谁人解讲法花经?万劫千生终不负。」
楼上搥锺建道场,六时不绝爇名香。
日日满空呈瑞彩,时时四远有贞(祯)祥。
天龙数数垂加护,贤圣频频又赞扬。
诸佛总来相激劝,一时为放白毫光。
蒙光照,喜难才,猛利之心转又开。
何日交余闻妙法,几时令我免沦(轮)回。
大王既若心专至,贤圣多应总敏(愍)哀。
未审谁人能为说,是何名字唱将来。

经:「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花。若不违我,当为宣说。」此唱经文是仙人来也,问于大王: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官商,鹤笑柧(孤)兮声和角征。队队野猿,潺潺流水。有心永住临泉,无意暂游帝里。忽闻空中人言,又见庵前云起。思量兮未回来由,发言兮问其所以。空中告言,别无意旨。缘有个大国轮王,求法愿抛生死。仙人幸有莲经,何不摄为弟子?大王兮要礼仙人,仙人兮收来驱使。

自居山内学修行,不省因循入帝京。
无事庵中唯念佛,有时林下只持经。
双双瑞鹤添香印,两两灵禽注水瓶。
只有仙人修至业,神祇遵奉各丁宁。
于一日,感祥祯,忽向庵前瑞气生。
道有国王求妙法,虔心启告审分明。

仙人问大王:

当日仙人,离于山野,诣王城兮只蹑彩云,往龙楼兮岂凭鹤驾。不作威仪,不要侍者,独自腾空,来于阙下,便问王言,肺怀请写:「人伦兮宝位尊高,富贵兮因何割舍。」

仙人欲拟入皇京,一队祥云捧足行,
贤圣空中弹指送,天人路上献花迎。
时未久,到王宫,宫里当时瑞气浓。
仙见大王心喜悦,王闻仙到意虔恭。
有何意,舍荣花,刚要求闻妙法花!
未审大王缘甚事?心中斗不恋娇奢。

大王告仙人:

「我见如今人,终日怀嗔喜。●●美顺言,人人愁逆耳。贪财何日肯休,爱色几时能止!笙歌兮美女万人,富贵兮金轮千子。衣着香熏,锦帏玉履。男意气兮凌云,女端严兮皓齿。若说娇奢,谁人到此。未容旬日欢娱,已道ㄙ(某)人身死。生前不曾修福,死堕阿毗(鼻)地狱,永属冥司,长受苦毒,或铁鸟啄髓,或铜蛇噉肉,恶业现兮万死万生,痛苦逼兮千啼千哭。或尸粪●煨,或磨摩碓捣,终日凌持(迟),多般捶考。饥吞铁丸,渴饮铜汁。剑(剑)树利兮森森,刀山耸兮岌岌。免斯因缘,有何方术,除非听受法花经,如此灾殃方得出。」

思量浮世事堪伤,富贵娇奢不久长,
有意只求圆佛果,无心恋作转轮王。
直饶珠宝如山岳,遮不绫罗满殿堂,
煞鬼忽然来到后,阿谁能替我●常。

大王道:「思量如斯,不恋荣华,便乃铺陈道场,请仙人说法。」

今朝既得遇仙人,我心终不敢因循。
斋饭见令厨内造,道场处分便铺陈。
香烟霭霭旋为盖,宫树蒙蒙自变春。
虽未得闻中道教,大王其日甚欢忻。
便礼拜,乞慈悲,我愿仙人必合知。
忽欲便能谈妙法,身充奴仆不相违。

仙人请大王入山,即说:

「王居宫室,箫韶每日,艳境既多,凡情恣积,增益愆尤,足其过失。莲经此处难宣,大王且须通悉。我居山中,风光匹,庵前兮异果皆生,岭上兮名花总出。」

「王住宫中快乐多,更于终日奏笙歌,
饮馔朝朝皆酒肉,衣裳对对是绫罗。
贪爱忽然衣(依)旧起,修行从此又●驼(蹉跎),
若要求闻微妙法,随我山中得也摩(么)?」

大王肯去也:

国王闻语喜难偕,此事深将●(惬)我怀。
但得仙人谈妙法,谁忧山内忍饥斋。
辞骨肉,欲相陪,宫中眷属起悲哀。
大王心里生欢喜,随他去也唱将来。

经:「王闻其语,欢喜踊跃,即便随仙,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及至以身而为床座。」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此唱经文慈恩疏科有二:初难行能行,后难事能久。于时奉侍经于千岁已下,大王辞别宫内。大王临行,别其慈母,兼及太子臣寮。更与后妃公主:「今欲辞违,愿垂允许!」公主闻兮苦死留连,慈母见兮殷懃安抚,后妃悲啼,臣寮失绪,人人交仙者却回,●●愿大王不去。夫人闻言,泪流如雨,抛却妆台起来,拽得髭须咒咀:「一自为亲,几经寒暑,今朝忽拟生离,天地争交容许!」

起坐共君长一处,拟走东西大煞难。

大王在五色祥云之中,随仙人入山修道。

仙人当日运神通,彩雾迎王出帝宫。
贤圣赞扬千蔟蔟,天人欢喜万丛丛。
无意恋于居宝位,一心专待到山中,
一抵门徒弹指倾(顷),王逐仙人到碧峰。
纔欲到,未多时,王告仙人愿察知:
所许莲经便请说,不要如今有踊移!
仙者告:「莫痴愚,何假频频煎迫吾,
直待修行有次第,为汝宣扬得也无?」

大王修行,身心踊(勇)猛,抛却王宫,愿居雪岭。摘果在于高山,取水长于远井。新(辛)懃而不惮春秋,驱使而岂辞寒冷。

大王求道甚精专,苦行修行没退缘,
供侍仙人情转切,要闻妙法意能坚。
朝朝设食寻仙果,日日添瓶取美泉,
如此心中无退倦,俄然已度一千年。

大王摘果,路上忽逢兽王。

奉事仙人,心不湣ā瘢┞保杖招拢ㄐ粒⿷ィ镆讯取<乘峦蛘珊檠拢晒锨Х邃耸鳌3止淤饽庥殁郑尥踬饩悠湟贰C嬖兀ù鳎┚蹋纳虏溃灰簧瓿拢刂馗嫠摺S保偃瘴纭

缘忧仙者怪迟,所以朕怀愁苦。
「伏愿兽王通过路,放我归庵事大仙。」

兽王却问:「大王自己是万乘之尊,七宝随身,千官拥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