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首先发言说:“窦建德也是个无远见之人,他一心想着先杀掉魏刀儿,吞并其部属,这等人也敢称王称霸!”
王伏宝以前在窦建德军中待了很长时间,对其了解颇深,他说:“窦建德所部虽然人多势众,但末将深有体会,其不过是群乌合之众罢了,比起魏刀儿所部强不到哪去,更兼窦建德赏罚不明,军中将士怨言颇多。其不败则已,一败便不能翻身。”
刘黑闼:“唐军血战多时,人困马乏,眼下刚刚收复晋阳城,其锋未必能敌得过窦建德。”
谢虎侯见文武诸将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差不多了,才抛出自己的方案:“本侯是这么想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无论窦建德和李世民谁胜谁败,我们都不能继续作壁上观了,否则等胜利的一方消化了战果,对我军而言,将会是灭顶之灾。
其次,我军不易过早参战,但又要让夏军和唐军安心的放手一拨,所以本侯准备派人去突厥找下赵德言,让他这般行事……”
众将闻言,皆叹:“虎侯妙计!”
事关重大,魏征亲自请命去突厥一趟,促成此事。
谢虎侯关切的说:“玄成身兼重担,若是稍有差池,本侯宁愿不用此计。”
魏征感动的说:“主公放心,下官料想突厥人也乐见李阀和窦贼火并,此事应当好办。”
谢虎侯:“听闻始毕可汗病重,玄成此去,带上些名贵药材去,如此也算是聊表心意。”
魏征:“下官定不负虎侯所托。”
谢虎侯转头对旁边的李靖说:“药师,告诉全军将士,此番出战,关系着马邑的生死存亡,凡斩敌一首者,赏银五两,斩敌将校官员翻倍。”
李靖:“如此重赏,会不会太过了!”
谢虎侯大笑道:“哈哈哈哈~~一点都不为过,若是此战得胜,河东定已,河北定已。大河以北就只剩罗艺和高开道两支孤军,转瞬可破,到时本侯何愁没有银子发放给众将士。反之,若是此战败了,估计大伙就要重新亡命天涯了,那时候,有再多的银子又有何用!”
众人:“主公高见。”
十数日后,一只两万余人的突厥铁骑大张旗鼓的来到马邑边境,声称是要为先前惨死在马邑城中的突厥勇士讨回公道。马邑虎军随即全军出动,以步骑两万与之对峙。
消息传到夏军,夏王窦建德哈哈大笑,说:“来得正是时候,就让突厥人先陪谢虎侯好好忙活一阵子。本王再无顾虑,号令全军,火速朝晋阳城进发,一战定河东。
………………………………
大唐双龙 第二十二章 鹬蚌相争
唐军刚刚收复的晋阳城,还没来得及休整几日,就传来了河北枭雄窦建德部二十万人南下的消息,这就像是给兴高采烈的唐军将士们脑门上浇下一盆冷水一样。感情人人都把河东之地当成了香饽饽,任谁都想来咬上一大口。
好在同样与河东接壤的马邑虎军遇到了突厥人入侵,无暇分心晋阳,否则窦、谢二贼一合流,那这仗还怎么打。
晋阳太守府内,李世民正和房玄龄、杜如晦、段志宏、侯君集等文武商量应敌之策。
房玄龄:“大都督,此番窦贼前来,声势浩大,我军应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于晋阳城下,到时便可一鼓而歼之。”
杜如晦:“玄龄之计甚妙,窦贼所部不善攻城,不出意外,几番攻城下来,便会锐气尽失。”
李二一言不发,摸着下巴在思考什么。
边上的段志宏不明就里,开口问道:“莫非大都督已经有破敌良策?”
李二回答说:“我倒是没将窦建德放在眼里,虽说夏军兵力强盛,但最多也不过是魏刀儿之流的乌合之众罢了,我担心的是马邑谢贼所部的动向……”
段志宏:“大都督请宽心,早有细作来报,突厥人已经发兵马邑边境,谢贼所部两万余人大部已经开拔,与突厥人形成对峙局面,一时半会难以插手河东战事。”
李二:“我所担心的正是突厥人,诸位难道不觉得他们来得太凑巧了吗?就像是和马邑谢贼约定好的一样!”
侯君集疑惑的说道:“据报,马邑谢贼前些日子确实杀了不少突厥人,以突厥人的个性,不大会善罢甘休,前来报复也属正常。就算马邑贼军想趁火打劫,凭他们那点人马又能干什么呐?”
李二:“诸位可别忘了,就是马邑谢贼那丁点人马,打下了我军城高墙厚又重兵防守的晋阳城,才有了今时今日这般局面。吩咐下去,严密监视马邑贼军的一举一动。同时我军收缩兵力于晋阳城下,准备与窦贼决一死战。”
不几日,窦建德所部陆续来到晋阳城下,二十万大军,漫山遍野的铺开,把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夏军的国子祭酒凌敬献计说:“大王可派一支偏师,一路南下,取了河东其它之地。这样,晋阳城就成了一座孤城,唐军上下势必士气尽失,那时便可破之。”
窦建德一听,连忙拍手称好,正欲实施此计,不料却被其他诸将劝阻。
大将范愿站出来说:“大王,我军虽有二十万之众,但晋阳城内唐军亦有十万之数,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如今我军要四面围城,兵力已经不占优势,焉能再分出一只偏师去取河东城池。”
高雅贤附和道:“范将军所言不虚,想那魏刀儿、宋金刚之辈,先前占据了河东大片城池,看似风光无限,但在败给唐军主力后,前番战果尽数化为乌有。末将以为,只要我军能在晋阳一战中,消灭唐军主力,到时候,河东其它城池唾手可得。”
董康买、曹湛、王小胡等将也都同意先在晋阳城重创唐军,然后再南下。
夏王窦建德遂不用凌敬之计,一门心思打起了晋阳攻城战的准备。气得凌敬心中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数日后,晋阳城下。
夏军将士像潮水一般的涌向晋阳城东门,冲车、云梯、井栏、投石车一应俱全,对着晋阳东门就是一阵狂轰乱炸。怎奈东门守将侯君集也是一员大将,防守起来滴水不漏,愣是没让夏军一兵一卒登上东门城头。
两军从日中战至日落,夏军除了留下三千具冰冷的尸体外,连毛都没摸到根,气得观战的夏王火冒三丈。
又过了几日,夏军转而又对晋阳城南门发起了攻击,唐军守将段志宏同样也不是吃素长大的,他不但稳稳的守住了城墙,还一度派骑兵短暂出击,焚毁了夏军不少攻城器械,这让夏军颜面尽失,士气大跌。夏王窦建德更是命人将几个无令而退的夏军将校统统砍头,这才稳住了阵脚。
如此攻防战打了一月有余,唐军防守的晋阳城固若金汤,而夏军伤亡多达三万余人,全军上下士气大跌,将士们盼望归乡之心日重,窦建德见军心动摇,急招众文武商议。
国子祭酒凌敬又给窦建德出了一主意,劝他写一封决战书信交与城内的唐军主帅,言明两军这样打下去,只会便宜了那些边上看热闹的家伙,不如两军约定时日来场决战,一战而定河东归属。
窦建德疑惑的问:“唐军会主动放弃高大的城墙,出城来与我军决战吗?”
凌敬回答说:“李密带领的瓦岗军已经和宇文化及带领的骁果骑对上了,他二人无论是谁吃掉谁,都决定了中原大局的走势。唐军如果继续和我军这样对峙下去,双方都没有好处,想必他们会答应的。退一步说,即使唐军不答应,除了折损他们一方的士气外,我军没有任何损失,这样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呐!”
窦建德大喜,当即写了一封决战信,着人射入城内。
没过多久,唐军遣使前来说,同意三日后两军决一高下,以定河东归属,但是要求夏军先退后五里,以便唐军出城布阵。
窦建德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三日后,唐、夏两军会猎于河东大地。
这一天势必要载入史册,唐、夏两军共约二十七八万人马参加了这场决定河东归属的大会战。
唐军九万大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布阵,形成左右两个打人的拳头。
夏军十七八万人马,一字排开,分明准备以多欺少…!
李世民挑选一千多精锐骑兵,全部着黑衣黑甲,分为左右两队,号称“玄甲铁骑”。李二更是亲自披上黑甲,准备率领他们作为先锋,乘机进击,攻破敌阵,为大军开路。(历史上,李世民还真就是这样做的…!他以三千五百“玄甲铁骑”就打败了人多势众的窦建德,并活捉了他。)
两军二十多万人马,排兵布阵,一直从早晨到正午。这时候,夏军纪律性不强的缺点又显露了出来,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更有人从怀中摸出大饼啃起来。
窦建德这时候又犯了个致命错误,他派人把众多将领从指挥位置上召集到身边,讨论如何破敌。(历史上,窦建德也真是这样败的…!尼玛,你们这是在打仗唉!战前不作充分估计,临时来开会讨论,你不败谁败…!)
李世民见状,乘机发兵攻打夏军,玄甲铁骑如小刀切黄油一般,把夏军大阵切开一个口子,顺势朝里面打去,后面的唐军见主将都冲了上去,那里还能不用命,都顺着缺口攻击夏军,顿时把夏军大阵搅得人仰马翻。
窦建德的夏军和其它义军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打顺风仗行,一旦战事不顺,立马士气大跌,一溃千里。
夏军将领们正在窦建德身边开临时会议,见唐军大举杀来,慌忙各自回到自己的军中,指挥御敌。只是战场瞬息万变,一旦失了先机,怎容得夏军将领再从容布置。两军只交手了半个时辰不到,夏军就开始抵挡不住了,不断有士兵开小差。
窦建德见状,欲率部稍退几里,沿后方山坡重新筑起防线。不料他帅旗刚一退,唐军就四处大喊:“窦建德逃跑了……窦建德逃跑了……”这让正在交战中,本就处于下风的夏军将士们大惊,瞬间崩溃,被唐军追着一阵砍杀。
夏军开始全面崩溃,兵寻不着将,将找不到兵,各自撒腿狂奔。
唐军追杀夏军四十里,杀得夏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连窦建德也死在乱军之中。
傍晚,得胜归来的唐军各部,皆斩获颇丰,这一战斩杀夏军五万人,生俘八万人,擒获夏军大将数员,粮草辎重无数,可谓是大获全胜。
正当唐军上下都沉浸在大胜的喜悦中时,不远处一支精兵正向他们疾速奔来……
………………………………
大唐双龙 第二十二章 渔翁得利
唐、夏两军决战一事,早就由夏军中的细作传递到了马邑,谢虎侯当机立断,尽起所部兵马六万余人,悄悄的开赴到了马邑边境。
谢虎侯和李靖商议的计划是,若是马邑虎军到达战场的时候,唐、夏两军还在交战中,则马邑虎军暂时按兵不动,静待他两军分出胜负再说。如若一方得胜,势必倾尽全力追杀另一方,如此一来,等他们得胜班师归来,已经是人困马乏,无力再战,这时马邑虎军便可一击而定河东、河北。(谢天虎的小算盘真是打得噼里啪啦响…!)
李世民率领着玄甲铁骑在这场大战中大放异彩,他们追着夏军打了好一阵,斩获颇多,尔后才汇合唐军诸部,满载战利品的往晋阳城方向赶回,这一战,唐军基本把河北窦建德所部打残了,据说窦建德也死于乱军之中,只可惜他的脸被来往奔驰的战马踩得血肉模糊,只能从穿戴的衣甲上分辨一二。不过这也不要紧,就算窦建德还活着,也再无翻盘的机会。
李二正琢磨着大军回晋阳休整几日,全军就要向河北挺进,尽收其地,则李唐王霸之业成亦!
这时,有一哨探飞马来报:“启禀大都督,马邑谢贼尽起大军,已朝我军奔来,据此已不过五里地了。”
唐军诸将大惊!
李二忙问道:“来袭的谢贼所部有多少人马?打的什么旗号?为何不早早报来!”
哨探:“马邑贼军不下五六万人马,为首的骑兵打的是“宋”字的旗号。他们沿途奔袭而来,见人就抓,封锁了一切消息,故而来迟。”
段志宏闻言,吃惊说道:“谢贼所部一共才两万多人马,而且还要与突厥人对峙,他哪来的五、六万大军,莫非……莫非是突厥人和他一起来袭?”
他这么一说,倒也还合情合理,只是这更加深了唐军诸将的恐惧,因为突厥铁骑一向往来如风,在平原上和他们对上了,那是凶多吉少!
李二沉思片刻,下令说:“传令下去,把俘获的夏贼士兵都推到前面去挡路,再把缴获的金银钱粮都散落一地,全军向南退去。”
众将大惊,没想到李世民如此干脆,竟然把缴获的所有战利品都拱手让人。
侯君集问道:“大都督连晋阳城也要放弃了?”
李二简单明了的回答说:“谢贼所部蓄谋已久,谋定而后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反观我部现已是人困马乏,安有再战之力。听我号令,全军速速向南退去。”
不得不佩服李世民是个用兵高手,翻看隋末唐初历史,只有李靖的战绩可以和他一争高下,其他诸将,尽不是他对手。
李二的想法很正确,但是八万多俘虏哪能说推上前就推上前的,五里地距离,骑兵转瞬即至。
大地一阵轰鸣,五千多精锐马邑虎骑,潮水一般的涌向唐军,势要把唐军冲垮、击溃。
李二眼尖,一看望去,就瞧见为首那将不是宋金刚是谁,在他旁边的还有尉迟恭!这两人在前段时间的晋阳攻防战中,多次让唐军损失惨重,与唐军结下了血海深仇。于是呼,李世民急忙调遣早已疲惫不堪的玄甲铁骑迎了上去。
双方骑兵刚一接触,大片大片的骑士被互相撞下马去,继而被后来者踩成一堆肉泥,化作了大地的养料。
玄甲铁骑本就不多,开战之初也只有千余骑,经过和夏军的一场血战,只剩五百骑不到,且疲惫不堪,提不起马速,他们又怎是五千多马邑虎骑的对手,片刻间就被身披红色披风的马邑虎骑消灭殆尽。
虎骑毫不停留,继续冲向唐军步卒。
唐军也是精锐之军,虽已疲惫不堪,但上上下下还能听令结阵,以拒敌骑。
宋金刚本是大将之才,这段时间又跟李靖等人学会了不少本领,他见唐军步卒还有一战之力,便下令虎骑围着唐军转圈圈,意图很明显,是为等待后续马邑步卒的到来,然后再发起总攻。
李世民是何等精明的人,知道眼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犹豫。他对身旁大将段志宏说道:“段将军,贼骑是在等身后大部队到来,好一举消灭我军,眼下只有一法,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段志宏:“大都督请吩咐吧,末将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护得大都督安危。”
李二眼睛里泛着泪水说:“我与你五万兵马在此拖住敌军,好让其他将士得以南返。”
段志宏:“大都督放心,末将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会拖住敌军,段某的家眷就拜托大都督照料了。”
李二满是感怀的回答道:“你之妻女,吾养之。”
段志宏当即一拜,领着五万疲惫之师,主动向马邑虎骑攻去。
李二则带领余下的三万多人马,迅速脱离主力,朝南奔去。他前脚刚跑,谢虎侯率领的马邑主力军后脚就到了。
有骑兵来报说,唐军有三万人脱离战场往南跑了。
李靖想都不用想,就对谢虎侯说:“主公,此地可交由末将带领苏将军、刘将军、王将军所部四万步卒来接手,主公则带领一万五千人马与宋将军、尉迟将军的虎骑一起,绕过敌军,直追逃跑的唐军。”
谢虎侯深知李靖是用兵大家,不会有错,便依计行事。
马邑军队也一分为二,一部饶过段志宏在此地留守的五万唐军而去,一部与其对峙。
段志宏心知不妙,怎奈眼下唐军人困马乏,岂能跑得过以逸待劳的马邑军队!段志宏也顾不得保持阵形了,他命令全军阻截敌军。只是他这一动,阵形一乱,就给了旁边李靖一个绝好的机会。在李靖的指挥下,苏定方、王伏宝、刘黑闼三员猛将,各自带领军队从三个方向杀入唐军军阵,直把疲惫不堪,军心已失的唐军杀得鬼哭狼嚎。就像是先前唐军杀夏军那样的翻版一样,唯有一点不同的是,这里的唐军已经连逃都逃不动了!只能坐以待毙…!
另一边,宋金刚、尉迟恭带领的马邑虎骑,片刻间就追上了南逃的唐军后队,立刻冲了上去一阵砍杀,直把唐军冲得七零八落。尔后,谢虎侯带领的大队步卒赶到,乘势加入战局,把原本混乱的唐军杀得人仰马翻。
唐军再无翻盘机会,不少人跪地请降。
一个时辰后,喧闹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