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再无翻盘机会,不少人跪地请降。
一个时辰后,喧闹已久的大地终于平静了下来,马邑虎军以微小代价,取得了重大战果。此战不但杀死唐军三万,俘获四万余人,更把原先唐军俘获的八万多夏军也一并收归到战果里来,获得的钱粮辎重无数。最重要的一点是,河东、河北两地再无任何一股力量能与马邑虎军相抗衡。
不过此战美中不足的是,李二带着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等几员大将提前跑了,这让谢虎侯郁闷不已。
竖日,马邑虎军兵临晋阳城下。
唐军留守大将见大势已去,便开门献城,晋阳城第二次被谢虎侯占据。
马邑虎军稍做休整,便分兵数路同时南下,直取唐军在河东的各个城池。
五日后,破浩州,石州。
七日后,破吕州,晋州。
十日后,绛州,龙门关,夏县。
十五日后,破蒲州。
就此,马邑虎军已经把唐军势力全部逐出河东之地。
一个月后,稍加整顿的虎侯大军,以十万之众向乐寿进发。夏军左仆射齐善行与窦建德之妻曹氏商量后决定,向虎侯投降。
此致,马邑、河东、河北之地大部归谢虎侯所有。
谢天虎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争夺天下的第一热门人选。
尔后,谢虎侯一边派遣苏定方和刘黑闼二将去征讨东北边的罗艺和高开道,一边和李靖、魏征等人商量起下一步各地的恢复计划。与此同时,虎侯军的各级官吏,劝进虎侯称帝的文书如雪花一般,密密麻麻的上奏到谢虎侯面前。
这正是:花花轿子人人抬,从龙之功个个争。
………………………………
大唐双龙 第二十三章 称王, 纷至沓来
河东的这场战事,一波三折,越打越大,把河东、河北之地的多方势力都卷了进去,最后以谢天虎的全面大胜而告终。
作为胜利者,谢天虎已经颇具问鼎天下的实力,这也让之前把注码压在李阀身上的人大跌眼镜。
李阀不用说,三战皆失利,彻底沦为了天下英雄的笑柄。(唐军也被群雄定调为“纸糊的军队”)
第一次李元吉虽然败了,好歹还带回去一万多精兵;第二次李神通败了,却赢得了民望,也还带回去了两万精锐;第三次李世民败得这叫彻底啊,先是拒绝放粮,失去了河东民心,尔后更落了个全军覆没。这让慈航静斋那些有意推李世民为天下明主的势力顿时闭上了嘴…!笑话,现在全天下人都管李世民叫败家子,谁肯相信他是未来的明主…!
由于谢天虎的异军突起,打乱了慈航静斋掌门人梵清惠的如意算盘,让其推举李世民为天下明主的把戏彻底落空。为此,梵清惠不得不重新考虑,要不要把师妃暄派到河东之地去走一走,看看谢天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没有可能偏向佛门一边。
另一边,谢虎侯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劝进书,不由一阵头皮发麻,天下尚未平定,就有这么多人急着劝自己称帝,这些人无非是想在未来的朝廷里占据个好位置。想到这里,谢虎侯把几个身边的文武找来商量。
原夏军的国子祭酒凌敬为唐军所获,后又被马邑虎军所救,如今也在虎侯帐下效力,协助魏征处理政务。
凌敬上前一步,劝说道:“启禀主公,我军现在虽占据马邑、河东及河北大部地区,但北方尚有罗艺和高开道两支人马,再加上更北面蠢蠢欲动的突厥人,此时不是称帝的最佳时机。下臣设想,再过个一两年,待我军完全消化了整个北方地区,那时主公只需派一支精兵南征,天下唾手可得,到时候再称帝也不迟,望主公三思。”
谢天虎哈哈大笑,说:“哈哈哈哈~~好你个凌敬,这话算是说到本侯心坎里去了,本侯不愿做那有其名无其实的帝王,想想当今天下,有多少人称帝了,但到最后都成了过眼云烟,途成天下人口中的笑柄而已。”
一旁的魏征建议:“启禀主公,臣等的意思是,眼下虽不是称帝的最佳时机,但主公可先称王,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避免过度刺激北方的突厥人。第二:称王又能彰显主公的威望,让四方豪杰尽相归顺。”
谢天虎转头问众人说:“你们都是这个意思?”
李靖等人纷纷上前一步,齐声称是。
见文武百官都是这个意思,谢天虎也就不在谦让了。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称王,那么王号就非常重要,谢天虎和群臣商量了好一阵子,始终有些分歧,未能达到统一共识。
大将王伏宝建议,从主公名讳中取一天字,称“天王”如何?
他的说法得到了阳四、宋金刚一众将领的赞同,依他们看来,称“天王”既显得高贵,又突出“霸气”,完全符合主公现在的身份地位。(这群靠造反翻身作主的将领们,小农意识还是很强哦,这和他们长期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谢天虎心说:“从古自今,凡是敢称自己为“天王”的人,最后下场都不怎么好,这个王号用不得!”(如水浒传中的“天王”晁盖;太平天国中的“天王”洪秀全;前秦时期的“天王”苻坚。)于是,谢天虎断然否决了这一提议。
原夏军左仆射齐善行建议道:“主公可仿效古之周天子,称周王如何?”
他的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不少人赞同,更有人还直夸赞齐善行有文化,不愧为当代大儒。
谢天虎琢磨着:“老齐(齐善行)你原来建议窦建德称夏王,结果老窦没几天就挂了…!现在又建议本侯称周王,你咋不干脆建议我称商王呐!这样夏、商、周三朝算是给你全都复辟了…!”于是乎,这个建议也被谢天虎给否决了。
李靖站出来说:“启禀主公,您称王的王号,末将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点子,不过将士们都喜欢称自己为“虎军”的一员,第一嘛:“虎”字是主公名讳中的一字。第二嘛:“虎军”叫起来不但朗朗上口,还很威风。”
凌敬补充说:“眼下黄河以北马上就要尽归主公所有,可在虎字前面加一“北”字如何,称“北虎王”。”
谢天虎闻言,觉得叫“北虎王”还不错,转头问旁边的魏征意见。
魏征一拱手,说:“属下也同意叫北虎王。”
谢天虎一拍大腿,说:“就这么定了,从今日起本王就称“北虎王”。”
谢天虎称王的消息一经发出,迅速扩散开来,不少文人墨客心下鄙夷,称王竟然称出个这样的名号,真是开创了古之先河。
不过也有不少寒门士子站在谢虎王一边,为其辩解。更有寒门士子当众指出:“你没见突厥人经常称自己是什么“狼王”啊,“鹰王”什么的,为何只许他们这般,却不许英明神武的谢天虎自称为“北虎王”,这分明就是用双重标准看人。”这话说得理直气壮,让那些鄙视“北虎王”这个称号的人直接哑口无言。
对此,谢天虎心中明白得很,寒门士子愿意主动为自己发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施行科举制度,它为寒门士子提供了一条阳光大道,让其报国有门,不负所学,一展胸中之才。于是乎,谢虎王更加卖力的在所辖势力范围内实行科举制度。(反正河东、河北地区的门阀势力已经被来来回回的诸多义军消灭得差不多了,是以全面推广科举制度,也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弹。)
北虎政权将未来两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消化现有战果上面,以魏征为首的文士集团,卯足干劲,把马邑那一套活搬活套在整个北方,数年战乱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田地自然也成了无主之地。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非得有大决心,大毅力方可。
再加上义军魏刀儿部、宋金刚部、刘武周部,以及还未剿灭的高开道部十分抵触隋朝旧臣,在起义之初就对隋朝旧臣大杀特杀,造成了大量权贵死亡这一事实。(事实上,北虎王大杀李氏族人,想的何尝不是不断削弱门阀势力的念头…!)
综合几点来看,北方现在不缺地,唯缺人而已,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于是北虎政权按人口户数给每家每户分得若干田地,顿时迎来了整个黄河以北民众的衷心拥护。
当然,立功的将士们和文臣武将更是斩获颇丰,人人都分得了肥田,将领们更是得了金银绢帛无数,用谢虎王的意思来说,就是“高薪水,养廉洁”。
谢虎王明明白白告诉诸位文武大臣,本王不想学那汉高祖行“鸟死弓藏,兔死狗烹”之举,本王愿与诸位共患难,同富贵。给诸位如此高的赏赐,要的就是不要再有人铤而走险,行那贪赃受贿之事,否则,菜市口的铡刀可是不认人的。
众文武大臣连称:“不敢”
忙活一天,处理完了军国大事,谢虎王揉着太阳穴,回到晋阳王府内,准备和两位夫人好好温情一番,不料却被前来拜访的人们打断,第一个到访北虎王府的就是阴葵派宗主祝玉妍。
………………………………
大唐双龙 第二十四章 阴葵派的华丽转身
当谢虎王回到自己府上的时候,大宅女邀月、二宅女怜星已经和祝玉妍坐在一起,喝茶论道了。
这怎么回事?谢虎王招来仆人一相询问才得知,原来阴葵派宗主祝玉妍,中午就来到了虎王府上求见,不料那时谢虎王不在府中,于是邀月接待了她,两人没说几句就以切磋的名义动起手来,最后谁胜谁负就不得而知了。
谢虎王听到这里,大概已经猜到了结果,估计是邀月略胜半筹,不然以大宅女的性子,吃了亏哪还能与人喝茶论道…!
谢虎王大步上前,上下打量起这位阴葵派的宗主来。
只见她衣饰素淡雅丽,身形婀娜修长,头结高髻,只是平平无奇的坐在那里,又充盈着极度含蓄的诱惑意味,这分明就是大几岁的婠婠小丫头成熟版嘛!
见谢虎王过来,祝玉妍款款站起,对着主人家就是一礼。
祝玉妍:“多谢虎王殿下连日来教导小徒,使她获益良多!”
谢虎王见祝玉妍都把话挑明了,也哈哈大笑,说:“令徒婠婠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且人也勤快好学,本王很看好她,希望她回到阴葵派之后不负所学,造福苍生。”(谢虎王鬼话连篇…!都快把婠婠捧上天了…!)
一边站立的婠婠略带哭腔的嘀咕起来:“天不亮就给你们一家打洗脸水,吃香的喝辣的还让人家站在一旁干瞪眼,还非要送人家十几双鞋,逼着我每天换一双,这就是你所说的很看好人家!”(看来婠婠小丫头心中的委屈颇多啊…!)
祝玉妍一招手,婠婠自然而然就不能再装下去了,乖巧的走了过去,站到她身后。
婠婠忍不住开口问道:“虎王殿下,你是何时发现小女子身份的呐?”
谢虎王哈哈大笑,回答说:“哈哈哈哈~~佛曰,不可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气得婠婠小丫头直跺脚。
谢虎王言归正传,转头对祝玉妍问曰:“不知祝宗主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祝玉妍:“首先是恭喜虎王殿下一统大河以北。二是看看阴葵派有没有什么地方能为虎王殿下效力的。”
谢虎王心想:“你的脑筋倒是转得快,难怪要快人一步,先是派婠婠前来卧底,这次更是其他人都还在路上的时候,你就已经到了。不过嘛,阴葵派的作风问题着实要不得……”
谢虎王话锋一转,莫名其妙的问道:“敢问祝宗主,圣门以前可是诸子百家演变而来的?”
祝玉妍不明就里,但也如实相告说:“虎王殿下慧眼,圣门最早确实是由诸子百家演变而来。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还能记得此事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
谢虎王:“即是诸子百家演变而来的圣门,为何现在被人称为魔门,且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祝玉妍心头那个痛啊,谢虎王所说的可谓是刀刀见血,直插在她心坎里,说实话,她一心一意光大圣门,却从来没想过,圣门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祝玉妍见谢虎王如此一说,肯定有其深意,她俯身向其一拜,说:“还请虎王殿下点拨一二,小女子感激不尽。”
谢虎王笑眯眯的说:“祝宗主客气了,本王就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来,诸子百家的境遇一天不如一天,于是百家之中有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尽做些见效快,损人利己的事。久而久之,其他人也相继发现,诸子百家虽不能参与朝政,但以其各家的才能,在江湖中大有一番作为,不论是经商,还是称霸武林,那都是一本万利的。于是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一种与民争利的形势,尔后再被佛门、道门两家拿来大做文章,无限放大,也就到了今天这般人人喊打的田地。”
祝玉妍茅塞顿开,对着谢虎王连拜了三拜,说:“虎王殿下一语就道破了圣门的境遇,还望殿下教我。”
谢虎王:“要解决圣门最根本的难题,根子还在诸子百家那里。试想一下,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想一下,外来的佛门为何能一枝独秀,得到各方势力好评,从而不断壮大。”
祝宗主若有所悟,却又抓不住重点。
谢虎王继续开导说:“其实很简单,儒家提出的主张,符合汉武帝所需要,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佛家更直接,提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观点,摆明了是要百姓多心存善念,克己奉公,这难道不是促进社会安定的一大重要因素吗!
历朝历代,有哪个帝王不希望自己治下是太平盛世,佛儒两家很好的辅助官府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两家日益兴旺。而主张“无为”的道门,虽说不太强势,但也大致符合统治者的方针政策,故而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唯独圣门,投机取巧成风,尽捡便宜事做,这无异于教导百姓去作奸犯科,若你是当朝帝王,你会怎么想。”
祝宗主满头大汗,就像是和人大战了三百回合一样。她回想起往日的种种所作所为,觉得甚是可笑,当真是做得越多,就错得越多。
祝玉妍一脸正色说道:“虎王殿下大恩大德,阴葵派必涌泉相报……”
谢虎王哈哈一笑,说:“还是祝宗主了解本王啊( ̄︶ ̄)本王现在就有两件事要宗主做,第一:请祝宗主抄写一份【天魔大法】给本王,想必你也应该明白,【天魔大法】中的【天魔力场】与两位王妃(邀月、怜星)的武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大加借鉴。第二:本王要祝宗主承诺,有生之年,不再去找鲁妙子麻烦,他这人本王以后有大用处。”
祝玉妍是也一派宗主,拿得起放得下,她稍加考虑,就同意了,当场拿笔默写了一份【天魔大法】交给谢虎王,后者看都不看,就递给了旁边的邀月、怜星二人。
谢虎王很满意祝玉妍的做法,友情提醒说:“听闻邪王石之轩已经练成了【不死印发】,就算祝宗主用绝招“玉石俱焚”也最多不过使其受伤而已,所以祝宗主要打败邪王,还得另寻它法。”
祝玉妍一听邪王石之轩,就是咬牙切齿的恨啊,要不是他,自己怎么会失了真阴,从此止步于【天魔大法】十七层。不过既然谢虎王都如此说了,定是错不了。
祝玉妍心思一转,可怜兮兮的低头哭泣说:“呜呜~~小女子大仇难报,还望虎王殿下指条明道,阴葵派必将……”
谢虎王心说:“你们阴葵派都是影视学院毕业的吧…!这演技要放在后世,随随便便拿个小金人不在话下。你还小女子,你若是小女子,那天下大多数男人都要变小小男子了…!”
谢虎王:“击败邪王石之轩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宗主能拿到邪帝舍利,从中吸取历代邪帝的精元,补齐真阴,练成【天魔大法】十八层境界,便可以和邪王石之轩一较高下了。”
此时,祝玉妍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根巨木一般,忙问:“殿下知道杨公宝库在哪?”
谢虎王哈哈大笑,说:“哈哈哈哈~~那就得看祝宗主的表现拉,待日后本王有空,顺手取了这杨公宝库就是,不过先说好,邪帝精元可归宗主吸取,那舍利可得归本王所有。”邪帝舍利被谢虎王一货两卖,他一点都不脸红…!
祝玉妍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这才带着婠婠离开。有趣的是,谢虎王还叫管家拿了两锭十两的银子给婠婠,说是这段时间的工钱,弄得婠婠小丫头哭笑不得…!
不久之后,阴葵派向整个武林宣布,她们从此信奉女娲大神,主张“博爱”…!并颁布了五大纪律,十项规定,说得简单点就是门下弟子不得参与江湖纷争,不得损人利己,并且还要多行善事等等。
这个惊人的消息顿时在武林中掀起一阵惊涛骇浪,无论儒家、佛门、道门、还是魔门的其他分支,都被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