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荫麟的学问和名声都高过自己,但这位大学者逝世时只有37岁。
钱钟书和张荫麟的交往更多地表现为学术中的交流。张荫麟曾经在名作《传统历史哲学之总结算》中写道:“周作人氏在其《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指出我国文学上有两种思潮之交互循环:其一为‘诗言志’的观念,其二为‘文以载道’的观念。吾人若将中国文学史分为下列诸时期:一、晚周;二、两汉;三、魏晋六朝;四、唐;五、五代;六、两宋;七、元;八、明;九、明末;十、清;十一、民国,则单数诸朝悉为言志派当盛之世,双数诸朝悉为载道派当盛之世。”当时只有22岁的钱钟书却不同意这个观点,著文批驳。而事隔几十年后,钱钟书仍然感到有进一步澄清这个问题的必要。他在《七缀集》里解释说,其实“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是针对不同的文体而说,“文”通常指散文或者“古文”,以区别与“诗”、“词”。一个作家可以用“古文”来阐明道统,用诗抒写自己的志向怀抱,用词来抒写更加私人化的情感世界,这些文体好比平行而不平等的台阶,“文”的等次最高,但在一个时代里这些文体可以同时存在。打个更形象的比喻,这两句话好比是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而按照周作人和张荫麟的理解就成了“一日三餐全吃面”了。
但是,研究历史的张荫麟却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上和钱钟书“英雄所见略同”,那就是“历史学也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张荫麟说,历史就是一部宇宙的戏剧,当世界苍茫壮观的历史在我们面前展开时,足以涤荡人们的心胸,陶冶人们的性情,让人流连忘返,产生面对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才有的惊喜之情。而钱钟书也曾经指出“古史即诗”,一切典籍都可以当做史书来读,因为真正的历史不是具体的事实记录,而是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精神和心理蜕变的痕迹。张荫麟以为艺术和历史的共同目的是“显真”,一个显示真理,一个显示真相,“小说和历史之所同者,表现有感情、有生命、有神采之境界”。但艺术只要“传神写心”就够了,历史却必须在此之外加上“传真写迹书事”的功能。钱钟书则在《宋诗选注》里明确指出,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克己的美德,文学创作则要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就没有尽到艺术的责任。
钱钟书作为一名专攻文学的学者,能以他的睿智和慧心洞悉历史和文学的秘密同属于人类和生命的秘密,比普通的历史学家和文学研究者高出一筹。而英年早逝的张荫麟也许没有看到钱钟书的这些见解,否则他必定会为世上多一名知音而感到快慰了。
注释
'1' 叶公超:1904—1981,近代著名学人,是钱钟书在清华的老师,讲授英文。他曾留学国外,写作新诗,担任过《新月》杂志的主编,对钱钟书极其赏识。
'2' 徐燕谋:1906—1986,江苏昆山人,钱基博的学生,钱钟书在桃坞中学读书时的同学,曾与钱共同任教于湖南国师,两人交情甚笃。1986年3月,在上海跳井自杀。
'3'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与钱钟书为清华学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附 录
钱钟书学术著作概述
《写在人生边上》
初版时间:1941年
初版出版社:上海开明书店
推荐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内容概述:《写》是钱钟书的第一个作品集,其中收录《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等10篇随笔作品。主题就是《序》中的一句话“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10篇文章各自围绕人生中的一个小问题娓娓道来,好像在人生的书页边上即兴写下的眉批。作者谈不能永恒的快乐和永恒的希望,讲幽默和笑的关系,把偏见称为没有思想的人的日常家用,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把没有鉴赏力的语言文字学家称为文盲,为受到世人轻视和冷遇的文人鸣不平,在日常事物中引申议论,旁敲侧击,以其特有的睿智和幽默揭露了现代文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写》往往在包含着矛盾的判断中显示出作者充满智慧的哲学思辨力,超越了中国传统的线性思维,体现为一种复合式的思维结构。他说,“你越听得见喧闹越听不清声音”,“把文学当做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在论述平常的生活琐事时,作者会旁征博引,使他的散文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出奇的比喻构成了《写》最有特色的风景,作者把人生里的快乐比做“小孩子吃的方糖”,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看似离奇的比喻经作者一解释立刻有了一番新鲜深刻的道理。
虽然是探索人生问题,文字里却流露出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让读者在人生边上看到了生活的真谛。
地位与影响:在中国散文史中,《写》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主要来自于它的鲜明的风格特征、特异的文体特色。《写》结合了西方的随笔和中国的小品文的特色,开拓了现代散文的一个新品种“随笔散文”。既有西方随笔善于巧思而又敏于思辨、出语谐谑的风格,又有中国传统散文的细致、随意。那种抽像的思辨和哲思,以及侃侃而谈、不受拘谨的文风都是中国散文艺术中的新鲜元素。《写》又是钱钟书全部学术和文学创作的根基,从《围城》到《管锥编》,大师的人生观和哲学精神在《写》中都已经初具胚胎,对于他将来的创作具有方向性的意义。
《人兽鬼》
初版时间:1946年
初版出版社:上海开明书店
推荐版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内容概述:此书是钱钟书惟一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上帝的梦》、《纪念》、《猫》、《灵感》四篇小说。从表面上看,《人兽鬼》已经概括了书中所写的内容。“兽”即是驯服的家畜《猫》,“鬼”即是写天国的《上帝的梦》和写阴曹地府的《灵感》,只有《纪念》完全是表现人的。但是从深层看,兽也罢,鬼也罢,实际上都是人的化身,都是在写人。仅从题目上就可以见出,荒诞讽刺是全书的基调。
人的欲望和欲望的永不满足之间的冲突是贯穿各篇的主题。在《上帝的梦》里,上帝的欲望是有人崇拜自己,于是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则是希望上帝为他们各自造出更好的男人和女人,遭到拒绝后,他们一起怨恨上帝,上帝惩罚他们病死,自己又只好再次孤独度日,所有的欲望都化成了泡影。《纪念》和《猫》都写男女主人公在因为追求爱情和希望破灭造成的一次次的背叛和后悔之间游荡。对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的揭示和讽刺则是小说集的另一个主题。《猫》里的一群文化名流在聚会中围绕着女主人的小猫大献殷勤,丑态毕露。《灵感》则借地狱“司长”之口历数一位作家的恶习。
作者犀利的笔触径直深入到人物内心的隐秘世界,在荒诞中展现真实的人生。可以说《人兽鬼》是一部既针砭现实又开掘人性的优秀小说集。
地位与影响:《人兽鬼》是一部意义独特的小说集。它已经触及到了“围城现像”这一人类悲剧命运主题,其人物心理刻画和心理讽刺的笔法在现代小说中堪称独步。作者以惊人的洞察力穿透人物意识的各个层面,使人性浮雕一般地被刻画出来,这正是钱钟书区别于其他作家心理描写的所在。在小说写作中成功运用议论也是作者对小说艺术的开拓。此书自1946年问世后,三年内三次再版,尤其是后三篇小说在国内文学刊物上频频被刊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围城》
初版时间:1947年
初版出版社: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内容概述:小说主要讲方鸿渐在丈人的资助下到欧洲留学,四年中换了几个大学而一无所获,只好花钱买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回国后反倒成了家乡名人。女才子苏文纨小姐对方鸿渐很有好感,但方讨厌她矫揉造作,对苏小姐周围一群附庸风雅的人也非常厌恶。他爱上了苏的表妹唐晓芙,一个天真本色的女孩子,而懦弱的性格终于使他们的关系未能继续发展。怀着爱情的创伤,方鸿渐和几位朋友接受了内地三闾大学的聘书,去当教授,一路上受尽颠簸,看尽了几人的自私和阴谋。在三闾大学,很快又身不由己地卷入学校的个人恩怨和明争暗斗之中。方鸿渐在学校中落落寡欢,处处遭人排挤,和同去的孙小姐同病相怜,订下婚约。次年两人结婚并回到上海,恋爱时的面纱逐渐揭开,两人的原本个性逐渐暴露,感情恶化。孙讨厌方家的人,看不起他懦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自己又任性、乖僻、势力,方鸿渐屡次让步终于无济于事,两人以离婚告终。
小说通过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和爱情遭遇表达了对婚姻爱情和整个人生的看法,暴露鞭挞了知识分子的庸俗、无聊、虚荣、争斗等劣根性。“围城”的含义就是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内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其实,这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普遍性概括。这是一部有着很深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幽默俏皮的语言又使之充满了浓郁的喜剧色彩,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沉思,堪称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地位与影响:1961年耶鲁大学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并且断言,对中国未来时代的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的小说中最受他们喜爱的作品。果然,90年代这部小说被多次重印后,在国内青年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响,被评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十种文学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奠定了钱钟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广大读者也正是通过这部小说认识了钱钟书。
《谈艺录》
初版时间:1948年
初版出版社:上海开明书店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4年
内容概述:《谈艺录》分上下两编,四十多万字,是一部全部用文言文写成的文艺鉴赏巨作。此书主要论述中国古代诗人和诗歌,尤其是唐宋以后的诗人诗作。诗人的心思才力,作品的历史沿革,各家的评论观点全都包括其中。诗人不仅对许多古代诗人、诗作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帮助读者从具体的诗歌鉴赏中理解中国文学,而且具有广博的理论视野,书中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作者还开创性地使用现代意识来烛照传统诗学,用西学激活传统诗论,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在阐释中使古老的中国文学艺术呈现出新的意义。
《谈艺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将其归纳为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修辞、风格等七大类。从谈创作中的灵感妙悟到讲修辞手段的灵活运用,从对“水月镜花”的诗歌美学境界的分析到对诗歌逐字逐句的赏析,从对南北文学风格的整体把握到对一种文体演变的追根溯源式的考察,等等,让你不得不赞叹作者的独特思路和广博的知识。在《谈艺录》中,作者从来不空下结论,经仔细考究得出的论点十分严密,典雅精致的文言文也会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地位与影响:《谈艺录》不是一本花两三天工夫读完就算的书,而是一本供中国传统诗歌的爱好者时时参阅的良伴。作为中国诗话里集大成的一部巨著,它也是第一部广泛采用西方理论来诠释中国诗学的创新之作。《谈艺录》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话札记式的写法,汇聚了许多零散的资料,又隐含着作者独特而复杂的理论体系,是对传统诗话的继承和创新。作者建立在严密考证基础上的观点还纠正了一些延续已久的偏见,因此它被誉为中国诗话的里程碑。
《管锥编》
初版时间:1979年
初版出版社:中华书局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91年第一版
内容概述:《管锥编》是一部用典雅古奥的文言文和札记体形式写成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术著作,全书近百万言,分为四册,堪称文化史上的煌煌巨著。“管锥”是指竹管和锥子,通过竹管看天,用锥子指地,都比喻考察的对象十分辽阔,而自己的视野极其有限,这是钱钟书自谦的说法。实际上,这本书视野辽阔,贯通中西。
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以中国古代十部重要典籍为重点,这十部典籍是《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词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它们分别属于经史子集四部,内容十分浩瀚。从微观角度说,《管锥编》所研讨的通常以小单位为对象,比如修辞学、叙事法、意象、母题、炼字、通感等方面的理论。从宏观上说,《管锥编》使中西文学对话,以国学研究为主,同时大量引用西学,引证中西著作近4000多种,给汉学提供了打通和比较研究的新格局。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和智慧,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贯穿了文字研究、文化现象研究的各个方面。《管锥编》以文学为主,还涉及到哲学、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各门学科,不仅打通中西,而且打通了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在钱钟书所有的学术著作中,《管锥编》应该是内容最浩瀚、气势最恢弘,也最深奥难懂的一部。
地位与影响:《管锥编》发扬了钱钟书沟通中西,打通一切学科界限的治学精神,在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它的侧重点仍在文学方面,但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人文学科的所有门类,其中充满了作者独出机杼的见解。它是学术史上拔地而起的高峰,也奠定了钱钟书“文化昆仑”的大师地位,获得了首届国家图书奖。
《宋诗选注》
初版时间:1958年
初版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
内容概述:《宋诗选注》是一部富有特色的宋诗选本,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诗篇。其中还包括《宋代诗人短论》和《宋诗选注序》。选入的诗歌以及鉴赏都体现着作者对宋诗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标准,这种认识和标准就体现在《短论》和《序》里。钱钟书坚持文学批评的标准是“公允、恰当、有分寸”,在这种眼光注视下的宋诗,整体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无须夸张”。作者深刻指出“有唐诗做榜样是宋诗的大幸,也是宋诗的大不幸”,因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创造性。在肯定其成就、总结教训的基础上,钱钟书总结了整个旧诗词演变中包含的教训,在选诗时也始终坚持选择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成就较高的诗歌,希望每一首诗都能让读者领略到诗人的整体风貌。
《宋诗选注》突破了旧的笺注模式,创造性地把注释和评论结合起来。作为一本有相当学术性的对宋诗进行鉴赏研究的书,该书的注释不是一般地解释词语的意思,而是进行审美品鉴,注释和评论相结合。对于诗人的简介可以说是一篇篇精彩的诗人论。评论和注释的文笔形象生动,有极强的可读性。《宋诗选注》体现了钱钟书特有的渊博,他议论起诗人诗歌时总能纵横引申、开阖自如,而且将宋诗放在更广阔丰富的文学领域里议论。
地位与影响:《宋诗选注》是第一部比较重要的宋诗选本,它从不同于前人的角度出发对宋诗进行全面观察,无论在材料的汲取上,选择的标准上,作家的评价上,都足以让读者认识到宋诗的全貌。历来选宋诗的本子很少,远远比不上唐诗,因此这个选本具有地位领先和填补空白的意义。该书还发掘了一批被我们忽视的诗人诗篇,不仅具有鉴赏价值,还具有资料价值。此外,作者对诗人和诗歌的研究是站在整个诗史的高度,用诗歌美学的尺度进行分析和把握的,甚至站在诗外来看诗,这种在广阔文化背景上的分析对照,为学术研究在方法论上做出了榜样。
《七缀集》
初版时间:1985年
初版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内容概述:《七缀集》是文艺论集。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1979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也是集》(198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