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袁崇焕之死
此时,崇祯为他的刚愎自用付出了代价,各地勤王的军队超过二十万,但大家都不敢随便出战。袁崇焕下狱之后,各地兵马人心涣散,大家都搞不懂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打赢了是死,打输了也是死,只有按兵不动最安全了。
祸端
根据《清太宗实录》的记载,崇祯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误杀了袁崇焕。考虑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这事的真实性。我们先来看看如果是皇太极设计杀了袁崇焕会有什么影响,一是歌颂了皇太极的英明,这个人太聪明了,略施小计,就除掉了后金的心腹大患;另外一个就是说崇祯这个皇帝非常昏庸,连铁杆忠臣都杀,这种人不灭亡天理难容,这就为清朝取代明朝奠定了心理基础;还有一个就是说袁崇焕这人非常冤,这样的民族英雄都要被杀,那你明朝灭亡真是活该,清朝顺应历史潮流,乃是天命。
袁崇焕死得确实冤,崇祯皇帝确实有昏庸的地方,但这不代表袁崇焕就是因为你皇太极一个离间计而被杀的。早在皇太极施离间计之前,崇祯皇帝的桌面上就摆满了诬告袁崇焕谋反的奏折,这些奏折全是汉人自己搞的。事实上,每个边官还不都像袁崇焕一样,如果没有诬告那才不正常。崇祯皇帝能当上皇帝,铲除阉党,就说明这个人并不傻。难道听到有人说某某边官谋反,他就不经调查杀掉?
真实的情况是,崇祯早已动了杀袁崇焕的念头,他杀袁崇焕不是因为什么谋反,他知道袁崇焕没有谋反的意思。那么,崇祯到底因何要杀掉袁崇焕呢?
这还得从袁崇焕的性格说起,袁崇焕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而有个性的人在官场上混往往会触犯很多东西。
袁崇焕曾经对崇祯夸下海口:“五年之内,可以恢复全辽。”
夸下海口,就得有实际行动,虽然袁崇焕表现不错,但后来就让人有些失望了。然而,袁崇焕做得最过分的一件事是斩杀毛文龙,虽然毛文龙不是崇祯的亲戚,崇祯也未必对毛文龙这个人有什么好感,但毛文龙作为地方大员,除了皇帝谁也无权斩他。袁崇焕这么做就是越权了,而且越的是皇帝的权,严重地违反了官场规则。
现在的问题是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掉毛文龙呢?他跟毛文龙有仇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毛文龙这个人,毛文龙躲在皮岛上,位于后金的后方,手中有四万的军队,算是个地头蛇。地头蛇往往是很难调动的,这是事实。不过,公正地说,也不能怪毛文龙。因为当时没有手机,没有传真,要给毛文龙下命令必须穿过敌人阵地,或者是坐船绕道而行,特别费事。再加上明朝指挥非常混乱,一道命令发出去,可能命令还没到毛文龙那里,上头又改变了想法。所以时间一长,大家就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毛文龙不听指挥。
甭管毛文龙听不听指挥,但是他的存在对明朝是有好处的,对后金是不利的。因为他可以经常骚扰后金的后方,毛文龙这人毕竟猥琐,自然会保存实力不跟八旗军正面对敌,但骚扰也是一种战术,有时候还是非常管用的战术。骚扰虽然打不死别人,但是可以让别人发狂。
明朝的言官都是一帮整人的好手,就算你没问题他们也能揪出问题。而毛文龙还真有问题,所以弹劾他的人相当多,那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毛文龙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说起来也有一大堆。
毛文龙镇守皮岛八年,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朝廷既然不闻不问,毛文龙只好自己谋生。虽然说打仗毛文龙不是很在行,但是发展经济还是有一套,估计也是被逼出来的。靠海吃海,海水是没法吃,那就吃过往的商船吧,顺便倒卖一些岛上的土特产。这么一搞的话,经济果真搞得有声有色,毛文龙的兄弟们跟他吃香的喝辣的,活得也挺滋润的。
说实话,毛文龙这人挺不容易,孤悬海外,自谋生路,顺便还牵制皇太极。虽然明朝交给他的任务他不是很积极,这也不能怪他,因为老板没发工资啊!以前的一些总督和巡抚都是明白人,挺体谅毛文龙的,所以毛文龙活得也还舒坦。
到了袁崇焕这里就不行了,毛文龙国难当头,你不打仗不说,还一门心思敛财,太可恶了。
毛文龙第一大罪状是经济问题,据说这八年来他的账目不清不楚,还捂着账本不让人看。用现在的话说,你毛文龙搞经济,做假账,不上税。说实话,毛文龙觉得很冤,我虽然没有上税,但是解决这么多人吃饭问题已经够难了,你朝廷呢,不闻不问,发那么一点工资,如果不搞经济,每月发军饷的钱都拿不出来。
毛文龙第二大罪状是虚报战功,这个也是事实,不过这是当时官场的一个潜规则。虚报战功还算好的,就怕那种被人打得稀里哗啦,还对上面吹歼敌多少多少。虽然是潜规则,一旦你提出来,而且找到了证据,还是可以法办的。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这些猫腻心知肚明,在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袁督师下令:“所有运往东江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的觉华岛接受检查,然后再开往东江。”
袁崇焕等于是设置了一道海关,一下子断了毛文龙的财路。听到这个命令,毛文龙感觉自己经营的“公司”要倒闭了。毛文龙遂向高层诉苦,说这样下去我没法混了,还是辞职算了。
崇祯虽然年轻,但也是一个打太极的高手,他安慰毛文龙:“这事慢慢说,别急,一定会解决的。”
就在毛文龙为财政发愁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他送来了十万两银子,更奇怪的是这个送钱的人居然是袁崇焕。袁崇焕只差没跟他说:“这钱是来买你命的。”
袁崇焕究竟什么时候动过杀毛文龙的念头呢?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袁崇焕在京城和大学士钱隆锡谈话的时候就说过:“毛文龙这个人如果可用的话就用,如果不可用就杀掉。”意思非常明白,如果毛文龙听指挥的话就可用,不听指挥的话就杀掉。所以,那种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因为看不顺眼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归根结底,大局为重,只是袁崇焕心目中的大局和崇祯心目中的大局有着微妙的不同。
为了杀掉毛文龙,袁崇焕决定先对他示好,示好才能让他疏于防备。毛文龙手下毕竟有几万人,一旦造反的话,袁崇焕估计也会头大。袁崇焕给毛文龙送去许多救济品和慰问品,并邀请毛文龙来宁远友情参观。
毛文龙来了,袁崇焕这时要杀掉他只是举手之劳,不过他并没有这样做,确实袁崇焕政治神经不太发达,但做事还是考虑得挺周全的。他知道如果在宁远干掉毛文龙的话,皮岛的那几万人很可能会散架,几万人一旦做土匪,或是投敌,那对于国家的安全是很大的隐患。
袁崇焕真诚地对毛文龙说:“你来这里,我很感动,过些日子我也去你那里阅兵。”
不得不佩服袁崇焕的胆子,在毛文龙的地盘斩杀毛文龙。
袁崇焕到达皮岛的当天晚上,两人聊得还不错。阅兵的那天,毛文龙感觉不太对劲儿,毕竟是个老江湖,出事之前多少会有一些感觉。而袁崇焕的表现却非常淡定轻松,他随身只有十几个护卫。毛文龙又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天晚上,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毛文龙孤身一人来到袁崇焕的营帐。于是,开始了一场决定毛文龙命运的谈话。
袁崇焕问他:“你在岛上待了这么久了,为国家操劳得够累了,不如早点儿回家休息吧,听说你老家西湖的风景不错啊!”
毛文龙不识时务,或者说不了解袁崇焕,回答道:“没事的,没事的,文龙正当盛年,后金这般狗贼还没消灭,文龙岂能辞职呢?”
袁崇焕笑道:“这个你倒不用担心,我们会安排人才的,你放心回家休养就行了。”
毛文龙傻乎乎地说:“这帮兄弟跟我这么多年,估计别人很难带哦!”
袁崇焕干咳一声,说:“我这次来这里是为了犒赏你的军队……”
谈话结束了,毛文龙没有抓住最后的活命机会。袁崇焕早就对自己许诺,毛文龙可用则用,不可用则杀。所谓可用就是让毛文龙交出指挥权,所谓不可用就是死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可见,袁崇焕并不是看毛文龙不顺眼,而是为了掌握兵权,好统一调动,对付后金。
两天后,袁崇焕在山顶设置了一个营帐,准备在那里干掉毛文龙。毛文龙带着部队准备上山,袁崇焕的侍卫说:“这不是请客吃饭,不用带这么多人,带上你几个亲信就够了。”
毛文龙心想也是,见袁督师带着一大帮兄弟确实不太礼貌,便带着几个心腹将领上山了。
进了营帐后,毛文龙看到袁崇焕拉长了脸。毛文龙还没反应过来,袁崇焕就厉声呵斥:“好你个毛文龙,这几天我苦口婆心地跟你聊天,希望你回头是岸。没想到你执迷不悟,目无国法,你当本部是什么?”
毛文龙张着嘴巴想争辩,还不等他说话,袁崇焕就列举了他十二大罪状。
一、你毛文龙浪费国家粮食和钱财,整日龟缩在岛上,忽悠朝廷说恢复国土,时至今日,没看你恢复寸土。评点:这个真不能怪毛文龙,毛文龙又不是个军事奇才,收复国土谈何容易;毛文龙只是官员中的凡客,混口饭吃而已,朝廷给的饭还不多,人是铁、饭是钢,怎么能说是浪费国家粮食呢!好歹,毛文龙也给皇太极挠过不少痒痒。
二、你毛文龙是牵制皇太极的,为何皇太极几次兵犯宁锦,这算得上是牵制吗?评点:这一条是说毛文龙工作态度不认真,至少是业务能力差;还算得当,但也不是很有道理,看看后来,皇太极直接绕过宁锦,打到京城去了。难道我们可以说袁崇焕是个摆设?
三、你毛文龙为了经济利益,经常骚扰朝鲜人民。
这些罪状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毛文龙死得有点儿冤。毛文龙被绑起来的时候,大喊:“冤枉。”
这么多罪状还冤枉,袁崇焕不理,坚持要杀他。毛文龙仗着自己是一品武官,手下又有这么多人,还想反抗。
这时,袁崇焕拿出了尚方宝剑,说道:“我答应皇上,五年之内平辽。我凭什么这么自信呢?因为我讲法度,今天如果不砍了你,以后我的法度谁还会听。皇上给我尚方宝剑,目的就是这个。”
所谓的“这个”,在毛文龙看来就是杀自己,毛文龙虽然是一品大员,心想皇帝要杀自己,也只能认栽了。杀吧,别灭九族就行。
事实上,袁崇焕是没有杀掉毛文龙的权力的。杀掉毛文龙后,袁崇焕善后的功夫做得不错,他唯一无法善后的就是那个远在京城的皇帝。
当崇祯收到毛文龙死讯时,大为惊骇(意殊骇)。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又必须用袁崇焕,所以忍下这口气,秋后再来算账。
袁崇焕杀毛文龙,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非常失策的。清代杨涟评价说:“文龙守皮岛多年,虽有冒饷抗拒诸状,然其兵马强盛,将士多出其门……使留之以据大兵,不无少补。崇焕乃不计其大事,冒昧诛之,自失其助。遂使孔定南诸将,阴怀二心,反为本朝所用。此明朝亡国三大机。”
毛文龙有三个有名的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这几位后来都造反了。前两位跟着吴三桂一起,是为三藩。之后,袁崇焕起用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但他也造反了。这个结局想必是袁崇焕始料不及的。
死期
我们知道,在杀袁崇焕之前,整个辽东盛传袁崇焕之所以杀毛文龙,是被皇太极收买了,想跟皇太极里应外合,一起端掉大明朝。
这种说法崇祯会信吗?崇祯多疑是肯定的,但他还没有丧失最基本的理智。如果袁崇焕要投敌的话,犯不着毛文龙什么事,只要打开宁锦的防线,对皇太极说:“北京欢迎你,财富全归你。”
所以,袁崇焕被杀肯定不碍皇太极什么事,皇太极虽然也玩弄了什么离间计,但这并不代表这笔功劳就可以算到他头上。就好像一个人早上起来看到太阳升起,不能说这太阳是因为我而升起。比喻虽然不恰当,但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
袁崇焕杀掉毛文龙之后,也感到后怕,立刻给皇帝写了一封检讨书,承认自己没有权力杀毛文龙,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令袁崇焕感到吃惊的是,崇祯并没有生气,反而给了他一张奖状,夸他办事果断,为国家除了大害。袁崇焕受宠若惊,心里暗呼吾皇圣明。
崇祯的想法可能是这样的,你杀掉毛文龙,没关系,我给你机会,看你五年能不能平辽,不能的话再来收十你。
就在袁崇焕计划如何复辽的时候,皇太极筹划着如何攻打北京。在此之前,皇太极吃了袁崇焕的亏,当然不会再吃饱了没事找抽。皇太极绝不会犯同一个错误,他决定不碰关宁防线。
皇太极想破脑袋,终于发现途经蒙古、绕远路突破长城这个好方法。这次,皇太极还邀上蒙古人:“哥们,借你的道,一起去发财吧!”
就这样,十万人绕远路,浩浩荡荡地跨过长城,来到明朝重镇遵化。遵化距离北京只有两百多里,相当于是北京的门户,遵化一旦失守,北京就岌岌可危。
远在宁远的袁崇焕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儿晕菜。皇太极,我在这里恭候你多时,你居然跟我玩兜圈子游戏,想整死我是吧!没错,皇太极就是想整死袁崇焕,皇太极本人当然没有能力整死袁崇焕,不过只要用用头脑,是可以借别人的手整死袁崇焕的。
袁崇焕急了,人一急就要犯错。也许皇太极在其他人眼里是一头凶狠的大老虎,而袁崇焕呢,几次给皇太极下马威,在他眼里,皇太极可能只是个病猫。他居然让赵率教率领一万人去收十皇太极。
一万人收十十万人,袁崇焕的这个决策让人唏嘘。赵率教没有辜负袁崇焕的信任,虽然没能收十皇太极,反而自己变成别人的点心,也总算是为国捐躯。赵率教阵亡不久,遵化失陷。
遵化失陷,袁崇焕亲自带领大军,前去和皇太极PK。袁崇焕赶到京城郊外时,朝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兵部尚书王洽刚上台就下岗,非但下岗,连脑袋也被崇祯摘了。崇祯摘完王洽的脑袋,让老将孙承宗出马。孙承宗算得上是袁崇焕的恩师,应该说他上台对袁崇焕是有好处的。
袁崇焕在遵化附近的蓟州陈兵,就等皇太极过来。皇太极也许是被打怕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反正,看到袁崇焕就闪避,充分发挥了满族人机动性的特点。
皇太极绕过蓟州,继续向目标地区——京城——前进。
但袁崇焕认为这不太可能,京城是大明的都城,皇太极应该不至于有那么大胆子吧!在袁崇焕看来,皇太极不过是一个高级强盗,没什么大的志向,最多就是把京城周边的住户抢劫个遍。就连孙承宗也是这么看的,认为这帮人只是一伙强盗,只是人数多得恐怖而已。所以,孙承宗命令袁崇焕尽快赶到近郊,将皇太极给赶走。
接到命令后,袁崇焕并没有服从,此时的袁崇焕今非昔比,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功夫。十一月十一日,袁崇焕开始了一个奇怪的用兵方式,这个方式最终送了他自己的命。
袁崇焕几万人追着皇太极十万人,皇太极停下来,袁崇焕也停下来,皇太极往哪个方向跑,袁崇焕也往哪个方向跑。皇太极也纳闷,不知道袁崇焕干吗,刚开始还有些紧张,后来一停下来就放心地抢。
袁崇焕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别说皇太极纳闷,崇祯也很纳闷,当时整个北京的人都很纳闷。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揣测袁崇焕到底想干嘛。袁崇焕和皇太极兜了五天的圈子,双方没有伤对方一根手指头。看起来很像是两人在预谋什么一样,所以怪不得北京城里风传袁崇焕投降叛变。
如果说通敌的话不太对啊,袁崇焕可以直接打开关门,也省得皇太极劳师动众绕那么远的路了。那么,袁崇焕为什么要跟着皇太极满世界跑呢?
这个问题实在让人费解。但是我们可以推测,袁崇焕的兵力只有几万,如果跟皇太极正面交手的话,是讨不到什么好处的。要想取胜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寻找更具胜算的战术。袁崇焕最擅长的战术是什么?守着城,一边跟敌人拼刺刀,城楼上大炮轰。这么一想,我们发现袁崇焕是想用老一套的方式击败皇太极,在皇帝眼皮底下打败敌人那是非常风光的。
所以,袁崇焕才示弱,故意把皇太极引到北京城下,然后背靠京城跟皇太极展开血战。这个战术确实非常高明,可惜的是袁崇焕千算万算,就是算漏了一个因素:这里是皇城!你把战争引到皇帝家门口,就是打胜了,也是巨大的政治错误。
也许,这才是孙承宗为何下令袁崇焕在城郊将敌人歼灭的原因。看到袁崇焕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孙承宗派人以皇帝使者的名义告诫袁崇焕:皇上呢,对你一直很看好,也相信你忠诚为国;你虽然打了几场漂亮仗,但也做错了不少事,杀毛文龙就不应该,现在把军队驻扎在城外更不应该;很多人怀疑你,你要好自为之,为国效力,否则,神仙也救不了你。
十一月十七日,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他前脚刚到北京,皇太极后脚就到了。给人感觉好像皇太极是跟着袁崇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