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风云-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正十二年,大学士奏议将岳钟琪处死,雍正没有作出决断。
十年六月,噶尔丹策零率领大军越过阿尔泰山,傅尔丹在乌逊珠勒与其会战,结果大败。噶尔丹策零于是轻松来到杭爱山,抢夺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土地。八月,噶尔丹策零袭击喀尔喀蒙古中最强大的部落策凌部落,策凌是大清的额驸、和硕亲王、喀尔喀大札萨克,驻在本博图山。当他听说噶尔丹策零偷袭自己的领地,掠夺自己的子女时,非常愤怒。他割断头发和马尾誓天,亲率两万蒙古兵驰援,同时急报顺承郡王锡保,请求他同时出兵,两路夹击敌人。
策凌带着两万人半夜时分从小道上山,到了第二天早上,犹如一群天兵天将出现在准噶尔部队的上面。策凌的人马从山上疯狂往下冲,很多准噶尔人还在睡觉,来不及准备就被踩得人仰马翻。准噶尔的部队无法应战,只能仓皇逃窜。
策凌穷追不舍,一直将噶尔丹策零追到鄂尔浑河边的额尔德尼昭(光显寺),这个地方左边是大山,右边是大水,无路可逃。策凌见状,率领大军对准噶尔进行一番杀戮,杀死了上万敌人,山谷里到处是尸体,河水几十里都是红色。
到了夜晚,噶尔丹策零率军突围而出,从推河逃走,什么辎重牲畜啊,都来不及带走,全部都塞到山谷,以阻碍追兵。
策凌和锡保给驻扎在拜达里克城的将军马尔赛发了一封信,请他出兵拦截噶尔丹策零。马尔赛手中有一万三千的人马,如果出城拦击的话,可以全歼噶尔丹策零。但不知为何,马尔赛却拒绝出兵,尽管他手下的副将达尔济苦苦请求,副都统傅鼐也急切希望出兵。
当将士们看到逃窜敌军完全没有阵形,居然不顾主将的反对,自己出去追敌,结果斩获了千余名敌人。不过,敌人的首领噶尔丹策零早已逃走。这次战役策凌居功甚伟,雍正封他为超勇亲王,大加赏赐,并授予他为定边副将军,屯兵科布多。那个拒绝出兵的马尔赛被斩首。傅尔丹作战不力,削去官爵,留在军营里戴罪立功。锡保临阵怯懦,被罢免靖边大将军职位,年轻的多罗郡王福彭取而代之。
自从张广泗来到西路军后,军容有所改观,壁垒坚固,贼兵来了就会受创伤。
光显寺大败后,噶尔丹策零元气大伤,派人来请和。雍正看到出师这么久,没什么战果,便下令停止进攻。十一年五月,雍正召集策凌、查郎阿等人进京,讨论要不要继续开战。策凌、查郎阿主张继续打,张廷玉却主张议和,认为先安抚为上策,如果准噶尔不老实的话,再征剿不迟。大学士傅鼐很赞同张廷玉的意见。雍正最后决定议和,派遣傅鼐和阿克敦与准噶尔谈判。直到雍正死,谈判也没有达成最终协议。最后,这个烫手的土豆交给了乾隆。
用兵准噶尔的得失
雍正在西北两路用兵,总的说来是没有收到很大的效果的。作为最高领导者,他的决策失误和用人失败是用兵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雍正对于准噶尔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认为这是向准噶尔进攻的最好时机。事实证明,他判断失误,继位的噶尔丹策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此外,噶尔丹策零用计说送罗卜藏丹津进京,雍正听信了他的话,结果延误军期,挫伤了士卒的锐气。作战之后,清军接连败北,如果没有策凌的两次胜利,清军就血本无归了。
北路军几次失败,跟雍正的用人有很大的关系,北路军先后用了三个主帅。首先是傅尔丹,其次是锡保,最后是马尔赛。
傅尔丹这个人有勇无谋,担任靖边大将军时,轻信敌人,惨遭失败,后来担任振武将军,也不能克敌制胜。事实证明,傅尔丹这个人没有统帅之才。据说,有一次岳钟琪和傅尔丹商量军机大事,岳钟琪亲自来到傅尔丹的帐中,看到墙壁上挂满了兵器。岳钟琪问他有什么用,他说这是我平常习武用的兵器,挂在这上面可以激励全军将士。岳钟琪出来后,说道:“身为一个大将军,不靠谋略,而仰仗勇武,离失败也不远了。”
顺承郡王锡保根本不是打仗的料,他是个八面玲珑协调关系的人,雍正让这样的人当大将军无非因为他是满人。马尔赛也是一样的,至今人们还猜不透他当时为什么不拦截穷寇。福彭为人比较老成狡猾,深得雍正的信赖,可惜他也不是大将军的料,担任大将军期间,也没有什么作为。
岳钟琪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跟随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时已经显出了自己的才能,也正因此,雍正对他期望很高。可是在科舍图刚一失利,雍正就把责任推到岳钟琪身上,对他又猜忌又贬损,让人把岳钟琪严密监视起来,让庸才查郎阿取代岳钟琪。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雍正用人的另一面,根据个人的好恶奖惩,没有依据客观的赏罚标准。傅尔丹在和通绰尔失败后,雍正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赐给他御用腰带,后来傅尔丹再败,雍正也只是象征性地削他的爵位。与傅尔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岳钟琪,雍正刚开始的时候对岳钟琪宠信有加,科舍图失利,主要责任在雍正自己和纪成斌,敌人在哈密逃跑,罪在石云倬,结果雍正处罚岳钟琪,将他下狱论死,这种奖惩带有很大的任意性。
说白了,还是满汉地位的不平等,汉人将士的地位比不上八旗将士,这种不平等导致了赏罚不公。赏罚不公难免会让军心不稳,绿营士兵难免会对上面不满,影响了士气和战斗力。这时的八旗军早已失去了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的那种拼搏精神,他们安逸惯了,讨厌征战,但绝不是和平主义者。在他们看来,打仗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马尔赛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人。马尔赛公开说:“做大将军还不如发配到黑龙江安逸舒服。”
这样一个大将军会统率怎样一群士兵呢?不用想也知道,偏偏雍正对汉人不信任,要用窝囊废制约和监视像岳钟琪这样的人。所以,西北两路用兵基本上是失败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抹煞雍正的功绩,策凌的两次胜利毕竟给予准噶尔以致命的打击,从而让他们主动求和,为乾隆解决准噶尔问题奠定了基础。
最后说说岳钟琪的命运,雍正毕竟还是明理的人,没有让岳钟琪重蹈祖先岳飞的命运。但岳钟琪也在班房里蹲了五年,乾隆即位后,释放了他,但此时岳钟琪已沦为平民。乾隆十三年,因为用兵金川,乾隆想起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岳钟琪,重新启用他。岳钟琪不愧是将才,在金川之战中立功甚伟,为了嘉奖他,乾隆恢复了他的爵位,封太子太保,授三等公,赐号“威信”。
乾隆十五年,西藏发生叛乱,岳钟琪以六十四岁的老迈身躯前去平叛,再立战功;两年后,岳钟琪又负责平定杂谷土司苍旺之乱;又过了两年,重庆人陈琨叛乱,岳钟琪前去平定,这次平叛是他人生的终点,在凯旋的路上这颗将星终于陨落,终年六十八岁。

第十章改土归流与苗疆之乱

雍正是中国专制独裁的集大成者,他不能允许大清的版图上还有其他土皇帝。
土司的罪恶由来已久,不光清廷想整治土司,属民们也强烈地渴望摆脱土司的控制。有的村子里全村的人都要求离开土司,申请归地方政府管辖。
由来已久的土司制度
在我国西南的一些省份,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住着许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力很低,文化发展参差不齐,有的在偏远山区,跟中央政府的关系松松散散。
对这些少数民族,对这些山区人民,中央政府一直采取跟内地不同的怀柔政策,也就是羁縻政策。在唐太宗的时候就设置了羁縻州县,这些地方的刺史由当地的首领担任,宋朝沿袭了唐朝的旧制。元朝创建后,将这些羁縻州县纷纷纳入内地州县,对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度。
土司职位可以世袭,他们与中央的关系就是定期纳贡缴税。明朝创建后,仍然沿用了土司制,而且进一步完善,土司跟中央的关系更紧密了,要负责驻防徵调等任务。到了清朝,仍然沿用土司制度。顺治五年提出口号:“各处土司,应该世代守护着自己的地盘,不要听从叛贼的诱惑。凡是没有归降的土司,尽快归降,我们给予优待……”
土司制很有民族自治的味道,尽管他们的继承是世袭的,但也要中央政府的批准。不过,在土司内部,中央政府就干涉不了,征多少税完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土司内部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对于他的属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这些中央政府都管不了。
还有一些地方,连经过中央政府承认的土司都没有,这些地方通常是由当地的头领控制,这种制度又叫做土舍制。土司和土舍们表面上臣服于中央,实际上都是林林总总的割据政权,他们和中央政权利益有冲突。明朝就作出了一些改革,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区,取消土司制,实行郡县制,派遣流官前去治理。改土归流思想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当时实行得比较少。
到了雍正的时候,土司制的弊端积累到一定程度,土司们对属民的加派问题日益严重。事实上,属民完全沦落为土司的奴隶,土司杀死属民好比杀一条狗,土司抢夺属民的子女根本不会受到任何追究。很多土司私定刑罚,私设刑堂,以致属民很长时间只知道有土法而不知道有国法。
土司与土司之间经常为了掠夺土地和人畜发生战争,一旦发生战争,有些土司的势力就会得到恶性膨胀。在明代,土司甚至对中央政权发动过进攻,清朝虽然没有这样的事,但是土司抢劫的事情经常发生,中间有大量的汉人被屠杀。有的土司统辖数百里地,拥兵数万甚至数十万,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湖广永顺保靖土司彭氏、云南丽江土司木氏、贵州水西土司安氏等等,他们拥有大量的地盘和军队,甚至有自己的官吏、法庭和监狱。
这些土司们俨然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妨碍了一个国家的统一,也不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雍正是中国专制独裁的集大成者,他不能允许大清的版图上还有其他土皇帝。
土司的罪恶由来已久,不光清廷想整治土司,属民们也强烈地渴望摆脱土司的控制。有的村子里全村的人都要求离开土司,申请归地方政府管辖。
到了康熙雍正的时候,清政府里有许多有识之士要求对土司制进行改革,云南提督蔡毓荣说:“土司时代承袭,既不是通过选举,也不是通过中央任命,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有人甚至提出,土司制度是天地间的缺陷,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养虎为患。
雍正二年,幕客蓝鼎元还提出削弱土司的具体办法:根据土司所犯的罪行轻重,削夺土司的村落,缩小土司的管辖范围;罪行严重的,则直接剥夺其土司的头衔,将其统辖的地方和属民交给州县管理;若是不方便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就将作恶的土司除掉,将他的领地分给属民的子侄和亲友。
在改土归流之前,清政府首先对土司进行分化和削夺。
鄂尔泰的建议
对于土司问题,朝臣们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广西巡抚李绂认为土司固然可恶,但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的一种力量,所以,现在还没到推行改土归流的时候。
雍正对土司的恶行深恶痛绝,他屡次对云贵等省的提督谈到土司的恶性,让他们加强对土司的管理,当然,雍正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加强”措施。
雍正三年,云贵总督高其倬要在贵州贵阳府广顺州仲家族的村寨边建营房,还准备增加防汛设施,这无疑涉及拆迁。当地的土司不肯合作,用大石头堵住路口,不让清军创建营房。当时,署理贵州巡抚石礼哈和提督马会伯都想用兵,不过雍正没有批准,他认为两人虽然有道理,但担心他们年轻孟浪,怕他们没处理好事情,反而惹出更大的事情来,所以叮嘱他们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后来,雍正派何世璂为贵州巡抚,何是招抚派,他认为用兵只会把事情闹僵,只有招抚才行之有效。然而,何世璂上任之后,没看他有什么招抚绝招,一无所成。
三年冬,雍正任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管云贵总督事。不久,召高其倬回京,询问他关于少数民族的意见。高其倬主张出兵,高其倬实在是太了解土司了,这些土司无法无天,除了武力他们什么都不买账。第二年春,雍正询问鄂尔泰的意见,鄂尔泰来到云南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亲眼看到一些土司烧毁清军营房。鄂尔泰也主张用兵:“穷究到底,杀一儆百,让他们不敢再犯。”
雍正很看好鄂尔泰,认为他是才德兼优的大臣,一定能够担负这个使命,便同意了他发兵。
在长期的用兵过程中,鄂尔泰对土司问题看得更加透彻了。九月,他正式提出改土归流的建议,鄂尔泰说:“这些土司互相残杀,互相掠夺,不少无辜的汉人被害,属民们生灵涂炭,这是边疆大害,不可以不除。只有实行改土归流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只是擒拿首恶,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鄂尔泰还提到改土归流有失败的可能性,很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朝臣的批评,所以,这件事要做好必须殚精竭虑。如何改呢?鄂尔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对于投献的人,只要没收他的田赋就行了,根据他的家庭人口,给予一定的补偿,并授给他们终身的官职,以资鼓励。这些措施目的是让土司懂得反抗不如归顺。
雍正对改土归流政策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从最开始不赞同到调查研究,再到最后赞同。这个过程离不开他认真听取臣下的意见,能够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父业子竟
雍正四年四月,鄂尔泰兵分三路,进攻长寨,一路途经谷隆,一路途经焦山,一路途经马洛孔。随后,鄂尔泰亲自来到贵州,到长寨等地巡视。
长寨等地是苗疆的心腹地带,这里的土司尤其猖狂。夏天,官兵们焚烧敌对土司的寨子,可是没有抓到他们的首领。副将刘业浚作战犹豫,迟疑不前,贻误战机。鄂尔泰便任命总兵石礼哈前去搜剿,石礼哈大获全胜,歼灭了敌人的首从,缴获弓弩四千五百多张,毒箭三万多支,铠甲和牲畜更是不计其数。
鄂尔泰便在这里设置参将营,扼守这一带的险要。鄂尔泰还在这里设立了保甲,推行保甲法。接着,鄂尔泰趁着余勐未歇,又在广顺、定番等地招抚了六百八十多个寨子。不久,在永宁、永丰、安顺等地招抚了一千三百九十八个苗寨。贵州西、北、南三面的局势逐渐稳定了下来,鄂尔泰便集中兵力向东面的苗岭山脉和清江、都江流域进攻。
根据鄂尔泰的说法,这里的苗患更甚于土司,对这里的苗人,连贵州土司都钳制不了。苗人地盘蔓延几千里,在这里盘踞着一千三百多个苗寨,古州在其正中间。
六年,鄂尔泰推荐贵州按察使张广泗率兵剿匪。张广泗是个实干型人才,他带兵深入古州地区和古州江流域,雷山县地区、九股河上游地区以及丹寨县等地区,也都被张广泗给降服了。张广泗拿下这些地盘后,在这里设置了厅县,安排了同知等官员处理民事,并在各地驻设官兵。
古州和台拱等地设置流官之后,土司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还没平定多久,苗人几次想暴动。雍正觉得,苗人如此不安分,一定是缺少教化,便安排几个大官到贵州去训导,可惜没有任何效果。
第二年,古州和台拱还是发生了叛乱。叛乱者以古州和台拱为中心,攻陷黄平,洗劫凯里,围困丹江厅,气势汹汹。雍正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董芳为副将军,领兵剿匪。七月,雍正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总理苗疆事务大臣,还让允礼、弘历、弘昼、鄂尔泰、张廷玉等人协助张照处理苗疆事务。
张照到任之后,反对鄂尔泰的改土归流政策,密奏雍正,改变改土归流政策,放弃苗疆,所谓放弃不是允许其独立,只是说不插手苗疆的内部事务。张照还拉拢哈元生一起弹劾鄂尔泰,哈元生是鄂尔泰一手提拔起来,不愿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张照转而拉拢董芳,不断在雍正面前夸奖董芳,诋毁哈元生。
张照是才名满天下的大学士,对军事一窍不通,他来到苗疆后,整天就想怎么搞垮鄂尔泰,心思很少用到正事上面来。在张照的理论轰炸下,雍正逐渐对改土归流的政策产生了动摇,到后来,他已经完全相信了张照的话,认为改土归流不是一个好政策。
乾隆即位后,罢免张照,重用张广泗,最终完成了改土归流的改革。
云南的土司也相当猖狂,乌蒙、镇雄、东川三个土府地域辽阔,土司势力强悍。这三个府以前都属于云南,朱元璋收取天下后,将这三府划归四川。明朝曾经打算在镇雄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后来因为当地的土司陇氏反对而作罢。康熙三十一年,清政府也准备对东川实行改土归流,但由于撼不动土司的利益,改革徒劳无功,流于形式。
雍正四年三月二十日,鄂尔泰建议雍正将东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