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双龙传-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局面局势的把握能力。

山下的李镒也在坚持,小串成重也不敢贸然上山,但是看着越来越大的火苗他知道安东常久肯定是被拖住了,看来一千人是不够的。他留下一千人继续和李镒缠斗,自己带着剩下的两千多人上了山,他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

就在小串成重刚刚带着人上山之时,霍方义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因为他已经发现山下又上来了大批的日军,而这一部分的日军明显要比安东常久所带的人多得多,不能久留了,反正任务也完成了。

明军开始陆续的从拼斗中抽身而退,趁着夜色从后山原路返回。小串成重根本顾不上追杀他们,他看到地上躺着的安东常久的尸体,心里异常的痛苦,痛苦的不是安东常久的死,而是这些粮草烧毁后他的下场!

“快!救火!救火!”

明军士兵顺利的下了山,与此同时李镒也带着朝鲜士兵撤退了。

求收藏,求红票,真心感谢

076 【火烧龙山】下

“倭寇并没有追杀我们”

霍方义狂笑道:“追杀我们?他们还有那心情吗!哈哈。”

“嘿嘿,现在必是忙于救火了。”

“救火?哈哈,上山可是一点水也没有,这一次倭寇将领的头肯定大了!”

叶答嘴上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理感受到现在的霍方义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腼腆的大个子了,到了古代,他反而转变成了一个如此爽朗的人,真的是爽朗吗?也许会是狂暴。叶答对于自己的想法突然感受到一阵阴森的寒意,现在他有一个感觉,自己以后要和这唯一的亲人成为敌人也说不定。

霍方义说的没错,山上的小串成重对于越来越大的火势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干瞪眼、瞎着急。人数是多,但是要想打水还要去往山下,这一来一回根本时间上就来不及,而且自己也没有打水的设备啊!眼看着这些从朝鲜人民手中抢来的足够五万军队吃上半年的粮食就这么一点点的被烧没了。

小串成重闭上眼睛长叹一声:“天灭我也!”然后抽出了武士刀剖腹自杀了!

此时正在幸州城外亲自指挥战斗的宇喜多总司令看到了这些火光,因为这漫山的大火在黑夜中着实耀眼。

立花宗茂此时正在他的身边:“司令,是、是龙山方向。”

“司令?”立花宗茂看到宇喜多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的总司令已经傻了!那可是所有北方将士食用的粮食啊,没有这些粮食侵朝战争根本不用打了。用不了一周,自己的士兵们都将会被饿死。

幸州之战他也没心思去打了,只见他颓废无力的说道:“撤,撤退!”

回到汉城的宇喜多秀家直接面临的就是五万大军吃不上饭的问题,而且现在正值冬季,加上战乱,朝鲜的土地里根本没有丝毫的粮食,单靠抢是根本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于是他在征求了小西行长的意见后萌生了往南方撤退和求和的念头。

当然求和这种事情有伤面子,必须征得太阁大人的同意,丰臣秀吉此时正意气风发,想要亲帅大军增兵朝鲜,如果将事情的始末直接陈述,势必会遭受到“猴子”的严惩。于是宇喜多秀家在给秀吉的信中丝毫没有提及龙山粮草被烧一事,而是很委婉的说:“我军已取得对明朝联军初步的胜利,无奈朝鲜游击队骚扰的太厉害,而且因为战线拉得太长,朝鲜又是个鸟不生蛋的破地方,粮草接济不上,故目前不宜进军,恰巧明朝派出使者想与我方讲和,经过诸将商议决定主动让出汉城,南撤到釜山,等个半年到秋收时候粮草接济上,太阁大人您再亲帅大军再踏平北方!”

丰臣秀吉自是很想到朝鲜的土地上走一走,但是也顾虑到日本本地战局的稳定,而且宇喜多信里讲的很清楚,于是就推迟了自己入朝的想法,同意讲和。霍方义这一次的战役是整个援朝战争的转折点。

得到了太阁的允许,宇喜多当即提笔给柳成龙写了一封和谈信。这封信不知为何没交给柳成龙反而到了李如松手里,反正朝鲜人在这场战争中也没多大作用,日军议和的对象也是朝鲜后面的明帝国。

李如松看过信之后并没有说什么,他现在已经习惯先听听霍方义的意见。

“霍方义,你看一下”

霍方义看过信道:“倭寇信中所讲求和之事,我看非常适合目前敌我双方的状况。”

“哦?怎么讲?”

“先从日军来说,其一,断粮,五万大军没有粮食吃那将是什么概念,我想大家都清楚,而且这粮食也不是一两天长出来的,因此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再发动进攻。其二,平壤一战倭寇知我军威猛,北上之事必将从长计议,且朝鲜游击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短期内想一统朝鲜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只能与我方讲和,不单如此,日军必定还会向南撤退,因为北方已经不是他们能待的地方了。”

“那我方呢?”李如松欣赏的看着霍方义,分析得不错嘛。

“我方也有两点,其一,碧蹄馆之败让我军认识到日军的难缠,而且日军北方数量是我军的数倍,这本身就没法打,夺取平壤也是我军将士英勇和李将军的指挥有方,如果硬拼我军必定占不了便宜。其二,粮草问题也是我军的最大问题,朝鲜人迟迟不送粮不外乎这片地方已经搜集不到什么粮食了,没有粮草这仗我们也没法打。除去这两点最关键的是…”霍方义在此停顿了一下。

李如松就是在等霍方义最后这一句话,因为他要看一看霍方义最终的想法是不是和自己一样。

“这片土地与我们本身毫无关系,只要倭寇能退兵,尽量让我军将士少伤亡才是至上的真理!我想远在京师的吾皇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霍方义说道皇帝的时候抱拳举了举,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虽然现在他远在异国他乡,距离万历皇帝十万八千里。

李如松点了点头:“说得好!我也是这个意思,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和平谈判是最好不过的了。既然宇喜多这么有诚意,那我们也派遣一个有诚意的使者去谈判,来人呐,去将沈惟敬给我叫过来。”

沈惟敬此人可真是富有传奇色彩啊,明日两军谈了三次判,全都是他在中间来回跑,这个苦差可不好干啊。他要一边表演、还要提心吊胆伺机溜掉,还不能丢了自己国家的人,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

李如松给沈惟敬简单交代了一下:“去吧,保证两个原则,一不能丢人,二让日军撤出汉城!”

这两个条件不难,其一因为现在日军急于求和,不会在谈判桌上挑衅的。其二,没有粮草日军本就正想着南撤呢,自然也会同意。因此这一次沈惟敬毫不费力的就完成了任务。但是日军还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得能代表万历皇帝的钦差使者来亲自和他们谈判,因为沈惟敬不能代表皇帝的意思,而且他们怕李如松假谈和,在撤退的时候再偷袭自己,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让万历皇帝知道。

李如松发愁了,这山高皇帝远,书信来回都要半个月啊!

“这个不难”在李如松发愁的时候霍方义总是有话讲。

“讲”

“反正倭寇也不知道究竟谁是皇帝的钦差,我们只要找两个知晓朝廷礼数的文人和他们谈就行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说得对,刚好这一次出征宋侍郎(兵部侍郎,相当于军委主席)在我军中派了两位文官,就让他们去吧!”

这两人换上了干净高档的衣服,至少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严,也得穿的像那么回事才行,这两件衣服还是朝鲜人赶制出来的。他们在沈惟敬的带领下和日军完成了一系列的谈判。

谈判很简单,毕竟双方有着相同的目的,最终这场谈判达成了四条结果:

1、日方归还两位王子和被俘众朝鲜官员。

2、日方全军撤出汉城并退回釜山。

3、我方派遣使臣去日本会见丰臣秀吉。

4、我方全军也同时撤出朝鲜。

前三个条件不难,都是双方的意愿,关键是最后一个,不过李如松已经授意只要日军肯退军什么条件也可以答应,因为他还是秉承那句话,兵不厌诈。反正谈判过后可以什么也不承认。不过如果倭寇真能与朝鲜划江而治,我方倒也可以考虑真正退兵,这场战事本来就不关我们什么事嘛,何必强出头冤死一些将士。如是日军还有北上的想法,敢威胁我大明的疆土,那一定要将其打回老家去!

这次谈判始终都没有让柳成龙知道,但是始终纸包不住火,再说李如松也没有故意隐瞒的意思,本来议和的话他并不反对,但是日军提出的只撤到釜山就让朝鲜人不能接受了,这不是楚河汉界要将朝鲜民族一分为二吗?岂能如此!

他怒气冲冲的来找李如松,李如松已经懒得跟他废话了,谁有谁的考虑,你们朝鲜统不统一关我屁事,我只要保证那战火不会烧过鸭绿江就行了,于是他又施展了兵不厌诈之计:“放心吧,柳哥,我那是退敌之计,赶明儿有机会了还是要进攻的。”

看着李如松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柳成龙自然不信,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了,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希望李如松能真想他自己说的那样找机会继续进攻。

不过日军倒也不怎么守信,过了约定日期居然还没有从汉城撤出。李如松于是派使者去催促了好几回,在这期间柳成龙也一直劝李如松:“看到没,日军出尔反尔,我们还是进攻吧!”

李如松摇了摇头:“再等等!”

最后倭寇拖延了半个月的时间,才从汉城撤出。这半个月的时间日军在干什么?在做最后的搜刮,能拿走的,所有值钱的全都拿走,不能拿走的一律烧毁!汉城内全部健康的男丁拉走,一个不剩,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和妇女。日军在撤出汉城的时候居然还高悬彩旗、敲锣打鼓。似乎他们是取得了多大的胜利。

求收藏,求红票,真心感谢

077 【大刀刘綎】上

柳成龙看到如此景象又来催促李如松进攻。李如松又是摇了摇头:既然日军真的退了,那何必平添些无辜的伤亡呢,但是他嘴上可没这么说:“这么大张旗鼓,必定有诈,不可追。”

“这…”

柳成龙真是无话可说,因为李如松说的确实有道理。

日军撤出的当天,明朝联军就进驻了汉城。

“这次可以一睹韩国首都的风采了。”霍方义说道。

“是啊,不过这倭寇所过的地方肯定寸草不生了”叶答感叹道,南海战役的时候,叶答见识过日军的残暴。

果不出所料,汉城内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生命的希望,遍地狼烟,街道两旁到处是破房碎瓦,

街上四处角落里不知躺着多少朝鲜人的尸体,有的已经腐烂不堪,散发着恶臭。这些尸体的旁边还卷缩着一些奄奄一息的妇女儿童,状况惨不忍睹。

“好似人间地狱啊!”霍方义感叹道,这毕竟是朝鲜的首都,现在居然被倭寇毁成这个样子了,就连皇宫也被火烧得不成样子了。

不过李如松们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对这些景象根本不在乎,战争本就如此残酷。

倒是柳成龙含着泪下令开仓放粮,并吩咐士兵们将尸体全部搬出城外,不然会传染瘟疫的。

看着汉城外堆积如山的尸体在烈火的焚烧下慢慢的变成了灰烬,然后被冷冽的寒风刮散在空气中,霍方义和叶答胸中有一股说不上的憋闷,就为了自己的私欲和野心,就要伤害这么多无辜的人民。残酷的现实,无情的战火。

“唉,心情极其低落啊”看着这一幕,叶答说起话来都很困难,他又想起了江华岛死去的弟兄们、为了保护自己死去的金千铢、还有说不上爱但却也无法忘记的智慧。

“战争就是如此,别想了,在这种乱世要想生存下去还是少多愁善感。”

看着大言不惭的霍方义,叶答心里犯嘀咕难道这才是真正的霍方义?看来我们那个时代真是埋没他了。

汉城的南面就是汉江,光复汉城之后没几天,柳成龙就再度催促李如松进军。柳成龙这一次也精了,他不跟李如松吵,而是每天找李如松软磨硬泡,李如松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说:“没船,怎么渡江?”

没错,那汉江虽没我长江宏伟和宽阔,但是想要度过去,没有大型运输船只是不行的,李如松就是找一个借口,好让柳成龙闭嘴。

柳成龙反问:“是不是有了船就可以进攻了”

“那是自然”

“好!”柳成龙真不是盖的也不知道是事先有准备,还是有许多能工巧匠,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在汉江上造了百余艘大船。这时候李如松也没办法了,只好派兄弟李如柏领兵渡江。

“霍方义,你不是说之后没有战争了吗?这大部队一渡江,很快就会再次引起战争的。”

“可能我记不清了,应该不对啊,确实和谈成功了,难道历史因为我们的到来已经发生改变了?”

历史并没有发生改变,因为大部队渡河刚到一半,负责这次战役的李如柏突然说自己身体有恙,需要静修一段时间,于是刚到汉江南面的士兵们又摇着浆回了北面。

“哦?”霍方义笑了:“看来是他老兄在后面指示的,这历史确实没发生改变啊!”

李如松的不作为,引得柳成龙很生气,看来他已经无法改变这圆滑的李将军了,于是他以国家的名义给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信,那意思就是李如松在前线不听话,不好好打仗。

宋应昌是主战派,他对李如松也有些不满,督促其赶紧进兵,李如松心里骂道:GRD柳成龙居然敢告我的状!我偏不动!于是他跟宋应昌说:不行、没粮草、兵力也不足,根本打不过日本人。

宋应昌算算时间大约也快半年了,这场战争居然打了这么久,看来小日本不是好打的,因此他将大明留在川蜀的一支精锐调往了前线,那就是全部以苗族士兵为主的刘綎部队。

“刘綎?”叶答对此人比较陌生。但是霍方义知道在这个时代唯一能令他耳熟能详的两个人就是李如松和刘綎。

“明史上说刘綎此人力大无穷,他来了你就知道了,我也想跟他比试一下。”

叶答看了看霍方义,自从穿越以来这小子长得越发壮实和魁梧了。

“那倒是,你们都是猛男型的,该好好比试一下。”

过了大约有半个月,刘綎的部队就到了,为何来得如此快,其实宋应昌早就有增兵朝鲜的准备,刘綎很早就从四川开拔了,而且刘綎部队相对于辽东铁骑更适合在朝鲜这种地形上作战。他们个个都是单挑的好手!

那刘綎胯下一匹黑色战驹,手中握有一把长柄大刀,虎虎生威的走在阵列的最前面,他身后是队列整齐的川兵队伍,这群川兵穿的盔甲与目前的明军不大一样,他们穿的不是那种覆盖全身的重甲,而是只有上半身从脖颈以下到大腿根部之上的轻甲。这样更有利于在川蜀那种高低起伏比较大的地形中灵活战斗,很大程度上中国古代的兵种都是由地形所决定的。这些川兵也没有戴铁盔,而是用头巾包住了长发,看起来倒是匪气很盛!川兵们每人后备背着一捆行李,里面有粮草和其他的生活用品。腰间插着一把苗刀,这些苗刀都是弯的,好似古龙小说里的圆月弯刀,苗刀插在腰间不带刀鞘,方便突然遇袭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抽出来杀敌。苗刀的好处就是适合近距离搏杀,这也是川蜀地形所决定的。

李如松和刘綎几乎就是当时代的南帝北丐!两人一见面刘綎就给他来了一个见面礼。

刘綎骑着马走着走着突然将手中的大刀往空中一挥,然后直直的朝着李如松丢了过来,李如松面对来刀并不慌张,只见他狠狠的一拽缰绳,胯下战马长嘶一声,往旁边齐齐的挪了四步,恰巧躲开了这把刀,刀尖硬生生的插在了地上,刀柄还在半空中晃了好久。

霍方义感叹道:“好强的力量!”

“哈哈,子茂兄,好久不见啊!”

“别来无恙,子绶兄。多日没见那脾气还是没有任何改观啊!”

“脾气改了还是我大刀刘綎吗!哈哈。”

叶答观察到刘綎此人大约40岁左右,176的中等身高,浓眉大眼,大长脸,满脸的横肉,笑起来虽然爽朗,但是叶答总感觉那笑声的深层次里居然有一股奸诈,可能大部门的将领都是这样子吧。刘綎的双臂异常粗,差不多跟自己的大腿一样了,比霍方义那种彪悍型的还要粗壮,果然不愧为力量型选手啊!

刘綎笑完却并不下马,而是跟李如松说:“子茂啊,叫你的人把刀还给我吧。”

李如松可能多次被刘綎这么吓了,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跟霍方义说道:“你来。”

霍方义心想拔个刀还用让我这个游击上吗,不过瞬间他意识到了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因为史书记载刘綎力大无穷啊,那这把刀自己还真不一定能拔出来,不过试试还是可以的。

只见霍方义走到刀前,双手反握住刀柄,双腿下曲,将全身力量灌注到双腿上,然后双臂一用力,刀被缓缓地拔出,这把刀果然死沉死沉的,不下一百五十斤啊,然后霍方义双手握刀,试着在空中抡了几下,虽然沉但是还不至于抡不动。

“哦?”马上的刘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