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菁觉得自己穿来四天脑子越来越锈了,应该问问刚上任的白班“一加七个金刚芭比”。结果八人一起说“太子”最好看。这个世界疯了!
顾菁还就认死理了,一定要去前院找顾璟顾珂让他们告诉奶娘足球是圆的,国师才是最好看的,殷什么的就是一般人,普通人!
没想到,当顾菁来到前院时,正撞上好戏上映。方姨婆已经被请到前院来主持大局,顾菁带着两个婢女和八大护法静悄悄得找了个僻静,阴凉又通风的位置,搬凳子的搬凳子,打扇的打扇,端茶点的端茶点,一切就绪,坐定看戏。
赛金花带着紫韵和一帮打手在大门口既不入内也不离去,哭闹着要个说法。一时间大将军府门口站满了围观嗑瓜子的人。赛金花边哭边说,昨天晚上顾公子惹了风流债,睡了她家黄花大闺女,说好今天上午上门提亲的,左等不来右等不来,闺女在家寻死要活,只有带着女儿上门讨说法。哭诉了顾珂的长相,点破腰间左下有颗红痣。
方姨婆没等赛金花把话说完,直接问:“你想如何?”
“一千两聘礼,一手交人一手交钱”。
话音未落,方姨婆干净利落的甩了一千两,这么点小事还值得在门口闹。赛金花被银票砸得有些晕乎,这么干脆就骗到一千两,真不敢相信,早知道就说两千两。正在懊悔中,“嘭”的一声西顾大门已经紧闭。赛金花从侧门把紫韵的卖身契递了进去,低声跟紫韵说“以后就看你的造化,出息了别忘了妈妈”。
接着,赛金花兴致勃勃的带着绿茵去了宋府。一个时辰后,绿茵带着几个小厮抬着被打得半死的宋瑜悄悄进了西顾。
这次赛金花不但没有了之前好运还踢到块铁板,宋瑜祖父宋思逸,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为人正直刻板,治家尤为严格。
当场抓获赛金花等骗徒,不待用刑,一行人全部招供,之前骗取顾家一千两以及昨夜骗取一百两的事情,还有之前行骗的种种都一一画押落供。宋瑜当场护住绿茵没被刑部带走,惹得宋思逸大怒,一顿家法过后,宋瑜被逐出家门,一家之主正值气头,无人敢求情,情急之下,宋母偷偷塞了几张银票给绿茵让她贴身照顾好少爷。绿茵在宋瑜被赶出宋府后雇了几个小厮把宋瑜抬到好友顾珂家中。
因为赛金花等人的口供,刑部的人一会便到了西顾大将军府了解情况提取证据。没多久顾二公子和宋三公子昨晚的风流韵事人尽皆知。特别是两人光溜溜被绑在床上的那段,传着传着就成了二人相约花舫那啥的时候被妈妈撞破给的封口费不够后次日上门讨要时被现了形。
宋思逸下了封口令,顾坤不在京城,镇国公顾乾得知后也用尽关系封锁消息。可有些事情越是不明说,大家就越发觉得心照不宣。宋瑜回宋府的事情就被无限期押后,从此两位好盆友就这么在顾珂院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天禧二十八年,四月十一,这天在顾菁看来是“二嫂”宋瑜进门的日子,直到她出阁“二嫂”还是幸福快乐的住在顾珂院子里。
绿茵和紫韵也被方姨婆和崔嬷嬷发落成洗恭桶的粗使丫鬟。方姨娘本来以为紫韵真是二公子的相好,一千两买回来收了也就收了。谁知道两个看起来纯情的丫头竟是两个骗子,虽说被骗的钱拿回来了,方姨婆和崔嬷嬷还是气很大,死丫头怎么能骗自家单纯善良的好少爷啊!
不管二公子和宋三公子怎么求情,最脏最累的活就是逼着这俩丫头做,每天还不给饱饭。下人们更是有眼色,可劲使唤她们,绿茵和紫韵的日子苦不堪言。
直到她们求到顾菁那里情况才有所好转,不过那是后话了,眼下她们还是要先忍受黎明前最寒冷的黑暗。
------题外话------
皇后:琛儿,母后如果反对你们在一起呢?
太子:母后才不会反对
皇后:本宫说如果本宫反对呢?
太子:对假设的问题不回答
皇后:一定要答,我是你娘
太子:亲娘给我个反对的理由?
皇后:…没有理由就是反对
太子:真没理由?
皇后:没理由反对
太子:娘最好,谢谢娘成全
皇后:…嗯,本宫最好
☆、第十七章 参加祭祀
四月十二,齐楚皇帝正式下诏和亲燕国新帝东皇天一,封皇五女从二品安国公主,记养贵妃名下。
“今有燕国光御皇帝使臣上奏,请求与齐楚国皇室公主和亲,朕如今思虑再三,本着与燕国世代友好之想,同意请奏。将朕与孝贤贵妃之爱女,齐楚国皇室安国公主萧郦晖配于东皇天一,为燕国皇贵妃,齐楚与燕国世代友好。齐楚送亲礼队由朕之二皇子萧昀朔,五皇子萧昀霁带领,连同朕之亲赐皇室嫁妆珠宝,金银,绸缎,谷种,菜种,茶叶,香料共一百二十八抬。天禧二十八年六月十八日于京城出发,预计七月中旬即可达燕国大都。和亲典礼完成后,送亲大队人马原路返回京师。望燕国皇帝东皇天一与朕之安国公主萧郦晖琴瑟和鸣,共谱万世永和。”
千金阁这边,顾菁寅时三刻就被奶娘叫了起来。四月十二是曾祖母龚氏的忌日,天不亮就要去东边镇国公府行祭礼。
建元元年始皇帝萧坚加封龚氏正一品诰命,圣国夫人,赐杏黄金绣螭龙袍。虽然龚氏离世已经四十六年,镇国府每年还是为第一代国公夫人举行祭祀礼。
顾菁是顾家第四代未嫁女,祭礼着缌麻即可。换好礼服,奶娘偷偷给顾菁喂了燕窝粥,顾菁想也不想一盅全喝了。
预计一整天都无米落肚,这个时候只吃半碗纯属和自己的小身板过不去。冬梅瞪大了眼:“小姐?您不是曾经发愿,老爷一日未捷回朝,您一日只食半饱。”
啊?顾菁还真不记得,难道是脑子摔掉了部分记忆,还以为原主奢侈浪费或者单纯好心留给下人吃一半。
“没事,皇上准备和燕国和亲,马上就不打仗,爹爹就快回家了”顾菁找借口。
“真的?那太好了,夫人终于盼到了,呜呜呜”冬梅丫头还真哭了“夫人自老爷戊边就发愿茹素,画地为牢,只在自己院子里静心礼佛”。
冬梅能说出画地为牢?那八成是听夫人姚氏这么说过,怎么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如此看来原主的记忆真的只保留了部分。
这对母女还真…顾菁一时语塞,不知怎么说好。唯有一声叹息,这个时代的后院女子为在沙场奋战的父亲、丈夫担忧祈福,只能通过这样的近乎自虐的方式来求取心安。
难怪昨天赛金花搞那么大动静,姚氏都没有出院子。似乎太子和国师来的时候母亲都没有出现,她还真的当自己在坐牢。
今天母亲肯定还是在院子里不出门,难道这样就能把自己的福报转移给丈夫?或是为丈夫犯下的杀孽赎罪?
顾菁趁丫鬟们不备,用帕子包了几块糕点藏在荷包里,饿的时候也能充充饥。听说一整天连水都不能喝,顾菁快速塞进嘴几块点心,干脆把茶壶里的凉水一口气都灌了,希望可以坚持到晚上。
时间赶得急,来到前院集中的时候,顾菁几乎是最后一个到的。谁要千金阁在后院最里面,走出来的时间自然用的最多。
人到齐,浩浩荡荡的西顾仝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来到东对街,早已人声鼎沸的镇国公府。顾氏族人都来了,不住附近的应该是连夜赶路而来,有些甚至几天前就动身了。
顾菁很怕这些超大家族聚在一起,隆重规矩的办红白喜事或者祭祀。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真的会亲身经历。
镇国公府的前庭已经人山人海,全部穿的孝服,清一色的麻白,天还没亮在夜色里也看的清清楚楚,一个个跟白色幽灵一样,顾菁突然一个寒颤,脑补过头。
有专门的司仪指挥,还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嬷嬷领着做这做那。反正要跪的时候顾菁就老老实实的跪,要磕头就磕头,听念经的时候就好好打盹,最后该哭的时候就哭。
最后跪坐,听念圣国夫人功德后集体诵经,虽然措辞都经过艺术加工,夸张了龚氏的圣母形象,顾菁还是觉得曾祖母很值得自己去祭奠。学霸展开脑补,去伪存真,加上原主的记忆,重新组织了一下曾祖母龚氏生平,顺带也了解下曾祖父顾彪和祖父顾奎。
顾彪原名顾二狗,从小身强体壮,力大无穷。早些年,年成十分不好,南方洪涝,北方干旱,曾经的鲁国三年大饥荒,瘟疫一件接一件,鲁皇暴政,官员腐败,苛捐杂税逼得百姓难以活命。
各地诸侯们乘机纷纷起义,顾二狗将寡母,媳妇,儿女留在乡下,只身投了齐王萧坚的起义军。齐王部队二年时间吞并鲁国建立大齐,称帝后继续南征。顾二狗以一敌百,十年战功超卓,齐皇与顾其称兄道弟,或者更应该说齐皇礼贤下士,为吞鲁并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建齐楚国后,顾二狗改名顾彪,封了从一品镇国公领大将军衔,除了自己平日抢来的宝贝,还得了十万金银,一万农户十万亩良田的封赏。顾彪发达后也不忘把在乡下受苦的老母媳妇孩子们接到身边一起享福。
老母再见到儿子的时候眼睛只能看到些光影,抱着儿子的大头痛哭。
媳妇龚氏再见到相公的时候已如老妪,两鬓斑白腰弯背驼。
儿子顾石头见到父亲的时候已快和父亲一般高大,小女儿在当年前逃难的时候就没了,大女儿八年前给了安阳一家姓徐的富户得了五吊钱给老母医了眼疾。
顾二狗听得热泪盈眶,二话不说,马上置办了一百个美婢,白天伺候老夫人和夫人,晚上伺候自己,下令一百个美婢随老妇人夫人处置,死伤不论。
接着遣了人去安阳接大女儿,同时为小女儿建了个衣冠冢,赘了个女婿办了冥婚。
当来人禀报大小姐的情况后,狂彪冲冠大怒,亲带三千兵马血洗安阳徐韦二族。大女儿被徐家主母韦氏活活杖毙,据说打成了肉泥,腹中还有未满百日的骨血。
建元帝萧坚得知原委后并无怪责之意,称其真性情,并下旨为顾家大娘建了座庙宇在徐氏旧址。顾娘娘庙在后世香火鼎盛,据说求子特别灵验。
念想着十年打江山的诸多不易,多得爱将们舍家弃园追随自己,感念旧情谊,始皇帝再次重赏了老弟兄们金银财宝,同时加封了留守家园的原配老妻们。
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化军为民,从事生产,不知不觉的削了各位将军们的军权。出于补偿,建元帝承诺开国功勋的子侄们到弱冠之年是都会得到不同等级的国家俸养。意思就是说,什么都不用干,书也不用念,班也不用上,享受高级干部的福利补贴,皇家骄养着一辈子。
同时始皇帝下旨由礼部完善了降等不降待遇的承爵制度。不打仗要将军的头衔来做甚?四位将军兼国公,想着以后不用出生入死风餐露宿,而是大屋子住着,美婢环着,子侄国家养着的美好生活,表示非常的乐意。降等是应该的,混小子还能跟老子一个等,那还不得上房揭瓦呀。
反正国公本无品,说是一品就一品,五品就五品,每年的供奉孝敬都是一样的。五代之后只是没有国公的头衔,之前赏赐的土地农户又不会收回去,世世代代归自己家享用。所以,各位老战友们非常愉快的答应了。
顾彪,彪悍一生唯一的遗憾就就除了乡下原配外,不论之后表现得多么勇猛强悍,府里百名美婢竟无一人的肚皮争气下个一儿半女,此等情况还同时存在另外三名将军府里。
再也生不出娃儿可急坏了红杠杠的新权贵,用老国师的话解释就是物极必反,尊荣到顶,后人的福都被前人提前享了;用皇家寺庙主持法师的话来说就是几位煞神杀戮太重触怒上天绝了后。
直到二十年后的史学家才这个现象找到了答案:当初在“吴儿沟”打游击的时候,几位好战友吃了太多附近的一种野果。那果子是当地生够孩子的男人们吃来避子的,吴儿沟本名叫“无儿沟”。
建元帝也意识老战友们少子嗣到这个问题,于是再三承诺,亲儿少不要紧,亲侄儿少也不怕。以后只要是住在(镇,辅,安,平)国公府邸的子侄,咱都算包养的对象,孩子们年纪一到,当家的上个折子就行。四位国公赶紧把乡下亲兄弟堂兄弟族兄弟的孩子们都接到府里,有福一定要同享。
皇帝还封了各位国公的长子们为世子,分别赐了贵女配婚。几位世子有个共同点,在乡下长大到这个年纪都已娶妻。
镇国公世子顾奎(原名石头)有个童养媳吴小花,是母亲龚氏在做工的地方捡到的孤女。看着像自己的小女儿,一时心软就带了回家,养了几年配给儿子做了媳妇。
当顾彪接回妻儿的时候,顾奎和十三岁的小花圆房才十天。虽然贫贱也是原配,‘三不去’即使发达了也不能休妻。
山野村妇始终上难登大雅,以后权贵间的交际,家族当家主母,子女的教养还是需要有家世底蕴的贵女们来担当。建元帝再次对历史遗留问题做出调解,恩旨,贵女与元配村妇同尊,不分大小,子女均为嫡出。
于是各位国公世子都有了两位正妻,子女们有了两位嫡母。
------题外话------
太子:听说“吴儿沟”附近盛产一种野果
白五:等微臣去取来
太子:先等等…五年后你再去
白五:白六昨天已经去了
太子:他倒是个沉不住气的
白五:听说他家仨小子出生后,他媳妇就不让他进屋了
太子:那…你还是去取来吧
☆、第十八章 圣国夫人
瞎眼的顾老夫人幸福享受了两年锦衣玉食的生活,建元三年五月十七下午吃了些甜瓜,五串烤肉,半个时程后右上腹部剧痛难忍,太医无策,当夜便撒手人寰。
顾彪妻妾需服丧三年,世子顾奎及妻妾服丧一年。婆母的过世对龚氏打击非常,几次哭晕后病倒在床,面容枯槁,吴小花衣不解带伺候一旁。
顾彪投军一去十年,期间一封家书都没有。开始还有老乡们能捎个口信,逃难后大部分人都走散了,便无了音信。
龚氏带着婆母,子女艰难得讨着生活,天天期盼丈夫能早日归家。
第三个春天,又是大旱,饿慌了的乡亲们四处逃散,逃难途中到处是死人,苍蝇,秃鹫,苦难的日子没完没了地折磨着一家五口。
直到四岁的小女儿病死在怀里的时候,龚氏不哭了,她还有七岁的儿子,八岁的大女儿,年过五旬的婆母要养活。
一路逃难到了安阳,龚氏和婆母一起接了些活计,晚上借着月光婆媳俩通通宵达旦的缝补着在附近扎营士兵们的旧衣裳。二人做得用心,说不定其中有一件是为儿子(丈夫)而缝补的。
龚氏年轻底子好些,老母两个月后便累垮了,高烧不退,神婆的一道符耗尽了龚氏两个月来的积蓄。婆母终于醒来,可惜眼睛完全看不见了,一家四口再次面临绝境。
恰巧附近有家姓徐的富户招童养媳冲喜,龚氏无奈之下只有将刚满八岁的女儿给了徐家,只求徐家善待女儿,每日二餐一宿即可。
管家给了龚氏五吊钱,龚氏犹豫着接了,哭别了大女儿,回去的路上请了郎中为婆母医眼疾,几幅汤药下肚,老夫人的眼睛终能见着些影子。
缝补的活计给的报酬极低,逃难来到安阳的人很多,僧多粥少,龚氏一人工作怎么都不能养活三张嘴。
于是龚氏带着婆母儿子继续南下,到抚昌的时候,能逃到这么远的不那么多了,讨生活容易了些。
龚氏在一家酒楼求了份粗使的杂工,虽然又脏又累,好在每天都能带些客人吃剩的厨余给婆母儿子补身体。也就是在这年秋,龚氏在酒楼后巷捡到了畏缩在地上,小猫一样的吴小花。
小花已经记事,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和家乡。家乡邬县也是遭了灾,跟娘一起逃了出来,娘在路上不行了便托了同乡们带着她到抚昌找娘舅,结果没找到又无地方可去。
同乡们商量着把小花放在酒楼,碰着好心的贵人领她回去能给口饭吃。酒楼,是乡亲们能想到最高档最容易遇到贵人的地方。又怕冲撞了贵人,不敢留小花在大门口,便偷偷放在了后巷。
看着瘦弱单薄的小花,想到自己两个苦命的女儿,龚氏心软了。此时小花六岁,石头八岁。
之后的五年多龚氏领着儿子和小花在酒楼做杂役赡养有眼疾的婆母。听说不少人逃难出来的人陆续返乡,龚氏对丈夫的期盼早已不那么强烈,但内心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家乡祖屋等待远归的丈夫,一家团聚,再不分离。
当一家四口启回到老家,祖屋早已破烂不堪,田地也荒置多年。龚氏带着孩子们辛勤劳作,石头特别能吃苦,和父亲一样力气大,小花手脚麻利脏活累活抢在婆母前面全做了。
不到一年光景,地里屋里都像模像样,龚氏信心满满地等待着已出门九年的丈夫。
第二年,吴小花月信来潮,龚氏欢天喜地得让两孩子圆了房。
十天后村里浩浩荡荡来了很多骑高头大马的贵人,四匹马拉着如屋子般大小的轿撵。
直到一家人上了轿,龚氏还在恍惚着,相公不回来了吗?要一家去京城长住?那田里的庄稼怎么办?哦,炉灶里还煨了地瓜忘了拿出来。能路过安阳吗?好想去看看大闺女过得好不好…
龚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