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异能小地主-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儿里除了石榴外,在北墙头的位置还长着几棵或大或小的枣树,枣子此时也全都红的透了,高高挂在枝头上随风轻摆,尽情地展露着属于它的**,勾的几个孩子口水不住地吞咽。
“二妮儿,你看着杏儿,别把她摔了,大冲大忠,你们跟我去偷石榴!”大强很霸气地用力挥舞了一下手臂,然后蹦蹦跳跳地伙同两个男孩一起去爬树爬墙去了。
石榴很不好摘,一则是枝条太过茂盛,石榴树又很不好爬,二则是石榴一般都挂在蛮高的位置,几个六七岁的孩子想要够到两三米高的石榴,着实要费些劲。
不过这仨孩子平日里都是爬树摸鸟蛋的高手,区区一棵石榴树还难不倒他们。收回担心的目光,二妮忽然发现弟弟不见了,稍一搜索便喊道:“三宝,别乱跑!”
三宝已经跑出了十来米,到了葡萄架下。
对于村子里的孩子来说,葡萄可是样稀罕东西,看那一串串或青或紫的圆球,三宝的眼睛都直了,姐姐的话自然是没有听进去。
好在吴老财家人都没听见后院的异响,一直到几个孩子的衣兜都装满了各色果实并顺利逃逸的远远的,吴老财也很给面子的没有拄着拐杖露面。
童年,总是充满着各种极富冒险精神的探索和幼稚行动,却偏偏会使这个人在今后数年甚至数十年里都充满了回味的情怀。
几个孩子聚到街边墙角蹲下,将口袋里的各色果子都拿出来凑成一堆,再幸福快乐地一起大快朵颐,这种感觉,甭提多爽快了!
叶红杏记得上一世的自己,也是这般跟着邻家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去偷玉米,偷花生,偷红薯,然后再满身是土的回家挨上一顿臭骂,虽然没少挨打,可每每想起那段再也找不回来的快乐时,心里却充满了无限的温柔回忆。
孩子们吃着吃着,忽然全都神经质似的笑了起来,嘴里仍塞满了各种嚼的稀烂的东西,可那心满意足和没被主人家抓到的得意的笑却是再明显不过的洋溢在了脸上。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成就,但每个孩子却都开心又快乐,并且,这次的集体行动将他们的“友谊”拉的更近了。
一起偷过果,一起逃过学,一起挨过打,一起打过别人,或许只有经历过这些事,他们才能算是真正的发小。
在许多许多年以后,当叶红杏和她的小伙伴们坐到一起,围着熊熊温暖的火炉,磕着瓜子,喝着茶水闲聊到当年的这件小事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个例行要吃月饼,赏月亮的日子。
辞别了小伙伴,叶红杏回到家的时候,姥姥已经把吃饭的桌子搬到了院子里,还用盘子盛了月饼和各色糕点水果,看她这意思,是要浪浪漫漫的赏一次月了。
“好雅啊!姥爷,姥姥年轻的时候也经常会做出这些很美的事情吗?”叶红杏调皮的蹦跳到姥爷身边,倚靠在姥爷身上,伸手轻轻摸着姥爷的胡须。
姥爷笑的眼睛都快找不见了,连连点头,笑声里透着对年少轻狂时的回忆,嘶着气笑道:“老婆子,你还记得我娶你那年你编的那个花环吗?”
“呸,怎么不记得?不就是编大了一些被你拿去当抽腰带了吗?”姥姥跟姥爷一样,笑的眼睛都找不见了。
叶红杏瞪大了眼,跟着就咯咯地笑了起来。她完全能想像出当时的情境是何等的有趣,年轻漂亮的姥姥亲手编了一个漂亮的大花环,结果因为太大,姥爷就直接把这花环穿在了腰间。想必当时姥姥肯定是又好气又好笑,可又对聪明机智又有趣的姥爷爱到了骨子里。
真的很羡慕这老两口呢,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找到一个情投意合又有话说的如意郎君。
想着想着,小小的叶红杏竟然想的出了神,直到姥爷牵起了她的手走向堆满了各种美食的桌子时,叶红杏这才醒过神来。
吃着糕点和水果,喝着姥姥亲手泡的香香的花茶,看着有一轮隐隐红色边晕的月亮,感受着夜风的清凉,听着村子里偶尔的狗叫声,叶红杏觉得此时此刻真的是浪漫极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明年元宵节的时候要下雪啊。”姥爷忽然笑呵呵的轻叹一声。
“怎么说?”叶红杏来了兴致,听姥爷说的这么溜,这句话应该是句农谚才对。
“要是八月十五这天月亮被云彩挡住了呀,明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下雪。老祖宗多少年来都这么说,从来都没出过错的。”姥姥帮着姥爷解释说。明年正月十五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叶红杏的思绪一下子就又飘出老远……

☆、第七十六章挖掘红薯,寻觅人才(上)

中秋节虽然在国人眼中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可说到底也只有一天的时间。
时间如水,一逝再不回头,天上的圆月也是如此。
于是,叶红杏再醒过来的时候已是正月十六了。不再是举国欢庆的团圆日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一切都照旧,令已经习惯了这三天来懒散的人们腹诽不已。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叶红杏每天都在坚持着上课,而她的毛笔字也练的渐渐上了正轨。
闲余时间,她偶尔也会到西边的红薯地里转上一转。因为她在中秋节前发了价值不菲的月饼并如数结算了工钱的缘故,红薯地里的员工见到她都会很欣喜地跟她打招呼,陪她聊天,跟她详细地说这些红薯的一些相关情况。
再过一段时间红薯就能开挖了,这是叶红杏最近在考虑着的问题。
今年红薯的长势很是不错,叶红杏估摸着能有几万斤,而她现在发愁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顺利地“消化”掉这几万斤红薯。
姥爷说这些红薯可以运到县城里卖掉,但前景估计不太乐观,因为这附近的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红薯地,自家吃绝对够吃,绝对用不着买。
既然原汁原味的红薯无法销出去,叶红杏就只好想别的法子。
红薯还能做什么呢?叶红杏开始思考起来。
姥爷说红薯可以晒成干,可是少部分的红薯晒成干作为一种储藏方式倒还可以,可这数万斤的红薯都要晒成干也不太现实,再说也没那么大的地方让她晒。
倒是姥姥给叶出了个主意,她说过年时炖肉吃的粉条子就是红薯做的,只不过她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
姥姥这么一提醒,姥爷的眼睛也亮了:“杏儿,我想起来了,咱们镇上曾经就有一家做粉条的作坊,只是后来有一年闹饥荒,大伙儿把红薯都吃光了,他们的作坊收不到红薯,结果就关门了。杏儿,你要不要试着找找当年作坊里的人?”
叶红杏一听,心里豁然开朗,跟姥爷打听当时的情况,可惜姥爷上了年纪,虽记得大体的方位,可到底那作坊已经关门许多年了,他也记不太清楚。
叶红杏无奈,只好自己想办法。她托二妮和三宝跟私塾的先生请了一天的假,自己一个人跑到了叶家镇。
虽是一个人,虽然个子不高年纪太小,可叶红杏成天在叶家镇来来回回,对这个不大不小的镇子早就熟的不能再熟了。
“大叔,你知道这镇子上以前有个做粉条子的作坊吗?”叶红杏随手拽住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没办法,年纪太小的话可是没有关于作坊的记忆的。
“记得啊。”那大叔倒是很和蔼:“你问那个做什么?那都二十年的事了。”他很奇怪,这镇子上又不是没卖粉条的,要买的话只要去杂货铺买就是了,打听作坊做什么?
“那你能给我指指吗?我想找找当时作坊的人,有事问。”叶红杏特意指出自己是要找人,而且还是有事要找那些人。
“找人啊。”大叔摸了摸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叶红杏也不着急,毕竟这都二十年了,当年作坊里就算是最年轻的工人此时恐怕也跟这大叔差不多年纪了?有经验的师傅年纪恐怕比姥爷也小不了了。
“对,找人,大叔你知不知道?”叶红杏见大叔摸了半天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由的有些着急了。
“知道是知道,只是不知道那作坊的师傅是不是还活着,毕竟已经有好多年没听说过那人的消息了。”大叔搓了搓手,真的给叶红杏指了一个人家。
这家住的位置就在叶家镇的镇北,距离叶红杏念书的私塾倒也不算太远,叶红杏谢过了那大叔,朝着打听出来的这家走去。
走了好久,总算是到了。叶红杏隔着栅栏门往院子里瞟去,几只鸡正在院子里悠闲地走来走去,公鸡神气,母鸡肥美。一个七八十岁的苍髯瘦削老人默默坐在一条长凳上抽着旱烟,他年纪虽然大了,可从偶尔一轮的眼神中叶红杏还是读出了这人的凌厉精明。
就是他了!
叶红杏在心底暗叫一声,兴奋的小拳头都攥紧了。她拍了拍栅栏,跟着朝里面喊了一声:“爷爷,开下门行吗?我找你有些事商量。”
她的清脆嗓音把院子里的鸡们吓了一跳,这个群体的国王忙带着它心爱的王后们逃到了一边。老人朝这边瞟了一眼,没说话,慢腾腾的站起身朝这边走过来。
“你找谁啊?”老爷子虽然看上去威猛无俦,可一张嘴一说话还是显出了无尽的慈祥和蔼。
“爷爷,我找你。”叶红杏走到跟前,仰着小脸说。
“哦?那你有什么事找我?”老爷子依旧笑眯眯的,随手把栅栏门关上了。要是院子里的鸡跑了出去,凭他现在的身子骨可抓不回来。
“爷爷,你以前是不是做粉条的?”叶红杏单刀直入地问了出来。
老爷子身体明显一僵,霍地回过头来:“你听谁说的?”
“我打听出来的啊,是不是啊?”叶红杏依旧是笑嘻嘻的,老爷子的表情尽收她眼底,虽然还不明白为何这老爷子会突然变脸,可慧质兰心的她也隐约猜出这其中必定是有些曲折,否则老爷子不可能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
老爷子明显沉默了下来,掉转身,他慢慢朝着那条不知道陪伴了他多少年的长凳走去。
“爷爷,我家今年种了很多红薯,所以我想请您给指导指导,看怎么做才能做成粉条。”叶红杏直接道明了来意:“要是您老人家觉得辛苦的话,我可以给您提供一定的酬劳作为答谢,当然,作为您制作红薯的技术转让,我还会给您一大笔钱作为赔偿。”
叶红杏的话还没说完,老人忽然一扬手,止住了她的话。
老人不知道在想什么,叶红杏也不敢贸然打扰,只好默默站在一旁等着老爷了发话。
“你是谁家小孩?是谁教你这么说的?你回去,告诉派你来的那人,我是不会再出山的了。”老爷子挥挥手,示意叶红杏可以走了。
叶红杏还想再说什么,可老爷子已经别过脸去不再看她,也不好再腆着脸说什么,只好先回家再说了。
在老人邻居家了解到,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就脾气很大,而当年那间生产粉条的作坊也是老人祖辈传下来的,到了老人手里更是机缘巧合的将制作粉条的手艺发扬光大了,做出来的粉条质量上乘,销量极好,在当地及附近县城里口碑都很不错。
可当叶红杏再问及当年作坊为何不开了,却是再也没人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况了。有人说当年闹了一场饥荒,作坊关了一年门,可第二年就又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按理说这作坊也应该继续开的,可老人却说什么都不开了。就这样,老人在家一呆就是二十年,除了偶尔出来转转,跟村里街坊说说话,在做生意上却是再无建树了。

☆、第七十七章挖掘红薯,寻觅人才(下)

叶红杏大致上了解了老人的一些过去之后,便开始了连续数天的契而不舍的轰炸。
她每天在上学之后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登门拜访,在老人身边转来转去,即使老人甩冷脸子,轰她,她也依旧是“死性不改”。
她觉得既然要求人就要有诚意,哪怕对方讨厌自己,也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一片真心。
她做到了。在第七天头上。
老人终于同意对她要新建的红薯作坊进行指导了,但提出来的条件也是相当的苛刻:每月给他五两银子,另外作坊算他一成的股份。
叶红杏听到他提出的条件之后反而是松了一口气。她不怕他提条件,怕的是他不用心参与。条件提的越苛刻,叶红杏反倒是越放心,起码人家拿了自己的高工资,必定会用心帮自己做事了。
接下来,跟老人简单的签署了一个合同后,叶红杏再次跟私塾请了两天假,在这两天里叶红杏一直在老人家里和老人一起商议着办作坊的事。
因为曾经有过玩具作坊的例子,叶红杏原本以为只要再随便找一处人家就可以把红薯作坊给开起来,可老人却呵呵地大笑了起来,看向她的眼神里也充满了无奈。
叶红杏的脸涨红了:“怎么?哪里错了吗?”作坊还不就是一个小型的工厂?难道做这么个小作坊也需要很大的地盘吗?
老人没有解释,只是带着叶红杏在老人以前的红薯作坊的旧址附近转了一圈,同时告诉小姑娘哪里是用来存放原料的地窖,哪里又是用来洗红薯的水池,哪里是用来铡、磨红薯的地方,还有哪里是用来洗红薯粉的池子,哪里是用来晾晒的,哪里是成仓库……
一圈转下来,饶是叶红杏小小身子早就锻炼的很是结实了却仍感觉吃不消。这一系列地方差不多都有十几间带院子的民房那么大了,老人却说这只是当年他们初步建立起来的地盘,每年能处理大概几千斤红薯而已,根据叶红杏所说的几万斤红薯的话,估计还要再大上两三倍。
叶红杏咋舌,她原本以为自己开个红薯作坊只是很简单的一件小事,可现在看起来,还是她考虑的太过简单了。
不过,她仍然暗自庆幸不已,因为她找对了人,找到了身边这位有着专业眼光和技术的老人。
老人会凭着他的经验帮自己的,不是吗?只要他愿意做,不出半年,老人必定能教出一批有着同样经验的徒弟来,到时候自己只要和他们分别签定了就业合同,自己这作坊也必定会开的很稳妥的。
接下来,叶红杏带着老人回了一趟家,在自己家附近选起了开办作坊的地址。老人眼光极毒,很快就帮着叶红杏选好了地方,就在她家前面那块空地上盖房子就行!
由于涉及到房子和宅基地的问题,姥爷亲自和老人聊了起来,叶红杏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索性就没参与,而是跑去找村里算帐的老先生,请他帮忙计算一下盖那么大片的房子大概需要多少银两。
老先生就是帮着叶红杏的玩具作坊算工资等帐目的那位老先生,一辈子净帮着村里人算各种帐目了,对于盖房什么的挺了解的。他告诉叶红杏,普通人家盖房子基本上都是自理,也就是自行准备土坯大梁什么的,这样就花不了多少钱,顶多是再花些吃饭的钱请乡亲们帮忙盖一下就是了,可若是像叶红杏说的那样,在村南那么一大块地上盖房子的话,这里面的花销可就不小了。
首先,那片地是吴家的产业,叶红杏的姥爷虽然也是吴家的人,想要占用那片空地也需要家族的同意,其实也就是需要出一笔银子给族长。
其次,因为叶红杏盖房子盖的很急,这就需要一大笔银子请人帮忙了,包括吃喝花销,老先生给她算出来大概是三十两银子。
再加上作坊也要请人做工,老先生让叶红杏至少要准备七十两银子才够。
叶红杏默默地算了一下,她的玩具作坊和姥爷之前炒狗所得的银子加起来估计还有一百多两,请人挖红薯和运红薯之类的费用刨去的话……银两倒是足够了。
有了钱,叶红杏自信心莫名的就足了起来,她从老先生家出来,转身又去了狗剩家。
这几天轮到狗剩歇班,叶红杏干脆就直接找他商量,看他是不是能帮着找一批想打工挣钱的人来。
狗剩对叶红杏很尊敬,之前也曾经有一些朋友亲戚向他倾吐过想要跟着叶红杏打工发财的想法,当下狗剩略一思索就把这事给包了下来。
人有了,地方也有了,剩下的只要再找到会盖房子的人帮忙把房子盖起来,再置办好作坊需要的工具之类的,一切就都就绪了。
有了头绪,叶红杏心里安定了不少。回到家,老师傅还在跟姥爷聊天,看两位老人说到高兴处,额头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叶红杏也很高兴,把自己刚才做的事说了,老师傅夸赞了她两句,然后说他也能找到一些以前作坊的老伙计和小徒弟,另外作坊需要用的工具可以交给他来置办,因为也只有他才知道什么样的磨盘更适合做活。
当下叶红杏爽快地取出了二十两银子交给老人去周转。
送走老人,姥爷又和叶红杏聊了几句就起身去找村里盖房有经验的人询问去了。
叶红杏看西边的日头还很高,心中挂念着红薯,便转身出了村,朝着西边红薯地走去。
随着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地赚钱,叶红杏脑袋里那个坑娘的“出墙系统”中赚到的经验值也越来越多了。很自然的,随着经验值的提高,叶红杏对于周围植物的感应也越来越灵敏。
有时候,她能感觉到一棵树的无聊,一棵草的无奈,一朵花的开心……
而现在,她看着远处那一大片绿油油的红薯地,叶红杏感受到的是红薯们对她的热烈欢迎。
是的,红薯们很是感激她。要不是叶红杏当初的建议,或许红薯们也找不到像现在这样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壤。如此多的兄弟姐妹们都生长在一起,彼此枝节交错,时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