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华再现-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已至此,根本就不用再问了,一定是薛玉琦和冯姨奶奶拿了银钱给陶正文,陶正文见钱眼开,便不顾自己这个亲大哥,想要害死自己的儿子了!
陶正业嫌恶的一脚踢开他,冷声吩咐陶罗:“叫两个壮实的家丁过来,给我打,狠狠的打,只要留着一口气就成!”
说完不顾陶正文铺天抢地的哭声,转身又去了后院。
迎风阁里,小薛氏今儿个心情好,因为她知道,再过一会儿,前院就要传来好消息了。
她特意地也起了个大早,对镜描了眉,上了妆,嘴上也涂了红红的口脂。这样好的一个日子,素着一张脸实在是对不起自己,她太高兴了,甚至往日里必须要有的午歇都因为高兴而睡不着了。
只是,前院怎么还没来消息呢?
“来人——”她慵懒的喊出声,对着匆匆而来的小丫头露出了个得体的笑脸,“去,去前院打听打听,看看今儿个可有什么事不成?”
小丫鬟怯怯的摇头,“夫人,老爷不允许奴婢出这迎风阁。”
“这样啊,”小薛氏也没有生气,拉开梳妆台下的抽屉,取出一对赤金的绞丝手镯递过去,“来,这样,可以出迎风阁了吗?”
“可以可以可以。”小丫鬟连连点头,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盯着小薛氏手中的赤金手镯,忙得伸手拿了过去。着急慌忙的戴到了手腕上,又左看右看了一会,才拍着胸脯保证道:“夫人您等着,奴婢这就去,保管啥消息都给您打探的清清楚楚的。”
小薛氏温柔的笑,一张娇美的脸在暖黄的烛光下更是美艳,“快去吧,打探回来了,我还有赏给你。”
“哎!”小丫鬟脆生答了,一眨眼就跑得没了影。
小薛氏扶着椅子慢慢的站了起来,看了看身上的衣裳,看了看铜镜里自己依旧年轻的脸,高兴的哼起了小调。
院子里响起脚步声,接着门帘被刷的一下撩开,小薛氏笑着回头:“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打探到什么消息了?”
看到眼前的人,笑容却僵在了脸上。
“老。。。。。。老爷?”
陶正业狞笑,“怎么,你就这么迫不及待想知道前院的消息?”
小薛氏微微侧了头,露出侧脸和美好的脖颈给陶正业,柔声道:“妾身不过是担心江太太新人,不大管得住家,所以便担心了些,妾身也是为了老爷为了这个家好。”
都这个时候了,还在说鬼话!
陶正业上前一步扳过她的脸,右手轻轻地捏在她的下巴上,左手去抚她的脸颊,小薛氏低垂了眉眼,羞涩的微微低了头。
“我以为,你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因为你做的好事,你的亲生女儿毁了双腿的消息!”陶正业手上忽然用力,“那样小的一个孩子,就因为你,要在双腿留下数条食指长短的疤痕;就因为你,这孩子就再也别想嫁到好人家;就因为你,毁了我们的女儿一辈子!”
“不——”小薛氏伸手用力去扳陶正业的手,因为呼吸不畅,整张脸都憋红了,“不、不会的。。。。。。”
陶正业却忽然松了手,看着小薛氏软倒在地上,他哈哈大笑,“到了现在你还不相信?你是不是还想亲自去看看,去看看你女儿现在的惨象?”
“不,不会的,明明是风华和冯姨娘的马车,月华怎么会有事,不,不会的。。。。。。”小薛氏却像是魔怔了一般,只是念叨着,忽而睁大了眼睛去看陶正业,眼泪也不受控制地落了下来,“是不是风华?是不是风华害我的月华的?还是你,还是你帮着她,害了我的女儿?”
她一骨碌爬起来,不要命的朝着陶正业扑过去,双手又抓又挠,“我杀了你,杀了你这个负心汉,杀了你这挨千。。。。。。”
脖子里的白绫越勒越紧,她渐渐说不出了话,开始还能大口的喘着气,接着就是出气多进气少了。
直到身下人再没了动静,陶正业才慢慢松了手,伸手在小薛氏鼻子下探了探,确定再没了气息,才颓然的跌在了地上。
死了,这个祸害,终于死了。
她害得他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那他,就要她的命。

☆、第84章 八十四

风华是在第二日给陶老太太请安的时候知道小薛氏死了的。
陶老太太垂着头坐在上首,脸上是又恨又迷茫的表情,“我是恨不得她去死,她下毒要我的命;又想要冯姨娘肚中孩子的命,可是她现在因为愧对月华自缢,我却觉得这心也凉飕飕的。”
风华也不知道如何去劝她;她恨不得小薛氏去死;但却不是这样的死法。她害了自己的母亲;自己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去放过她,最起码,也要狠狠的虐她一把,看她在绝望里挣扎煎熬一番,才对得起自己早逝的母亲。
她知道以小薛氏的个性绝对不会自寻短见;把这个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想方设法报仇才是小薛氏的作风。而现在她死了,还是自缢而亡,只怕;这又是她的好父亲做的了。
被自己深爱的男人活活勒死;临死前还得知了亲生女儿双腿受伤的消息;只怕小薛氏心里的痛和恨,也不少吧?
事已至此,就忘了吧,人都已经没了,再去记恨,也没了意思。
风华陪了陶老太太说了一会子话,提起了天气冷,要给老太太做个抹额和护膝之类的,到底是把陶老太太心底的那丝悲伤给赶走了。兴冲冲地和她讨论了要什么颜色,什么花样的抹额护膝去了。
末了风华提出要去看看江氏。
江氏今儿早上派了身边的嬷嬷来陶老太太身边告罪,说是身上不舒服,就不过来请安了。其实是因为,昨天被陶正业那样一拉一推,现在头疼的根本就起不了身。
提起江氏,陶老太太也是一脸的不好意思,催促着风华道:“快去快去,都怨我昨儿多嘴,叫正业不小心伤了她,你快快去劝着些,我这里请不请安的不要紧,养好身子才是正经事。”又吩咐姜嬷嬷,“开了我的小库房,将燕窝和人参什么的,捡了好的叫风华一道带过去,我这婆婆现在可是没脸去见她了,待她好些了再去吧。”
风华倒是有些心疼江氏,这下子,只怕她对自己父亲的迷恋要清醒些了吧?早些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是好事。
她忍不住替江氏分辨着,“祖母说得是什么话,母亲最是孝顺的人了,又怎会怨怪祖母呢?祖母放心吧,待母亲好些了,我就陪她来看您。”
陶老太太被孙女哄得呵呵笑,“好了好了,少来消遣我了,你快些去吧。”
风华带着姜嬷嬷给的人参和燕窝去了照影居,下人禀告了江氏后,风华才进了内室。
内室里只有一个婆子,迎了风华进去后就退了下去。风华便也叫桃夏杏雨也下去,自己一个人掀了内室的帘子,慢慢走到江氏的床边。
“你来了。”江氏挤出一丝笑,挣扎着要坐起来。
“母亲快不要动了,”风华忙伸手扶住她,“我知道母亲身子不舒服,所以来看看母亲。祖母叫我带了人参和燕窝过来,我吩咐人给母亲煮一碗燕窝粥喝。”
江氏苦笑,“我这样的人,喝什么燕窝粥呢?原就是小家小户穷窟窿里出来的女儿,随随便便对付一下也就是了。”
“母亲说的是什么话。”风华道:“今儿个早上才知道,姨母病了许久,又因着二妹妹的伤势昨夜里伤心过度,人已经没了。如今母亲可是陶家唯一的夫人,自然是要吃好用好,过好下半辈子的。”
江氏还不知道这个消息,闻言惊的嘴都张大了,好半晌才喃喃道:“她、她怎么会……”
风华轻声笑,“母亲,在我们陶家,只有自己,才是真的对自己好;也只有自己,才能真的帮自己,救自己。”
江氏想到昨夜,想到暴怒中的老爷。
她看向这个和自己年岁相仿的继女,用口型说了心中的两个字。
风华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头。
江氏颓然的将头倒向一边,沉默了许久,才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罢了,自己原就想着,拿自己换了父亲的健康,换了两个妹妹的锦绣良缘。如今自己想要的都得到了,那自己还有什么好介意的呢?
再怎么说,自己好歹不是妾,没有丢了父亲和两个妹妹的脸。
风华静静地陪着江氏,直到江氏想通后,转过头来对她露出一个真心的笑。
杏雨在外面轻轻敲了门扉,“小姐,给夫人的燕窝粥熬好了。”
风华道:“端进来。”
杏雨端着燕窝粥到了床边,风华接过来,拿着勺子舀了一勺,轻轻吹了一口气,才送到江氏嘴边,“母亲,喝些燕窝粥。”
江氏顺从的张了嘴,喝完了一碗燕窝粥。
风华掏出帕子替她擦拭嘴角,轻声道:“母亲好好休息,我先回去了。”
江氏轻轻点头,“好。”待风华转身要走之际,忽地抓住她的手,急急道:“谢谢你。”
风华顿了顿,直接走了。
她去看了月华,月华正在睡觉,她便也不叫人吵醒她,静静地在她旁边坐了一会。临走前,又低声吩咐了几句带伤还坚持服侍月华的青宁,好好照顾月华,有事去找她。
待风华走了,月华才睁开眼。
青宁不解的问道:“小姐,你为何要装睡,不肯见大小姐呢?”
风华空洞的看着门口,低声道:“我不知道如何面对她。”好半晌,眼泪流了满脸,才轻声啜泣道:“我不知道母亲居然是那么狠的心,如今我这一生,算是毁了。可是即使是这样,也没保住母亲的命,我、我知道不该怪大姐姐,这都是母亲自己的错,可是我、我这心里却不知道到底该怪谁……”
青宁上去搂了月华,又拿出帕子替她擦泪,心疼的道:“小姐,咱们以后不要管那么多了,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
“好。”月华的泪又涌了出来,“就我们两个,就我们两个相依为命。”
而另一边,不知道陶正业是如何跟定远侯府说的,风华也没有去打探,反正三日后,小薛氏死了的消息才传出去。陶正业自然是不愿承担丑名,所以小薛氏,是因为久病在床,乍然闻之月华受伤伤心过度,而没了的。
至于陶正文,陶正业虽然气他,但因为陶老太太劝解,又看在程氏的面子上,并没有下死手。只是将两个铺子都收了回来,改为每月拨给程氏那边一笔银子,叫他们依旧在原先租住的院子过活了。而小薛氏的生母,定远侯府的冯姨娘,在一个月后则无声无息的死在了后院,她只是一个姨娘,自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年的冬天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期间除了将军府送来了年礼,便没有其他特别的事情了。
因为两家订了亲,将军府送来的年礼便比往年更重了些。江氏按着旧历,又添了些东西送回去。
过完年,风华过了生辰热闹了一番,接着时间很快的就到了三月初。
进了三月,眼见着就要到冯姨娘的预产期了,一家子紧张的跟什么似的,陶老太太是恨不得一天跑两趟冯姨娘的院子,而陶正业则是每日下朝回来,第一个要见的就是冯姨娘。
江氏肚子依然没有动静,她还和从前一样,并不沾手冯姨娘的东西。而她对于柳姨娘似是而非的话只当是听不见,说得多了,就拿出当家主母的派头教训一顿。反正自小薛氏死后,陶正业没有提起再续弦,而阖府上下,便也认了江氏这个当家主母。
因为陶正业的态度,因为风华的提点,纵然后来陶正业狠狠的道了谦,又给江氏添了许多的衣裳首饰,但江氏的心,却已不再是初始的那个心如鹿撞的少女了。
在陶正业打她的时候,在小薛氏死的时候,她的心就也死了。
冯姨娘的肚子是在一个雨夜发作的,稳婆医婆守着产房,除了不愿见人的月华,陶老太太,陶正业,江氏,柳姨娘,还有风华和霜华,全都守在外屋等着。三月的夜间还有些冷意,直到风华的腿都冰的有些麻木了,产房里才传来孩子的哭声,先是如猫儿一般弱弱的哭声,接着没多久,便是一声洪亮的哭声。
产婆包裹好了孩子,笑意满面的跑了出来,“恭喜陶大人,恭喜陶老夫人,府上姨娘生了一个千金一个少爷,可真真的,龙凤呈祥!大吉大利啊!”又抱着怀中的孩子往陶老夫人跟前凑,“老夫人快瞧瞧,这是府上的小少爷,瞧这眉眼,瞧这皮肤,当真是一脸的富贵命!”
陶老太太高兴的眼睛都笑没了,一个劲的吩咐青苗,“赏!赏!赏!”又颤颤巍巍的伸手接了产婆手中的孩子,低声哄着道:“哎呦,瞧瞧我的乖孙儿,生的可真是好!”回头叫风华,“快,风丫头,来看看你弟弟。”
风华看着陶老太太怀里皱皱巴巴红着脸的小娃娃,也违心的赞道:“真可爱!”
姜嬷嬷也抱了个孩子出来,“老夫人,老爷,这是咱们府上的四小姐,比二少爷早出生一会儿,是姐姐。”
陶正业正凑在陶老太太跟前看自己的儿子,这个是要记到大薛氏身下的,是嫡子,哪里还有心思去看那什么四小姐。只挥挥手,吩咐陶罗和青苗一道,给稳婆医婆各拿了十两银子的赏钱,又给府上伺候的下人也各自发了赏钱,便算完了。
接着又大办了洗三宴,洗三过后,便立刻把起名为陶明义的二少爷,记到了大薛氏的名下。而四小姐也不出所料的,和前世里一样,随随便便起了个名字,叫做陶雨华。
陶家喜事刚过,京里便起了两场大事。
一场是大皇子也就是恭亲王周臻,要在府里举办桃花宴,说是桃花宴,实际上是圣上为了给几位皇子选妃,而所立的名目。因着几位皇子目前不仅没有正妃,就是侧妃妾室都没有一个,所以规定了京官中,凡是四品官员的女儿,不论嫡庶,都要参加这场桃花宴。
而另一场,则是南疆发生了战乱,圣上下旨,命威武大将军周励和其子周南辰,一道南疆平乱。

☆、第85章 八十五

陶罗敲了敲书房的门;禀道:“老爷,崔嬷嬷来了。”
屋里立刻道:“进来。”
陶罗轻轻推开门;引着崔嬷嬷进去了;自己便又退出来,细心地关了门,守在了门口。
“老爷;不知道找我来有何事要吩咐?”崔嬷嬷恭敬地问。
她不是陶家的下人;自然不用自称奴婢;即使是在陶正业这个三品大员面前,仗着之前教导过兰妃娘娘;她依旧是自矜着的。
陶正业从前就高看他一眼;现下因为月华毁了双腿;镇国公那面;他是不得不彻底放弃了;对崔嬷嬷自然要比之前更是礼遇三分。
“坐。”陶正业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看崔嬷嬷坐下了,才继续道:“明日恭亲王府的桃花宴,嬷嬷知道了吧?那么嬷嬷可曾知道;明儿个主持桃花宴的;是嬷嬷曾教导过的兰妃娘娘?”
崔嬷嬷忙道:“陶大人可不敢这么说,兰妃娘娘天资聪颖,我不过是从旁指点一二罢了,谈不上教导。”
陶正业不耐跟她拐弯抹角,再怎么说,如今也不过是他府上的教养嬷嬷,就是面上客气几分,心里其实并没有真的拿她当一回事的。
他直接道:“夫人出身小户人家,规矩礼仪都有些欠缺,可明儿的桃花宴,夫人却不得不带着风华霜华两姐妹前去。”他收了声,郑重地看向崔嬷嬷,“所以还望嬷嬷明儿个可以跟着夫人一同去,从旁指点着一二,免得她出了什么差错。”
在王侯将相皇亲国戚满地的京城,陶正业一个正三品的官员,还真的是不够看。而若是江氏无意中得罪了哪家的女眷,那陶正业就有得忙了。
崔嬷嬷却是听出了另一层意思,陶大小姐已是订了亲,那么眼下就只有庶出的陶三小姐了。只是她却不大想帮陶正业,若是嫡出的二小姐双腿没有受伤她可能还会帮顾一二,可换成了庶出的三小姐,她可是才十岁。
陶正业,当真是好大的心,居然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了!
她掩住了眼中的不屑,拒绝道:“若是只顾着夫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兰妃娘娘那儿,我已多年未与娘娘相见,一字半句也说不上的。”
陶正业却没有急着说话,反倒是将旁边的木盒子拿过来,推到了崔嬷嬷的跟前,“嬷嬷膝下并无一儿半女,若是本官没有猜错,嬷嬷要的,无非是安度晚年罢了。嬷嬷先看了这盒中之物,再考虑要不要拒绝我。”
崔嬷嬷打开木盒,最上面的是一个田庄和一个玉石铺子的地契,而下面,则是一沓一千两的银票。她手抖着数了一次,木盒中的银票,不下于三万两。
她震惊地看向陶正业,陶正业笑着道:“不过是嬷嬷费两句口舌,但嬷嬷的下半生,只要我陶正业还为官一日,那必然可以保嬷嬷安然一日。”
崔嬷嬷双手抱着木盒,一时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答应。
陶正业却是站起身来,道:“嬷嬷先将这木盒拿回去吧,若是嬷嬷明儿的决定有变,再还回来就是。”
崔嬷嬷抱着木盒出了陶正业的书房,却是没往自己住的客院走去,反倒是脚步一弯,去了拂柳院。
“小姐,崔嬷嬷来了。”青英领了崔嬷嬷进屋,进了内室叫了正在灯下看书的霜华。
霜华放下书,整理了一番仪容,才慢慢的走了出来。她已经十岁了,眉眼虽还未长开,但个头却较去年长了一些,看起来倒也颇有些我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
“这么晚了,嬷嬷怎么来了,是为着明日的桃花宴么?”霜华行了礼,问崔嬷嬷。
崔嬷嬷的眼光从她小巧精致的脸上移开,笑着点了点头,:“明日我要陪着夫人和小姐一道过去,所以先来看看小姐选的衣裳和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