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壮大声势,奥巴马的支持者们还弄来了一只鼓乐队,安排在辩论会场入场处。奥巴马看见支持者和鼓乐队以后,立即下车大声向他们致谢,甚至还兴致高昂的随着乐曲共舞了一小会儿。他跟应该感到紧张的,因为辩论不是他的强项。有的人擅长舌吐莲花,有的人擅长见缝插针,而奥巴马咄咄逼人的功力还不怎么深厚。但是他如此放松,还能自得其乐,可见是个好兆头。
果不其然,奥巴马在当天的辩论会上的表现十分扎实,虽然谈不上无懈可击,但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从权威角度来判断,当天辩论会上的赢家是希拉里,希拉里的辩论方式很符合评论家的口味,而奥巴马则不是那么讨喜。但奥巴马的优势在于,他赢得了观众们的欢迎。他自始至终都在坚定的传达自己的理念,并且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医保等问题上也给出了慎重、坦诚的回答,而不是一直在鹦鹉学舌,随波逐流。这恰好符合了民众们渴望新事物的心态,所以在民众这里,奥巴马总是比希拉里要受欢迎。
一般说来,总统选战团队通常会分阶段招兵买马,以应对基层会议初选,一般要到选战末尾,民众开始密切关注时,大部分人员才会进驻。奥巴马团队则采取了相反的战略,他们在一起开就大量社区投入了大量人员。因为接下来的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攻克艾奥瓦,而奥巴马在艾奥瓦并没有成熟的人脉关系,所以在2007年春夏两季,奥巴马团队便专注于在艾奥瓦培养人脉关系。选战团队高层决定在部分区域招募志愿者的负责人,称他们为“选区长”,这些人将成为奥巴马竞选过程中面向街坊里弄的窗口和脸面,因此,选区长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奥巴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故此不惜拨出大量时间和这些选区长做深入交流。他是真心热爱这些志愿者。“整个选战中给我最大动力的事,就是跟艾奥瓦的选区长一起碰个面聊个天。他们不在乎我们在全国民调中有多落后,不在乎我在辩论中说没说名言警句。我敢拿我们的选区长跟任何人马抗衡。”
奥巴马团队招兵买马时间之早堪称史无前例,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认定必须扩大选民数量,尽一切可能拉拢支持者,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一开始,艾奥瓦人只是被奥巴马本人吸引过来,但最终让他们成为坚定支持者的,则是奥巴马的员工们。这些员工们非常懂得和民众们的密切接触,他们现身慈善活动,亲临咖啡馆就餐,在闹市酒吧小酌,正因为有了这种正面的互动,支持者们才深受鼓舞和感染,心悦诚服的为奥巴马摇旗呐喊。
普洛夫在艾奥瓦时,为老兵及其家属举办了一场纪念日晚会,奥巴马在这次晚会上发表了即兴演讲,无关政治,只是平实诚恳的讲述了他对待现役军队的看法。台下,很多人听到奥巴马的演讲后默默点头,会后,这些人都纷纷登记成为了支持者。即将就任达文波特市市长的比尔·格鲁巴也奉上了一定数量的支持者卡片。数量虽然不庞大,但是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奥巴马并不在乎人数的多寡,他的目标是不放弃每一个人。
另一方面,在新罕布什尔州,奥巴马的竞选势力与希拉里的竞选势力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在该州,显然希拉里更具一点优势。但是奥巴马并不着急,因为他在另外一个州,南卡罗来纳州的自信表现,完全可以平衡一下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劣势。说他自信,是因为在南卡罗来纳州,奥巴马完全不按章法出牌,因为在他看来,章法是陈旧错误的,所以他更愿意另辟蹊径。
通常情况下,其他候选人在南卡罗来纳州走的都是上层政治路线。所谓的上层政治路线就是收买一些政治权贵,在关键时刻等待他们帮助拉拢一些选票。奥巴马根本不屑于这种做法,他要是的庞大而牢固的群众基础,所以他坚定不移的拒绝加入到争夺政治权贵支持的混战中去。很多旁观者因为不理解奥巴马的理念而难免产生一些紧张情绪,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经常这样“不走寻常路”,究竟是否可行?
但在选战一线战斗过的人都十分清楚,奥巴马的这种追求群众基础,而不是高层政治人物支持的方式是十分可行和科学的。基于这一点,很多选战员工都加入到了奥巴马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团队中去了。其中有一些新加入的成员很受普洛夫的欣赏,比如南卡罗来纳州选战负责人斯泰茜·布雷博伊,以及和奥巴马怀有同样信念,不屑于玩弄权术的政治总监安东·甘恩。这两个人都十分支持奥巴马“另辟蹊径”的做法。
但是,另辟蹊径弊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阻挠。奥巴马刚一把他的策略传达下去,他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政治支持者们就纷纷发出抗议。他们是走传统路线的支持者,多年来受大环境的渲染,老派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奥巴马的“另辟蹊径”远不如他们的“以往经验”来得稳妥。普洛夫代表奥巴马出面调节了这场纠纷,他心平气和的像这些老派政治支持者们讲述奥巴马的方针和明确的路线:以草根力量为重,而且笃信它能够取得成功。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才来效忠奥巴马的。奥巴马的团队也十分乐意迎接那些渴望新路线、新气息的员工们。即便有一些保守的员工会因此脱离这个团队,但奥巴马并不介意。他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执行上,而不是在决策上较劲个没完。
除了南卡罗来纳州,在内华达州,奥巴马也感到了新势力潜入所带来的欣欣向荣。一般候选人都容易忽略内华达州,因为没有人确定这个州的前景如何,所以选战团队在这里的起步都比较慢。这就非常有利于奥巴马在该州调动基层力量。春末,奥巴马在这里召开了该州有史以来第一场基层会议,在内华达州驻扎的选战员工细心的在所有墙上都挂满了街道地图。因为在过去几年里,内华达州搬来了很多新居民,这样非常方便员工们随时找到支持者们居住的街道、选区的名称或者编号。这些细微的地方无不说明奥巴马团队里的员工们对草根阶层的重视。这样积少成多,滴水成海的力量,奥巴马相信,总有一天会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本章完)
第38章 人民是唯一的筹码
纵观奥巴马的政治生涯,从初入政坛到一路的成长,纵然有很多不可磨灭的闪耀之处,但在深不可测的美国政坛,奥巴马的硬件实力并不是最雄厚的,甚至可以用稚嫩来形容。因此客观来讲,奥巴马赢得总统竞选的机会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与众不同,是他唯一赢得选战的希望。打破一成不变的政治套路,掀起一场截然不同的政治革命,这才是契机。奥巴马团队里的成员如果遇到传统市里的施压,经常会反问一句话:“如果这么做,还谈什么‘打一场截然不同的选战’?”
人民是奥巴马唯一的筹码。那些被其他候选人看中的利益集团和党同伐异,早奥巴马这儿,都要退后。他从不指望谁会帮他把人民送到他的赌桌上,他亲自走近人民的生活里去,一个一个的去说服,去打动。
他不允许自己把时间浪费在那一小搓政治首脑们的身上,他需要扩大选民数量,吸引新鲜血液的加入。看一看奥巴马在选战时间的活动表,就知道他有多么怠慢那些势力集团了。对于那种扎堆式的、所有候选人悉数出席的活动,奥巴马通常都婉言拒绝。那样的活动十分浪费时间,体现不出任何独特或有意义之处。因此,奥巴马觉得还不如按自己的方式去安排。这么做的益处是奥巴马能够节省出宝贵的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表,做他认为正确、有意义的事情。但弊端是,开始有人搞不懂奥巴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感觉他傲慢自大,甚至连民主党举办的活动都不去参加。
面对此景,奥巴马并不急于解释。他只是反复跟他的手下们强调要顶住压力。当他的下属们必须向外界宣告奥巴马不能出席某项活动时,总会像抵抗灾难一样去抵挡那些排山倒海的议论之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奥巴马让他的员工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事实,那就是,他没有出席某项活动,并没有引发想象中那么糟糕的效果,相反,时间一旦具备了灵活性,员工们有时间去组织、参加那些适合的活动之后,效果反而较从前有明显改观了。
非传统型的支持者大批大批的涌到奥巴马身边来。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甚至一些从不参与政治的人民,也被奥巴马的独立姿态吸引到了。而此时的奥巴马,已经不满足于人民的数量了,他现在致力于努力吸引那些只参与活动,而不愿意掏钱的人们。攻克下他们会让奥巴马更有成就感。
话虽如此,但是实施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春季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消防员协会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决定不随大流,标新立异一下,谈点题外话,拓宽话题,以期望吸引人眼球。其他候选人到场之后,只是照本宣科了一下消防员重大事项,号召大家向他们致以最高敬意。而到了奥巴马这里,他谈完了消防员的事项之后,又谈到了伊拉克问题,以及给当地社区和应急准备能力,包括消防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呼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这个拓宽后的话题明显偏离会议主题了。大家对奥巴马的反应非常冷漠。以至于奥巴马一退下场便对他的团队工作人员抱怨;“我倒是在那儿侃侃而谈,但是很痛苦啊,台下的观众就会呆呆的看着我。”
政治评论员们认定奥巴马这回输惨了,他们老早就看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黑人候选人不顺眼了,他老是搞一些非传统的玩意儿,现在在这个传统大会上载了,他们甚至断定奥巴马会因此“一败涂地”。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糟,也有人认为奥巴马独树一帜,把理念宣扬了出去,而且不是在小小的会场里。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每位总统都说要医疗改革,实现全民医保。但是近60年来却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于是奥巴马将这个议题重新提出,并准备了一个正式的计划。这也是奥巴马的第一份重大政策建议。
医保的重点在于是否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覆盖,而奥巴马觉得,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成本问题。“我反对那种看法,说什么有千百万美国人不想参加医保,他们想参加,但是承担不起。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把成本压下去,为小企业和家庭提供激励,让他们得以提供和购买医保。从道理上讲我不反对一个强制性法令,但是我认为不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覆盖目标,那么可以作为后备措施。”
看得出,奥巴马正在致力于为每个美国人提供医疗保险。正如普洛夫所说:“政治通常就是这样,当你依照正确的路子从实际出发去决策,而不是看民调的脸色揣度政治风向时,最终你通常会占上风。”
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注册的支持者人数疯长。6月20日,第二季度结束,奥巴马团队一共筹得3250万美元,而希拉里仅仅筹得2100完美元。这个结果引起了政界的一片哗然。奥巴马像一匹黑马,迅速窜到前面来了。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仅用了15个月就把希拉里这做“政界印钞机”拉下神坛。正是奥巴马从“人民角度出发”的理念为他赢得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小胜利。奥巴马的草根捐款者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种族和收入群体。激发民众支持奥巴马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唯一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们让奥巴马的力量逐渐壮大。这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的一个重大区别。奥巴马的筹款没有一分钱来自联邦说客和整治行动委员会。但是奥巴马也不愿意光拿钱说事,而忽略了他的其它努力。筹款季度收尾时,对手们纷纷召开电话会议,把自己筹款所得大肆炫耀和吹嘘,而奥巴马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着重强调捐款人数的增长,而不是捐款总金额。这样一来,也能防止媒体质问他:“是的,你筹款有一手,但是其他呢?”
筹款结束后,普洛夫在奥巴马的竞选网站上公布了一份详细的战况备忘录,让支持者们详细了解到奥巴马是如何看待这场选战以及为什么他们的资助和时间那么重要,这是尤为重要的事情。支持者们在网络上看到了这篇备忘录时,反响热烈。这无疑又给奥巴马打了一针兴奋剂。
但是,竞选路上不可能总是奥巴马独占鳌头。他的顺风顺水确实增添了他本人及团队的信心,但也带来了“树大招风”的危险。更何况,在候选人中,奥巴马还不是最雄壮的“树”,论资历和背景,有一个人的功力要比他深厚百倍,却迟迟未全力出招。这个人就是希拉里。先声夺人的开局虽然让奥巴马窥见了一丝胜利的可能,但是,希拉里会容忍他这样顺利下去吗?
(本章完)
第39章 “旁遮普门”事件
在奥巴马的调查团队所整理的文件里,有一份关于希拉里支持外包的文件。文件中有大量内容默示希拉里支持外包,如果这些内容被艾奥瓦州蓝领选民知晓,那么将引爆巨大问题。所以奥巴马的团队决定选择一些记者,将这份文件散发出去,给他们大做文章的机会。
这个做法在选战团队之间是被默许的。这些调查只是个诱饵,真正的目的是激发记者调查真相后做报道,而和散播这些调查的人无关。这是一个擦边球,如果操作不得当,那么极容易背上“诽谤对手”的黑锅。所以在奥巴马的选战团队里,这个策略使用起来是极为慎重的。
这份有关希拉里外包文件的题名叫做“希拉里·克林顿,旁遮普式的民主党参议员”。之所以会冠以这个题名,是因为有一次希拉里在访问印度时,和一个当地官员开玩笑的说,“旁遮普式的民主党参议员”这个称号很适合她,因为她对印度很多事情都很有政治兴趣。
结果,因为疏于看管,这份文件被泄露出去。而《纽约时报》借此大肆渲染,声称是奥巴马的人在媒体界暗地里散发关于希拉里的文件。奥巴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这是我第一次为我的团队感到蒙羞,怎么会出这种事?是不是有员工在背后捅刀子?”
普洛夫告诉他:“不是,文件在发给记者之前,已经给信息方面的高层人员过了目。我们都没有反对,因为只是一份调查文件,没料到会被公之于众。”
奥巴马强调道:“这种事情决不能再发生,我希望各方面都有人把好关。我不在乎其他选战团队都干了什么,我们不能用那一套惯例。给我把好关,否则以后除了日程安排,我不会再让你们再给媒体发送任何东西。”
奥巴马极度的气急败坏,他不能容忍看到他的下属卷入到他一直抵抗的那种勾心斗角的状态中去。
这件事情以后,奥巴马变得极为慎重,他基本上不往外散发调查文件了。就算发,也只是一些言简意赅的事实性材料。他还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没有经相关小组审查和批准,不得向外发送任何东西。
这件事虽然最终在奥巴马的怒火中得以平息,但希拉里方作何感想,奥巴马并不得而知。他唯一清晰的预感时,一直没什么大动静的希拉里,很快就要反击了。
外交政策一直是奥巴马较希拉里劣势的地方。对手和政治圈一直认为奥巴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过于天真和缺乏经验。希拉里就针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给《阔德城时报》驻艾奥瓦的一名记者打了电话,猛批奥巴马,说他立场“不负责任”且“幼稚”。希拉里已经在制造冲突了,奥巴马也并没有退让,他也给这位记者回复了电话,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在艾奥瓦就此问题进行民调时,奥巴马的立场赢得了更为广泛的支持。很明显,奥巴马更能代表外交领域的变革力量,而非希拉里。
8月的辩论是第一场真正发生在艾奥瓦的辩论。这次辩论事关重大,可谓是决定成败的一局。因此奥巴马显得尤为慎重。他必须尽可能多的接触民众,于是,选战团队为他安排了一场数日巴士之旅,向辩论进发。时间很紧迫,无论是准备的时间还是正式辩论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奥巴马和他的工作人员经常随便找一个经济旅馆随便凑合一宿,而希拉里则坚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去固定的一家民主党下属的一家酒店。在这种争分夺秒的时刻,奥巴马显然比希拉里节省了许多路上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奥巴马多举办十几场的活动了。
正式辩论赛的前夜,宣战高层们都很为奥巴马担心,因为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是,艾奥瓦的辩论赛在早上举行,这完全不符合奥巴马的生物钟,大家都担心他不能够自如应付。
但转天早上,当普洛夫和阿克赛尔看见奥巴马坐在SUV车里微笑时,都松了一口气。奥巴马看起来状态很不错,还懂得开玩笑,“艾奥瓦的辩论都放在这么一大早吗?难道是要和小鸟辩论吗?”
奥巴马乘车驶入会场时,看见了大群支持者早早的来到了会场等候,精神大为振奋。许多人都说当晚根本没有睡,清晨4点九来到现场竖立起了许多标牌,拉来大批支持者摇旗呐喊。奥巴马在艾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