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仓央嘉措诗传[选载]-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现在,去拜强巴佛的人都能看到,这尊佛像只穿了一只鞋。不过,大家知道了这个神奇的由来之后,每次朝拜的时候,都有人悄悄地撕下一块鞋上的牛皮做自己的护身符。可怜的佛像,现在仅有的一只鞋,也被扯得只剩下了脚底的那一块而已。


三  坐床

我和情人的誓约,
已经刻在石上,
哪怕下三年大雨,
字迹也不会消失。
  ——西藏民歌
藏历1697年,阿旺嘉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错那巴桑寺,来到拉萨。
在拉萨河边,他们停下了,因为要听从指令才能够正式进入城内。他只能远远地看见布达拉宫高高地矗立在山顶,金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他不能太清楚地看这个城市。因为,他一直被关在严严实实的抬轿里,一路上,只要他有一个想出来的表示,马上就会有无数殷勤的护卫小跑过来,热切地询问他需要什么,他们硕大的头颅挡住了他的视线,到最后,他还是没能看清,这个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
哦……其实这个时候已经不应该再称呼他为阿旺嘉措了,这个名字已经变成历史了。就在十几天前,在西藏羊卓雍湖边的浪卡子,五世班禅已经为他剃度,并授记沙弥戒。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汉语意为梵音海。
梵音,意为佛的声音,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清满、周遍远闻五种清净相。梵音海,像海洋一样广阔辽远的佛音。不知怎的,听到这个名字的汉语译音,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它是否有一种预示,意指仓央嘉措的诗歌在不久的未来,也会像海洋一样遍布雪域内外呢?
但是,那个时候,仓央嘉措恐怕并无心关注这一切吧。史书记载,藏历9月17号夜,六世达赖喇嘛的剃度仪式相当隆重,五世班禅喇嘛被特别从扎什伦布寺请来,主持他的剃度,当时在场的还有大活佛以及密宗大师。
我很想知道,当剃度那一刻,满头青丝一缕缕跌落在他的膝盖,仓央嘉措是怎样的心情?或喜或悲?当时的他,恐怕无论如何也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带着满腹的欣喜与满满的责任感去接受这个任命吧?他的心里还有一个结,不想则罢,一想起来就疼得眼泪也会落出来。
人有时是多么渺小啊,你看起来比天还大的爱情、幸福,其实不过就像一粒粉尘,一个不太起眼的事件就会让他灰飞烟灭。乱世时期,君王的一时兴起,对于民间女子来说,就要良人万里。白首方泪见是幸运的,最大的可能是生死相隔,约期来世。即使是现在的和平年代,在世界各地不也频频出现各种灾难事故、恐怖袭击么?一个小小的意外,也会粉碎了凡人一生的幸福。
作为人,还能做什么,只能在无声的抽泣里将痛苦忍耐下去,变成一个结,藏在心底,小心地不再触碰。
或许,仓央嘉措的痛苦还不能叫痛苦。毕竟,他得到的是整个雪域人做梦都不敢企及的荣誉。但对于他本人来说,就仿佛一个饿极了的人,却意外接到了一张华美无比的床。这不是他需要的,然而他不能拒绝,也拒绝不掉。
1697年藏历10月25日,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举行坐床大典。据说,这一天也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生辰以及圆寂的日子,具有难得的殊胜与吉祥。在这一天,仓央嘉措将永远地告别过去,由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孩子变成全体信众高高敬仰的神。
这位年轻的活佛,穿着用香熏过的黄色法衣,坐着八抬大轿进入拉萨。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拉萨,在他的视线里,拉萨就像一座仙城一样繁盛美丽。碧蓝的天空,布达拉宫的金顶熠熠放光。城内所有的房顶都飘扬着崭新的经幡,伞盖和彩旗、各处寺院都在飘来燃烧“煨”(烧松柏枝,敬神,驱邪的作用)的香味,锣号鼓钹都在卖力地演奏着。每一张脸,他看到的,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在冲他微笑,大家都穿上了只有节日才穿的盛装,这里是吉祥的土地,欢乐的海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出现了,最尊贵的六世达赖喇嘛!
在欢迎的官员中,他看到了曾亲自迎接他的桑结嘉措,他威严的脸上只对他露出亲切而慈祥的笑容。甚至连康熙皇帝都亲自派来了使臣章嘉呼图克图,他带来了大清皇帝的封诰、贺礼,并授予封文,正式承认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
众多的大活佛,他们都带着恭谨的表情向他行大礼,但是,不管他们的表情有多么温和,他依然能在有些人的眼里看到惊异与轻微的不屑。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一个年轻的蒙古官员,从看到自己的那一刹起,他就死死地盯着自己,那阴鸷的眼神让年轻的仓央嘉措几乎打了个冷战。他本能地感觉到,未来的日子里,他的命运将和这个人发生很大的关系。
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在拉萨耀眼的天空下,布达拉宫越来越近了,无畏狮子宝座也越来越近了,那是属于仓央嘉措的位置,年轻的、尊贵的达赖喇嘛。


四  布达拉宫

出生那天,死亡便开始接近,
切记,没有任何时间是可以挥霍浪费的。
  ——《修行百颂》
“布达拉”是梵语“普陀”的音译,意思就是观音菩萨的住处。也难怪如此,在藏地,历代达赖喇嘛都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因此他们所居住的宫殿,自然也被称为“布达拉”。
布达拉宫的奇妙之处在于,如果你站在它的脚下欣赏,觉得它不过就是一座很大的房子。周遭白色,中心位置深红,依稀可见金色的檐顶,在阳光下熠熠放光。可是,当你走远一点,远到走出拉萨这个城,你就会发现,布达拉宫是如此的巍峨,伟岸。它的整座宫殿全部在山上,山顶之上的高楼,直冲云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直到今天,布达拉宫也是所有旅人的梦想,就如藏人希冀以磕长头的方式到拉萨来朝圣一样。许多人也冒着高原反应的危险,一定要进入这片高原,想一睹布达拉的风采。
但是,就算你千辛万苦来到了拉萨,你会发现,你想真正进入布达拉宫,还有一大堆的麻烦。首先,你要在布达拉宫外的那处长廊,排上几小时的队,拿到一张购票资格许可,一人只能凭身份证拿到一张,然后,拿着这个购票许可,方能买票进入,票价100元(现在可能还涨价了)。
但是,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个游客为如此繁琐的程序焦躁,每个人都很忍耐,都很谦卑,因为这是布达拉宫。在这里,不管是什么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顺便说一下,如果游客是藏族人,那就太幸福了,因为他们只需花两元钱,就可以进入布达拉宫,而且,任何时候都不需要排队。
很多人都知道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但当时的规模较小,直到17世纪,由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翻修重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布达拉宫建在山上,又是如此的巍峨,所以,它的地基建筑极为讲究。据说,底部就像围棋的棋格一样,正方形,长宽处被分隔成18份,共324个小间,底部的墙异常厚实,大约有3米之厚,厚度向上递减,到顶部的时候,墙体的厚度也就1米左右了。
从五世达赖喇嘛之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季住所(夏季住在罗布林卡)以及圆寂的地方。虽然,五世达赖喇嘛是布达拉宫翻建的最大功臣,但是,他却没能等到工程完全结束的那一天就圆寂了。即使这样,布达拉宫还是为他保留了最珍贵的记忆。在历届达赖喇嘛的灵塔中,他的灵塔是最大最贵重的,全部由黄金制成,上面镶满了各种宝石、绿松石、红珊瑚等,最夸张的是号称无价之宝的一颗夜明珠,据说是一头大象脑子里长出来的夜明珠。
我相信,很多第一次甚至若干次游览布达拉宫的人们,可能都只会对这些名词印象最深。这不怪我们,只能怪导游,虽然他们日日在这座佛教的圣殿里淫浸,却没学来几分佛教知识。他们能告诉游客的,都是这尊佛像是什么做的,那座灵塔用了多少黄金,以至于每个游客回去之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感慨,布达拉宫太有钱了。
在第二次游历布达拉宫的时候,我避开了导游,自己慢慢地在各个房间里游走。和所有的宫殿一样,布达拉宫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到处是色彩深重的布帏、佛像,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藏香味道。
这里是达赖喇嘛修行的地方,这里是他的寝宫,这是他的灵塔……
远远的,我还能听到导游的声音一点点传过来。
没有一个人,可以让自己活着和死去的地方住得如此之近。
或许,每一个佛教徒从没有把活着和死去的距离拉得太远。死去也并非终点,它是另一个活着的开端。
而达赖喇嘛更不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他是佛。对于常人来说,无论是他活着的身体,还是死去的躯体,都是膜拜的对象。
我站在黑暗中,只有一丝光线透过窄窄的小窗户,洒落在斑驳的地板上。我在沉思,我很想知道,当年,当年轻的仓央嘉措从阳光照耀的拉萨城走进这低沉阴暗的宫殿,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他那之前还像风帆一样满满的好心情,会不会立刻就沉静下来?这里,没有人和他说话,因为他太尊贵了。他也无人说话,因为,周围都只是沉默的佛像。
最重要的是,即使他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他也能隐约地感到,在他坐床成为达赖喇嘛背后,将有着太多的凶险与刀戈相见。


五  祸根(1)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一样虚幻短暂,
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的变换,
生命就如空中的闪电,
就像山涧冲泻而下的流水,奔腾不已。
——佛陀
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斗争,当你走过历史来看,都会发现,这实际清晰无比。看不透的,永远是当事人。
按照正常的仪规来看,上一世的达赖喇嘛去世,必定会马上开始下一任转世灵童的寻找。比如,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出游蒙古的时候,因病圆寂。于是,他们马上就在当地寻找到了他的四世转世灵童云丹嘉措。云丹嘉措二十八岁圆寂之后,转世灵童的寻找颇费周折。不过,当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被寻找到之后,很快举行坐床大典,登上达赖喇嘛的宝座,这是一个规则。前一任达赖喇嘛去世,如果找到了下一世转世灵童并被认证无误,就要马上送上宝座的。仓央嘉措在四岁的时候,其实已经被找到,那么,为什么迟到了十二年才登上这个位置呢?
其中的原因,可能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这可能一直要追溯到仓央嘉措的上一世——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按照史书记载,五世达赖喇嘛是一位经历坎坷但功绩辈出的伟大人物。在他被认证之前,西藏就面临着教派纷争,各种地方势力四分五裂等。15岁,他才被正式认证,并迎送到哲蚌寺供养,18岁由班禅授记沙弥戒,25岁正式做了西藏的政教领袖,40年来,他做了许多重大的事业,比如,1645年下令重修布达拉宫,1652年,率众来到北京,拜见当时的顺治皇帝,后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怛喇达赖喇嘛”的封号。
然而,这都不是最主要的,五世达赖喇嘛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他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消灭了敌视格鲁派的地方势力以及宗教势力,结束了西藏一个时期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从那时开始,蒙古人与西藏人结成了一种平衡但微妙的关系。表面是供施,实则是联合统治。
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政权,却要借助外部军队的势力才能巩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联盟关系。当时,五世达赖喇嘛德高望重,如果他一直可以健康地活上很多年,一一理清当时西藏内部与外部的诸多矛盾的话,这种平静还会维持很多年。可是,很不幸,由于多年的奔波劳累,阿旺罗桑嘉措患上了很严重的手脚风湿病。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最后给他的友人敏珠活佛写去了一封语词隐晦的告别信:
珍珠般的字句来自密友的书信,
百灵般的声音来自故乡的山林;
雪山和狮子终究会分开的,
请到菩提树下寻找我的梦魂。
5月,一代大德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圆寂了。当时,布达拉宫的实际统治者第巴桑结嘉措,没有公开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而是悄悄地隐瞒下来了。而且还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派一个人在布达拉宫假扮五世达赖喇嘛,而且,这个消息一瞒就是十几年!
桑结嘉措是谁?他怎么敢冒这样的大不韪?这就要从他本人的身世说起。桑结嘉措出生于拉萨北郊一个大贵族之家,他的叔叔生前也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第巴。桑结嘉措8岁的时候,被送进布达拉宫,由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培育。而桑结嘉措的确是一位相当优秀的人物。很年轻时,就已经在佛学、文学、诗学、天文、历算、医药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现在的藏医,还以桑结嘉措的医术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可见其医学造诣之精深。


五  祸根(2)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最让人羡慕的,是五世达赖喇嘛对于桑结嘉措的倚重和信赖。23岁那年,正好第三任第巴辞职了,五世达赖喇嘛就指定桑结嘉措担任这项职务。不过,当时桑结嘉措以资历太浅为理由,拒绝了这一任命。最让人惊奇的是,达赖喇嘛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再三地劝请他接受这个职务。之后,又等了三年,桑结嘉措才在“盛命不可违”的情况下,勉强接受了这个职务。
这真是一个让人羡慕而又诧异的高升啊。而五世达赖喇嘛对桑结嘉措的恩宠不止于此,他不仅把他推向了权力的最高峰,对他本人更像父亲对儿子一样的关心。1682年2月,也就是五世达赖喇嘛即将圆寂之前,他在病重之际,听说桑结嘉措发烧,还特地捎口信给他,说自己没关系,要他好好养病。还送了他一尊护法神像。桑结嘉措得知五世达赖喇嘛病重的消息,焦急万分,马上赶回布达拉宫。而五世达赖喇嘛在身体及其虚弱的情况下,还为桑结嘉措摸顶,并嘱咐他各项事宜。
有的历史书籍曾暗指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私生子。若不然,不会受到如此的恩宠。单从表面来看,这种怀疑不无根据,但是,很多藏民绝不相信这个说法。那为何桑结嘉措会受到五世达赖喇嘛这样特别呵护呢?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和一个藏族人探讨。记得他当时大声说,看人要看心!五世达赖喇嘛看人,是用心而非表面。他知道周围的人,究竟谁对他最忠诚,他应该最信任谁。
如果这样来看,那么,五世达赖喇嘛对桑结嘉措的信任和恩宠的确没有走眼。事实上,对于五世达赖喇嘛,他既恭谨又忠诚,五世圆寂后,他应命隐瞒下了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据桑结嘉措在自己编撰的《五世达赖喇嘛传》书中提到,把五世达赖喇嘛圆寂消息秘而不发的指令恰恰来自达赖喇嘛本人。原因就是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五世时期,拉萨的黄教集团因为面临着多重威胁,所以借请蒙古固始汗的大兵来扫荡敌手。如今,他们虽然达到目的了,但蒙古人对于西藏的影响和势力却也深深扎下了根。就如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把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公布出去,蒙古人一定会插手六世灵童的寻找,并且接受西藏大部分的政权管理。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五世达赖喇嘛授意桑结嘉措,一面把圆寂的消息秘而不发,一面单独寻找转世灵童。
从这个角度来看,桑结嘉措的确圆满。然而,这仍不能解答人们的猜疑。迄今为止,人们还在不停地热议:关于隐瞒五世圆寂的事情,到底是桑结嘉措本人的意思,还是五世达赖喇嘛自己的意思?争论者都有自己充足的依据。可惜,到现在为止,当事人早已化为尘土,人们的猜测也永远只限于猜测了。
不管怎样,桑结嘉措的这种做法还是埋下了一个祸根,那就是蒙古人由此产生的猜忌和怨恨,这种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悄悄汇聚,并在多年之后终于爆发。


六  辩经

即使明晨就要死去,
今天仍要坚持学习;
虽然今生成不了学者,
但知识仍归来世己有。
   ——萨迦格言
没有人会如此详细地向仓央嘉措解释他入主布达拉宫背后的故事。不过,命运即是如此,即使他不知道,他的一生中也将与这种凶险步步为伴。不管怎样,刚开始进入布达拉宫的日子,仓央嘉措也无暇去了解这许多的是非。别人都以为,能登上达赖喇嘛的宝座,是至高无上的幸运。却也想不到,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每天早晨起来,作一段短短的祈祷及静坐,为时一小时。午饭后,他要开始学习因明学,西藏艺术与文化;梵文,医学,以及佛学。作为格鲁派最大的法王,他要掌握的知识必须比常人多得多,还要精通。
在藏传佛教的各种经文典籍中,甘珠尔经书大约是数目最大,内容最浩繁的一部经文了。很多人认为,能穷尽一生之力,读一遍甘珠尔经文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然而,仓央嘉措却一共学了两遍半。第巴桑结嘉措亲自为他讲授了一遍,另一位老师又讲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