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军团-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我有个奶奶,以前……我有什么事都能跟她……

    说,她从来也不怪我……可她死了……”

    孙老师鼻子一酸,两们眼泪就掉在记录本上。

    “和我说说吧,我也不怪你……”孙老师说。

    “您能替我保密吗?”

    “放心,我说到做到!”

    “你会说我是流氓吗?”

    孙老师心中一恸,她不知道这个男孩何以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她觉得有什么
重大的事情发生在这个男孩子的身上。她不知对方下面要说什么,这句话该怎么回
答他呢?几十年的经验告诉她,真正的流氓是不会这样说话的。即便他是流氓,她
也要帮助他改邪归正。

    孙老师说:“绝不会的,你说吧!”

    对方又哭了:”我恨自己,我是一个变态的堕落的人……”

    “你能告诉我你多大了吗?”

    “十四岁,到年底我就十五了。”

    “好!你说吧!”孙老师松了一口气。

    “我说了,您不会说我是流氓吧?”

    “孩子,不会的!你说吧!”

    “去年夏天,我游完泳,在淋浴室洗澡,我摸了我身上不该摸的地方……

    以后,我就总想去摸。我知道这是很坏的事情……因此,我绝对不敢和别人讲,
对父母也不敢讲……我特别恨自己,我觉得我得了不洽之症,我曾经不想活了……
您能不能告诉我,这是不是电视里所说的同性恋……? 我一直想当个好学生,可我
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倒霉……我想去医院,又怕医生说我是流氓……奶奶,您说我
是流氓吗……? ”

    听完这些话,孙秀敏觉得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她今年四十二岁,她是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方听说过男孩子在青春发育的过程中,
有什么遗精的现象。

    正常的女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都要来月经她知道,而男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是不是
都有梦中遗精的现象,没有过统计,她也不得而知,也不便问。因为总觉得,想知
道这些事情的念头本身就被认为是丑恶的。至于刚才那个痛苦的男孩子所说的现象,
她是近几年才听说的。“手淫”这个名词也被认为是与黄色书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她从书籍上偶而看到,这不是犯罪,更谈不上流氓,这也绝不是一两个孩子身上
发生的现象。

    性教育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至今还是空白。周总理活着的时候曾经几次提到
在中学生中进行生理卫生以及性教育的问题,倡至今未能实现。

    没有性教育,学生们还早恋呢!有了性教育,学校还不乱了套。

    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在这样的课上启齿。

    可是,在一个没有性教育的国家中,孩子却没有少生,而且成为一个人口负担
过重的泱泱大国。

    全世界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没有性教育,流氓也没少出现。而绝大多数的性犯罪都发生在文化档次很低的
阶层。

    不知道毛病出在哪儿?可能是国情不同吧!

    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与广大教师一样——理论上全明白,而实践上却全持保
守态度——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什么性教育,还不是这样长大了,成家了,生儿育
女了!有些享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明白。

    刚才的通话,才使孙秀敏知道,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默默忍受着痛苦的孩子。
但,孙秀敏却不知道这种问题的正确答案。她只能尽她所知道的有限的知识再加上
一颗赤诚的心来帮助他,时间不容她思索,那颗干涸的心灵不容她犹豫。

    “相信我!孩子,你不是流氓……据我所知,在这个世界上不止是你一个人有
这样的情况……你在听我说话吗?”

    “我听着呢……”

    “这不是同性恋。这是另外一种事情……当然它不太好,但你也用不着这样痛
苦,你要振作精神,参加体育锻炼,好好学习……不要总去想这件事情……慢慢的,
你就会好起来的。

    你和一个普通的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你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你要有勇气去克服它……以前别的孩子也跟我说过类似的情况,他们照着我说的
去做了。他们现在很好……”

    “不光是我一个人吗?”

    “是的!当然,人也不很多……因为它毕竟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你很年轻,应
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你完全用不着自卑,你和正常人是一样的……”

    “真的吗?奶奶!”

    “真的。不但我这样说,书上也是这样写的……”

    “奶奶,你知道我长得什么样吗?”

    “不如道,但我想你一定是个很聪明、很真诚的孩子……”

    电话里传来嘤嘤的哭泣声。现在,孙秀敏不像刚才那样耽心了。

    “奶奶,您很老吗?”

    “不老,我还能活好多年!”

    “奶奶……我会永远记住您的……”

    电话挂断了。孙秀敏发现她握话筒的手已经沾满汗水。

    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这一刻,孙秀敏忽然觉得自己非常圣洁,非常高尚,浑身都十分舒畅。

    她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她发现自己在做着一件十分神圣的工作。

    她幻想着对方可能是一个面色苍白,有两只大眼睛,身材显得十分瘦弱的少年。
但她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恶感。她为自己的话语而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第二天上午,孙秀敏来到新华书店,几乎把所有能买到的关于青少年心理与生
理健康的书籍都买了回来。

    “郝老师”电话已经不是学校交给她的任务。“郝老师”电话将成为她生命的
一部分。

    从那一天起,孙秀敏就提前半小时来到电话前。该下班了,却再等上半个小时。
晚上只要有人来电话,她就不走,往往比规定的时间晚上一两个小时。每当拿起电
话,她就仿佛变成了另一个孙秀敏。

    她性格中的急躁,泼辣荡然无存。她那和蔼、舒缓、理解、商量的口吻不能不
让打电话的孩子以为“郝老师”是位慈眉善目、无事不通、无事不晓的满头银发的
老奶奶……

    因为电话内容都是保密的,有些电话内容,孙老师连顾永泰也不汇报,怕他误
会,怕他急躁,怕他不通人情,怕他破坏了孩子们心中的车块圣土……

    因此,“郝老师”电话并没有像第三军团那样掀起引人注目的波澜,“郝老师”
电话不是海面上急急奔走的巨浪,她是海底下运行缓慢但力量强大的涌——她是股
温暖的暗流。只有海底的鱼儿知道她的温度,知道她的速度,知道她的力量……

                                   11

    我光以为冬天会有狼,没想到春天也会有……我光以为成年人中有撒大谎的,
没想到中学主中也会有……

    ──一位女编辑

    华晓与教导主任骑着自行车赶到公安分局。已经是傍晚六点多钟了。一位姓于
的科长接待了他们。

    “你们学校有个叫萧文的学生吗?”于科长问。

    “哪个年级的?”

    “他说是你们学校高二(5 )班的!”

    教导主任看了华晓一眼。

    说别人,华晓兴许不知道。要说高二(5 )班,哪里有什么萧文?

    “没有!绝对没有!”华晓肯定地回答。

    于科长露出惊异的神色,一拍桌子:“这小子真是胆大包天,都到了这个时候,
还敢骗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导主任问。

    “你们先认认人,要是你们学校的,咱们呆会儿详细说。要不是,那真是太对
不起你们了。大老远的……这小子!”

    华晓和教导主任一无所知,急忙跟着于科长走出办公室,来到一间门窗都安有
铁栅栏的房子跟前。

    打开门,于科长喊了一声:“把头抬起来!”

    靠墙的一条长凳上坐着三个小青年,听见于科长的呼唤,勉强抬起头来。

    屋里刺眼的灯光晃得他们眯缝着眼睛。

    “萧文站起来!”

    长凳中间的小青年站了起来。

    华晓和教导主任定睛一看,所谓“萧文”,原来就是高二(6 )班的包方侃。

    于科长转身问走进屋里的教导主任:“是你们学校的吗?”

    教导主任点点头:“他不叫萧文,他叫包方侃……”心里却在暗暗思忖,他怎
么会是第三军团的呢?

    看见教导主任进屋,包方侃向前挪了一步,几乎是含着眼泪叫了一声:

    “张主任,您来啦!”但凡是个人,见了包方侃的那副像见了亲娘似的可怜样
子都会觉得他是个受了冤枉的好孩子。

    于科长上前拍了拍包方侃的肩膀冷冷地问:“你到底叫什么?”

    “我学名叫包方侃,笔名叫萧文啊!怎么啦?”包方侃显出十分天真而又迷惑
不解的样子。

    “我问了你一中午,问你的真名叫什么,你都说你叫萧文,现在怎么又包方侃
啦?”

    “是呀!”包方侃睁大眼睛。十分认真地耐心解释说:“我学名包方侃,笔名
萧文,这两个都是真名呀!社会上都知道萧文,没人知道包方侃是谁。”


    听他这么一说,他倒反而特有道理,……于科长气得直咬牙根,真想给这个小
子一个大嘴巴,可是又有纪律。他干了十几年的公安工作,问了一中午,结果问了
个假名,这∽涌烧媸呛醚菰保?

    于科长和教导主任走出来,反身锁上门。

    包方侃居然还在里面请求:“警察叔叔,我跟张主任回去吧!……”

    包方侃在高二(6 )班有个绰号,叫包大侃。如果说他在学习上是中等偏下,
那么他在“侃”的本领上实在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他侃的面特别广,他在十分钟之内,可以从美国西部的洛基山脉侃到台湾北方
的钓鱼岛。

    “见过美元  ?”包方侃忽而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半新不旧的绿票子,用手指
弹了弹:“这纸多棒!四分之三的纯棉,四分之一的亚麻!”  “知道么?这老外
就是华盛顿!”包方侃指着钞票中间的肖像说。

    周围没人见过华盛顿,只好信服他。

    他又将钞票翻过来说:“这个金字塔是美国图章。(他将合众国国玺称图章)
的背面。认识这是什么字吗?”他指着金字塔上面的一行小字说。

    没有人认识。

    包方侃说:“这是拉丁文,‘不许伪造,伪造必究’。”其实那字的意思是
“上帝赞成我们的事业”。

    包方侃不知从哪儿偶尔趸来的一点变了形的小知识,宜害得同学们奠辨真假。

    他还知道日本精工表为了做广告,用直升飞机在吉隆坡的广场上,一个早晨撒
下十万块精工手表……

    他不但侃的面广,他侃得还特别真实。他说最新的资料表明:刘邦、项羽和虞
姬他们是三角恋爱关系,虞姬本来和刘邦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项羽是第三者插
足,因为项羽男子汉气概特别足,于是在一次酒宴上一见钟情。

    虞姬情移项羽,刘邦怎肯善罢干休。于是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之战。要按
现在的法律,项羽无罪,但按古时候的道德标准,项羽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鸟江拔剑自刎是良心发现……

    说到此处,他还有自我感受:“自古都是女人坏了江山。”他长叹一声,感慨
万分。就像在说自己早晨吃了果酱面包一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包方侃的最大特点就是他明明在说谎,明明在编造,却面不改色,语言反而更
加流畅自然。偶尔说句实话,却畏畏缩缩,像犯了什么错误。最可贵的是,他的谎
话不但别人信,谎到后来,他自己也信。他撒谎实在是已经撒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
高度。他撒谎的确到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水平。

    写到此处,我可爱的读者定会认为包方侃必然长得尘嘴猴腮,打扮得油头粉面,
显得油头滑脑……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包方侃外表永远那么热情而真诚,就像个刚从农村来到城里参加建筑施工队的
面色黝黑的小青年,显得几分腼腆、几分拘谨,说话时面色还会微激发红,嘴巴还
时不时地有点结巴……只是那双像老鼠一样黑亮黑亮的小眼睛,在他结巴的时候,
飞快地移动几下,显出几丝不易被人觉察的狡黠。

    包方侃经常请病假,他要带年迈的奶奶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看中医。他还经常
请事假,他国外有很多亲戚,差不多一个月就有一位从海外归来。他那诚恳的表情
使老师不能不相估。事实证明上一次是假的,却总相信这一次是真的。

    包方侃曾经报名龙城学通社,可惜学通社“有眼不识金香玉”,说他的“笔才”
不行。他的“口才”在那里又派不上用场。只好打肿脸充胖子,说学通社统统是他
妈的学生贵族,没有一个没有后门的。后门最小的学生的爸爸也是龙城晚报的文艺
部主任。他们让我当秘书长,管吃喝厨撒睡,老子才不伺候你们这帮少爷小姐,去
你妈的!

    他的热情和真诚在学校里已经不起作用。同学们经常拿他取笑,他也不恼。不
但不恼,反而采取“先走一步”的策略。别人说他是混蛋,他说,我不是混蛋,我
是大混蛋。别人说他就会瞎侃,他说,我不是瞎侃,我是睁着眼说瞎话。于是别人
“玩”也无处下手;“笑”也笑不起来,只说包方侃是个滚刀肉,是个臭狗屎……
于是,班上有他没他都没什么大关系了。

    回到办公室,教导主任急不可耐地问:“他是怎么回事?”

    “您先看看这些材料!”于科长将一叠材料递给了教导主任和华晓。”

    华晓看见第一张十六开大小的打字印刷的白纸上印着:

    华北五省中学主文学联合会通告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本会是中学生文坛春风劲吹的发源地。本会聘请了巴金先生在内的海内外100 
多名著名作家、教育家、高级编辑和高级记者担任顾问。本会负责与出版社联系,
为会员出版专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向中国作协,省作协推
荐会员。并向高等院校保送成绩突出的会员。

    凡有志于文学事业的青年请加入我们的行列!

    凡欲加入本会者,请向本会公关部门交纳会员费10  元。

    有关事宜请与龙城市中学生文联联系。请来信函。因人力有限,来人恕不接待。

    通讯地址:龙城市古龙邮电局80  号信箱萧文收。

    华晓再看第二张纸。

    全国首届中学主文学社诗歌大赛启事自古英雄出少年,沉舟侧衅千帆过,病村
前头万木春。

    为繁荣全国中学生文艺,全国中学生文联决定于今年三月至十月举办首届中学
住文学社团诗歌大赛。

    凡欲参加大赛者请寄短诗两首,报名费5 元。截稿日期:10  月31  日,以当
地邮戳为准。

    来款来稿请寄:龙城市古龙邮电局80  号信箱,萧文收。

    “难道就为了印这个拘留包方侃?”华晓嘴上不好问,心里却很费琢磨,这种
印刷品,他见得可太多了。如今,人人都想当作家。有玩笑说,现在写书的比看书
的人还多……

    华晓作为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对当前文坛的形势与动向也略知一二。他知道,
前几年随着文化的繁荣,各路作家犹如八仙过海。

    残疾人“李铁拐”高举拐杖,满腔义愤地批判“文革”十年。“张果老”

    骑着毛驴寻“根”,“何仙姑”已经充分认识到女性解放的伟大意义,不再沉
湎于“花篮的花儿香”,而是把篮中的花儿捻成细粉,将一幕幕悲剧抛向空中,让
人们看看当一个女人有多么难!“韩湘子”竹笛里吹的也不再是“小放牛”,而变
得若即若离,飘飘渺渺、空空灵灵,正经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世间俗人听不懂的仙
乐……“汉钟离”看见该表现的别人都已表现过,该探索的,别人也已探索过,于
是将大葫芦抱起对着海上的礁石挤出一些液体,随意而流,随遇而安,遂也不失为
一种风格……

    八仙过海,谁不仰慕,谁不喝彩,谁不跟随?谁不想借点仙气想脱胎换骨?当
然免不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于是文坛上也出现了几句完全不正确的骂人话,说
文学界是什么流氓集体转业。说电视界是什么,三个农民可以拍一个单本剧,两个
流氓可以拍一个上下集。说到电影界,叫什么,痞子写,写痞子,痞子拍,痞子看,
培养新痞子。

    这都是大学生们百无聊赖,酒后无德,纯属吃不着葡萄叫葡萄酸的狐狸话,不
足为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