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历代帝王和民间传统都奉太上老君为道教始祖,但在道教三清尊神中仍居第三位。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ACADAEAFAGAJAK《道藏》第22册32~33页,第6册464~465页,第9册470页,第22册32~33页,第25册340页,第31册478页,第18册5页,第3册527页,第30册731页,第30册730页,第6册464~465页,第31册478页,第22册14~15页,第23册836页,第17册792页,第17册85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B《资治通鉴》第19册9202页,中华书局,1956年
AH《老子想尔注校证》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AI《周书》第1册85页,中华书局,1971年

四御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
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玉皇〃之名,首见于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它在所列神谱第一中位〃玉清元始天尊〃之下,列〃玉皇道君〃,位居右位第十一;又列〃高上玉帝〃,位居右位第十九。《三洞珠囊》卷二引南朝陈马枢《道学传》第七云:〃陆修静……初至九江,九江王问道佛缘失同异,先生(指陆修静)答:在佛为留秦,在道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①留秦即梵文krakucchanda音译拘留秦,一译拘留孙,为部派佛教以后所称过去的七佛之一,这里将道教的〃玉皇〃与佛教的〃留秦〃相类比,表明玉皇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是不低的。《道学传》谓此言出自陆修静之口,是否如此,已难考证,至少证明南朝陈时道教神系中确有地位不低的玉皇。唐史崇等编《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径称玉皇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之别号或三世之一,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师请问经》云:
〃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②又引《灵宝斋仪》云:
〃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③又引《宝玄经》称天尊有十号,〃一号自然,二号无极……九号玉皇,十号陛下。〃④《云笈七签》亦有类似说法,其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三洞宗元》云:〃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见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三代天尊亦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九曰玉皇,十曰陛下。〃⑤以上说法,皆出于南北朝至唐代。唐诗人李白、杜甫、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亦多有吟咏玉皇之句。如韦应物《学仙二首》诗,其一云:〃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亡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⑥白居易《梦仙》云诗:〃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⑦在诗人们笔下,玉皇大帝是神仙世界的最高神,得道成仙者都须向它朝拜,群仙犹如世上皇帝之公卿,皆列班随侍其左右。
两宋崇道,对玉帝的尊崇尤甚。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丙申,亲祀玉皇于朝元殿〃。⑧七年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⑨徽宗于〃政和六年(1116)九月朔,复奉玉册、玉宝,上玉帝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AB道教亦为之编写经书,制定斋仪。《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有玉皇修道证果的故事。略云:古有光严妙乐国王无嗣,其皇后梦见太上道君抱一婴儿与之,觉而有孕,生为王子。后嗣位有道,复舍国入山修行,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顿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始证玉帝。AC南宋宁全真授、王契真纂之《上清灵宝大法》曰:〃昊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大梵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以形象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穹至圣玉皇大帝。〃AD尽管其地位如此崇高,但仍不超过最高神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它总是作为元始天尊的僚属聆听讲经(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所示),在斋醮请神仪式中,也只有在奏请三清之后才被请到。
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朱熹说:
〃道家之徒欲仿其(指佛教引者注)所为,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AE面对儒家的批评,道士们曾作过许多解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玉帝尊次考》云:〃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AF林灵真所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醮神时先列三清,后列四御的安排作了具体解释,曰:
〃醮坛即醮筵也。中间高设三清座,……又设七御座(七御座之首为玉皇)……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AG意思是说,醮坛中间是两列神位,是两个首席,并无尊卑之别。
次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据《上清灵宝大法》卷十称:〃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有大帝座是也。按《天文志》,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气悉皆左旋,南北极为之枢纽,惟此不动,故天得以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实居中天,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是谓北极紫微大帝也。〃
三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神。〃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钩,是名勾陈,其下有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为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极,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转,上应始气,三气之下,万天之上,三界之中,莫不尊于此三帝。〃AH四为后土皇地祇,传为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土正曰后土,……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AI〃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AJ古代奉祀为男像,唐武则天前已为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并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诰封〃后土皇地祇〃。AK徽宗政和六年(1116)上徽号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LB自是以后,后土皆为女像。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称之为〃四极大帝〃,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四御的出现,大概不早于宋。《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曰:
〃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道藏辑要》柳守元《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赖我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极十华以及古圣高真递传妙道〃。从这两条资料对于四御的不同排列,可看到〃四御〃内涵确有两种解释,《丹诀歌》将三清与四御相连,此四御即为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四位天帝;柳守元将五老与四御相连,则四御即为四极大帝。不过前说更为普遍,为道教塑造神像和斋醮中普遍采用。
注:
①②③④⑤ACADAFAGAH《道藏》第25册305页,第24册724页,第24册762页,第24册762页,第22册14页,第1册717页,第30册730页,第34册632页,第7册28页,第30册73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⑦《全唐诗》第6册2001页,第13册4655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⑧⑨ABLB《宋史》第1册152页,第1册157页,第8册2543页,第8册2543页,中华书局,1977年
AE《朱子语类》第8册3005页,中华书局,1986年
AIAJ《十三经注疏》下册2123~2124页,上册1371~1372页,中华书局,1980年
AK《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

五老君 
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①此五位天神,盖源于古之〃五帝〃传说。战国成书的《周礼·天官·大宰》云:〃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云:〃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贾疏实据两汉纬书,《河图》云:〃东方青帝灵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黄帝含枢纽,土帝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北方黑帝叶光纪,水帝也〃。②《诗含神雾》等有类似记载。由此可见经学家以纬解经之真面。
道教出现后,对纬书之五帝略加修饰而成五方五老。南朝宋前所出之《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龙,建鹑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
……上导泰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气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之南夏〃;〃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头戴黄精玉冠,衣五色飞衣。常驾黄龙,建黄旗,从神戊己,官将十二万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用之不倾〃;〃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龙,建素旗,从神庚辛,官将七十万人。……上导洪精于上天,下和众生于灵衢〃;〃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号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一字叶光纪。头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衣。
常驾黑龙,建皂旗,从神壬癸,官将五十万人。……上导五帝之流气,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永安。〃③《五符本行经》也作了类似的叙述,并云:〃五老帝君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后学而成真者。〃④道书称,有〃赤书玉篇真文〃五篇,由此五老君掌管。
南宋道教学者金允中在论述五老君的存在时,以道教气说加以解释。他说:〃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见于天文者,则为五星,或为五帝座。……凝质具体,遂为五岳,……是为五岳之帝。……下至于物,为金木水火土,于事为帝,于人为五脏,皆此五气也〃。⑤故〃以理言之,莫若随五气之所寓而称,在天中则称五老上帝,在天文则称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灵则称五方五帝,在山岳则称五岳圣帝,在人身则称五脏神君,岂不通理而易行。〃⑥
注:
①此处所记全名见《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简称见《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
②《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166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③④⑤⑥《道藏》第1册784~785页,第2册208页,第31册617页,61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五星七曜星君 
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指日、月及五星。五星为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和日、月合称七曜,尊之为星君。
日、月及五星之崇拜,起源很古。西汉以前,雍州即有专门祭祀它们的祠庙。《史记·封禅书》曰:〃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之属,百有余庙〃。①两汉时,多据星象以占验人事。现存纬书辑文中,即多以日、月、五星运行之位置及表露之颜色等,以预言人事之吉凶。道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以姓氏、服色,赋予威权职掌,使之具有完全的拟人神(Anthropomor NphicGod)表征而崇拜之。道教以日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以月为夜明之神,称名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玄门宝海经》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②《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云:
〃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东方岁星真皇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姓皓空,讳维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启咺,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③此名目又见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及《太上飞步五星经》等书中。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则径直以木、金、火、水、土称五星君,并对其服饰、职掌作了如下描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青霞寿鹤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告成功肃。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服饰略);〃南方火德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服饰略);〃北方水德真君,通利万物,含真娠灵,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以迎之〃(服饰略);〃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服饰略)。④《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将五星和儒家五常相配,得出十分吉祥的结论。
略云:〃木,岁星之精,其性仁,……有所求者,但以心事白之,无不从允〃;〃火,荧惑之精,其性礼,……好人求心事,俯对以礼,是人皆得从志〃;〃土,镇星之精,其性信,……
遇者子孙富贵,钱财日自资(滋)长〃;〃金,太白之精,其性义,……识者求之,无不称遂〃;〃水,辰星之精,其性智,……识者求之,以文书术数授与人〃。⑤又谓〃日者,太阳之精,……有遇者,必得仙术〃。〃月者,太阴之精,……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术。〃⑥
注:
①《史记》第4册1375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③④⑤⑥《道藏》第22册178页,180页,第1册870~871页,第11册429页,43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北斗七星君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①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辏а簦橇槎反涡校坏谄咝敲灰」狻ā"谕庇殖票倍酚芯判牵呕手瘢健ū倍肪判牵呒ㄏ郑┒ā!对企牌咔肪矶摹侗倍肪判侵拔蛔苤鳌吩疲骸ā痘评暇吩唬罕倍返谝惶焓嘈牵蜓裘餍侵晟褚玻坏诙扈牵蛞蹙侵晟褚玻坏谌旎牵蛘嫒诵侵蔷玻坏谒奶烊ㄐ牵蛐ば侵蔷玻坏谖逵窈庑牵虻ぴ侵橇橐玻坏诹'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下第八、九星略)③其后又引《河图宝录》叙述九星之姓讳及职掌。以上《云笈七签》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据纬书《春秋运斗枢》。二为《洛书》所记。它除记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