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韶在杨广这儿碰了个软钉子,颇有些不甘心地抿了抿嘴,这才转向杨广问道:“王爷初到并州就藩,可知目下河北最缺的是什么吗?”
杨广紧锁双眉,摇了摇头。
“一是兵,二是粮。”王韶目光灼灼地盯着杨广,一字一句地说道。
“父皇赏赐给本王的那座‘开皇五铢铸钱炉’,不是交由张建平带来并州了吗?本王离京之前,母后又赏赐下八百万钱,充做河北道征兵之用,大约不久也可运抵并州了吧?”杨广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有了足够的军晌,何悉没有当兵之人,又怎会筹集不到足够的粮草呢。
王韶不以为然地一笑,说道:“这正是下官急欲提醒王爷务需留意的关键所在。一座铸钱炉,再加上八百万钱,若按寻常推算,理应能供给十数万,甚至二十万大军日常之用,但依目前河北诸州郡的情形而言,只怕是有钱也无处可花啊。在行台,下官分掌度支,在王爷抵达并州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行台库中已先后调拔出近二十万钱,却才募得了仅可供三千人马一月所用的粮草;卫王北上统军之前,幽并等地原就驻扎十万府军,而到目前为止,新征招入伍的兵员尚不过千。照此发展下去,下官担心,一旦突厥五可汗四十万铁骑南下来犯,河北危矣。”
杨广乍闻王韶此言,惊得立马从座中一跃而起,两眼紧盯着王韶,语调急促地问道:“何以会至此呢?”
王韶忙随着杨广站起身,正色拱手劝道:“王爷稍安勿躁,且请落座,听下官一件一件细细道来。”
“王长史,先前在长安时,我曾听长孙先生向我说起过,关东、河北向为人丁兴旺之地,粮草丰茂之所,为何会成了现在这样的情形呢?”杨广一惊之后,不禁困惑地冲王韶问道。
“王爷所说不差。数年前前朝武帝亲率大军,攻灭北齐,尽收齐地三百八十九万户人丁,关东、河北一带人口之盛,的确是关中难以与之相比的。即如今日而言,经粗略估算,单单河北道行台治下十九座州郡之内,人户总计也应不在三百万户以下,如按每三户抽一丁计,也应能征召起百万之众。然则实情却远非如此。究其原委,其实就在于前朝攻灭北齐后,只重占,未重化,以至旧齐之地人心背离,无人愿替朝廷出力效命。而要化民,又决非一年半载可成之功,难就难在此处了。”
………………………………
第291章 国同俗异
杨广听了王韶这话,颇不以为然,当即反驳他道:“王长史此言差矣。自古从来都是吃粮当兵,河北道治下既有上百万户人家,只要朝廷肯出粮晌,何愁征召不来足够的兵源呢?”
王韶淡淡一笑,拱手道:“王爷可曾听说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下官之所以被圣上选中,充任殿下的府僚,多半是因下官原系出身于并州王氏的缘故。关东、河北一带,与关中颇为不同,首先就是这里世家豪族林立,在民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方才说到的河北道治下户口百万,只是据实而言,单就各州郡人丁帐薄上记载的数目,可能不足此数的十之一二。概因绝大多数小户人家,为逃避兵役、租调,不惜舍家为奴,甘当世家豪族的奴仆,附庸,更有私下买通村正里长,男变做女,壮化身为老,不受征召的,凡此种种,岂是王爷在关中时见得到的?”
杨广并非从未听说过关东重门第、世家,可如王韶所说,州郡帐薄上所记载人丁数目与实有人口数量相差如此巨大,还是头一次听说。当下半信半疑地问王韶道:“依王长史之言,这些世家豪族的势力未免也恁大了些吧,但不知他们一家名下通常有多少小民百姓寄身为奴?”
“仅就下官所知,单是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这两家,其名下寄身为奴者就有十万之众,下官出身的并州王氏名下有奴、佃总数也在七、八万口。”
“那岂不是以一家一姓之实力,就足以组建起一支上万人的军队了吗?如此说来,朝廷只须收拢住这些世家豪族,不就可以征召到足够的军卒了吗?”杨广惊诧于关东、河北世家拥有如此强大实力的同时,也禁不住想当然地说道。
“王爷把这件事看得过于简单了些。”果然,王韶敛起笑容,异常郑重地答道,“依汉魏以来四五百年前通常的说法,只有三世以上为宦者才能称为一州一郡的世家门第,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这些国姓世家,世代传承已历百年以上,门第之内,祖制族规森严,又岂是一朝一代一道诏命能轻易收拢得住的。这也只是其一。
若说其二,之所以现下难以在关东、河北一带征召到足够的兵源,则不仅和这些汉人世家豪族有关,还与东魏、北齐的兵制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前朝及我大隋颇有不同,东魏、北齐两代实行的府兵制更像是所谓的族兵、坊兵制,这两朝的所有军队并不直接效命力朝廷,而是效忠于统军的将领,即便是北齐一朝充任禁军的六坊军,也都是首先效命于六坊的统军将领,而由统军将领再效忠于皇帝的。由此,凡府军所需日常糗粮,概由统军将领私家供给,从而将卒之间形成了牢不可分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也是当今圣上登极不久,就颁下明诏,令府军人皆改回旧姓,不必再随将姓的主要原因。但因关东、河北一带家兵、坊兵制历时已久,可谓是根深蒂固,要想以朝廷的名义在这些地方征召丁壮入伍当兵,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杨广虽然听不大懂,但也能从王韶的话中听出,朝廷之所以在河北道治下各州郡征召不到足够的兵源,组建新军,抵御突厥入侵,大抵和当地的世家豪族,以及东魏、北齐两代数十年间推行的兵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是他更加不明白的是,王韶为何要急吼吼地在他抵达并州的头一天,就向他说起这些。
从杨广略带迷离的眼神当中,王韶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立马将话题扯了回来:“昨夜灵石堡一战,晋王骠骑营折损近半,王爷急欲寻胡寇报仇雪恨的心情可谓是人同此心,下官也能深切地体会得到。方才下官之所以要跟王爷讲说起行台治下面临的最大两道难题,就是为了提醒王爷,眼下正值朝廷多方用兵的危急关头,千万不可图一时之快,置朝廷大局于不顾,转守为攻,贸然出城邀战突厥,以至酿成大祸呀。”
“照你这么说,一日招募不到足够的兵源,咱们便须缩在这城中一味地被动挨打了?”听王韶提到灵石堡一战,杨广忍不住脱口而出,质问道。
“王爷,下官位居府僚之首,不得不提醒王爷,圣上命王爷出镇并州,首要之责是要力保疆土不失,而不是寻机与突厥开战的。”王韶毫不避讳地直言相告道,“在王爷抵达并州前,下官和张仆射等行台同僚本就不赞同卫王集重兵于临榆关,主动进袭营州,原还一心指望着待王爷到达并州时,能够力劝他罢兵休战,但以稳守关隘为重,不承想王爷初入并州,即完全不顾敌我兵力之多寡,急欲为死伤的骠骑营将士报仇。下官受圣上重托,不得不对王爷稍加匡正,以免王爷误入歧途,犯下大错。”
“灵石堡位于并州城以南,与并州近在咫尺,难道突厥人打上门来了,你还要本王甘心情愿地挨打不成?”杨广忍无可忍,拍案而起道。
“恳请王爷立时写下一份书信,命人紧急送往临榆关卫王中军,促请卫王急调两万兵马赶回并州,以保并州无虞。”王韶头也不抬,以近乎命令的口令向杨广说道。
“你,你。。。。。。”杨广气得浑身颤抖,用手点指着王韶,恨不得将他一刀砍了,方解冲天之怒气。
“昨夜偷袭灵石堡的突厥人马,不能排除系沙钵略率统主力部队的可能,单凭并州城中这万余人马,一旦突厥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很难确保并州城不失,为守土大局计,但请王爷立即传书卫王,回兵增援藏并州吧。”王韶说着,做势就要给杨广跪下。
“你用不着向本王施如此大礼。这封信我写就是。”头脑稍微冷静下来,杨广一想到真如王韶所说,自己刚到并州不久,就丢失了如此重要的一座城池给突厥人,岂不是会大大辜负父皇对自己的一番殷切期望,因此强压下胸口喷薄欲出的怒火,挥手拦住王韶,极不情愿地向他妥协了。
………………………………
第292章 亡国之宫不可住
守着杨广,看着他写下了那封向杨爽搬兵求援的书信,王韶脸上才现出一丝笑意。
从杨广手中接过书信,王韶想起了被杨广喝令出城,去寻突厥人报仇的鱼俱罗,又劝杨广道:“王爷还是趁早差人寻回那位鱼将军吧,下官瞧着他身上带有不止一处刀箭伤,就这么单人独骑的出城去寻突厥人报仇,难免凶多吉少。。。。。。”
杨广却是一句多余的话也听不进去了,摆摆手道:“他要没有这点儿能耐,也着实做不得本王骠骠营之统领了。王长史,承你方才告知了本王许多行台治下面临的实情,望你和张仆射能及早思谋出相应对策,一一加以排解,辅助本王守御好北境,不负父皇重托。”
“只要王爷平安无恙地驻守并州一日,便如同天子亲临一般,下官相信,假以时日,多加劝导,终将有一日,关东、河北一带的世家、百姓会和朝廷站到一边的。”王韶话中有话地说完这句话,即向杨广告辞,手中拿着杨广写下的书信,差人去向杨爽报信求援去了。
“啊呸。”看着王韶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外,杨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烦闷,冲着王韶离去的背影狠狠地啐了一口。
安若溪带着萧萧、瑟瑟两名侍女悄无声息地走进殿来,一眼望见杨广脸色潮红地站在殿中,忍不住关切地问道:“王爷可是议事议得过久,身上感到不适,要不要传郎中来瞧瞧?”
萧萧、瑟瑟两人因安若溪重返杨广身边,自忖身份,都不敢再向先前时那样与杨广公然亲近,瑟瑟略微迟疑了一下,才乍着胆子给杨广捧上一碗茶水。
“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刚才被这老儿呛了几句,心中有些不快罢了。”杨广从瑟瑟手中接过茶碗,喝了一大口茶水,怏怏地说道。
“王爷可还是在为昨晚上那一战气恼?”安若溪走近杨广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方才放下心来,试探着问道。
“萧萧、瑟瑟,你两个昨晚不也和鱼俱罗所率的骠骑营在一处,可曾看清那支突厥铁骑,为首带队之人是何身份?”杨广对自己的近卫初次与突厥人接战,就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仍耿耿于怀,偏过头冲着两名侍女问道。
“回王爷,我二人当时皆留在营帐之中,未曾靠近两军交战之地,所以。。。。。。”萧萧带着几分歉意答道。
“突厥人撤退以后,我问过鲜于罗,好像听他提过一句,说统军偷袭灵石堡的是位突厥王子。”瑟瑟忙补充道。
“哦,是位突厥王子?”杨广眼前登时一亮,当即吩咐萧萧、瑟瑟道,“去把鲜于罗传来,我要当面问他。”
萧萧、瑟瑟领命转身刚要走,却被安若溪开口给拦住了。
“王爷今日初到并州,连夜问事未免过于操劳了些,不如待明日一早再传鲜于罗来问话吧。”
经她这一说,杨广抬头看看殿外,这才发觉殿外已是漆黑一片,不知不觉已至日暮时分了,精气神一懈,顿觉浑身上下软软的,再也提不起一丝气力来,遂冲安若溪点了点头。
“你两个去准备些饭菜来,端至王爷寝殿去。王爷,我扶着你回寝殿先躺一躺,缓上一缓吧。”安若溪俨然恢复了先前在晋王府时的做派,回身向萧萧、瑟瑟两人吩咐道。
萧萧、瑟瑟自从杨广悄悄溜出长乐驿,微服私行以来,一直在为杨广的安危牵肠挂肚,今天日间与杨广一行会合于灵石堡,又因见杨广气恼骠骑营惨败于突厥铁骑手下,不敢主动向前跟他嘘寒问暖,及至后来认出了杨广随行几人当中,竟然有光着头的安若溪,两个人更是感到莫名的惊诧,憋了一肚子的话想问又不敢问,此时听到安若溪吩咐两人为杨广准备饭菜,两人都知道安若溪和杨广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答应一声,转身先走了。
“若溪,你只管在前面引着路就行,我还没有乏到要人扶着才能走路的地步。”杨广轻轻推开安若溪的手,迈步向殿外走去。
走出正殿,接连穿过三进院落,才来到了寝殿座落的院内,杨广放眼四顾,不禁感叹道:“这晋阳宫比起长安的晋王府,可要大得多了。”
安若溪引着杨广走进灯火通明的寝殿,屏退等候在殿内侍奉的几名侍女,服侍杨广在床上躺下,这才对他说道:“今晚也就罢了。我劝王爷明日一早就离开此宫,在并州城里另寻下住处吧。”
杨广刚刚躺下,听安若溪一开口就劝自己明日搬离晋阳宫,不由得以手支颐,在床上半坐起来,问安若溪道:“这是为什么呢?莫非我住不得此宫。先前在长安时,曾听虞孝仁无意中说起过一回,他父亲虞庆则率军镇守并州时就住在这座晋阳宫中,他都住得,为何我就住不得呢?”
“别人的事不是我这么个婢女该过问的。”安若溪一边递给杨广一把拧得半干的手巾,要他擦去脸上的灰尘,一边随口答道,“我只知道数年前,北齐后主高纬和他那位宠爱的淑妃冯小怜就是住在此,被前朝武帝给灭了国。王爷愿意住在他二人曾住过的宫里吗?”
五百多年前,王莽篡汉失败,光武帝刘秀不也住进了王莽住过的未央宫吗,仅仅因为北齐后主和冯小怜在此宫中住过,安若溪就劝自己趁早挪往它处去住,不也太过牵强些了吗?
杨广扑哧一笑,正想打趣安若溪两句,劝她不要过于迷信,又听安若溪接着说道:“王爷在长安时不过是一位寻常的亲王,但一到这并州城中,便是不折不扣、坐镇一方的藩王了,凡事还是小心些的好,莫要授人以把柄。”
杨广闻言心中一动,暗自感到有些纳闷儿:他清楚地记得,安若溪被遣出晋王府前的那个夜晚,她来寝殿第一次向自己提到了夺宗之事,尔今短短数月过去,她为何态度大变,连一座前朝君皇遗留下的行宫都劝自己不要住了呢?
………………………………
第293章 另一位突厥王子
虽然还不十分了解安若溪劝自己趁早搬离晋阳宫的真正用意,经她这么一提醒,杨广也觉得自己身边只带着寥寥数人住在偌大的一座宫苑之内,未免过于奢侈了些。
回想起先前自己一时兴起,决定改变做派,在晋王府中大肆更换府中陈设,为府中执役人等添置新衣,以至短短数天内便几乎花光了府库中所有的钱帛,闹到要去东宫向太子杨勇借粮度日的地步,事后虽然没有受到父皇母后的严厉责罚,但之后自己每每进宫,看到父皇杨坚身上还穿着一件洗了又洗的袍服时,杨广都身不由已地感到一阵面红耳热,深深为自己过往的大手大脚而抱愧不已,暗下决心,自今以后,再不刻意改变历史而任性胡来了。
“好吧,明日一早咱们就挪出晋阳宫去。日前我瞧着行台衙署院落也十分轩敞,咱们索性就搬到那里去住,你觉得怎样?”杨广不待安若溪再多说什么,爽快地答应了。
“住到行台衙署去?王爷英明。”安若溪惊喜地看了杨广一眼,手捧着一盆用过的热水,翩然出殿去了。
次日一早,杨广便命人带话给张威,说自己要挪到行台衙署去住。张威误以为杨广不愿住在亡国之君住过的宫苑之中,也没有多劝,遂命人在行台衙署为杨广等人收拾出一进干净整洁的院落,供杨广驻镇并州时居住。
鲜于罗并没能给杨广带来他想要的信息,只说自己那晚隐约听到过突厥队中的通译曾称呼他们的头脑为王子,至于那王子的姓名、长相,则通通没看得清楚。
倒是王韶派去临榆关送信的斥候,在十天后给杨广带来了份意外的惊喜:奉了杨爽之命,随他一同赶回并州城来见杨广的居然是长孙晟。
早在自己获准离京出镇并州前,长孙晟就奉旨出使契丹、奚等东北诸部离开了长安,杨广万万没想到,时隔两个多月之后,他们师徒两人竟会重逢于并州城内。
因此,杨广一见跟在斥候身后,走进议事厅来的是长孙晟本人,立马激动地迎上前去,抱拳冲长孙晟施了一礼,向他问候道:“长安一别,已有两月未曾聆听先生教诲,先生此番出使东北诸部,一切还都顺利吧?”
长孙晟由于事先已得知了杨广抵达并州的消息,表现出的倒没有杨广这般激动,忙伸双手拦住杨广,躬身还了一礼,欣喜地答道:“禀王爷,某此次出使,一切还算顺利,契丹、奚等部族已纷纷表示,愿内附我大隋朝廷。如今有王爷代天子坐镇并州,河北道庶几更可确保无虞了。”
两人在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