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一晃,不知不觉,帐外已是天光大亮。李靖正要开口唤醒长孙晟,忽听帐外有人说道:“师父,弟子染干前来问安。”


………………………………

第872章 针尖对麦芒

    李靖虽听说过染干其人,却不知他与长孙晟是师徒关系,听到帐外是染干来向长孙晟请安,起身正欲唤醒长孙晟,却听长孙晟已冲帐外说道:“突利可汗一向可好?某正要去见大可汗,请可汗在帐外稍候一时,与某一同见过大可汗再叙旧吧。”

    染干在帐外恭敬地答声“是”。

    “将军,您这就要把顾生的首级拿给都蓝吗?”李靖不明白长孙晟为何不请染干进帐,而是要他随自己去见过都蓝再师徒相见,问道。

    长孙晟点了点头,命随从拿来洗漱之物,草草洗漱、更衣已毕,拎起装着顾生首级的革囊,方对李靖说道:“你想没想过,要是我和染干先见过面,尔后去见都蓝的话,会给染干带来多大的麻烦?”

    李靖设身处地地一想,方醒悟了其中的差别,心中不禁感叹长孙晟真是一位好师父,时时处处都在替自己的徒儿着想。

    都蓝可汗雍虞闾自从昨日见了长孙晟带来,赠给他的四名美姬,激动地几乎一夜未睡,挖空了心思琢磨着要如何才能尽快从宇文般若那里讨回四名美姬,一近芳泽,直到天将拂晓时分才沉沉入睡,却不料刚打了个盹,就被近侍乍着胆子给叫醒了。

    “禀可汗,江上源称有急事在帐外求见。”

    雍虞闾对这个其貌不扬的江陀子本不感兴趣,只是因可贺敦宇文般若极力举荐,且江上源于莫何可汗处罗喉在位时建言推行的屯牧制的确大大增强了东突厥的国力,促进了东突厥的复兴,这才委他以达官之职,但日常大多都向宇文般若禀报差使。

    今天这么一大早,江上源越过宇文般若直接来找自己,莫非还是为了起兵攻隋的事?雍虞闾半睡半醒地寻思着,连身都没翻,正要传命江上源进帐,却听身后又有一名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禀报道:“禀可汗,隋朝使节长孙晟与突利可汗也到了帐外,长孙晟称有要事求见大可汗。”

    雍虞闾腾地便坐了起来,揉了揉发胀的脑袋,问道:“长孙晟没说有什么事求见本汗吗?”

    “他,他好像和江达官为的是同一件事,两个人在帐外还闹了点儿不痛快。”内侍支支吾吾地答道。

    不好,只怕是杨钦隐匿在军中的事情被长孙晟发现了!首先掠过雍虞闾脑海的便是这一念头,他一边吩咐内侍侍奉自己起床更衣,一边暗暗地盘算着待与长孙晟见了面之后该如何向他解释这件事。

    待雍虞闾收拾停当,来到前面的牙帐,惊讶地看到可贺敦宇文般若满面怒容地已站在帐内了。他因猜料江上源必在来向自己禀报杨钦的行踪被长孙晟发现之前,已向宇文般若作过禀报,便对宇文般若的不请自来没太在意,与她并肩落座之后,吩咐传请长孙晟、染干、江上源一同进帐来见。

    长孙晟昂首走进大帐,双手捧起装有顾生首级的革囊,朗声说道:“禀大可汗、可贺敦,外臣昨日新得了件宝物,特来献与大可汗、可贺敦。”

    雍虞闾望着长孙晟捧在手中的圆滚滚的革囊,再瞧瞧宇文般若阴郁的脸色和江上源沮丧的神情,心里登时“咯噔”一下,升起了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勉强笑道:“长孙将军太客气了,但不知这革囊中装的是什么宝物啊?”

    长孙晟打开革囊,露出了血淋淋的一颗人头,从容答道:“这便是逆犯杨钦的首级,昨夜外臣取了它来,进献给大可汗和可贺敦。”

    宇文般若脸色一变,正要开口发作,却见雍虞闾猛地一拍面前的几案,手指阶下站着的江上源,破口大骂道:“此必是尔等做的好事,背着本汗将此奸人窝藏在都斤山,若非长孙将军以雷霆手段取了奸人的首级来献与本汗,本汗险些被尔等给害了。来人哪,将此人捆了,听候发落!”

    “且慢。”宇文般若终于忍不住了,怒极而笑,劝住夫君,质问长孙晟道,“即便江上源真的私自窝藏了此人,长孙将军身为上邦使节,悍然在大可汗眼皮底下杀人,未免做得也太过份了吧。”

    长孙晟寸步不让地回应道:“可贺敦何出此言哪。此人本是受南陈残存势力指使,蓄意挑唆两国关系而来,举凡我大隋臣民,人人皆可诛之。可贺敦身为我大隋的大义公主,为何反对某横加指责?难道可贺敦早就知道此人现住在突厥军营之中吗?”

    帐内的气氛立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陪同长孙晟一同来见雍虞闾的突利可汗染干此时才明白长孙晟不肯先在私下会晤自己,执意与自己来见雍虞闾的真实用意,眼见长孙晟和宇文般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忙跨步向前,笑着抱拳向雍虞闾说道:“大可汗,臣弟以为,若杨钦此人果是为游说大可汗起兵攻隋而来,长孙先生将此贼诛杀实为替我突厥消除了一场祸患,可贺敦与大可汗夫妻本是一体,且是大隋皇帝钦命的大义公主,一定也不愿看到我突厥与大隋交兵,方才所责者,依臣弟看来,不过是细枝末节而已。惟望大可汗开导之,化解之,以维护我突厥与大隋的和睦邦交。”

    雍虞闾的大可汗之位便是从染干的父亲处罗喉手里继承而来的,且染干与他都是突厥可汗,只有大小之分,并无君臣的名份,却自从他继任大可汗之位以来,每每在他面前以臣子自居,令雍虞闾大为感动,因而对染干这个堂弟几乎是言听计从,亲信有加。

    他明知此前杨钦是经江上源引见给宇文般若,再由宇文般若引见给自己的,此时听了染干的一番话,却故作不知,呵呵笑道:“贤弟说得甚是,可贺敦,长孙将军这是替你们杨家除去了一个对头,你本该感谢长孙将军,为何要如此发怒呀?”

    宇文般若面色铁青,狠狠瞪了染干一眼,冲雍虞闾说了声:“我身体不适,先走了。”起身指袖而去。

    长孙晟见宇文般若在染干的开解下仍不肯向自己承认之前容留、窝藏奸人顾生,怂恿突厥起兵攻隋的错误,遂在她走过自己身边时,冷冷说道:“娘娘还在长安盼着公主的回信哪,望公主好自为之。”


………………………………

第873章 扶弱摄强之策

    三天之后,长孙晟、李靖一行带着突厥都蓝可汗雍虞闾继续向大隋称臣进贡的承诺离开都斤山,返回并州。

    其时已是盛夏时节,关外草原上却没有一丝暑气,一阵阵劲风吹过,令人仍感觉到沁心的凉意。

    李靖与长孙晟并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忽然笑着说道:“晚辈猜到将军此番出使突厥,施用的是什么计策了?”

    “哦?不妨说来听听。”长孙晟捻髯笑道。

    “此为三十六计中的离间计。”李靖在马背上冲长孙晟一抱拳,说道,“将军欲以向都蓝可汗赠送四名美姬来离间他与宇文般若夫妻间的情感,又以斩杀化名杨钦的顾生来对都蓝进行震摄,令其不敢觊觎我大隋,此计果然高明。”

    长孙晟先点了点头,继而又笑着摇了摇头,对李靖说道:“你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一层,已实属不易了。实言相告,此为扶弱摄强之策,在震摄雍虞闾的同时,着力扶持势力相对弱小,对大隋怀有善意的染干,以求其日后为我所用。”

    “怪不得将军对待染干与雍虞闾大不相同呢,晚辈受教了。”李靖得到长孙晟的点拔,恍然醒悟道。

    “不过,此番突厥之行,我观宇文般若行事,仍不改恢复宇文氏江山的初衷,毫无改弦易辙之意,又听染干向我说起,近些时日以来,宇文般若与西突厥的另一位可汗泥利可汗来往密切,似乎在意图不轨。我打算回朝面见圣上复命之时,建言罢黜她的大义公主封号,李靖,你认为妥否?”长孙晟收敛笑容,征询李靖的意见道。

    心目中的偶像竟然向自己征询意见,李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在马背上欠身向长孙晟施礼道:“晚辈不敢妄议国是,只是提请将军留意,那晚在帐外用飞刀杀顾生灭口之人至今仍未再露面,据晚辈所料,此人多半是‘雁巢’仅存的两位头领之一的张仲坚,并且张仲坚很可能是为配合顾生一同游说突厥起兵进攻我大隋而来的,与他合谋的必是宇文般若。仅就这一点而言,晚辈以为,速除宇文般若为上。”

    长孙晟听了李靖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宇文般若远嫁突厥已有十多年的光景,特别是自雍虞闾继任大可汗以来,她在突厥朝中有意培植自己的势力,现已初成气候,若想在较短的时间内除了她倒非一件易事。再者,数年前是她主动改姓归宗,拜在圣上、娘娘膝下为女的,如今她反迹未彰,只恐圣上和娘娘顾念旧情,狠不下心来将她除去。”

    见李靖脸上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长孙晟语气一转,又说道:“不过,此事可以一步步地来,先设法减削宇文般若在突厥朝中的势力,尔后再寻找契机将她除去。不瞒你说,在离开都斤山前,我曾单独会晤了那位昔日晋王府中的花匠江上源,想劝他幡然悔悟,成为朝廷安插在突厥朝中的眼线,却被他一口回绝了,除去宇文般若,可以尝试着从除掉江上源开始着手进行。”

    李靖听长孙晟提及杨广,遂向他提出请求道:“晚辈欲从并州直接返回广陵,将顾生被杀、张仲坚北上以及江陀子助宇文般若与朝廷为敌这些事情一一向晋王殿下禀报,使殿下得以及时了解‘雁巢’的最新动向,请将军允准。”

    长孙晟没料到李靖会给自己出了这么一道难题,皱着眉头答道:“照理说,发现杨钦并非刘居士,而是顾生,你和玄感公子二人的嫌疑自然就解消了,但如今刘居士仍未知下落……不如这样,待咱们返回并州,将其中实情禀明高仆射,交由他来决定你的去向吧。”

    李靖虽然急于返回江南,当面向杨广禀报他随长孙晟出使突厥期间的最新发现,但听长孙晟如此一说,略一思忖,也就理解了长孙晟的难处,只得跟随他返回并州来见高颖。

    高颖对长孙晟此番出使突厥的大获成功感到十分高兴,亲自出城将长孙晟一行接至衙署,大排酒宴,祝贺长孙晟一行凯旋归来。

    席间,长孙晟不待李靖说话,主动代他向高颖说明了他欲直接返回广陵去向杨广禀报消息的想法。

    高颖向李靖详细询问罢事由经过,也陷入了沉吟,冲长孙晟和李靖二人解释道:“一个月前,我是在接到潜伏于都斤山的斥候密报称,彭国公刘昶之子刘居士化名杨钦,前去游说都蓝可汗进兵攻隋的,并且在得到这一密报不久,就发现,突厥向高句丽派去了秘使,欲与高句丽联手发兵来犯。如今你们虽揭露出杨钦并非刘居士,而是南陈的细作顾生,但刘居士其人仍下落未明,他是否与顾生沆瀣一气,串通返叛朝廷也并不明朗,故而……是不是先找到刘居士的下落,查明他是否是顾生的同谋,再……”

    但是,要在偌大的幽并等地找到刘居士其人又谈何容易,李靖强自按捺着心头失落的情绪,向高颖提供着寻找刘居士下落的线索:“末将曾受刘居士之托,答应尽力撮合他与一位姑娘的姻缘,后来在江南听说,刘居士因在长安失去了与那位姑娘的联络,背着父母北上到了关东、河北一带来寻找她的下落。据末将所知,此女名叫冯小惜,系相州治下商水冯家湾人氏,高仆射能否派人到冯家湾一带找找,或许能找到刘居士。”

    他话音方落,就见陪坐在末席的杨玄感手举一幅绢帛站起身来,走到自己近前,将手中的绢帛递向他,笑嘻嘻地问道:“大哥,你瞅一眼,看我画得像不像居士?”

    在座的高颖、长孙晟等人都知道,越国公杨素的这个长子自幼头脑就不甚灵光,得了个绰号叫做“痴儿”,此时眼见他趁旁人说话的功夫竟绘就了一幅刘居士的肖像,俱都吃惊地望着从他手中接过绢帛的李靖,想听听他会怎么说。

    “太像了!”李靖惊喜地望着杨玄感绘就的刘居士的肖像,由衷赞叹道。


………………………………

第874章 江南佛寺之乱

    长孙晟带领李靖采用扶弱摄强之策成功地迫使东突厥都蓝可汗放弃起兵攻隋的计划,上表继续向大隋俯首称臣,初步稳定了北疆局势的同时,远在广陵抚绥江南的晋王杨广却正在面临着一场之前从未遇到过的严峻考验。

    与崔弘度镇守的原属后梁的江陵一带颇有不同的是,原属南陈直接统辖的江南各地州郡并没有出现田主、富户们围攻当地州郡衙署的情况,却出现了较之更甚的成千上万的僧尼纷纷到当地衙署门前化缘的事件。

    江南祟佛已历宋、齐、梁、陈四朝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各州各郡的上万座佛寺中有不下数十万僧尼修行,尔今因朝廷推行均田制的一道诏书才下达至广陵,就激起了数十万僧尼聚集州郡衙署门前化缘的事件,这使得对凭借推行均田制稳定江南人心、局势抱有很大期许的杨广感到极为震惊。

    而与此同时,裴蕴派往江南各地调查与官匪相互勾结,强征百姓粮帛的蠹虫的吏员们回报称,他们查知,这些所谓的蠹虫大多名列僧籍,平时寄身佛寺做掩护,实则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据此,杨广基本可以断定,江南各地僧尼聚集于衙署门前化缘这一事件概由这些不法之徒挑唆而起,遂有意传命江南各地州郡长吏及驻军施以弹压,从速平息这一事件。

    不料,当杨广在广陵总管府议事厅召集文武群僚,正欲传令弹压之时,却遭到了此前奉他之命主持推行均田制的王府长史张衡,以及新近入幕府的诸葛颖等人的强烈反对。

    “王爷,江南民间祟佛已历数百年之久,倘使王爷传命各地衙署、驻军强行弹压,下官窃以为于日后在江南各地推行均田制极为不利。”张衡直接了当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与他相比,诸葛颖话说得虽然委婉,却更切中肯綮,深深打动了杨广:“王爷,在下久居江南,深知遍布江南各地的上万座佛寺概由南陈时期的各大高门、田主出钱出粮供养,朝廷欲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所下诏旨中并没提及这上万座佛寺今后该由谁供养一事,僧尼们出于对将来生计的担心前来找官府化缘,也属人之常情。为此,在下提请王爷将对各地佛寺今后的供养一事纳入到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制的大政中一并考虑,方为正道。”

    杨广没有理会张衡,两眼紧盯着诸葛颖问道:“请先生教我,该如何解决江南佛寺的供养问题?”

    诸葛颖因才入晋王幕府不久,与杨广说起话来自不如张衡等人畅所欲言,略一迟疑,遂斟酌着答道:“依常理而言,佛寺应由信众自愿出钱出粮供养,然据江南传承已久的做法,佛寺的一应供奉原本概由各大高门、田主出钱出粮供养,尔今在均田制实施之前,不妨先由各地官府出资暂且供养佛寺,待日后徐徐图之,方不致激起佛门不满……”

    此前曾建言杨广用弹压手段强行平定江南佛门之乱的裴蕴不待杨广开口,首先反驳诸葛颖道:“据某所知,朝廷自开皇九年兴兵平陈以来,前后用于平定江南各地叛乱的粮晌几占朝廷租赋的半数,尔今再要由官府出资供养江南多达数十万的僧尼,这无异于平空又要多出一笔巨额的开销,不要说此事传到长安,必会引起朝臣们的非议,就是江南各地的州郡长吏,多半也不会赞成的。再者,经查得知,这场江南佛门之乱明明是由寄身佛寺的少数蠹虫挑唆而起,若不采用雷霆手段加以整治,只一味地加以安抚、姑息,某以为无异于养虎贻患,决不可行。”

    杨广虽觉诸葛颖道出了眼前这场佛门之乱的根源所在,但也不大赞同他提出的应对之策,可一时间又想不出除派军弹压之外,能够从速平息祸乱的方法,不禁陷入了深思。

    群僚各执一辞,相互争执不下,可事态的发展却在一天天的恶化,不过两三日间,就有会稽、江州等地纷纷来报,聚集当地衙署门前的僧尼已开始强行闯入州郡衙署和府库,抢掠钱帛和粮食了。

    面临着迅速蔓延、日益严峻的形势,以裴蕴为首的十几名僚属再次找到杨广,向他建言,采用派兵弹压的方式迅速平定这场佛门之乱,并趁势清查出挑唆作乱的害群之马,杀一儆百,清除推行均田制的障碍。

    杨广却因数天前张衡和诸葛颖的一番话,一时还下不了派兵弹压的决心,反复思忖,决定前往广陵书院向在此编书的江南宿儒顾施征询意见。

    顾施听杨广说明来意,沉吟移时,忽然问杨广道:“此前我曾听说王爷有意在广陵举办千僧会,不知此事后来为何不了了之了呢?”

    杨广听了这话,心中一动,向顾施解释道:“只因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