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前来增援,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去。这次战斗后,于谦根据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作了部署,加强了西直门和彰义门之间的军事力量,命毛福寿于京师西南各要口设置伏兵,以待策应。将领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应援。瓦剌军在德胜门和西直门受挫后,又在彰义门发动进攻。于谦命武兴、王敬、王勇率军迎战瓦剌军。明军神统、弓矢、短兵前后相继,挫败了敌军的前锋。但明军自己也乱了方阵,瓦剌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武兴中流矢死。瓦剌军追到土城,土城一带的居民,掷砖投石,阻遏了瓦剌军的进攻。明援军赶到,瓦剌军仓皇逃走。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京师旦夕可陷。但经过5天的激战,明军屡获胜利,士气旺盛。瓦剌军屡败,士气低落。而进攻居庸关的5万瓦剌军,因天大寒,明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墙壁结冰,瓦剌军无法进攻。经过7天的战斗,瓦剌军的进攻均被击退。罗通三次出关追击,斩敌无数。也先又听说明援军将集,恐断其归路,遂于十月十五日夜下令北退。于谦命明军乘胜追击,二十四、二十五日明军在霸州(今河北霸县)、固安等地大败瓦剌军。各地人民因不堪瓦剌军的骚扰,也组织起来进行袭击。明军夺回了瓦剌军沿途掳获的许多的百姓和财物。至十一月初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围解。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也先退走后,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廷内部出现了议和妥协的苗头。于谦沉着谨慎,指出也先的阴谋在于借此向我索取财物,万万不能中敌人的奸计,申戒各边镇将帅要一如既往地做好防御工作。也先在景泰元年(1450年)的几次侵扰边寨均被明军击退。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于谦又对京军三大营进行了改编。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无隙可乘,也先利用英宗进行诱降、胁和、反间的政治阴谋又被明朝识破,拒绝与他议和言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于景泰元年八月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这充分显示了于谦领导明军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彻底胜利。英宗回到北京后,当了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
点评:此战,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领导明朝军民打败了瓦剌军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保住了京师,使明朝在军事上转危为安。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除了军民的支持外,于谦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才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头脑,果断沉着,迫使敌军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条件下就范。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因而能做到“片纸行万里,无不惴惴效力”。
在战术上,于谦采用的将守军置于城外、做背水一战的防御战法,在古代城邑中还是第一次。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中国战争 北平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至十一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北平地区进行的作战。
是年八月底,朱允炆以曹国公李景隆往代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50万人进驻河间(今属河北),再图北伐。江阴侯吴高及都督耿献等率辽东之兵围攻永平(今河北卢龙)。北平面临南北夹击之势。朱棣认真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均在于己而不在敌,遂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围歼敌军的战略方针:即亲率大军往援水平,以诱李景隆军进攻北平,然后回师进击,将其置于坚城在前,大军在后的困境之中,加以彻底歼灭。九月十九日,燕王以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亲率大军援永平。二十五日,败吴高于山海关,斩首数千级,俘数干人。十月初六日,攻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收并宁王所部及朵颜三卫之军。九月十一日,李景隆获悉燕王北援大宁,率军越芦沟桥而北,围攻北平,遭到燕王留守部队的顽强抵抗。李景隆遂转攻通州(今北京通县),结9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以待燕师。十月十八日,朱棣回师北平,兵至会州(今河北平泉西南20里),分所部为5军,继续南进。十一月初四日,直抵其营,与北平留守部队配合作战,内外夹击,大败其军(参见郑村坝之战)。李景隆被迫退守德州。
中国战争 长沙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在台州之战中,参将戚继光率军在长沙(今浙江温岭东南)水陆合击倭寇的作战。
是年五月十七日,由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聚众2000余人,联舟18艘在长沙登陆,企图南攻隘顽,北袭太平,扩大地盘,长期盘踞。驻扎新河(今浙江温岭北)的戚继光决定水陆联合,包围长沙,并遣一部守备隘顽,切断倭寇海上逃路。十九日,戚家军进抵长沙。戚继光命把总陈大成正面进攻,向北面突击;把总丁邦彦为左翼,向东侧突击;把总楼楠为右翼,向西侧突击;通判吴成器为奇兵,迂回至长沙东南,焚烧倭船,切断通往海上的道路。并命指挥胡震率水师泊于松门西南海面,与陈濠部构成犄角之势。哨官赵记率游兵游弋,侦察警戒。二十日拂晓,戚家军进至小亭,迅速迫近倭巢。倭寇匆忙迎战,失利,企图夺船遁逃。但退路被戚家军切断,只得投海泅逃,被戚家军水师歼灭。
中国战争 大藤峡之战
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明官军镇压广西大藤峡(今广西桂平至武宣之间)瑶、壮各族人民起义的一次战斗。
景泰七年(1456年),广西大藤峡瑶、壮各族人民在瑶族人侯大苟的领导下起义,起义军至数万人,势力迅速发展至广东高州、廉州(今广西合浦)、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并于天顺七年(1463年)攻陷梧州城,远近震动,朝廷惊恐。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明廷以都督赵辅充总兵官、征夷将军,太监卢永等人为监军,韩雍为右佥都御吏;赞理军务,集兵16万于南京,准备大举镇压。韩雍力排分兵广东将起义军全部逼至广西而歼之的主张,提出集兵直捣义军老巢——大藤峡的方略,被赵辅接受,进军广西。入秋,大军至桂林,分兵5路,先破大藤峡外围支撑点修仁(今广西荔浦西南)、荔浦(今广西荔浦)二县,追至力山(今广西蒙山西),斩首7300级,擒1200余人。遂兵进浔州(今广西桂平东南)。韩雍不顾当地豪绅的劝阻,以大藤峡绵延600余里,兵分则力弱,拖延日久则军资难继,无法围困,决意强攻。十一月,官军长驱至大藤峡口,由指挥潘铎负责,分兵扼守各路隘口;总兵欧信率5哨人马自象州、武宣攻大藤峡之北;参将孙震率2哨沿大藤江自水路入峡;韩雍、赵辅、都指挥白全等率8哨兵自桂平、平南攻大藤峡之南。时起义军首领侯大苟等固守桂州横石塘,立栅南山,多置滚木、垒石、标枪、弓弩。十二月初一日,韩雍等率水陆大军分头向大藤峡发起总攻,起义军据险死守。官军拥团牌登山力战,连破石门、林峒、沙田、右营诸寨,焚其寨栅、庐舍、积聚,起义军崩溃。官军伐木开道,直捣横石塘及九层楼等主要据点。起义军在此树栅数重,凭高据守。官军在山下佯攻,诱发石矢滚木,待其石木已尽,缘木攀藤攻上;别遣一支精兵,从小路先登横石塘山寨背后高山,向横石塘山寨发放强弩炮石;起义军腹背受敌,力战不支,山寨遂破。起义军324个山寨被破,侯大苟等782人及家属2178人被俘,3027人战死,余众逃散、坠崖、溺水死者无数。随后,韩雍、赵辅又分兵数路,进攻四处逃散的起义群众。至翌年四月,先后攻破博白(今广西博白)、阳江(今广东阳江)等县营寨多处,派员招抚流民复业,砍断横江大藤,更名大藤峡为“断藤峡”。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攻坚战的典型战例,韩雍、赵辅之所以能够把起义军镇压下去,主要是由于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先集中兵力直捣中坚,后清理流散的战术。
中国战争 酆家店之战
明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在酆家店(今安徽宿松东北)对官军进行的一次歼灭战。
是年三月,张献忠派兵3000人,进攻驻酆家店的官军。明副将程龙率苏州兵3000人,参将潘可大率安庆兵900人,分营防守。农民军于二十三日进攻受挫,乘夜劫营又中伏败走。副使史可法认为农民军势大,难以相持,初战既胜,宜退屯要害,以避其锋。但二将因胜而轻敌,认为不宜后退示弱,反合营防守,掘堑以待。二十四日,张献忠率数万众至,分屯四山,围困酆家店官军。史可法和总兵官许自强率兵600人驰救,因兵力单薄,不敢进击,仅在数里之外鸣炮声援。二十五日,张献忠以主力发起总攻,程龙、潘可大率众数次突围未果。程龙、陈于王自杀,潘可大等多名将领战死,约4000士卒被歼。
点评:此战,是张献忠举兵以来打得最出色的一次歼灭战。
中国战争 凤阳之战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军为攻克凤阳(今属安徽)而进行的远程奔袭战。
是年正月,张献忠和高迎祥分率数万兵力由河南东进。十五日,张献忠率部乘雾围攻明中都凤阳。镇守凤阳的明将朱国相领兵迎战。伪装入城的农民军将士乘势四处燃火,与城外农民军主力密切配合。官军遭内外夹击,阵势大乱,朱国相自杀,4000余名守城士卒被歼。张献忠焚毁皇陵楼殿,张旗帜自称“古元真龙皇帝”。高迎祥率部赶至凤阳,与张献忠在城内会合,3日后又分兵各向。
点评:此战,农民军出奇制胜,尽毁皇陵,朝野大震。
中国战争 抚顺之战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后金攻取抚顺(今辽宁抚顺市北)的作战。
万历四十一年以后,由于明朝支持女真叶赫部,并直接派兵驻守叶赫部的东西二城,妨得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努尔哈赤经过认真准备,于四十六年四月初决定转兵伐明,并决定首先夺取进入辽东的咽喉要地抚顺。四月初八日,后金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十五日抚顺大开马市,边防松弛之机,扮作商人混人城中,实施内外夹攻。并作出四项决策:一以厚赏收买守城士卒,令作向导;二派人鼓动西部宰赛、暖兔等蒙古24营至抚顺讨赏,以牵制守城明军;三派努尔哈赤的两个儿子前往广宁(今辽宁北镇),窥探明军统帅部的意向;四大造入市经商舆论,以迷惑明朝边官。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率军2万(一说4万),兵分两路,疾行30里,至古勒山城(今辽宁新宾上夹乡古楼村西北)宿营。次日,又兵分8路进抵斡珲鄂漠(今抚顺县境)城外扎营。继而再兵分两路:一路由左翼四旗兵进取东州(今辽宁抚顺小东乡东州村)、马根丹(今辽宁抚顺救兵乡马郡)等抚顺外围;一路由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右翼四旗兵及八旗护军直扑抚顺城。同时,后金将领麻承塔遣兵800扮作商人顺利进入抚顺城。受后金兵鼓动而来的蒙古宰赛、暖兔各部亦披甲戴胄,在辽河两岸扎营,且同时入城讨赏。十五日晨,扮作商贾的后金兵驱赶数十辆貂、参大车,缓缓而至,引诱抚顺居民出城东关交易。混乱之机,皇太极所率5000伏兵与麻承塔的商队,突然拥至抚顺城下,努尔哈赤率领的大队也及时赶到。后金兵内外夹击,全城顿时大乱。李永芳等守将闻讯登城,见势不能敌,与中军赵一鹤等出城投降。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钥顺等率部抵抗,战死,其余官兵乘乱而逃。后金俘获590余人,毙伤军民2万,掠走居民近万。进攻东州和马根丹的后金兵相继获胜。东州守将李弘祖战死,士卒被掠220余人,马根丹守备李大成及军民160余人被俘。明军计损失官兵近千人。以三城为中心,波及115座台、堡,地过百里,后金共俘掠人畜近30万。抚顺陷落第5天,明总兵张承荫等才率援军万余缓缓而至。明军抵达抚顺城南边墙口外时,蒙古宰赛、暖兔各营仍集扎于辽河西岸;察哈尔丹汗的兵马则由西向东压逼过来,炒花部屯兵镇静堡(今辽宁北镇白厂门附近)外。后金兵云集于抚顺东,与城西相呼应,吓得明军不敢出战,只是分营列队,跟在后金军背后缓缓东向。努尔哈赤获讯,立即令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乘势拔营回击。时明军分三处据险、掘壕、列火器安营。张承荫企图以3营分进的方式与后金决战。二十一日,双方激战于抚顺关东边外。后金兵冒死陷阵,战不多时即将明军三大营层层围困。明军不能敌,右营游击刘遇节率先逃走,各营相继溃乱。后金兵随后追杀,明军死伤无数。总兵张承荫及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等官共50余人阵亡。后金军追杀40余里,歼明朝援军十之八九,获战马9000余匹、盔甲7000余副,其它器械无算。
点评:此战,努尔哈赤乘明朝边防松弛之机,把握战机,周密部署,利用友军的配合,实施内外夹击,回师反击之计,两度获胜,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中国战争 古勒山之战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中,在古勒山(今辽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一带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9部联军的作战。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起兵以来,仅5年时间,即统一了建州。十五年六月,又颁定国政,引起海西等部的不满。他们在外交施加压力的同时,联合出兵讨伐建州。二十一年九月,海西叶赫、哈达、乌拉、辉发4部,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3部,以及长白山珠舍里、讷殷2部,集兵3万余,分三路大举进攻建州。9部联军扎大营于浑河北岸,南向扎喀关(当今辽宁新宾境)、古勒山一带推进。努尔哈赤闻讯,遂令将士安营扎寨,指授方略,鼓励士气,与联军对峙。同时进行周密的布置:令部将在赫济格城相对的联军必经之地古勒山上,据险设兵;又在入山道路两旁埋伏精兵;在山险要隘处置滚木雷石等器械。确定了居高临下,依险固守,诱敌深入,以期伏兵致胜的作战计划。交战开始,叶赫部卜寨、那林孛罗连续两天对赫济格城发动攻击,双方损耗极大。在关键时刻,努尔哈赤登上古勒山,派大将额亦都率精骑百人,驰至赫济格城诱战;令守山各军作好攻击准备。额亦都至赫济格城交战不久,即佯败回退。叶赫卜寨等,督队疾驰追杀,直至古勒山下,争功而上。他们背对浑河,仰攻古勒山。山上滚木雷石齐下,建州兵奋力拚杀。卜寨不及躲避被砍杀,那林孛罗见状昏倒。联军失去主帅,各自夺路而逃。数万联军拥挤于河边沼泽或山间狭途,混乱不堪。蒙古明安贝勒,马陷泥潭只身而逃。努尔哈赤趁机督伏兵四面杀出,联军纷纷落水溺死。建州兵一直将联军追逐至百里之外,至天黑方收兵。
点评:此战,努尔哈赤沉着应敌,集中兵力,部署周密,采取因险设伏,诱敌深入之策,斩叶赫部首领卜寨等联军将士4000多人,擒乌拉部布占泰,获战马3000匹,一举获胜,对统一战争的胜利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战争 贵阳之战
明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在明平安邦彦之战中,贵州巡抚王三善为解除贵阳受围与叛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是年,二月,叛军首领安邦彦亲率数万军包围贵阳。时贵州总兵张彦芳镇铜仁,都司黄运清驻遵义(均属贵州),贵阳兵力空虚。官军数救不果。至十一月,城中原有民户10万,存者仅1000余人,城中危急。新任贵州巡抚王三善决定分兵三路进援破围:何天麟督兵7000人从清水江进为右翼,杨世赏督兵1万人从都匀(今贵州都匀市)进为左翼;王三善亲自率军2万人,与道臣向日升、副总兵刘超、参将杨明楷等从中路进击叛军主力。王三善连夜进军,十二月四日,前锋刘超率步卒冲入敌营,阵斩叛军猛将阿成,攻夺龙里城,六日,王三善乘叛军不备,率军进击,安邦彦退屯龙洞(贵阳市南),官军攻夺高寨七里冲,乘胜进兵毕节铺(在龙里卫境),参将孙元谟、杨明楷大败叛军,擒获安邦彦弟阿伦,斩首万余级,叛将安邦俊中炮死,官军进抵贵阳城下。安邦彦走渡陆广河,贵阳围解。
点评:此战,秘密行军,屡战皆捷,官军以少胜多,以2万兵力击溃安邦彦围城叛军10万,使贵州转危为安,扭转了平叛战争开始以来的被动局面。
中国战争 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三月至天顺五年(1461年)正月,贵州、湖广以苗族、布衣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为反抗明朝政府繁重兵役和苛刻剥削而举行的大规模武装起义。
正统年间,明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