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线。将刚入朝的第9兵团(3个军)部署在东线,其余6个军部署在西线。毛泽东批准了这一方针和部署。此时,志愿军在前线的作战兵力达38万多人,与〃联合国军〃22万人相比,数量占有优势;〃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错误地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最多不超过六七万人。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故意示弱,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丢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又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重大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
为粉碎〃联合国军〃整军再战的企图,乘胜越过〃三八线〃〃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连遭失败,引起美国统治集团不安。为挽回败局,美国于12月14日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打出〃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时间,整军再战。同时,还以准备使用原子弹来恐吓中朝人民。为不给〃联合国军〃以喘息时机,在政治上取得更大主动,毛泽东决定志愿军立即越过〃三八线〃。据此,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于1950年除夕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这次战役,采取稳进的方针,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
抗击〃联合国军〃反扑,实施积极防御作战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中央军委为准备长期作战,决定志愿军部队采取轮番作战方针。这时,志愿军一线部队,由于连续作战,已相当疲劳,兵员、物资未及补充,因而主力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主力6个军(军团)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对南朝鲜军实施反击,并取得了胜利,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准备新的反击作战,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节节抗击,消耗与疲惫〃联合国军〃。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主动撤出汉城。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志愿军后续兵团也完成了集结。
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当〃联合国军〃占领汉城向〃三八线〃推进时,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后;计划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朝鲜蜂腰部;即平壤、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以便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有利地位。志愿军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中朝人民军队决定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4月22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同人民军一起给予县里地区的南朝鲜军以歼灭性打击。胜利后,中朝人民军队为保持主动,向北转移,准备新的作战,至6月10日,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从而结束了战争第一阶段的作战。
中朝人民军队历时7个多月的作战,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共毙伤俘敌23万余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实行战略防御,边打边谈,胜利结束战争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实行战略转变,朝鲜停战谈判开始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趋于均衡,战场上形成了相持局面。〃联合国军〃投入到战场上的总兵力增至69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总兵力增至11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为77万余人。但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在日益强大的中朝人民军队面前,其侵朝战争已无取胜希望,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的实践;也深感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志愿军作战应与谈判相配合、相适应。据此,志愿军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为锻炼部队,提高作战能力,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粉碎〃联合国军〃局部攻势和〃绞杀战〃、细菌战1951年7月2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联合国军〃方面以补偿其海、空军优势为借口,无理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人民军队战线后方,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到朝中方面坚决拒绝后,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1952年初,美军对中朝军民还秘密地进行了细菌战。对此;中朝人民军队予以有力的回击;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反绞杀战和反细菌作战的胜利,并在反〃绞杀战〃斗争中建成〃钢铁运输线〃。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主动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收复许多前沿阵地和10余个岛屿。在这种形势下,〃联合国军〃方面被迫放弃无理要求,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攻守均处主动,进行全线战术反击和上甘岭战役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强迫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朝中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
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而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攻防作战均处于更加主动地位。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广泛开展小部队战斗活动,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参见1952年秋战术反击战)。接着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金化攻势〃。
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1952年冬,朝鲜停战谈判仍无进展。新当选的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如果谈判还不成功,就要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为此,〃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组织了专门小组,制定进行侧后登陆的计划。中朝人民军队从1952年底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加强了朝鲜东西海岸的防守兵力和防御阵地,囤积了大量的作战物资。正面战场也作了充分准备。至1953年4月全部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联合国军〃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参见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发起夏季反击战役,促进停战实现志愿军根据毛泽东关于〃争取停、准备拖。而军队方面则应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劲〃的指示,为促进停战实现,与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6月8日,关于战俘遣返问题达成协议;6月15日,按照协议重新调整军事分界线的工作也将完成,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南朝鲜当局却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迫扣留战俘;并公然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企图破坏协议的签订。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战争第二阶段,中朝人民军队共毙伤俘敌72万余人。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最后划定的军事分界线与“三八线”比较,“联合国军”在半岛东部“三八线”以北占有4272平方公里土地,中朝方面在半岛西部“三八线”以南占有3927平方公里土地。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及其胜利的重大意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的现代化武器,然而却遭到失败。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达830亿美元。志愿军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
战争中,双方在战场上投入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人,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135万余人,朝鲜人民军45万余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56万余人,南朝鲜军64万余人。志愿军在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朝鲜人民军协同,共毙伤俘“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95。7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毙伤俘“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71。8万余人。志愿军伤亡,失踪36万余人。
这场战争的突出特点是:①它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到战争结束时,双方兵力总共达300多万人。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美国空军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②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工业强国,美军具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但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内部矛盾重重。中国经济落后,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队作战。后虽有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但中朝人民军队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持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有巨大的政治优势。③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西濒海、地幅狭长、山高林密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便于实施登陆作战和利用山地隐蔽军队、组织防御,但不便于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效能和大兵团实施广泛机动。④志愿军出国作战,就地补给或取之于敌都较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军〃依赖其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这些特点,都制约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指导,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坚持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战争;以高度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无比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许多困难,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人民反帝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军威、国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②这场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这场战争由于双方都面对新的战场、新的作战对象,因而作战样式、战略战术的运用,都有别于过去进行的战争。喷气式飞机的大量使用、直升机直接用于作战、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防御阵地体系的形成,给以后的战争提供了新经验,促进了军事学术的发展。④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而且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战争通史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综述
1914—1918年,两个资本主义列强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和投资场所,为奴役其他民族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和突跃式发展的结果。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多年里,美、德、日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开始超过和排挤老牌的英法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英法占有的广大殖民地。德英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中每个国家都有各自追逐的目标。德国力图击败自己的主要对手——英国,把它的殖民地攫为已有,战胜法国,巩固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占有地位,打败比利时和荷兰,占领这些国家的殖民地,削弱俄国,从他手中夺取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置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于自己势力之下,并与奥匈帝国一起进一步巩固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英国想要消灭德国这个竞争者,同时削弱自己的盟国——法国和俄国。法国打算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俄国则企图阻止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的扩张,企图攻占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巩固自己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帝国主义分子企图遏止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也是战争的起因之一。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处心积虑地掩盖战争的反人民目的,号召人民群众起来“保卫祖国”。欧洲大多数国家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领袖们走上了社会沙文主义的道路,公开支持资产阶级和本国帝国主义政府,帮助帝国主义分子掩饰战争的真实性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事业忠诚不渝。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党是唯一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革命纲领,并为其实现而进行忘我斗争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揭露了战争的非正义性,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用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制度。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紧密派”)、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社会民主党、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法国统一社会党领袖之一饶勒